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陆架沉积物物源论文_窦衍光,陈晓辉,李军,蔡峰,温珍河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陆架沉积物物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沉积物,陆架,稀土元素,东海,粒度,底质,南海。

外陆架沉积物物源论文文献综述

窦衍光,陈晓辉,李军,蔡峰,温珍河[1](2018)在《东海外陆架-陆坡-冲绳海槽不同沉积单元底质沉积物成因及物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东海外陆架-陆坡-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粒度和黏土矿物组成的分析,探讨了3个不同沉积单元底质沉积物成因及物质来源。结果表明,东海外陆架→陆坡→冲绳海槽,沉积物粒度整体上逐渐变细。东海外陆架沉积物具有明显海滩砂或者破浪带砂的特征,为晚更新世冰消期海侵的产物,属于"残留沉积"。海槽西坡沉积物粒度参数具有重力流沉积特征,反映了沉积物由外陆架向海槽以滑塌或重力流的搬运方式。海槽槽底细颗粒沉积物悬移组分占主导的特点体现了半深海沉积特征,其主要来源于台湾和中国大陆长江、闽江等入海河流。物质来源一方面反映了黑潮对于细颗粒台湾源物质的输运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体现了来源于中国大陆源细颗粒物质存在以近底侧向搬运、"冬贮夏输"悬浮搬运等多种输运机制。(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8年04期)

蓝先洪,张志珣,王中波,陈晓辉[2](2014)在《东海外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物源示踪》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东海外陆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信息对于地层划分与物源分析的指示意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东海外陆架西湖凹陷区SFK-1孔沉积物进行了15个稀土元素(REE)含量测定。东海外陆架SFK-1孔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分层性,垂向上自上而下可分为8层,表明稀土元素特征对于地层划分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稀土元素分配模式表明SFK-1孔沉积物物源主要为长江和黄河,Eu异常与稀土元素总量关系判别图解和物源判别指数(PI)揭示SFK-1孔上部28.00 m以上沉积物以长江源为主,中部28.00~47.20 m沉积物以黄河源为主,下部47.20~82.90 m沉积物以长江源为主。研究表明长江从晚更新世早期到现代对东海陆架起着主要作用,而黄河物质在晚更新世晚期已开始对东海陆架沉积作用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李泽文,栾振东,阎军,庄丽华[3](2011)在《南海北部外陆架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及物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南海北部外陆架沉积物来源及沉积特征,对南海北部外陆架18个站位进行了表层沉积物取样和分析,通过对沉积物的分类和粒度参数的计算,探讨了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的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包括砾、砂质砾、砾质砂、砾质泥质砂、含砾砂、含砾泥质砂和含砾泥7种类型。沉积物输运方式在外陆架以推移输运为主,靠近内陆架区域以跃移和悬移为主。从外陆架向内陆架方向,平均粒径变小,分选程度变差,偏态更加正偏,峰形由尖窄单峰态变为宽平双峰态。南海北部外陆架靠近陆坡区域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末次冰期残留沉积物,在WNW-N方向潮流作用下,大致沿SE-NW方向由外陆架向内陆架输运,随着向内陆架方向靠近,愈靠近华南大陆,珠江等水系输运而来在陆源碎屑沉积物组成中所占比例增大。(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1年12期)

季福武[4](2003)在《东海外陆架Q43柱样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示踪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东海外陆架Q43柱样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分析,利用其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来讨论物质来源。为了便于对比,进行了分粒级测试。而且,对长江叁角洲和黄河叁角洲钻孔样品进行了类似处理。同时,还收集了中国陆壳物质的稀土元素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Q43柱样沉积物细粒级的稀土元素含量高于粗粒级含量,符合“粒度控制效应”,但垂向上含量的变化受重矿物含量影响大。在稀土元素组成上,不同层位不同粒级沉积物相似。 长江和黄河叁角洲不同粒级钻孔样品稀土元素总量不同,也符合“粒度控制效应”。它们的配分曲线高度相似,表明了组成上的一致。在与黄土等物质进行对比时,发现它们除了含量上有差异外,在配分曲线形态上是一致的。这说明了中国陆源物质在稀土元素组成上的一致性。此一致性对示踪海洋沉积物中的中国陆源物质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Q43柱样两个粒级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显示了与中国陆源物质的相似性,表明它主要来源于中国大陆。 为了进一步说明柱样沉积物的来源于中国陆源物质的某一端元,考察了陆源各端元物质的稀土元素组成的差别。它们稀土元素参数平均值有差异。基于北美页岩的相似系数计算结果显示了各样品间相似性的减弱,差异显现。考虑到端元本身样品之间的区别,上述差别并非泾渭分明。 根据Q43柱样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与各端元的对比,推测柱样沉积物为混合来源沉积物。其中,长江以南物质对此处沉积物有贡献。而且,不同时期混合程度不一,各来源的贡献比例有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3-06-30)

外陆架沉积物物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东海外陆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信息对于地层划分与物源分析的指示意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东海外陆架西湖凹陷区SFK-1孔沉积物进行了15个稀土元素(REE)含量测定。东海外陆架SFK-1孔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分层性,垂向上自上而下可分为8层,表明稀土元素特征对于地层划分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稀土元素分配模式表明SFK-1孔沉积物物源主要为长江和黄河,Eu异常与稀土元素总量关系判别图解和物源判别指数(PI)揭示SFK-1孔上部28.00 m以上沉积物以长江源为主,中部28.00~47.20 m沉积物以黄河源为主,下部47.20~82.90 m沉积物以长江源为主。研究表明长江从晚更新世早期到现代对东海陆架起着主要作用,而黄河物质在晚更新世晚期已开始对东海陆架沉积作用有一定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陆架沉积物物源论文参考文献

[1].窦衍光,陈晓辉,李军,蔡峰,温珍河.东海外陆架-陆坡-冲绳海槽不同沉积单元底质沉积物成因及物源分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8

[2].蓝先洪,张志珣,王中波,陈晓辉.东海外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物源示踪[J].地球学报.2014

[3].李泽文,栾振东,阎军,庄丽华.南海北部外陆架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及物源分析[J].海洋科学.2011

[4].季福武.东海外陆架Q43柱样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示踪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样品分布和海域流系...4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平面分布图Fig...

标签:;  ;  ;  ;  ;  ;  ;  

外陆架沉积物物源论文_窦衍光,陈晓辉,李军,蔡峰,温珍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