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安市利用外资的比较优势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田梦琪[1](2020)在《西安市人才引进法治环境评估与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在资源有限、技术先行、制度保障的现阶段,地方政府逐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优化地方法治环境上来。与此同时,在地方人才引进工作领域,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地方人才引进争夺战,各地方政府将改善人才服务法治环境作为重中之重,主要表现为:在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支出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为人才提供适宜其发展的法治环境,主要包括人才安家落户、人才创业激励与奖励以及人才服务与劳动争议处理三大类人才保障制度。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地方政府未充分了解潜在服务人才对当地制度的需求,而意图以最大限度给予人才优惠的方式吸引人才前来本辖区工作,该方式使得人才引进工作的效果只能事倍功半。基于此,本文以西安市的12项人才引进制度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西安市“制度供给”与人才“制度需求”两个视角,采用量化评估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分别考察西安市人才引进制度的主要着力点(西安市最为偏重的前3项人才引进制度):“人才落户”、“人才鼓励”和“居住保障”,西安市潜在服务对象的主要需求预期(人才最为偏重的前3项人才引进制度):“居住保障”、“人才鼓励”和“子女入学”,同时对各项制度的“内容完善程度”、“内容具体化程度”以及“监督救济”细化指标进行考察。其次,将西安市的“制度供给”着力点与人才的“制度需求”着力点对比分析后发现,西安市政府人才引进“制度供给”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相关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制度内容规定不够完善、制度着力点方向偏失、制度体系化缺失以及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再次,以人才引进制度各方面规定较为完善的上海市作为借鉴对象,考察上海市人才引进制度着力点的前3名,即“子女入学”制度、“创业激励与奖励”制度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最后,结合西安市目前的人才引进现状、潜在服务对象的制度需求预期以及上海市的先进经验,为西安市人才引进制度的完善与优化提供可行性建议,即加强人才引进制度的宣传力度、保证制度高效有序落实、加大“监督救济”制度的投入以及根据人才需求调整制度着力点,在今后的人才引进工作中加强“子女入学”制度、“劳动争议与处理”制度以及“创业激励与奖励”制度。
曹桢[2](2020)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大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启领我国转向创新与知识驱动发展的新领域,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带动经济结构转型新兴业态,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呈现明显地集聚现象,其高融合、高科技、高渗透的特征为区域创新提供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支持,并随着集聚区内外创新要素的流动,使区域创新有着持续不断地发展动力。西安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依靠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使得文化创意产业不断聚集形成了集聚效应。因此,考察影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创新的具体要素,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对西安市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区域创新及产业集聚理论,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和区域创新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联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是否对区域创新产生了影响,其作用机理有哪些。然后选取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水平发展状况的时间序列,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指标,并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两类因子得分量化区域创新水平。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下,通过VAR模型与回归模型的检验,从定量的角度验证了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了解西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程度与区域创新发展现象。结果显示: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现象明显,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在2005-2018年样本期间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仅有一种长期的稳定关系,并认为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每提升1个百分点,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也会上涨2.519个百分点。同时在格兰杰因果检验后也得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会对西安市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显着的正效应,二者形成长期的稳定关系。最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文化创意集聚区差异化发展,扩大文化创意集聚辐射效应(2)优化创新环境,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3)优化创新环境,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4)强化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链升级。
何俊生,张仙丽,赵莹莹[3](2011)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对外开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内涵和测度对外开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为理论基础,以相关统计数据为现实依据,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对外开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认为,西安市在对外开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为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认为,西安市还存在着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均衡、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大品牌缺乏、外商投资规模和结构不尽合理、投资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并提出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与出口产品结构、创设附加值高的大品牌、加强投资软硬环境建设以及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等基本对策。
王晶[4](2011)在《西部特大城市外商直接投资(FDI)比较研究 ——以西安、成都、重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呈蓬勃发展的态势,自1993年开始,中国连续17年成为世界上FDI流入额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外资进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FDI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西部地区必将进一步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西部特大城市西安、成都、重庆作为吸引FDI热点地区中的热点城市,其FDI发展现状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优势和不足,怎样做好协调与平衡工作,从而扩大整体引资规模,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目前学术界对我国FDI的比较研究多集中于对东、中、西三大地带的比较上,或者是集中于对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之间的比较,而对于西部城市之间利用FDI的比较几乎是一个空白。本文选取西安、成都和重庆三大西部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比较了一系列外商直接投资指标,包括引资规模、投资来源地、产业分布、投资质量和投资方式5个方面,综合总结了三大城市利用FDI的现状特征;其次比较了三大城市FDI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包括对地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进出口贸易发展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对比分析找出三大城市引资效果的差异;最后比较了三大城市吸引FDI的绩效,即比较了各市利用FDI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总结出三大城市引进FDI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并对如何促进FDI的协调发展提出参考意见,希望本研究为促进西部特大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提高FDI的绩效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比较西部三大中心城市一系列外商直接投资指标,发现三大城市近年来FDI投资规模稳步上升的同时,差距在逐步拉大;三大城市外资来源地构成基本相同,60%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亚洲地区,欧美发达国家投资金额所占比重较少;FDI在三大城市产业流向基本相同,产业内部FDI行业分布不合理;西安市FDI资金到位率最高,而重庆市的单位项目投资规模最大;三大城市外商直接投资方式正在转向以独资经营为主(2)通过比较西部三大中心城市FDI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在现有经济规模的基础上,西安市引进FDI规模大于成都和重庆,但是西安市FDI带来的溢出效应对自身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低于成都和重庆:三大城市引进的FDI对第三产业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推动作用最小;三大城市的FDI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效推动进出口贸易和就业的发展。(3)通过比较西部三大中心城市FDI投资绩效,发现三大城市业绩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成都和重庆潜力指数发展迅速,而西安市近年来潜力指数下降。研究的创新之处如下:(1)研究对象的创新:目前关于FDI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全国层面,或是经济发达省份,但本文选取了未来极具引资潜力的西部特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2)选题角度的创新:本研究不是单独集中在某个特定区域,而是选取了西部三大引资热点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3)研究方法的创新:在实证研究上,首先采用多指标比较法,总结了三大城市引资现状;其次用统计软件SPSS,对FDI在三大城市引起的不同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其结论对西部特大城市吸引FDI及提高FDI的利用绩效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张书礼[5](2011)在《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外向型经济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也逐渐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研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不仅能丰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同时也能通过对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内容及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来为未来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西安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经济发展中心,1987年对外开放,1992年被国家认定为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城市,至2009年外向型经济发展已有17年的历程。鉴于此,本文主要遵循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对西安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历程和特征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便在深入了解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研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策。本文在归纳总结前人的分析成果上,立足于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梯度转移理论、对外贸易增长理论和FDI增长理论等,研究西安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整体特征,从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两个方面,运用外资依存度、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FDI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等6个指标对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数理分析,通过问题诊断和原因剖析,结合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动力,针对性地提出未来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研究结论有:(1)西安市外向型经济经过高速度发展后逐渐步入缓慢发展阶段。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的创汇作用逐渐加大,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家旅游人数都在快速发展中。但总体上与陕西省及全国平均外向型经济发展相比,西安的外贸依存度近年徘徊在20%,有相对下降趋势,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有待大幅提高。(2)受整体经济发展影响,对外贸易亦呈现波动成长,反之,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作用于经济发展。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发展规模不断扩入,与外商直接投资相比其波动性较大,发展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数理分析也呈现相同的结果,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具有很大的波动,波动幅度为157.04,是外商直接投资的23倍。(3)引资结构不合理,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缓慢。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保守,主要以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为主,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且中小项目居多。与经济增长的数理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为0.50,,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显着,明显小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缓慢。(4)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粗放,引资政策滞后,投资质量欠佳及吸收、集成、创新能力差等影响外向型经济发展,致使其水平相对下降。(5)通过对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动力的分析,提出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优化引资结构,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拉伸产业链,加强招商选资工作;坚持自主创新,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完善市场机制,转变政府职能5个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策。
樊慧荣[6](2009)在《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FDI)来源地结构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入国民经济的大部分领域,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不仅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同时通过技术、管理外溢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和就业效应促进了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的增长,但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亦是一把双刃剑,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不同,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引进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引进。为了更好地使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并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结构,成为令人关注的研究课题。近十几年来,西安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大大增强,投资来源地增多且数额逐年上升,外商直接投资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西安市为例,对其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结构进行了实证性研究,以期进一步优化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结构,提高投资质量,为政府决策、开发区建设提供积极的参考,并希望通过对西安市的研究,为西部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本文首先搭建起一个研究的基本概念框架,诠释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内涵和方式,系统阐述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因理论及发展中国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并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剖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落后地区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西安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优势,分析了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和潜力。之后,应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对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在西安市的竞争力呈现出差异状态。文章根据分析结果将来源地划分为成熟、崛起、兴旺、停滞四个市场,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就不同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对西安市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为今后西安市合理的引进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自1983年以来,西安市利用FDI的持续增长,对西安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二、西安市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潜力方面都有比较强的竞争力。三、不同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在西安市的竞争力呈现出明显差异,且对西安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目前,关于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结构的研究基本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将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粗略地的划分为港澳台和其他外商投资。本文基于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于1942年提出的偏离——份额法(Shift-share analysis)而改进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对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进行了分类。二、应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对西安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且对西安市的招商引资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策建议。
李秉祥,李福玲[7](2008)在《西安发展外向型经济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外向型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西安是典型的内陆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对于西安乃至陕西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外向型经济通过提高西安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增加西安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促进了西安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西安的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大幅度增加;外资企业为西安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税收。西安市的外向型经济虽然在对外经贸合作、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有较快增长,但从总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西安市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较弱。促进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应根据西安市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重加工组装工业和服务外包业务,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努力实现贸易方式、引资方式和引资结构的多元化。西安需要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推出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合作项目,鼓励本市企业与国际大财团、大公司合作,努力扩大对外宣传,提高西安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夏庆安,张俊霞[8](2008)在《西安市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已成为西安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其对于探索西部地区利用FDI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从国内外环境和西安市吸引FDI存在的问题看,西安市吸引FDI的对策应主要从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创新引资方式、鼓励外资并购改造国有企业和充分发挥开发区的龙头作用入手。
文竹[9](2007)在《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进,国际资本在各国间的流动也日趋增强,而国际资本流动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外商直接投资。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工作已历经了20多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西安市地处我国欠发达的西北地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中心城市,在西部城市中经济基础较好,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国内外学者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不少研究,但是对我国欠发达的西北地区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其次,采用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建立描述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将西安市统计局公布的原始统计数据做以整理后,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第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的短期带动作用较小;第三、外商直接投资的长期外溢效应小于短期需求拉动效应;第四、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虽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二者之间未能构成格兰杰因果关系。再通过与我国东、中部地区的比较分析,提出西安市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中存在着引资结构不合理,引资主体、方式和来源单一,投资成本过高和市场及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最后提出应通过逐步规范外资政策,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拓展引进外资方式,建设引资带和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以及鼓励外资并购改造国有企业来优化西安市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郭建民[10](2005)在《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西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成为西安市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和推动力。但学术界对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利用FDI的研究文章甚少,西安市地处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中心城市,资源丰富、教育科技实力雄厚,在西部城市中经济基础较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试图在对所掌握的文献资料综合研究、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西安市的具体情况,结合笔者在市政府外资部门的调研实践,定量和定性分析如何进一步发挥FDI促进经济的最大效果,并希望能“以点带面”通过对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进而推广至西部其它地区,探索西部如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本地区经济的更快发展,从而使本文对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更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及FDI的最新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述,并且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具体含义及所采用的基本方式进行界定,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接着,着重通过对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进行分析,并且将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置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西安市利用外资的比较优势中来考察。然后,采用图表、模型分析方法对西安市利用外资各发展阶段特征及西安市利用外资对西安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影响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根本问题及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所在,从而进一步阐明了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从西安市现阶段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战略目标的高度出发,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提出:建议从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鼓励外资并购改造国有企业和充分发挥开发区的龙头作用四个方面入手,改进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
二、西安市利用外资的比较优势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安市利用外资的比较优势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市人才引进法治环境评估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关键性概念界定 |
1.3.1 人才 |
1.3.2 地方法治环境 |
1.3.3 地方人才引进法治环境 |
1.4 人才引进法治环境评估与优化的理论基础 |
1.4.1 激励保障理论 |
1.4.2 地方法治环境评估理论 |
1.5 创新点及不足 |
第二章 西安市人才引进法治环境评估与优化的研究设计 |
2.1 研究视角 |
2.1.1 人才引进制度的政府供给视角 |
2.1.2 人才引进制度的人才需求视角 |
2.2 研究思路 |
2.2.1 “供给”视角下地方政府人才引进制度的主要着力点测评 |
2.2.2 “需求”视角下人才对人才引进制度的主要预期测评 |
2.2.3 政府“制度供给”与人才“制度需求”匹配度分析 |
2.2.4 寻求政府供给与人才需求的错位点并提供优化建议 |
2.3 研究方法 |
2.3.1 量化评估法 |
2.3.2 问卷调查法 |
2.4 评估的样本城市选定 |
2.5 样本城市评估对象的量化 |
2.5.1 样本城市评估对象的选定 |
2.5.2 样本城市评估对象量化的方式 |
2.5.3 评估指标的选定 |
2.5.4 评估对象量化的指标构建原理、权重确定及得分计算 |
第三章 西安市人才引进制度主要着力点的测评 |
3.1 数据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
3.2 西安市人才引进制度主要着力点测评 |
3.2.1 西安市主要着力点一:“人才落户”制度 |
3.2.2 西安市主要着力点二:“人才鼓励”制度 |
3.2.3 西安市主要着力点三:“居住保障”制度 |
3.3 西安市人才引进制度主要着力点测评结果分析 |
第四章 人才对西安市人才引进制度主要需求预期的测评 |
4.1 人才制度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
4.2 人才对西安市人才引进制度的主要需求预期 |
4.2.1 人才主要需求预期一:“居住保障”制度 |
4.2.2 人才主要需求预期二:“人才鼓励”制度 |
4.2.3 人才主要需求预期三:“子女入学”制度 |
4.3 人才对西安市人才引进制度的需求预期结果分析 |
第五章 西安市“制度供给”与人才“制度需求”匹配度分析 |
5.1 西安市“制度供给”与人才“制度需求”匹配度分析 |
5.2 西安市“制度供给”与人才“制度需求”匹配度较高的制度 |
5.2.1 “居住保障”制度 |
5.2.2 “人才鼓励”制度 |
5.3 西安市“制度供给”与人才“制度需求”匹配度较低的制度 |
5.3.1 “人才落户”制度 |
5.3.2 “子女入学”制度 |
第六章 上海市可供西安市人才引进制度借鉴之处 |
6.1 上海市经验借鉴一:“子女入学”制度 |
6.2 上海市经验借鉴二:“创业激励与奖励”制度 |
6.3 上海市经验借鉴三:“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
第七章 西安市人才引进制度的优化建议 |
7.1 加强人才引进制度的宣传力度 |
7.2 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制度高效落实 |
7.3 根据人才需求调整制度的着力点 |
7.3.1 在“子女入学”制度上加大投入力度 |
7.3.2 在“劳动争议与处理”制度上加大投入力度 |
7.3.3 在“创业激励与奖励”制度上加大投入力度 |
7.3.4 在“监督救济”制度上加大投入力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 2 西安市人才引进法治环境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 |
致谢 |
(2)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产业集聚研究 |
1.2.2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研究 |
1.2.3 关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 |
1.2.4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研究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内容结构图 |
1.4 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产业集聚 |
2.1.2 文化创意产业 |
2.1.3 区域创新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业集聚理论 |
2.2.2 区域创新相关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 |
3.1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的要素分析 |
3.1.1 创新主体 |
3.1.2 创新资源 |
3.1.3 创新环境 |
3.2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对区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 |
3.2.1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促进知识外溢 |
3.2.2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扩大资源优势 |
3.2.3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优化创新网络 |
3.3 本章小结 |
4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现状及区域创新能力分析 |
4.1 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
4.2 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程度测量 |
4.2.1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程度计算方法 |
4.2.2 测度方法选取 |
4.2.3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分析 |
4.3 西安市区域创新能力现状 |
4.4 区域创新能力测度 |
4.4.1 因子分析方法 |
4.4.2 测度指标选取体系 |
4.4.3 区域创新水平测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方法 |
5.2 数据来源 |
5.3 实证分析 |
5.3.1 相关性分析 |
5.3.2 单位根检验 |
5.3.3 协整分析 |
5.3.4 回归分析 |
5.3.5 格兰杰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3)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对外开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对外开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一)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涵义 |
1.经济实力雄厚 |
2.创业和宜居之城 |
3.国际交流活跃 |
(二)国际化大都市与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系 |
1.深化对外开放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前提和基础 |
2.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 |
(三)测度对外开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 |
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对外开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成就与现状 |
(一)外贸方面的指标 |
1.对外经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
2.出口额逐年稳步增长,出口依存度缓慢提高 |
(二)外资方面的指标 |
1.外商实际投资额稳定增长 |
2.西安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较快 |
3.外资依存度相对平稳 |
(三)外企方面的指标 |
三、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对外开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较大 |
(二)经济发展外向度偏低,对外开放呈现较低水平 |
(三)出口产品结构单一,缺少附加值高的大品牌 |
(四)外商投资规模和结构不尽合理,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
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对外开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 |
五、结 语 |
(4)西部特大城市外商直接投资(FDI)比较研究 ——以西安、成都、重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外商直接投蓬勃发展 |
1.1.2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
1.1.3 西部地区将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 |
1.2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
1.2.1 研究思路 |
1.2.2 论文结构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1.6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外商直接投资的内涵 |
2.1.1 外商直接投资与外商间接投资 |
2.1.2 外商直接投资的内涵 |
2.1.3 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 |
2.2 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机 |
2.2.1 市场导向型的FDI |
2.2.2 成本导向型的FDI |
2.2.3 资源导向型的FDI |
2.2.4 功能导向型的FDI |
2.2.5 政策导向型的FDI |
2.3 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因理论 |
2.3.1 垄断优势理论 |
2.3.2 产品周期理论 |
2.3.3 内部化理论 |
2.3.4 比较优势理论 |
2.3.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2.4 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
2.4.1 小规模技术理论 |
2.4.2 技术地方化理论 |
2.4.3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
2.4.4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
2.5 当前研究进展 |
第3章 西安、成都、重庆利用FDI现状比较 |
3.1 研究范围介绍 |
3.2 三大城市利用FDI的指标比较 |
3.2.1 三大城市吸引FDI的规模比较 |
3.2.2 三大城市吸引FDI的来源地比较 |
3.2.3 三大城市吸引FDI的产业分布比较 |
3.2.4 三大城市利用FDI的质量比较 |
3.2.5 三大城市吸引FDI的投资方式比较 |
第4章 FDI对西安、成都、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 |
4.1 三大城市FDI与GDP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
4.2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 |
4.3 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影响 |
4.4 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比较 |
4.5 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比较 |
第5章 西安、成都、重庆利用FDI绩效比较 |
5.1 业绩指数分析 |
5.2 潜力指数分析 |
5.3 业绩指数——潜力指数矩阵分布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三大城市有效利用FDI的政策建议 |
6.2.1 充分发挥既有优势,采取措施扬长避短 |
6.2.2 把握机遇,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策略 |
6.2.3 把有特色的产业园区做大做强 |
6.2.4 加强完善投资软环境的建设 |
6.2.5 加大市场开放度,鼓励外资进入新的投资领域 |
6.2.6 通过引导,促进FDI推动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5)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
1.2.2 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
1.2.3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径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2 基础理论 |
2.2.1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
2.2.2 梯度转移理论 |
2.2.3 对外贸易增长理论 |
2.2.4 外商直接投资(FDI)增长理论 |
第3章 外向型经济发展分析 |
3.1 研究区概况 |
3.2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历程 |
3.3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整体特征 |
3.3.1 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
3.3.2 外向型经济的产业部门构成 |
3.3.3 外向型经济的地域分布 |
3.4 外向型经济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
3.4.1 对外贸易、FDI与外向型经济的耦合关联分析 |
3.4.2 对外贸易、FDI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数理分析 |
第4章 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诊断与原因剖析 |
4.1 问题诊断 |
4.1.1 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不稳定性 |
4.1.2 大型项目少,引资结构不合理 |
4.1.3 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缓慢,辐射带动作用不显着 |
4.2 原因剖析 |
4.2.1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粗放 |
4.2.2 招商环境滞后,引资利用不充分 |
4.2.3 吸收、集成、创新能力差,影响外向型经济发展 |
第5章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动力 |
5.1 外部机遇 |
5.1.1 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发展的机遇 |
5.1.2 国家关天经济区建设的机遇 |
5.1.3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 |
5.2 内生动力 |
5.2.1 资源禀赋的潜力 |
5.2.2 经济发展的支撑 |
5.2.3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5.2.4 管理政策的实施与创新 |
第6章 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
6.1 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
6.2 优化引资结构,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
6.3 拉伸产业链,注重产业的转移承接 |
6.4 坚持自主创新,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 |
6.5 完善市场机制,转变政府职能 |
第7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特点与创新 |
7.3 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FDI)来源地结构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世界 FDI呈持续增长态势,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
1.1.2 中国FDI发展迅猛,总量踞发展中国家首位 |
1.1.3 FDI成为增强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因素 |
1.1.4 西安市吸引FDI潜力巨大 |
1.2 研究意义 |
1.3 FDI的内涵和方式 |
1.3.1 FDI的内涵 |
1.3.2 FDI的方式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FDI来源地结构的研究进展 |
1.4.2 国内FDI来源地结构的研究进展 |
1.5 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思路 |
1.5.1 实证分析法 |
1.5.2 历史与逻辑相结合 |
1.5.3 比较分析法 |
1.5.4 统计分析法 |
1.6 论文写作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FDI的动因理论 |
2.1.1 垄断优势论 |
2.1.2 产品周期论 |
2.1.3 比较优势论 |
2.1.4 内部化理论 |
2.1.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2.2 发展中国家利用 FDI的理论 |
2.3 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 |
2.4 FDI产生动机分析 |
2.4.1 市场导向动机 |
2.4.2 降低成本导向动机 |
2.4.3 技术与管理导向动机 |
2.4.4 优惠政策导向动机 |
2.4.5 全球战略导向动机 |
第3章 西安市利用 FDI的现状及优势条件分析 |
3.1 西安市 FDI现状及特点 |
3.1.1 西安市 FDI现状 |
3.1.2 西安市 FDI特点 |
3.2 西安市吸引FDI的基本优势条件 |
3.2.1 地理区位 |
3.2.2 资源优势 |
3.2.3 环境条件 |
3.2.4 基础设施条件 |
3.3 西安市 FDI发展的时间演变过程 |
3.4 西安市 FDI的空间结构 |
3.4.1 数据的处理 |
3.4.2 西安市 FDI企业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 |
3.4.3 西安市 FDI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 |
3.4.4 西安市 FDI的区县分布格局 |
3.5 西安市利用 FDI的业绩和潜力分析 |
3.5.1 西安市利用 FDI的业绩分析 |
3.5.2 西安市利用 FDI的潜力分析 |
3.5.3 西安市与西部四个城市业绩和潜力的比较 |
第4章 西安市 FDI来源地结构的 DSSA分析 |
4.1 西安市 FDI来源地结构变化的基本轨迹 |
4.2 西安市 FDI来源地结构的特点分析 |
4.3 西安市 FDI来源地结构的DSSA分析. |
4.3.1 SSA的基本思想 |
4.3.2 SSA的数学模型 |
4.3.3 基于SSA而改进的 DSSA数学模型 |
4.3.4 西安市FDI来源地变化的DSSA分析 |
第5章 各来源地的 FDI对西安市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
5.1 各来源地的FDI对西安市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
5.1.1 模型与数据 |
5.1.2 实证分析 |
第6章 西安市 FDI来源地结构的优化分析 |
6.1 西安市 FDI来源地结构的优化分析 |
6.1.1 优化投资环境 |
6.1.2 形成专业化招商队伍,提高专业化招商水平 |
6.1.3 针对各FDI来源国(地区)制定不同的招商引资政策 |
6.2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基本框架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5 本文研究中的新视角与难点 |
1.5.1 本文研究中的新视角 |
1.5.2 本文研究中的难点 |
2 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
2.1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
2.1.1 外商直接投资的内涵 |
2.2.2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
2.2 马克思、列宁关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
2.2.1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
2.2.2 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 |
2.2.3 国家资本主义的比重问题 |
3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
3.1 外商直接投资与资本形成的关系 |
3.1.1 直接资本流入效应 |
3.1.2 间接示范牵动效应 |
3.2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
3.2.1 直接技术转让效应 |
3.2.2 间接技术扩散效应 |
3.3 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
3.3.1 直接出口效应 |
3.3.2 间接带动效应 |
3.4 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的关系 |
3.4.1 创造就业数量 |
3.4.2 提高就业质量 |
4 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4.1 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
4.1.1 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
4.1.2 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 |
4.2 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
4.2.1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
4.2.2 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模型构建 |
4.3 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及因果关系检验 |
4.3.1 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 |
4.3.2 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4.4 西安市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
4.4.1 引资结构不合理 |
4.4.2 引资主体、方式和来源单一 |
4.4.3 投资成本过高 |
4.4.4 市场及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
5 西安市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
5.1 外资政策应逐步向国际规范靠拢 |
5.2 积极改善投资环境 |
5.2.1 拓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 |
5.2.2 注重营造投资软环境 |
5.3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拓展引进外资方式 |
5.4 建设引资带和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 |
5.4.1 建设引资带,形成梯度引资网络 |
5.4.2 建设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 |
5.5 鼓励外资并购改造国有企业 |
5.5.1 完善外资并购的法规建设并进行管理 |
5.5.2 建立公开的信息平台,使外资并购透明化 |
5.5.3 完善和发展中介机构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 |
(10)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1.4 主要研究思路和体系框架 |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评述及FDI最新发展趋势 |
2.1 国际直接投资的内涵和方式 |
2.2 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 |
2.3 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因素 |
2.4 国际直接投资的最新发展趋势 |
第三章 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 |
3.1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国际环境分析 |
3.2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内环境分析 |
3.3 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分析 |
第四章 西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征分析 |
4.2 西安市利用外资对西安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 |
4.3 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
4.4 造成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五章 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 |
5.1 西安现阶段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 |
5.2 进一步促进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后记 |
四、西安市利用外资的比较优势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市人才引进法治环境评估与优化研究[D]. 田梦琪. 西北大学, 2020(08)
- [2]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D]. 曹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对外开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J]. 何俊生,张仙丽,赵莹莹.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4]西部特大城市外商直接投资(FDI)比较研究 ——以西安、成都、重庆为例[D]. 王晶.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1)
- [5]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D]. 张书礼.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0)
- [6]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FDI)来源地结构的优化研究[D]. 樊慧荣. 陕西师范大学, 2009(07)
- [7]西安发展外向型经济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A]. 李秉祥,李福玲. 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 2008
- [8]西安市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探讨[J]. 夏庆安,张俊霞. 理论导刊, 2008(10)
- [9]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D]. 文竹.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2)
- [10]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研究[D]. 郭建民. 西北工业大学,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