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地理,贵阳,数据,地理数据库,信息技术。
人口地理信息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朱焱,朱俊民,陈燕妮[1](2018)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贵阳市老龄人口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并预测2000-2020年贵阳市老年人口的数量、比重、密度及空间分布特征,为贵阳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收集2000年、2010年贵阳市(六区叁县一市)人口普查数据,对2014年和2020年的社区人口采用不同人口估算模型进行估算与预测,描述贵阳市各年份老年人口数量、比重和密度等分布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2000、2010、2014及2020年贵阳市社区老年人口数量、比重和密度局部自相关性。结果:2000年贵阳市还未进入老龄化,至2010年已全面成为老龄化城市;2000年贵阳市老年人口聚集在中心城区,2010年老年人口数量和老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仍集中在中心城区,且老年人口比重空间分布主要聚集在城市北部;2014年全市进入中度老龄化,老年人口分布和2010年相似;预测2020年城市北部边缘区域进入高度老龄化,聚集点和2014年变化不大;但与之前相比老年人口分布可能呈现"城乡倒置"。结论:贵阳市已全面进入老龄化,且发展进程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城乡倒置现象明显,但城市中心老年人口绝对数量较大。(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姚海芳,张泽光,薛姣,刘劲松[2](2013)在《分布式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河北省全员人口数据库,开展了分布式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研究表明,人口地理信息系统需同时面对数据生产者和数据消费者,必须采用B/S和C/S混合架构模式.在系统的C/S架构部分,直接使用成熟的GIS桌面系统,既满足了人口地理数据生产,也减轻了系统开发强度和难度,同时保证能及时开展各种复杂空间分析,及时进行成果发布;在系统的B/S架构部分,使用Flex语言,基于Rest接口,利用ArcGIS For Flex API函数,开发了WebGIS程序,解决了客户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满足了用户对人口地理数据的消费行为.系统与全员人口数据库融合,突破了对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的刚性依赖,提高了人口个案信息和统计信息的时效性;系统与各厅局专题数据融合,拓展了人口宏观决策参与范围.实践证明,分布式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人口地理研究产、学、研一体化的工作平台,分布式是人口地理信息系统步入社会化驱动阶段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汤蕊黛[3](2013)在《浅谈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如何去研究和管理人口,意义非常重大。文章在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现状。(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3年03期)
胡爱林[4](2012)在《基于MapInfo的人口分类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数字中的地图、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人口分类系统数字化的实现。(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2年10期)
肖爽[5](2012)在《地理信息系统能为人口普查做些什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10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开展了建筑物核查工作,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要进行一次所谓的建筑物“小普查”?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它和普查数据又有何联系?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世界,相信读过本文后,你将看到由统计数据描绘(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报》期刊2012-03-01)
李恒凯,刘小生,陈优良[6](2011)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人口时空分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人口时空分布模型方法单一、操作复杂,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重新构建人口时空分布模型的新思路。对该模型进行了具体建模和编程实现,并将该模型集成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最后,利用该系统对江西省人口时空分布进行了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用于人口时空分布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李松战[7](2011)在《洛阳人口信息“电子地图”即将面世》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提示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已经完成,并于今年4月公布了普查结果。之后,统计部门将继续开展普查资料的后续开发工作,普查小区数字化处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8月27日,我市已完成3229个普查区29144个普查小区的数字化工作,并上(本文来源于《洛阳日报》期刊2011-09-01)
黄鹏[8](2011)在《基于SuperMap Objects的四川省人口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正在逼近目前科学发展状况下自然环境容量的极限。准确地掌握人口信息对于经济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传统的以实地调查、统计分析、人口地图等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的方法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现实的需要。而地理信息技术借助于其强大的空间分析以及专题制图功能在人口信息统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也变得更加成熟。国内出现了一些从事GIS研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公司企业等。很多GIS软件工具应运而生并在很多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在环境保护、灾害预测、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发展趋势、二次开发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人口信息统计应用方面的相关知识。笔者以四川省人口信息为例,广泛收集了四川省各市的人口信息,包括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疾病信息等。笔者选用可视化开发语言Visua l C#并借助于SuperMap桌面软件SuperMap Deskpro以及二次开发平台SuperMap Objects,设计了四川省人口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本系统经过测试,能实现人口信息查询、人口信息专题图制作、人口预测等功能。(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1-06-30)
黄芳芳[9](2011)在《基于GIS的某市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IS技术,以电子地图为信息载体,建立人口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并实现包括地图管理、视图显示、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成果管理与输出、系统维护与预测等功能的某市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简要介绍系统构建的软硬件平台、技术方案及存在的关键问题。(本文来源于《测绘标准化》期刊2011年01期)
乔玉[10](2010)在《伊洛地区裴李岗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复杂社会的演变——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人口和农业可耕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Yiluo basin is the heartland of the origin of early states in China.Based on the archaeological data from the undergoing Yiluo Project,as well as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population estimation,carrying capacity,and catchment productivity developed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in the West,this paper constructs a GIS based study detailing population fluc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mplexity in the surveyed region from the Peiligang to Erlitou period.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is paper's stud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an estimation of population size,the reconstruction of carrying capacity and catchment productivity with the help of GIS software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opulation fluc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mplexity as well as the redistribution of resource reflected by the land-use ratio.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size tightly coincided with the initiation of social complexity.Although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didn't likely lead to survival pressure,it might have provided more opportunities for elites to intentionally manipulate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maintain power and establish a more complex social structure.From the late Yangshao to the Erlitou Periods,many settlements in the surveyed region began to suffer shortfall of agricultural lands.This paper employs two models to explain the shortfall:1)The "redistribution" model proposes that the food shortage of a site will be met up by the redistribution of food from other sites.2)The "special resources" model proposes that sites short of agricultural land might have special resources for the exchange of food.(本文来源于《考古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人口地理信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围绕河北省全员人口数据库,开展了分布式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研究表明,人口地理信息系统需同时面对数据生产者和数据消费者,必须采用B/S和C/S混合架构模式.在系统的C/S架构部分,直接使用成熟的GIS桌面系统,既满足了人口地理数据生产,也减轻了系统开发强度和难度,同时保证能及时开展各种复杂空间分析,及时进行成果发布;在系统的B/S架构部分,使用Flex语言,基于Rest接口,利用ArcGIS For Flex API函数,开发了WebGIS程序,解决了客户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满足了用户对人口地理数据的消费行为.系统与全员人口数据库融合,突破了对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的刚性依赖,提高了人口个案信息和统计信息的时效性;系统与各厅局专题数据融合,拓展了人口宏观决策参与范围.实践证明,分布式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人口地理研究产、学、研一体化的工作平台,分布式是人口地理信息系统步入社会化驱动阶段的必由之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口地理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朱焱,朱俊民,陈燕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贵阳市老龄人口分布特征[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
[2].姚海芳,张泽光,薛姣,刘劲松.分布式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建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汤蕊黛.浅谈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经济师.2013
[4].胡爱林.基于MapInfo的人口分类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
[5].肖爽.地理信息系统能为人口普查做些什么[N].中国信息报.2012
[6].李恒凯,刘小生,陈优良.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人口时空分布模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7].李松战.洛阳人口信息“电子地图”即将面世[N].洛阳日报.2011
[8].黄鹏.基于SuperMapObjects的四川省人口地理信息系统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2011
[9].黄芳芳.基于GIS的某市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标准化.2011
[10].乔玉.伊洛地区裴李岗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复杂社会的演变——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人口和农业可耕地分析[J].考古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