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业生产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织,农业生产,农场,农业,土地,岷江,黔江区。
农业生产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龙丹梅[1](2019)在《重庆“叁社”融合改革助力乡村振兴》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28日,在黔江区白石乡供销社的电商服务站里,工作人员正在打包渣海椒,并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渣海椒由当地龙头企业重庆尝必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工,其原料辣椒由黔江区早稻田辣椒种植股份合作社组织生产,白石乡供销社负责提供社会化服务和产销对接,合作社发展(本文来源于《重庆日报》期刊2019-10-29)
肖化柱,兰勇,魏坚,陶佳,邓玲[2](2018)在《家庭农场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变革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农场作为一种介于传统小农家庭组织与农业企业之间的组织制度安排,是适应目前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专业化生产要求的结果。本文基于生产组织多层级架构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家庭农场制度创新是实现我国农业组织方式从单层构架向多层级的组织转变的最佳途径,也是适应我国农业生产转型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大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支持力度,优化家庭农场制度创新外部环境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8年05期)
胡尧[3](2017)在《岷江上游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岷江上游的生态状况和经济状况,针对岷江上游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以及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具体要求,详细分析在岷江上游合适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包括岷江上游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的劳动主体因素等,并对建立农业生产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解决和优化措施,以提高岷江上游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推动岷江地区农业的发展,优化农民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宋圭武[4](2017)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要重视生产组织制度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面对经济新常态,农业供给侧改革核心是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生产组织制度创新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创新,核心是要大力推进合作化,变原子型生产方式为合作型生产方式,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优势。在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如何推进合作化,建议在乡镇建国营自治合作农场。(本文来源于《农村工作通讯》期刊2017年17期)
高全成[5](2017)在《通过合作化重建农民生产组织体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基础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农业发展的困境与特征,指出了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本土化农民生产组织体建设是基础路径,最后给出农业发展的认识和建议:扶大扶强扶壮扶弱适度扶贫、以合作社方式着力推进本土农民生产组织体发展、土地确权以集体为主、不强求土地流转、放开农村房产流转限制、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创业者走进农村成为新型农民、确定粮田红线。(本文来源于《农场经济管理》期刊2017年05期)
江维国[6](2016)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农业生产组织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剧了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紧迫性,也将农业生产组织创新的重要性推到了新的高度。基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及新常态下农业生产组织创新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农业生产组织创新的内涵。通过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农业生产组织创新面临的新旧挑战及其实践意蕴,提出了相关制度变迁或创新等新常态下诱导农业生产组织创新的重要举措。(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8期)
赵秋阳[7](2016)在《农业生产组织变革下的土地流转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生产关系也在发生相应的改变。农村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相继发生新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了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土地流转是指相对固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一定的渠道平台发生转包、出租、入股、转让等模式实现土地承包权流转,实行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发挥规模优势,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本文从农村生产组织的变革入手,分析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转变。并以山西省L县为具体案例,着重分析该县土地流转现状、当前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最终总结出土地流转模式转变的现状、促进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及建议。本论文具体分为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对农业组织、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模式等进行概念界定和类型介绍;第叁部分重点分析L县土地流转现状,从土地流转历史、农业组织变革、土地流转模式的选择等叁方面进行论述;第四部分指出了当地土地流转的优势与成就、并对影响土地流转开展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6-06-01)
尚荣[8](2016)在《人口转型、技术进步与农业生产组织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生产组织的发育与成长影响着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连接日益紧密,农业生产面临的环境越发复杂。尤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供给需求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了不被市场所淘汰,农产品供给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需求,而农业家庭经营这种小农生产模式显然不能有效的应对市场化这一挑战。所以,变革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已迫在眉睫。国外一部分学者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农业生产组织的变迁,他们认为保持经济增长是组织或者制度变迁的动力,同时,组织的发展也必须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以保证其在该行业的竞争力。一部分学者从风险规避、专业化规模生产等角度分析农业生产组织的兴起与变化。还有一部分学者研究了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与组织变迁的关系。国内学者主要从制度变迁、交易成本、规模经济等角度分析农业生产组织的变迁,鲜有学者从人口转型、技术进步角度分析。不同于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人口转型、技术进步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人口转型强度指标分析农业生产组织的变迁,研究发现: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转型不断促进着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抑制着农村家庭规模的扩大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高人力资本水平的积累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将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断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其次,人口转型带来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专门人才,由他们来主导农业生产,有利于充分发挥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效用,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再次,人口转型推动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使农业人口和劳动力不断减少,人地关系的缓和使农业生产规模趋于扩大。由于资本的供给越发充裕,而劳动力的成本不断提高,所以,用机械取代劳力将变为现实,农业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也将逐步推进。最后,人口转型过程中,因为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家庭生育子女的数量将减少,这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减少,单个劳动者将拥有更多的物质资本,不断积累的劳均资本存量,同样有利于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向具有企业化特征的组织形式转变。文章由六个部分组成。作者在第一部分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理论和现实意义,还对人口转型、技术进步相关概念做出了解释。第二部分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人口转型、技术进步与农业生产组织方面做出的经典研究,并且发掘了本文的创新之处。文章的第叁部分提出具有企业化性质的农业生产组织是我国未来微观经济组织发展的方向。该部分首先简述了我国小规模家庭生产经营模式遇到的困难,随后分析得出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有效途径。第四部分是理论分析,该部分运用人口转型、技术进步相关知识对农业生产组织变迁进行分析,探讨人口转型、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组织向企业化模式转变的影响过程。第五部分是实证检验,该部分首先建立了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生产规模与技术进步对农业组织化程度的影响,随后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探究农村人口转型与农业技术进步的关系,最后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与模型进行了处理与分析,发现计量分析结果与前文理论部分研究结果一致。第六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是影响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因素,而农村人口转型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农村人口生产偏好的转变能有效的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所以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也应该从提升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与促进农业技术进步这叁方面入手。(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宋圭武[9](2016)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要重视生产组织制度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经济新常态,农业供给侧改革核心是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生产组织制度创新是一个重要方面,核心是要大力推进合作化,变原子型生产方式为合作型生产方式,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优势。在西部落后地区农村,笔者建议国家直接投资在每一个乡镇建一个国营自治合作农场。(本文来源于《甘肃日报》期刊2016-04-18)
赵秋阳,郭新平[10](2016)在《农业生产组织变革下的土地流转模式研究——以山西省L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生产关系也在发生相应的改变。农村土地组织形式有了新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也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本文从农村生产组织的变革入手,分析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转变。并以山西省L县为具体案例,着重分析该县土地流转现状以及当前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最终总结出土地流转模式转变的现状及促进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及建议。(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6年02期)
农业生产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介于传统小农家庭组织与农业企业之间的组织制度安排,是适应目前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专业化生产要求的结果。本文基于生产组织多层级架构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家庭农场制度创新是实现我国农业组织方式从单层构架向多层级的组织转变的最佳途径,也是适应我国农业生产转型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大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支持力度,优化家庭农场制度创新外部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业生产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龙丹梅.重庆“叁社”融合改革助力乡村振兴[N].重庆日报.2019
[2].肖化柱,兰勇,魏坚,陶佳,邓玲.家庭农场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变革的解析[J].山西农经.2018
[3].胡尧.岷江上游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7
[4].宋圭武.农业供给侧改革要重视生产组织制度创新[J].农村工作通讯.2017
[5].高全成.通过合作化重建农民生产组织体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基础路径[J].农场经济管理.2017
[6].江维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农业生产组织创新[J].湖北农业科学.2016
[7].赵秋阳.农业生产组织变革下的土地流转模式研究[D].山西大学.2016
[8].尚荣.人口转型、技术进步与农业生产组织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6
[9].宋圭武.农业供给侧改革要重视生产组织制度创新[N].甘肃日报.2016
[10].赵秋阳,郭新平.农业生产组织变革下的土地流转模式研究——以山西省L县为例[J].社科纵横.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