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理事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先生,类型学,东干语,汉语方言
地理事实论文文献综述
胡双宝[1](2016)在《基于语言事实 倡语言地理类型说——纪念桥本万太郎教授逝世3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桥本万太郎(Hashimoto Mantoro)教授,1987年6月7日因病逝世,终年55岁。作为曾经有交往的同龄人,不时念及他对语言学的贡献。桥本万太郎1932年出生于日本郡马县,195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其间受河野六郎、仓石武四郎等着名汉学家亲炙,掌握了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开始了对汉语方言的研究。1957年获东京大学硕士学位。60(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6年06期)
周慧[2](2015)在《基于地理事实学习的组件教学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而对事实知识的学习,可采用辨识目标、编码图文、匹配策略、选择媒体、主题活动、检测效果的ATMSTT教学组件设计法。这一方法可以帮助教师通过教学目标与教材的分析编码知识、学生通过主题学习过程解码知识,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与知识相关的地理能力与地理观点。(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5年05期)
冯智明[3](2014)在《作为“整体社会事实”的宗教和巫术信仰——瑶族师公、地理先生和杠童的职能实践及其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学的宗教和巫术研究中,"整体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莫斯认为巫术是"整体社会事实",其本质应归于社会整体性本原和集体力量。文章通过对广西红瑶社会中叁种核心宗教职业者——师公、杠童和地理先生的职能实践及其关系的考察,探讨瑶族信仰体系的内在网络和运行逻辑。文章认为人类学应寻求一种整体性的宗教和巫术研究路径,经由各种宗教职能者的实践及其关系的梳理,揭示宗教和巫术信仰与其他社会事实的关系,以解释其为什么会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汤国荣[4](2013)在《追寻地理教育之本:用原理说明事实》一文中研究指出偶读史宁中先生的"注重‘过程’中的教育"一文,其中"讲课千万别反复讲,要抓住学科的本质"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地理学科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在基础教育中,某些学科的本质是十分清晰的,如数学是"抽象+推理+模型"、物理是"观察+描述+验证"、化学是"实验+归纳+验证"……但地理的本质是什么?或许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都不甚明了!"世界各地地理课程的结构主要有两种方向: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在教导学生时,应以原理来说明现实,并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地理教育国际宪章》(1992年)"用原理来说明事实"(本文来源于《地理教育》期刊2013年10期)
杨汝岱,朱诗娥[5](2013)在《企业、地理与出口产品价格——中国的典型事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企业异质性和产品特征的角度出发,以2006年中国海关总署企业层面进出口数据(CLFTTD)为基础,研究地理因素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地理距离对企业出口到每个市场的每种产品的单位价格有显着正的影响,企业倾向于对距离更远的市场出口单位价格更高的产品;这种影响程度在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之间、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季刊)》期刊2013年04期)
吴丹[6](2011)在《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事实主要是指地理陈述性知识,即学生头脑中能够记忆并可以陈述出来的知识。地理事实大体包括以下几类:地理术语、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演变和地理数据。一、地理事实新授课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对所学的地理事实知识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事实知识去解释简单的现象或者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地理事实知识在头脑发生、发展和运用的过程,初步掌握认识地理事实知识的方法和运用地理事实知识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2011年09期)
李正响[7](2010)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课堂教学设计——地理事实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地域分异规律为中心内容,注重读图分析、推理、提炼结论等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并运用大量的典型的景观分布图,以图导因,根据现象提炼地理规律。教法与学法都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本文来源于《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0年S1期)
高相铎[8](2006)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地理事实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是区域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主体动因。同时城市化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起到了需求拉动和空间支撑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说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地区,城市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响应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化推进的主要目标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工业发达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及工业城市,均发展迟滞、经济增长乏力,成为一种普遍的带有规律性现象。由此出发,发达国家工业区在其所经历的衰落——整治——复兴过程,以及我国沪宁杭、京津唐老工业基地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城市化响应于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性地理事实(英国的“城市再生”政策、大伦敦新工业区规划、德国鲁尔区“绿色空间”战略、美国五大湖地区郊区蔓延整治计划、上海传统产业外迁与长江叁角洲一体化进程推进等)对于总结老工业基地这种特定地区城市化响应于产业结构有序演变的途径、道路、模式、动力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重点把握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相互作用个性特征的前提下,将之与国内外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化响应地理事实进行比较辨析,寻找偏差领域,评价偏差程度,解析存在偏差的因素与机制。从而为归纳总结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因素、响应动力机制、响应方式以及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未来城市化响应路径的选择以及各种路径的功能关系和协调方式的确定奠定研究基础。全文共分叁章内容:第一章:明晰文章涉及的相关概念,并对城市化响应地理事实做了理论分类和功能特征的解析。为下文的进一步研究做理论基础的铺垫。第二章:收集、整理国内外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地理事实,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事实特征、形态进行梳理与认知,归纳、总结国内外老工业区产业结构有序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的异同,得出响应的经验与教训。第叁章:着重把握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相互作用个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辨析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国内外典型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偏差领域、偏差程度以及产生偏差的因素和机制。归纳、总结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孙青[9](2000)在《感知地理事实 培养观察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科学已经证明 :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 ,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听觉输入的 ,因此 ,观察力可说是智力发展的`窗口' ,是思维发展的前提 ,是许多科学巨匠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德国着名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 ,仔细观察了世界地图 ,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本文来源于《云南教育》期刊2000年24期)
殷虎[10](1996)在《与地理事实不符的成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打开成语词典,不难发现有些成语与地理实际情况并不吻合,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由于古代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对自然界的认识存在局限所致;其次,对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掠夺式的开发,使自然环境恶化也是原因之一。下面试举数例说明之。(本文来源于《地球》期刊1996年02期)
地理事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而对事实知识的学习,可采用辨识目标、编码图文、匹配策略、选择媒体、主题活动、检测效果的ATMSTT教学组件设计法。这一方法可以帮助教师通过教学目标与教材的分析编码知识、学生通过主题学习过程解码知识,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与知识相关的地理能力与地理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理事实论文参考文献
[1].胡双宝.基于语言事实倡语言地理类型说——纪念桥本万太郎教授逝世30年[J].汉字文化.2016
[2].周慧.基于地理事实学习的组件教学设计方法[J].教育导刊.2015
[3].冯智明.作为“整体社会事实”的宗教和巫术信仰——瑶族师公、地理先生和杠童的职能实践及其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4].汤国荣.追寻地理教育之本:用原理说明事实[J].地理教育.2013
[5].杨汝岱,朱诗娥.企业、地理与出口产品价格——中国的典型事实[J].经济学(季刊).2013
[6].吴丹.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
[7].李正响.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课堂教学设计——地理事实探究课堂教学模式[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8].高相铎.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地理事实辨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
[9].孙青.感知地理事实培养观察能力[J].云南教育.2000
[10].殷虎.与地理事实不符的成语[J].地球.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