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学探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学,疗法,西藏,青藏高原,文学创作,诗歌,选刊。
文学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张益伟[1](2019)在《经济与文学的越界与融合——评《经济研究与文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学科研究是现代科学探索语境下常用的创新性研究方法,它打破了传统学科专业之间的研究壁垒,以问题为导向,综合多项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探究方法,对实践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读与分析,从而得出多角度、多层次、创新应用能力强的科学研究成果。《经济研究与文学探索》(周运源着,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便是经济学和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成果。该书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融入到文学的鉴赏、评论、创作和社会功能中,实现了经济学和文学的相互佐证和相互促进。纵观全书,该书具有以下叁大特色。(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9年10期)
刘斌志,罗秋宇[2](2018)在《诗词疗法:社会工作服务的文学探索及中国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一种文学性探索,诗词疗法不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更结合了西方诗歌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体现了社会工作服务的中国风格。在对传统诗词意境阐释的基础上,诗词疗法依据不同维度发展出了多元性介入模式,并通过关系建立、诗词甄选、意境带入、循环赏析、人格代入、感悟升华和反思行动七个阶段来协助服务对象实现心理复原和行为促进的目标。基于历史经验与研究反思,社会工作者在实施诗词疗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诗词素养,积累实务经验,增进专业反思,凝练服务规范,促进诗词疗法的科学化发展。(本文来源于《社会工作与管理》期刊2018年06期)
魏春春[3](2018)在《主编文化认同的文学探索——兼论《西藏文学》(1977-2012)的地方性想象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文学》~①是西藏自治区文联的机关刊物,是全国创建较晚的省级文联期刊。《西藏文学》立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秉承文学的人民性原则,驻足西藏,面向藏区,不仅促进了西藏地域文学的长足发展,也以文学的形式向世人展现了西藏的人文历史文化景观,体现出西藏文学的地方性想象和高原文化的自我认同。~②《西藏文学》不同阶段的主编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这些主编及同时期的编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西藏文学和《西藏文学》刊物的发展,在《西藏文学》的刊物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西藏文学》(本文来源于《阿来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冯新平[4](2018)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学探索——读薛忆沩长篇小说《希拉里、密和、我》》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抑郁的西方女人希拉里,一个身残志坚的东方女人密和,一个妻离子散的中国男人"我",他们如叁颗微不足道的沙粒,用整个冬天在天寒地冻的皇家山上画出叁条不断交叉的轨迹,呈现了一段如梦似幻的冰雪奇缘。她们的行踪都很诡异,她们的举止也都很古怪,而当"我"揭开她们生命真相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生命的真相。而叁个生命背后的真相都与中国浮躁的现实和沉重的历史相纠结,叁种激情的碰撞与人类古老的喜悦和悲伤相交织。在这部具有精致结构、考究美学和国际视野的作品中,薛忆沩用一个奇特的"爱情故事"展示了现代人在"全球化"时代的存在困境。(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18年03期)
黄建生[5](2018)在《直逼城市灵魂的文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新春伊始,作家方荻推出又一部长篇力作《风休住》(花山文艺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作品围绕江城诗坛,描写了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一批文化人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道德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转型期知识分子命运和精神处境的深切观照与思考,引起读者广泛关(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8-06-01)
邱胜威[6](2018)在《一位工人作家的文学探索和历史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芳草文库》是由《芳草》文学杂志独家策划支持的一套文学书系,旨在为湖北地区一批不再年轻,既往作品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出版文集。文集每人叁卷,140万字,对作者的创作是一次总结,也是给湖北地区的当代文学留下一批宝贵的资料。目前已出版(按出版时间排序)刘(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8-03-30)
赵腊平[7](2018)在《一部礼赞青藏地质大调查的英雄史诗》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的“第叁极”。探索第叁极,对解决人类生存发展问题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然而这样一块举世瞩目的科研重地,却长期以来空缺“中国声音”。由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于12年前启动的中国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产出了(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8-02-13)
孙文振[8](2017)在《地域文学探索突出重围走向全国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1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民族文学》杂志社、云南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文联、楚雄州作家协会协办的“楚雄作家群”暨余继聪、段海珍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文学界专家学者对以余继聪、段(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7-08-18)
鲁程程[9](2016)在《1980年代“儿童文学探索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儿童文学探索潮流是中国当代儿童发展史上最令人难忘的文学景观之一。本文从《儿童文学选刊》角度切入,重新梳理80年代的儿童文学创作探索的发展脉络。从整体上来说,80年代儿童文学创作面貌呈现出潮流化的趋向。然而,不同于文学史对潮流中的作家作品的简单呈现,真实的文学发展进程显得更为复杂、多元。一篇新锐作品的生产和传播,往往还蕴藏着各种观念碰撞、事件牵连和文学运作,《儿童文学选刊》在这场艺术探索潮流中起了关键作用。本文借鉴罗执廷关于选刊运作的四种模式——发现、倡导、集结、炒作模式,并结合刊物自身运作的特点,通过发现、集结、命名和倡导这四种刊物运作模式,来考察《儿童文学选刊》如何具体、有效地介入这场艺术探索潮的发展和流变。首先,它通过自身的编选方针、新人栏目设置以及外部搜集和推荐的方式,“发现”富有新意的作品,发掘并扶植文坛新秀。其次,它凭借前卫的编选姿态,大量选载主题多元、题材多样和风格各异的作品,跟踪文坛新人并通过设置专栏的方式将其新锐作品“集结”到名下。再次,它以“命名”的方式完成对探求者身份的确认以及对他们探索成就的肯定,与此同时,通过组织讨论和争鸣扩大探索潮流的影响。最后,它积极“倡导”儿童文学的创新和探索,通过作品高频选载,配合评论、读者来信、创作谈等方式加以重点推荐,还通过组织、策划讨论以及发表编者按等手段对潮流加以引导。由于《儿童文学选刊》的发现和扶植,使文坛新人成为探索潮中的中坚力量,他们以前卫的姿态引领一波波的儿童文学探索热潮。这批富有探索精神的作家群体有着相似的文学理想,但又具有各自的创作风格。本文选取常新港、班马和张之路这叁位作家做个案分析,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儿童文学选刊》如何选载他们的作品并如何促进他们创作的成长。总之,推动儿童文学创作探索的兴起与繁盛,《儿童文学选刊》以其文学传播、评价和引导作用,从而成为当代儿童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存在。(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6-05-18)
王悦[10](2016)在《周作人早期文学探索对其中晚期文学思想转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周作人在早年的阅读、思考和写作中,进行了新文体的尝试性创作,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观念。这些有益的文学探索可以概括为叁个方面:一,形成了自己的“杂文”观,进行了“文抄体”雏形的实验性创作。二,确立了“纯文学”的小说观,强调小说的趣味性、虚构性。叁,逐步形成了“人的文学”观。作为周作人文学思想发展的源头,早年的这些文学探索对周作人中晚期文学思想的转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周作人早年日记中对“杂文”、“集句”的创作和早年的“抄碑”、“抄书”习惯,从内容和创作方法两个方面为其晚年独特的“文抄体”创作奠定了基础。其次,周作人早年对历史演义、志怪小说、侠义小说的阅读使他十分注重小说的虚构性、趣味性。周作人早年阅读、翻译外国小说的经历使他对“大团圆”模式的传统小说提出批判,代之以呼吁小说的悲剧风格。这些文学思想成为其早期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了周作人后来向“人生的艺术派”的转变。最后,通过了解周作人早年求学、工作的经历,从而梳理出其“人的文学”观的形成过程。由此可以发现,其“人的文学”观中包含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呈现出其独特性。周作人虽借鉴了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但以进化论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了理解和更改。同时,周作人提出的“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中的“人间本位”传达的是他对民族、社会现实的自觉担当,而‘个人主义”表达的是以实现群体的和谐、强大为目的的个人的完整、独立。这一“个人主义”既要求个人脱离群体以实现自我完善,又要求实现了自我完善的个体重回群体自觉担当群体责任。最终要实现的是个体与群体的融洽共存。这一观点本身就包含着矛盾,是周作人所借鉴思想和现实问题互相妥协的结果。这种调和的思维方式更充分的体现,是在其晚年“调和”的文学思想中。总之,对周作人早期文学探索的梳理和分析,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到周作人文学思想中被忽略和误读的一些部分。对周作人早期文学思想形成过程的认识,也使我们看到其中期、晚期文学思想转变的思想资源之所在。从其早年的文学探索来看,他后来走向“自己的园地”也是对早期确立的“纯文学”观的延续。其晚年创作的独特的“文抄体”也是对早年“杂文”、“集句”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9)
文学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一种文学性探索,诗词疗法不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更结合了西方诗歌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体现了社会工作服务的中国风格。在对传统诗词意境阐释的基础上,诗词疗法依据不同维度发展出了多元性介入模式,并通过关系建立、诗词甄选、意境带入、循环赏析、人格代入、感悟升华和反思行动七个阶段来协助服务对象实现心理复原和行为促进的目标。基于历史经验与研究反思,社会工作者在实施诗词疗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诗词素养,积累实务经验,增进专业反思,凝练服务规范,促进诗词疗法的科学化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学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1].张益伟.经济与文学的越界与融合——评《经济研究与文学探索》[J].当代财经.2019
[2].刘斌志,罗秋宇.诗词疗法:社会工作服务的文学探索及中国风格[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8
[3].魏春春.主编文化认同的文学探索——兼论《西藏文学》(1977-2012)的地方性想象的嬗变[J].阿来研究.2018
[4].冯新平.“全球化”时代的文学探索——读薛忆沩长篇小说《希拉里、密和、我》[J].华文文学.2018
[5].黄建生.直逼城市灵魂的文学探索[N].河北日报.2018
[6].邱胜威.一位工人作家的文学探索和历史书写[N].文艺报.2018
[7].赵腊平.一部礼赞青藏地质大调查的英雄史诗[N].中国矿业报.2018
[8].孙文振.地域文学探索突出重围走向全国之路[N].中国民族报.2017
[9].鲁程程.1980年代“儿童文学探索潮”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
[10].王悦.周作人早期文学探索对其中晚期文学思想转变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