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烨:老子思想中的哲学智慧论文

孙烨:老子思想中的哲学智慧论文

摘 要:老子思想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纯粹的哲学理论,虽然其中还有一部分思想是狭隘的,但它的许多思想包含了极深的人生智慧,把老子思想现代社会现象与相结合,古为今用,寻找老子思想中能满足现代人所需求的哲学智慧。

关键词:辩证;自然精神;治国

老子是与孔子、释迦牟尼、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并列被称为“轴心时代”的伟大思想家。2000多年前,他所著作的五千言《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源头,曾经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像火炬一样,照亮人民前行的道路。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而老子的《道德经》是哲学的集大成者。老子思想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纯粹的哲学理论,虽然其中还有一部分思想是狭隘的,但它的许多思想包含了极深的人生智慧,这种智慧大可以推到安邦定国,小可以涉及为人处世。今天我们从哲学的视角,将现代社会现象与《道德经》相结合,古为今用,寻找老子思想中能满足现代人所需求的哲学智慧。通过老子思想了解中华传统思想,建立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觉。

老子思想中的辩证原则。《道德经》中写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段话是说:天下都知道,美的东西如果过分修饰,就会变得丑恶了;天下都知道,善事做过头了,就不是善事了。所以(天下的规律是这样的),有与无是相互转化的,难与易是相互变化的,常与短是要相互比较的,高与下是可相互颠倒的,音与声是可相互调和的,前与后是可相互赶超的。因而,圣人从不做过头之事,教人从不说过头之话;遵循万物运行的本原规律;创造财产但不过分占有,讲奉献而不恃能自负,成功了不居功自傲,才不会走向反面。老子对事物两面性的洞见是深刻无比的,尤其是对社会和人生的矛盾双方的转换指点得鲜明而关键。告诉我们不管是分析任何事物都要从两面性的角度去认识,同时要注意其转化过程,防患于未然。老子思想中的辩证原则告诉我们:做事失败时,要有为成功创造条件的勇气;遇到难题之时,要有变难为易的自信;站在高处之时,要有防备危险的意识;自身优点为你赢得掌声时,要学会改正自己的缺点。在这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中,有些人胆大而妄为,有些人胆小而自卑,有些人贪婪而无惧,有些人多言而自私。其结果是一时间大势逆转,好变成了坏,美变成了丑,或驻足不前,或无事可成,或夭折早衰,或坠鞍落马……老子说的都是明明白白的大道,古时是如此,现在更是应该细思量,我们的先哲老子很早就教给我们许多的人生智慧。“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追求,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环中,理之圆足混成无缺,如太极然。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圆满,圆满是一种最理想的境界。但正如老子所说的“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一味求圆满也会走向反面,可能会丧失机会。今天,我们要真正领悟透老子的辩证法精髓,需要用全面的思维模式去认识世界,了解人生,要以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与方法去面对社会生活的挑战,要用胜不骄、败不馁的人生态度迎接挑战,主动出击,抓住机遇,才能获得成功。

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依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与要求,推行与劳动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生产实习,共同制定完善的与人才培养方案匹配的生产性实习的课程标准。

老子思想中的自然精神。《道德经》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又是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我们可以把老子的形而上学的“道”归纳为一种自然精神。老子认为,所谓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落实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老子强调:自然界的万物各有自己的属性,不要强迫去改变它、改造它,如果要硬性打破,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他主张人应顺其自然,反对人对自然的掠夺。落实到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老子强调:生活应该是归于平淡、返璞归真,所以他认为以自然的规律去对付生活,在平常的生活中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它,不要强求刻意的改变,不能妄为,要用无为的手段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一切都要做到因势利导,要符合自然。在个人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上,老子提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无争”的处世原则,主张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反对争功名利禄,以达到个人与自己、个人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要学会修身处世的学问。

因为造型是四面坡,所以又叫“四阿顶”。它是出现时间较早的屋顶形式之一,逐渐演变为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常用于建造皇家建筑或大型寺庙、殿堂。

老子思想中的治国之道。《道德经》第七十五章中写道:“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老子认为: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告诫当政者要抱守治国大道,顺应治国规律,上行下效,公生明、廉生威。不要妄作乱为,政令繁缛,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道德经》还写道:“治大国,若烹小鲜”“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认为: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要给人民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老子还认为: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告诫当政者要有民本思想,积极维护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佟新远.论老子自然主义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才智,2018(29):94+96.

[2]董中兰.浅谈老子《道德经》中的智慧[J].神州,2018(30):25+27.

·编辑 田香香

标签:;  ;  ;  ;  ;  ;  ;  ;  ;  ;  ;  

孙烨:老子思想中的哲学智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