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污泥储仓,包括储仓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储仓主体内部的污泥储罐,所述储仓主体内部还设置有辅助卸料机构,所述辅助卸料机构包括液压缸、轴承以及辐条组件,所述轴承的上端与所述液压缸固定连接并由其带动完成上下运动,所述轴承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污泥储罐内部,所述辐条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轴承下端的外周位置。本实用新型不再需要设置较大体积的液压机构,有效地节约了污泥储仓的内部空间,提升了储仓的仓储能力。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仅需要消耗很小的能量,即可使污泥自然落下、完成卸料,迎合了节能、环保的行业发展趋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污泥储仓,包括储仓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储仓主体内部的污泥储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仓主体内部还设置有辅助卸料机构,所述辅助卸料机构包括液压缸(4)、轴承(7)以及辐条组件,所述轴承(7)的上端与所述液压缸(4)固定连接并由其带动完成上下运动,所述轴承(7)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污泥储罐(1)内部,所述辐条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轴承(7)下端的外周位置。
设计方案
1.一种污泥储仓,包括储仓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储仓主体内部的污泥储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仓主体内部还设置有辅助卸料机构,所述辅助卸料机构包括液压缸(4)、轴承(7)以及辐条组件,所述轴承(7)的上端与所述液压缸(4)固定连接并由其带动完成上下运动,所述轴承(7)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污泥储罐(1)内部,所述辐条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轴承(7)下端的外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储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仓主体包括多根立柱(2)及顶棚(5),多根所述立柱(2)与所述顶棚(5)共同围成储仓主体的内部空间,所述储仓主体还包括多根横梁(6)及连接平台(3),所述横梁(6)设置于所述顶棚(5)下方,所述横梁(6)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立柱(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平台(3)设置于所述储仓主体的内部,所述连接平台(3)的边缘与所述立柱(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储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平台(3)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储罐设置口,所述污泥储罐(1)固定设置于所述储罐设置口内,所述储罐设置口的形状、规格与所述污泥储罐(1)罐体的形状、规格一一匹配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储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4)固定设置于所述储仓主体内的顶部中心位置处,所述液压缸(4)的缸体部分与所述横梁(6)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4)的液压部分与所述轴承(7)固定连接,在所述液压缸(4)的带动下、所述轴承(7)上下往复运动,所述轴承(7)的运动方向与铅垂线方向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储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储罐(1)的罐体顶部为开放式结构,所述轴承(7)直接伸入所述污泥储罐(1)的罐体内部,所述污泥储罐(1)的罐体底部设置有一个漏斗部,所述漏斗部的底端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个卸料口,所述卸料口位置固定设置有可开闭的、用于所述污泥储罐(1)内污泥卸料的卸料仓门(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泥储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2.5m~3.5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储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组件包括至少两组辐条件,多组所述辐条件呈上下平行设置、固定设置于所述轴承(7)下端的外周位置,其中位于最下方的一组辐条件的位置与所述轴承(7)的下末端相匹配,两组所述辐条件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轴承(7)总长度的5%~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储仓,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辐条组件内均包括多根等距设置的辐条(8),所述辐条(8)的设置方向与所述轴承(7)的设置方向相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污泥储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8)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破坏污泥拱桥面的尖锐凸起、所述辐条(8)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对污泥形成搅拌动力的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污泥储仓,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辐条(8)的垂直截面呈倒三角形,所述辐条(8)的上端为平面,所述辐条(8)的下端为外凸的棱条。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存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泥储仓,属于污泥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污水处理设施也正处于高速建设的过程中。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污水处理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这些污水处理后所得到的污泥不仅总量巨大而且其总量始终处于上升趋势中,因此,如何对这部分污泥进行妥善处理,也已经成为诸多城市发展中的一大困扰。
具体而言,污泥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胶体。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烂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形态。在污泥的处理过程中,污泥经过压滤机压滤后会变成含水率为60%左右的泥饼,随后需要外运以便进行焚烧或填埋等后续处理。但是在日常的污泥处理过程中,并不是每天都能够及时地完成泥饼外运,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到污泥储仓。
由于污泥是一种黏性很强的胶体,因此污泥储仓内的污泥受压力和表面张力的影响,很容易胶黏在一起形成很结实的拱桥面,从而造成储仓堵塞、无法卸料。目前,为了防止污泥堵塞现象的出现,绝大多数的污泥储仓都会使用推板来进行辅助卸料。但由于污泥的黏性过强,卸料过程中推板需要施加给污泥很大的推力才能够将污泥强行从储仓中推出。这样一来,也就需要在储仓内设置很大的液压机构以完成推板的驱动,不仅会造成储仓内空间的浪费、而且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显然,这样的设置方式与节能、环保的行业理念背道而驰。
综上所述,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污泥储仓,在保证污泥储存容量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快速卸料,也就成为了目前行业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污泥储仓,包括储仓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储仓主体内部的污泥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仓主体内部还设置有辅助卸料机构,所述辅助卸料机构包括液压缸、轴承以及辐条组件,所述轴承的上端与所述液压缸固定连接并由其带动完成上下运动,所述轴承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污泥储罐内部,所述辐条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轴承下端的外周位置。
优选地,所述储仓主体包括多根立柱及顶棚,多根所述立柱与所述顶棚共同围成储仓主体的内部空间,所述储仓主体还包括多根横梁及连接平台,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顶棚下方,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平台设置于所述储仓主体的内部,所述连接平台的边缘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平台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储罐设置口,所述污泥储罐固定设置于所述储罐设置口内,所述储罐设置口的形状、规格与所述污泥储罐罐体的形状、规格一一匹配对应。
优选地,所述液压缸固定设置于所述储仓主体内的顶部中心位置处,所述液压缸的缸体部分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液压部分与所述轴承固定连接,在所述液压缸的带动下、所述轴承上下往复运动,所述轴承的运动方向与铅垂线方向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污泥储罐的罐体顶部为开放式结构,所述轴承直接伸入所述污泥储罐的罐体内部,所述污泥储罐的罐体底部设置有一个漏斗部,所述漏斗部的底端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个卸料口,所述卸料口位置固定设置有可开闭的、用于所述污泥储罐内污泥卸料的卸料仓门。
优选地,所述卸料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2.5m~3.5m。
优选地,所述辐条组件包括至少两组辐条件,多组所述辐条件呈上下平行设置、固定设置于所述轴承下端的外周位置,其中位于最下方的一组辐条件的位置与所述轴承的下末端相匹配,两组所述辐条件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轴承总长度的5%~15%。
优选地,每组所述辐条件内均包括多根等距设置的辐条,所述辐条的设置方向与所述轴承的设置方向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辐条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破坏污泥拱桥面的尖锐凸起、所述辐条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对污泥形成搅拌动力的弧面。
优选地,每根所述辐条的垂直截面呈倒三角形,所述辐条的上端为平面,所述辐条的下端为外凸的棱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破坏污泥胶黏“拱桥面”最高位置受力点的方式,使得污泥形成的拱桥倒塌、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落,从而实现了污泥卸料。
通过这样的操作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再需要设置较大体积的液压机构,有效地节约了污泥储仓的内部空间,提升了储仓的仓储能力。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仅需要消耗很小的能量,即可破坏污泥拱桥面的受力点,使污泥自然落下、完成卸料。与现有技术中设置推板辅助卸料的方式相比,能够节约大约50%~60%的动力,也迎合了节能、环保的行业发展趋势。
此外,本发明也为同领域内的其他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拓展延伸,运用于同领域内其他与污泥卸料相关的技术方案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污泥储罐;2、立柱;3、连接平台;4、液压缸;5、顶棚;6、横梁;7、轴承;8、辐条;9、卸料仓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污泥储仓,包括储仓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储仓主体内部的污泥储罐1,所述储仓主体内部还设置有辅助卸料机构,所述辅助卸料机构包括液压缸4、轴承7以及辐条组件,所述轴承7的上端与所述液压缸4固定连接并由其带动完成上下运动,所述轴承7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污泥储罐1内部,所述辐条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轴承7下端的外周位置。
所述储仓主体包括多根立柱2及顶棚5,多根所述立柱2与所述顶棚5共同围成储仓主体的内部空间,所述储仓主体还包括多根横梁6及连接平台3,所述横梁6设置于所述顶棚5下方,所述横梁6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立柱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平台3设置于所述储仓主体的内部,所述连接平台3的边缘与所述立柱2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平台3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储罐设置口,所述污泥储罐1固定设置于所述储罐设置口内,所述储罐设置口的形状、规格与所述污泥储罐1罐体的形状、规格一一匹配对应。
所述液压缸4固定设置于所述储仓主体内的顶部中心位置处,所述液压缸4的缸体部分与所述横梁6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4的液压部分与所述轴承7固定连接,在所述液压缸4的带动下、所述轴承7上下往复运动,所述轴承7的运动方向与铅垂线方向相垂直。
所述污泥储罐1的罐体顶部为开放式结构,这样的开放式结构设置是为了方便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污泥进料,操作者可以直接由所述污泥储罐1的罐体顶部向所述污泥储罐1内填装污泥。所述轴承7借助该开放式结构直接伸入所述污泥储罐1的罐体内部。所述污泥储罐1的罐体底部设置有一个漏斗部,所述漏斗部的底端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个卸料口,所述卸料口位置固定设置有可开闭的、用于所述污泥储罐1内污泥卸料的卸料仓门9。
在本实施例中,借助所述轴承7的上下推拉能够破坏污泥拱桥面的最高点的受力点,破坏污泥形成的拱桥面,从而使污泥形成的拱桥塌倒,污泥受重力的影响自然落下。所述轴承7的运动方式为先上后下,这样的运动方式也能够延长所述轴承7的使用年限。
所述卸料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2.5m~3.5m。这一距离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一步确定,主要的设置依据就是以能够进入土方车的高度为宜。
所述辐条组件包括至少两组辐条件,多组所述辐条件呈上下平行设置、固定设置于所述轴承7下端的外周位置,其中位于最下方的一组辐条件的位置与所述轴承7的下末端相匹配,两组所述辐条件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轴承7总长度的5%~15%。
每组所述辐条件内均包括多根等距设置的辐条8,所述辐条8的设置方向与所述轴承7的设置方向相垂直。
所述辐条8的设计思路如下,所述辐条8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破坏污泥拱桥面的尖锐凸起、所述辐条8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对污泥形成搅拌动力的弧面。在本实施例中,每根所述辐条8的垂直截面呈倒三角形,所述辐条8的上端为平面,所述辐条8的下端为外凸的棱条。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7的运动方向为先上后下,因此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所述辐条8向下运动时能够减少阻力的形成,向上运动时能够形成对污泥的搅拌动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破坏污泥胶黏“拱桥面”最高位置受力点的方式,使得污泥形成的拱桥倒塌、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落,从而实现了污泥卸料。
通过这样的操作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再需要设置较大体积的液压机构,有效地节约了污泥储仓的内部空间,提升了储仓的仓储能力,能够达到100吨以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仅需要消耗很小的能量,即可破坏污泥拱桥面的受力点,使污泥自然落下、完成卸料。与现有技术中设置推板辅助卸料的方式相比,能够节约大约50%~60%的动力,也迎合了节能、环保的行业发展趋势。
此外,本发明也为同领域内的其他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拓展延伸,运用于同领域内其他与污泥卸料相关的技术方案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1907.2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53996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B65D 90/00
专利分类号:B65D90/00;B65D88/54
范畴分类:34B;
申请人:江苏绿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绿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50号第二教学楼A518
发明人:秦娟;李龙;隋恒睿;薛龙国;王虎
第一发明人:秦娟
当前权利人:江苏绿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姚姣阳
代理机构:32102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