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性机器人,包括底座、第一活动座和工作装置,所述的第一活动座通过第一导轨机构可移动的设置在底座上,工作装置设置在第一活动座上,还包括可伸缩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头部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活动座上,尾部安装在底座上,第一活动座相对底座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的防护罩展开或缩起,所述的防护罩遮盖在所述的第一导轨机构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罩能够保持对第一导轨机构的遮盖,避免工作中外界的碎屑、水等进入到第一导轨机构而对第一导轨机构的动作造成影响,避免对第一导轨机构造成刮伤和腐蚀,能够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和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并且不会对第一活动座的移动造成影响。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线性机器人,包括底座(10)、第一活动座(21)和工作装置,所述的第一活动座(21)通过第一导轨机构(51)可移动的设置在底座(10)上,工作装置设置在第一活动座(2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伸缩的防护罩(41),所述防护罩(41)的头部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活动座(21)上,尾部安装在底座(10)上,第一活动座(21)相对底座(10)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的防护罩(41)展开或缩起,所述的防护罩(41)遮盖在所述的第一导轨机构(51)的上方。
设计方案
1.一种线性机器人,包括底座(10)、第一活动座(21)和工作装置,所述的第一活动座(21)通过第一导轨机构(51)可移动的设置在底座(10)上,工作装置设置在第一活动座(2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伸缩的防护罩(41),所述防护罩(41)的头部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活动座(21)上,尾部安装在底座(10)上,第一活动座(21)相对底座(10)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的防护罩(41)展开或缩起,所述的防护罩(41)遮盖在所述的第一导轨机构(5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罩(41)为风琴护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罩(41)自其中部向两侧朝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罩(41)能够同时遮盖所述的底座(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的两侧还设置有防护板(42),所述的防护板(42)用于遮挡防护罩(41)与底座(10)之间上下方向的空隙,所述的防护罩(41)同时能够遮盖所述的防护板(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轨机构(51)呈直线形并平行与前后方向,所述的第一活动座(21)通过所述的第一导轨机构(51)可前后移动的设置在底座(10)上,第一活动座(21)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所述的防护罩(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线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活动座(22),所述的第二活动座(22)通过一第二导轨机构(52)可左右移动的设置在第一活动座(21)上,所述的工作装置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活动座(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装置包括取件装置(31)和喷雾装置(3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以及线性机器人。
背景技术
线性机器人通过将工作装置通过导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而能够实现较大幅度的横向移动,在一些工作环境中例如配合压铸机进行取件和喷雾作业时,经常会有液体以及金属屑飞溅到第一导轨机构上,容易影响导轨机构,导致导轨机构刮伤和腐蚀,影响线性机器人的动作和导轨机构的使用寿命,容易引发设备故障。
目前线性机器人上通常会对导轨机构增加电镀层的方式来进行防水和减小直接磨损,然而这些电镀层也容易被金属屑刮伤和被脱膜剂等液体腐蚀,保护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护第一导轨机构、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线性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性机器人,包括底座、第一活动座和工作装置,所述的第一活动座通过第一导轨机构可移动的设置在底座上,工作装置设置在第一活动座上,还包括可伸缩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头部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活动座上,尾部安装在底座上,第一活动座相对底座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的防护罩展开或缩起,所述的防护罩遮盖在所述的第一导轨机构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罩为风琴护罩。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罩自其中部向两侧朝下倾斜。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罩能够同时遮盖所述的底座。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两侧还设置有防护板,所述的防护板用于遮挡防护罩与底座之间上下方向的空隙,所述的防护罩同时能够遮盖所述的防护板。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导轨机构呈直线形并平行与前后方向,所述的第一活动座通过所述的第一导轨机构可前后移动的设置在底座上,第一活动座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所述的防护罩。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活动座,所述的第二活动座通过一第二导轨机构可左右移动的设置在第一活动座上,所述的工作装置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活动座上。
优选的,所述的工作装置包括取件装置和喷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罩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底座和第一活动座上,随着第一活动座相对底座的移动,防护罩能够随之缩起或展开,能够保持对第一导轨机构的遮盖,避免工作中外界的碎屑、水等进入到第一导轨机构而对第一导轨机构的动作造成影响,避免对第一导轨机构造成刮伤和腐蚀,能够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和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并且不会对第一活动座的移动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除工作装置后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除工作装置后的部分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一种线性机器人,包括底座10、第一活动座21和工作装置,第一活动座21通过第一导轨机构51可移动的设置在底座10上,工作装置设置在第一活动座21上,还包括可伸缩的防护罩41,防护罩41的头部安装在第一活动座21上,尾部安装在底座10上,第一活动座21相对底座10移动时能够带动防护罩41展开或缩起,防护罩41遮盖在第一导轨机构51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罩41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底座10和第一活动座21上,随着第一活动座21相对底座10的移动,防护罩41能够随之缩起或展开,能够保持对第一导轨机构51的遮盖,避免工作中外界的碎屑、水等进入到第一导轨机构51而对第一导轨机构51的动作造成影响,避免对第一导轨机构51造成刮伤和腐蚀,能够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和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并且不会对第一活动座21的移动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中,防护罩41为风琴护罩,风琴护罩产品较为成熟,方便购买和使用,其表面呈波浪形,能够方便的进行折叠伸缩。当然,实际应用中,防护罩41也可采用可相互滑动的多个罩壳的结构以进行伸缩,或者也可采用软质的罩布等其他常用的护罩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防护罩41自其中部向两侧朝下倾斜,这样掉落在防护罩41上的碎屑、液体等能够沿防护罩41滑落而不易在防护罩41上积留,能够避免防护罩41挤压碎屑而导致防护罩41损伤以及避免对防护罩41的缩起和展开造成阻碍。
本实施例中,防护罩41能够同时遮盖底座10,如此能够对底座10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碎屑、液体等落入底座10内的部件中,进一步提高对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效果。
底座10的两侧还设置有防护板42,防护板42用于遮挡防护罩41与底座10之间上下方向的空隙,防护罩41同时能够遮盖防护板42,这样能够防止碎屑、液体等从底座10的侧面溅入到底座10内,进一步提升防护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机构51呈直线形并平行与前后方向,第一活动座21通过第一导轨机构51可前后移动的设置在底座10上,第一活动座21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防护罩41,这样能够在第一活动座21前后移动时分别对第一活动座21前方和后方的第一导轨机构51进行防护,保证防护效果,也能够适应大部分情况下的使用需求,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令一防护罩41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底座10的前端和后端,而将第一活动座21安装在防护罩41的中部,此种安装方法等同于在第一活动座21的两端分别安装一防护罩41。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一导轨机构51也可呈曲线形或者可呈十字形等其他形状以使第一活动座21可朝多个方向移动,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活动座22,第二活动座22通过一第二导轨机构52可左右移动的设置在第一活动座21上,工作装置设置在第二活动座22上,如此使得工作装置能够同时进行前后和左右移动,使用更为灵活方便,结构也较为简单,便于安装和使用。
第一导轨机构51和第二导轨机构52在本领域内应用广泛,具有燕尾式滑轨机构、滑块式滑轨机构、套筒式滑轨机构等多种常用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在此不另作详述。在使用中,可以设置电机等驱动器来推动第一活动座21沿第一导轨机构51移动和推动第二活动座22沿第二导轨机构52移动,也可由工作装置来驱动第一活动座21和第二活动座22的移动或者由外界设备来驱动第一活动座21和第二活动座22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工作装置包括取件装置31和喷雾装置32,通常用于配合压铸机进行取件和喷雾作业,喷雾装置32常用于对模具喷射脱膜剂,取件装置31常用于将工件或者模具、治具等抓取和移出,取件装置31和喷雾装置32在本领域中应用广泛,其结构和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另作详述,实际应用中,工作装置也可选用机械臂、吸盘、切刀装置等其他常用的工作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4841.1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14174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22D 17/20
专利分类号:B22D17/20
范畴分类:25D;
申请人:广东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400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华园路2号首层之二
发明人:肖炎
第一发明人:肖炎
当前权利人:广东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胡荣
代理机构:44205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