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磷酸钙降解陶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熔覆,磷酸钙陶瓷涂层,生理盐水,降解
磷酸钙降解陶瓷论文文献综述
朱益志,刘其斌,徐鹏,白杨,姚利兰[1](2017)在《激光熔覆稀土磷酸钙陶瓷涂层及其在生理盐水中的降解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医用钛合金表面制备梯度稀土磷酸钙复合陶瓷涂层。采用OM、XRD、SEM、iCP-MS分别对涂层的界面结合、物相组成、显微形貌、离子溶出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经过激光熔覆后,能够在钛合金表面得到富含HA和β-TCP的梯度磷酸钙陶瓷涂层,且涂层分为基材、合金化层、陶瓷层3个层次,各层间界面结合良好;磷酸钙陶瓷涂层不断被生理盐水降解,质量不断丢失,涂层在生理盐水中能够形成一种类骨磷灰石的新相;伴随着涂层的降解,Ca~(2+)和La~(3+)从涂层中溶出;溶液中Ca~(2+)的溶出浓度在15~40 mg/L的范围内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La~(3+)的析出浓度却在0.15~0.45 mg/L之间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7年11期)
李漱阳,李鸿,王鹏,刘鹏真,严永刚[2](2015)在《可降解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用磷酸二氢钙与碳酸钙粉体、磷酸氢钙与硫酸钙粉体进行混合烧结制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并通过XRD、FI-IR、降解试验、钙磷比分析、SEM观察和细胞毒性实验对改性磷酸钙陶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750℃烧结下,磷酸二氢钙与碳酸钙摩尔比为1∶1时生成磷酸叁钙,其摩尔比为1∶2与1∶2.3时生成磷酸叁钙、羟基磷灰石双相生物陶瓷;磷酸氢钙与硫酸钙摩尔比为1∶0.67与1∶0.5,经烧结后生成焦磷酸钙与硫酸钙双相生物陶瓷。降解试验表明焦磷酸钙与硫酸钙双相生物陶瓷在PBS中浸泡28 d后,其失重率分别为35%和36%,且对浸泡液pH值无显着影响;而得到磷酸叁钙陶瓷和磷酸叁钙、羟基磷灰石复相陶瓷降解较小,且对pH值有明显影响。细胞毒性实验表明,焦磷酸钙与硫酸钙双相生物陶瓷无细胞毒性。(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5年24期)
仇文敏,胡晓娜,王倩倩,李伟,杨帮成[3](2011)在《氧化钛催化羟基磷灰石分解制备可降解磷酸钙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纳米锐钛矿型氧化钛(TiO2)作为催化剂添加到羟基磷灰石(HA)中,经烧结制成可降解的磷酸钙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体外模拟实验等手段对不同制作工艺的陶瓷进行表征,考察TiO2的添加量和保温时间对磷酸钙陶瓷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较低的温度下,TiO2可以降低HA的高温稳定性,使HA分解成磷酸四钙(TTCP)和磷酸叁钙(TCP)。由于TCP具有良好的降解性,TiO2的加入极大的提高了HA的降解速率,且随着TiO2添加量的增加降解速率逐渐增大,保温时间越长,降解速率愈小;浸泡SBF结果显示,TiO2的加入可以提高陶瓷沉积活性磷灰石层的能力,但沉积能力与TiO2添加比例不成正比,添加7wt%的材料沉积最快;细胞实验表明,TiO2的加入不影响HA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的能力。使用氧化钛催化分解HA,可能是制备具有良好生物学性能的可降解磷酸钙陶瓷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王宏,丁洁涛,朱向东,范红松,张兴栋[4](2010)在《不同孔隙率的双相磷酸钙陶瓷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含羟基磷灰石(HA)和磷酸叁钙(TCP)的双相磷酸钙陶瓷(BCP)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良好的骨诱导性被看作是骨替代和修复的首选材料。BCP陶瓷的降解性能主要受相成份、孔隙率、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得了成份为60/40(HA/TCP)的双相BCP粉体,通过双氧水发泡法制得了孔隙率分别为40%、60%和80%的多孔双相BCP陶瓷。选用Tris缓冲液浸泡的方法测试材料的体外降解行为。结果显示,孔隙率的改变有效地调控了BCP陶瓷的降解性能。随孔隙率的增加材料的溶出显着加快。高孔隙率材料的快速降解,在体系中释放出相对较高的钙、磷浓度,这可能是其高生物活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0年10期)
王涛,田卫东,李声伟,廖运茂[5](2008)在《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材料肌内降解性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nanocomposite,NanoBCP)支架是一种新型支架材料,具有叁维立体多孔结构,孔隙率可达60%~80%。本研究观察了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肌内降解情况。方法:将NanoBCP制备为5mm×5mm×1.5mm大小各8块的支架植入SD大鼠腿部肌袋内,相同孔径、孔隙率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及普通双相磷酸钙陶瓷(Biphasic calciam phosphate,BCP)作为对照,于4、12、24周取材,测定材料降解率(失重率),从大体、组织学观察以了解材料降解情况。结果:材料肌内植入后降解率测定结果:NanoBCP降解率为32%,BCP的降解率为13%,HA的降解率为3%。组织学观察发现,NanoBCP肌内植入24周后,大部分NanoBCP支架已经将解,并且将解的碎片已埋入纤维结缔组织里。结论:NanoBCP与BCP、HA相比有良好的降解性能。(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08年11期)
李建华,王友法,贾莉[6](2007)在《可降解多孔β-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湿法制备β-磷酸叁钙(β-TCP)粉末,以玻璃为黏结剂,经高温烧结后,添加造孔剂混合后热压铸成型,经过高温处理,制备出可生物降解的β-TCP多孔材料。经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形貌分析,证明材料主晶相是β-TCP,材料内部有大量连通的均匀微孔,溶解测试表明材料具有一定的溶解性。材料的制备工艺可实现规模化生产。(本文来源于《国外建材科技》期刊2007年04期)
李建华,王友法,贾莉[7](2007)在《可降解多孔β-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湿法制备β-磷酸叁钙(β-TCP)粉末,以玻璃为黏结剂,经高温烧结后,添加造孔剂混合后热压铸成型,经过高温处理,制备出可生物降解的β-TCP多孔材料。经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形貌分析,证明材料主晶相是β-TCP,材料内部有大量连通的均匀微孔。溶解测试表明材料具有一定的溶解性。材料的制备工艺可实现规模化生产。(本文来源于《陶瓷科学与艺术》期刊2007年02期)
戴红莲[8](2005)在《磷酸钙降解陶瓷的组成与结构在体内的变化及成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赋与材料以生物功能使其植入体内后能充分调动人体自体修复和完善的能力,从而实现损伤或病变组织、器官的永久修复,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生物材料发展的方向和前沿。研制理想的骨移植材料是医学和生物材料利.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钙磷材料因其组成与骨组织的矿物成份相近及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而成为骨移植材料较重要、有潜力的一部分。 本文以材料科学为基础,并向医学、生物化学、生命科学渗透,旨在了解钙磷材料与蛋白质、细胞、组织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体内生物化学变化过程和微结构的演变过程,探讨钙磷材料在体内的成骨机制,为设计具有生物功能的钙磷骨修复材料和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钙磷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首先通过对人体松质骨的研究,对组成和微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将溶解度适中的β-TCPGNG Na_2O-CaO.MgO.P_2O_5玻璃粘结剂进行复合,采用发泡法在850℃制备出了具有叁维连通、高显气孔率、高比表面,大孔、小孔和微孔相结合,气孔分布均匀的多孔磷酸钙降解陶瓷,并通过体外模拟实验证实了磷酸钙降解陶瓷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 通过FT-IR、XPS、SEM及SDS-PAGE分析研究了磷酸钙降解陶瓷对蛋白质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磷酸钙降解陶瓷对蛋白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FT-IR中蛋白质特征峰的位移及XPS中磷酸钙Ca_2p和Ols结合能的化学位移表明蛋白质通过其表面酸性氨基基团及碱性氨基残基以离子键与β-TCP晶体中Ca结合,通过表面碱性氨基以氢键和静电引力的形式与P0_4~(3-)中的氧结合。蛋白质的吸附过程及机理为:蛋白质在浓度差的推动下向磷酸钙陶瓷表面扩散,然后在磷酸钙陶瓷表面静电力的作用下通过空间构象的微调,使其表面的正负电荷点与磷酸钙陶瓷表面相反的电荷点键合导致第一层面不可逆的吸附;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在重力及蛋白质分子本身之间的静电引力等因素发生第二层面的物理吸附:而蛋白质分子与溶液中游离的钙离子结合,通过参与表面进行的生物矿化作用而吸附到材料的表面,形成第叁层面的吸附。 成骨细胞与磷酸钙陶瓷复合培养实验表明磷酸钙降解陶瓷具有很好的细胞亲和性,能促进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选择粘附。正常增殖、迁移和生长:并促(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5-03-01)
吴巧凤,陈槐卿[9](2005)在《可降解生物材料聚乳酸/磷酸钙陶瓷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和磷酸钙陶瓷都是骨组织工程中常用的可降解生物材料。前者是人工合成的多聚物,在体内降解时间较长,可起到临时支架的作用,不同结构的聚乳酸又有不同的生物特性;后者生物活性好,亲和性高,但是脆性大,抗折强度低。两者的复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各自的不足,能成为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期刊2005年01期)
李晓溪,闫玉华[10](2003)在《可降解磷酸钙生物陶瓷研究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钙类陶瓷的成分与骨矿物组成类似 ,生物相容性好 ,被视为典型的生物陶瓷。本文综述了多孔生物陶瓷的制备工艺 ,同时介绍了对生物降解陶瓷主要的研究方法 ,包括体外模拟实验及体内埋植实验。最后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生物降解陶瓷研究的理论成果。(本文来源于《陶瓷》期刊2003年02期)
磷酸钙降解陶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用磷酸二氢钙与碳酸钙粉体、磷酸氢钙与硫酸钙粉体进行混合烧结制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并通过XRD、FI-IR、降解试验、钙磷比分析、SEM观察和细胞毒性实验对改性磷酸钙陶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750℃烧结下,磷酸二氢钙与碳酸钙摩尔比为1∶1时生成磷酸叁钙,其摩尔比为1∶2与1∶2.3时生成磷酸叁钙、羟基磷灰石双相生物陶瓷;磷酸氢钙与硫酸钙摩尔比为1∶0.67与1∶0.5,经烧结后生成焦磷酸钙与硫酸钙双相生物陶瓷。降解试验表明焦磷酸钙与硫酸钙双相生物陶瓷在PBS中浸泡28 d后,其失重率分别为35%和36%,且对浸泡液pH值无显着影响;而得到磷酸叁钙陶瓷和磷酸叁钙、羟基磷灰石复相陶瓷降解较小,且对pH值有明显影响。细胞毒性实验表明,焦磷酸钙与硫酸钙双相生物陶瓷无细胞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酸钙降解陶瓷论文参考文献
[1].朱益志,刘其斌,徐鹏,白杨,姚利兰.激光熔覆稀土磷酸钙陶瓷涂层及其在生理盐水中的降解行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7
[2].李漱阳,李鸿,王鹏,刘鹏真,严永刚.可降解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制备与性能[J].功能材料.2015
[3].仇文敏,胡晓娜,王倩倩,李伟,杨帮成.氧化钛催化羟基磷灰石分解制备可降解磷酸钙陶瓷[J].无机化学学报.2011
[4].王宏,丁洁涛,朱向东,范红松,张兴栋.不同孔隙率的双相磷酸钙陶瓷降解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0
[5].王涛,田卫东,李声伟,廖运茂.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材料肌内降解性能的实验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
[6].李建华,王友法,贾莉.可降解多孔β-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制备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7
[7].李建华,王友法,贾莉.可降解多孔β-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制备研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7
[8].戴红莲.磷酸钙降解陶瓷的组成与结构在体内的变化及成骨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9].吴巧凤,陈槐卿.可降解生物材料聚乳酸/磷酸钙陶瓷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5
[10].李晓溪,闫玉华.可降解磷酸钙生物陶瓷研究的进展[J].陶瓷.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