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系世界上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试验通过甘薯培养皿接种法、薯条离心管接种法、薯块切片打孔接种法等3种方法比较线虫培养方面的优缺点,筛选出以甘薯切片打孔接种法,接种已受孕单条雌虫为接种对象的培养体系。该体系为高纯度培养纯化腐烂茎线虫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系统研究腐烂茎线虫个体遗传学及个体发育学等学科提供技术参考。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毛佳,曹凯歌,章安康,汪国莲,孙厚俊,王宏宝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纯化培养,甘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
单位: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淮安市农业科技实业总公司,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基金: 淮安市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HAB201921),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17HZHL016),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HNY201911)
分类号: S432.45
DOI: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19.16.033
页码: 80-82
总页数: 3
文件大小: 1524K
下载量: 137
相关论文文献
- [1].陕西榆林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特异性分子鉴定[J]. 陕西农业科学 2020(03)
- [2].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分离鉴定及同源性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 2020(05)
- [3].腐烂茎线虫在我国的风险评估和防控建议[J]. 中国植保导刊 2018(10)
- [4].5种药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J]. 西北农业学报 2020(06)
- [5].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开展腐烂茎线虫危害马铃薯调查活动[J]. 农药市场信息 2018(23)
- [6].巴氏新小绥螨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及其捕食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 2017(04)
- [7].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J]. 青海农林科技 2012(03)
- [8].不同遗传背景腐烂茎线虫生物学杂交体系构建与验证[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9].腐烂茎线虫对不同杀线剂的敏感性[J]. 植物检疫 2018(06)
- [10].噻唑膦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田间防治效果较好[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18)
- [11].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2008(03)
- [12].甘薯腐烂茎线虫病药剂防控效果示范研究[J]. 乡村科技 2016(03)
- [13].几种真菌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及其引诱物质的初步分析[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01)
- [14].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01)
- [15].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害的发生及其防治[J]. 四川农业科技 2012(09)
- [16].防治甘薯田腐烂茎线虫的药剂筛选[J]. 中国植保导刊 2018(07)
- [17].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毒力及对其运动和摄食的影响[J]. 农药学学报 2016(03)
- [18].低剂量杀线虫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三个热激蛋白70 mRNA表达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 2015(01)
- [19].不同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病原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1)
- [20].邹城市防治甘薯腐烂茎线虫病的药效评价[J]. 基层农技推广 2018(12)
- [21].腐烂茎线虫种群分化现状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1)
- [22].红车轴草中(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麻醉活性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1(05)
- [23].加拿大安大略省首次报道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染大蒜[J]. 植物检疫 2012(04)
- [24].不同药剂防治甘薯腐烂茎线虫病试验研究[J]. 植物检疫 2019(01)
- [25].腐烂茎线虫的培养[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26].有机磷杀虫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J]. 农药 2011(08)
- [27].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Dd-Gpx)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10)
- [28].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高活性[J]. 农药市场信息 2016(18)
- [29].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线虫病病原的分离鉴定[J]. 植物保护学报 2016(04)
- [30].不同接种方式对甘薯腐烂茎线虫侵染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