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硅藻及其共附生菌的DMSP代谢机制研究

南极硅藻及其共附生菌的DMSP代谢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3-dimethylsulphoniopropionate,DMSP)是海洋碳硫循环的重要载体物质,其降解产物DMS和它的氧化产物参与地球气候调节。DMSP主要是由海洋浮游植物产生,对浮游植物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南极硅藻(Nitzschia sp.ICE-H)是南极冰藻中的优势藻种,但目前南极硅藻能否产生DMSP及其合成机制仍然未知。因此,本文以南极硅藻(Nitzschia sp.ICE-H)为研究对象,针对DMSP合成机制开展研究,通过对南极硅藻转录组学研究,查找DMSP合成关键基因;通过对DMSP合成关键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完善南极硅藻的DMSP代谢途径;结合南极硅藻DMSP合成及其环境响应研究,阐明南极硅藻DMSP生物合成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南极硅藻共附生真菌的DMSP降解机制研究,通过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查找关键降解基因,探讨南极真菌的DMSP降解机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吹扫-捕集检测技术,开展不同温度与盐度对南极硅藻DMSP合成的调控研究,探讨极端环境中南极硅藻DMSP合成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盐度均会影响南极硅藻的DMSP产量。低温(0 oC)能够明显提高南极硅藻细胞内的DMSP产量(可达53.21 nmol/107cells),高温无显著影响;高盐度(64‰)明显促进南极硅藻的DMSP合成(可达104.45 nmol/107cells);但过高(96‰)或过低(16‰)的盐度均会抑制硅藻的DMSP产量。可见,低温与高盐促进了DMSP的合成,推测与DMSP的冷冻调节与渗透调节作用有关。2)根据南极硅藻无参转录组测序结果,筛查并克隆得到2个DMSP合成关键酶S-methyltransferase基因全长。生物信息学分析可知,ORF全长分别为1386 bp和1140 bp,编码461和379个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50.74 KDa和42.78 KDa。二者位于细胞胞质中,均属于甲基转移酶家族—AdoMet-MTases superfamily超家族,且无跨膜结构域和N端无信号肽结构。二者均由6个同一单聚体构成的六聚体,蛋白保守性低,出现了分化现象;进化树分析显示二者与Sediminimonas qiaohouensis、Actinopolymorpha singaporensis等物种聚为一支,表明这些蛋白进化关系相对较近。3)构建南极硅藻的S-methyltransferase基因重组工程菌,进行低温诱导表达试验。将重组质粒转入Transetta(DE3)表达感受态细胞后,16 oC、160 rpm、0.5mM IPTG诱导12 h后,进行细胞破碎和SDS-PAGE电泳。电泳表明,二者分别在50 KDa和40 KDa处有一条较粗的蛋白条带,而对照组无此条带,说明重组工程菌成功诱导出目的蛋白。经分析发现,目的蛋白均存在于细胞破碎沉淀中,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4)筛选获得了三株可降解DMSP并产生DMS的南极硅藻共附生菌:腥掷孢菌(Tilletiopsis sp.ICE-01),枝孢菌(Cladosporium sp.ICE-02)和曲霉菌(Aspergillus sp.ICE-03)。三株真菌均可以DMSP为唯一碳源与能源,裂解产生DMS;其中腥掷孢菌对DMSP的降解量与DMS产量均为最多,分别为:57.13nmol与59.91 nmol。对腥掷孢菌进行基因组学测序,得到编码基因(24952761bp)、注释基因(8494123 bp)及非编码RNA的基本信息;并参照数据库的进行基因功能注释,获得两条DMSP裂解酶的dddD基因序列,属于乙酰辅酶A转移酶(CoA-transferase familly III),可裂解DMSP生成DMS和3-羟基丙酸(3-hydroxypropionate)。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DMSP研究历程
  •   1.2 DMSP生物合成
  •     1.2.1 L型甲硫氨酸(L-Met)合成
  •     1.2.2 L-Met转化与DMSP生成
  •     1.2.3 DMSP生物合成种类
  •   1.3 影响DMSP合成的因素
  •     1.3.1 光照
  •     1.3.2 盐度
  •     1.3.3 温度
  •     1.3.4 氧化压力
  •   1.4 DMSP的分布
  •     1.4.1 海水DMSP的浅层分布
  •     1.4.2 沉积物中DMSP分布
  •     1.4.3 生物体内DMSP分布
  •   1.5 DMSP的代谢通路
  •   1.6 DMSP生物/生态学功能
  •     1.6.1 海洋微生物碳和硫元素的重要来源
  •     1.6.2 生理生化功能
  •     1.6.3 气候活性物质—DMS
  •     1.6.4 其他功能
  •   1.7 DMSP的检测方法
  •   1.8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目的及意义
  •     1.8.1 拟采用的研究路线
  •     1.8.2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南极硅藻(Nitzschia sp.ICE-H)的转录组学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仪器与试剂
  •     2.1.2 f/2 培养基
  •     2.1.3 藻种与培养
  •     2.1.4 建库测序
  •     2.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 结果与说明
  •     2.2.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2.2.2 基因功能注释
  •     2.2.3 CDS预测
  •     2.2.4 SSR分析
  •     2.2.5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2.2.6 南极硅藻(Nitzschia sp.ICE-H)部分DMSP合成酶基因全长
  • 第三章 南极硅藻(Nitzschia sp.ICE-H)DMSP的合成及其环境响应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仪器与试剂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DMS工作曲线
  •     3.2.2 DMSP验证结果
  •     3.2.3 硅藻生长曲线
  •     3.2.4 DMSP含量检测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南极硅藻(Nitzschia sp.ICE-H)S-甲基转移酶的原核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仪器与试剂
  •     4.1.2 藻种与培养
  •     4.1.3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总RNA提取与检测
  •     4.2.2 目的基因扩增
  •     4.2.3 阳性克隆检测
  •     4.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4.2.5 SDS-PAGE电泳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可代谢DMSP南极硅藻共附生菌的筛选与验证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菌种来源
  •     5.1.2 仪器与试剂
  •     5.1.3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降解菌筛选、鉴定结果
  •     5.2.2 降解菌形态学观察
  •     5.2.3 DMSP与 DMS的测定
  •   5.3 讨论与小结
  • 第六章 南极真菌-腥掷孢菌(Tilletiopsis sp.ICE-01)的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菌种来源
  •     6.1.2 仪器与试剂
  •     6.1.3 试验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基因组基本数据结果
  •     6.2.2 降解DMSP的关键基因和代谢通路分析
  •   6.3 讨论与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后续计划
  •     7.2.1 酶活验证
  •     7.2.2 降解基因的克隆表达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项目资助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王西西

    导师: 缪锦来

    关键词: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南极硅藻,腥掷孢菌,代谢机制,原核表达

    来源: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900705,2018YFD0901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6187,4177620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9BD023),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8GHY115034,2018YYSP024,2017GHY15112),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6Q10),中国大洋协会深海生物资源计划课题(DY135-B2-14)

    分类号: Q936

    总页数: 122

    文件大小: 4239K

    下载量: 84

    相关论文文献

    • [1].颗石藻藻源性二甲基硫丙酸(DMSP)在致死卤虫时的作用检测[J]. 生态毒理学报 2010(05)
    • [2].基于DMSP夜间灯光数据的广东省区域人口流动格局研究[J]. 特区经济 2015(07)
    • [3].DMSP的生物合成与裂解及其在硫循环中的作用[J]. 中国科学基金 2018(05)
    • [4].胶州湾海水中DMS和DMSP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
    • [5].基于Nimbus-7和DMSP卫星资料的北极海冰变化特征分析[J]. 海洋预报 2015(04)
    • [6].北极王湾夏季海水中DMSP降解基因的丰度及分布调查[J]. 极地研究 2020(01)
    • [7].中国东海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合成与降解菌的水平和垂直分布[J]. 微生物学报 2020(09)
    • [8].磁暴期间高纬顶部电离层离子上行特征——DMSP卫星观测[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1)
    • [9].氮限制下链状亚历山大藻DMSP合成与生理变化的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10].海洋微生物裂解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酶促催化机制[J]. 生物资源 2017(06)
    • [11].DMSP夜间灯光数据与Landsat数据结合的建成区提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12].冬季东海、南黄海中DMS和DMSP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科学 2014(06)
    • [13].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nMSP、dMSP与心率变异及颈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 吉林医学 2014(25)
    • [14].东南极夏季中山站邻近固定冰DMS、DMSP分布初探[J]. 极地研究 2016(02)
    • [15].胶州湾及青岛近海微表层与次表层中二甲基硫(DMS)与二甲巯基丙酸(DMSP)的浓度分布[J]. 海洋与湖沼 2010(05)
    • [16].Seasonal variations of dimethylsulfide (DMS) and 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 in the sea-surface microlayer and subsurface water of Jiaozhou Bay and its adjacent area[J].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9(02)
    • [17].磁暴期间亚极光区极化流(SAPS)的DMSP观测与RAM模拟的比较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06)
    • [18].麦芽中DMS和DMSP的测定[J]. 啤酒科技 2009(05)
    • [19].海洋细菌对DMSP的降解及其在极地低温海域的研究进展[J]. 极地研究 2018(03)
    • [20].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海水中CH_4和DMSP的垂直变化特征[J]. 海洋学报 2018(10)
    • [21].1992~2013我国干旱区城市不透水遥感制图与扩张过程分析[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20(05)
    • [22].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中间体DMSP的合成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0(03)
    • [23].SuperDARN雷达的对流测量评估[J]. 电波科学学报 2008(04)
    • [24].冬季黄渤海DMS、DMSP和CH_4的分布及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5)
    • [25].海洋中甲硫醇的研究进展[J]. 海洋湖沼通报 2014(03)

    标签:;  ;  ;  ;  ;  

    南极硅藻及其共附生菌的DMSP代谢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