论文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退化,从而对区域气候、水文和生态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文章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长期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多年冻土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并对活动层厚度、地温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藏高原不同站点多年冻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活动层厚度增加,地温升高以及活动层底部土壤含水量增加。从区域尺度来看,1980—2018年多年冻土区降水和土壤含水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这些变化可能是导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水文过程、湖泊面积变化和地表形变等的主要原因。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多年冻土变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可为冻土与水循环相互作用关系的机理研究提供思路,为寒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赵林,胡国杰,邹德富,吴晓东,马露,孙哲,原黎明,周华云,刘世博
关键词: 多年冻土,活动层,温度,土壤含水量,降水
来源: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地质学,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20020000)
分类号: P642.14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9.11.006
页码: 1233-1246
总页数: 14
文件大小: 2598K
下载量: 546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低温混凝土施工技术[J]. 中国建材科技 2017(02)
- [2].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道路纵向裂缝病害机理及对策[J]. 四川建材 2016(04)
- [3].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变形分析[J]. 山西建筑 2008(19)
- [4].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特征、变化及影响[J]. 科学通报 2019(27)
- [5].高原多年冻土路基沉降整治[J]. 铁道建筑技术 2013(01)
- [6].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对工程建设的负面效应[J]. 四川建筑 2008(04)
- [7].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特征及处理措施[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8].高原多年冻土区桩基础施工技术[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09)
- [9].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本底调查信息系统[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0(05)
- [10].高原多年冻土区以桥代路设置的客观条件技术研究[J]. 公路 2013(11)
- [11].利用小基线集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形变[J]. 测绘工程 2020(06)
- [12].SAC沥青路面在高原多年冻土区适应性试验研究[J]. 路基工程 2019(01)
- [1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过程及方式[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11)
- [14].高原多年冻土区块石路基施工技术问题探讨[J]. 铁道建筑 2012(01)
- [15].高原多年冻土区找水特点和规律探悉[J]. 地下水 2014(06)
- [16].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层中地下冰储量估算及评价[J]. 冰川冻土 2010(01)
- [17].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与工程稳定性[J]. 科学通报 2013(02)
- [18].青藏铁路冻土区涵洞工程施工[J]. 陕西建筑 2008(08)
- [19].路基施工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J]. 冰川冻土 2009(06)
- [20].基于气候干燥度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分类新方案[J]. 冰川冻土 2014(05)
- [2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长期蠕变变形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S1)
- [22].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涵洞施工工艺[J]. 北方交通 2010(04)
- [2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水热特性研究进展[J]. 冰川冻土 2020(01)
- [24].高原多年冻土区耐久混凝土的应用研究[J]. 商品混凝土 2009(01)
- [25].高原多年冻土区隧道浅埋段热棒群防护工程效果评价[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S1)
- [26].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路面典型结构施工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06)
- [27].CoLM模型在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单点模拟适用性[J]. 山地学报 2011(05)
- [28].高原多年冻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探索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12)
- [29].浅谈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涵洞工程主要病害和防治方法[J]. 林业科技情报 2017(01)
- [30].现行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目录[J].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