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计算机控制纤维缠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纤维,缠绕机,计算机控制,中心角,计算机,速比,并口。
计算机控制纤维缠绕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尹四倍,孙常华,郝涛[1](2016)在《计算机控制纤维缠绕样机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以工控机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控制核心实现纤维缠绕张力和温度的闭环控制,介绍了纤维缠绕样机的机械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不但实现了各项技术指标,还能通过无线网络对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录像,具有极好的人机交互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6年10期)
苏华[2](2013)在《多向纤维缠绕机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缠绕成型是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最常用的一种技术,它涉及到复合材料、高分子化学、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性能良好的纤维缠绕设备是生产优质复合材料缠绕制品前提与基础。本文针对多向纤维缠绕设备及纤维缠绕张力的计算机控制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多向纤维缠绕设备的计算机控制进行研究。在分析轴向、环向和螺旋等线形缠绕规律的前提下,将缠绕过程分为筒身段等缠绕角缠绕段和边缘变缠绕角缠绕段,导出不同缠绕段的缠绕中心角、超越长度、绕速比等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导出相应段芯模与导丝小车的运动规律,并结合缠绕机传动系统的结构特点,给出缠绕不同线形时的芯模电机与导纱小车电机的转速比计算公式。在确定速比的基础上设计了以步进电机为执行元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本控制系统建立了步进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和优化S型加减速控制算法。本系统采用开环控制策略,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主要是以自行设计的集成电路控制卡为主控器,以步进电机为执行元件。软件系统包括输入、输出、缠绕、挂纱和异常处理等五大功能模块。其次,对缠绕张力计算机控制进行研究。文中对缠绕过程中不同缠绕层缠绕张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利用缠绕纤维的应力应变特点导出缠绕任意半径点缠绕张力与初始缠绕张力的关系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缠绕张力控制系统。本张力控制系统采用闭环控制策略,结合多向纤维缠绕的特点,以放卷辊为研究对象,设计张力控制数学模型,并对传统的PID算法进行改进,设计了动态积分PID算法。张力控制系统反馈环节的信息采集精确性直接有效张力控制的有效性,文中结合本系统的硬件特点,采取防脉冲干扰复合式滤波法进行采样数据,有效的滤除干扰脉冲信号,提高张力控制精度。最后,本课题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性能。利用计算机控制的缠绕机进行干纱实验缠绕,缠绕纤维排列均匀,但在满足缠绕角要求的前提下需要对缠绕长度进行调整。此外,对同参数的有张力控制制件和无张力控制的制件进行力学实验,从试件的受力后的破坏形式分析,有张力控制的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线性度较好,试件的结构均匀,验证了纤维张力控制有助于提高缠绕圆筒结构力学性能的整体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3-05-01)
周庆贵[3](2008)在《纤维缠绕计算机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缠绕中张力的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介绍了在VB编程环境下,基于数据采集卡设计张力控制系统软件的基本方法,并给出了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阐述了多通道信号采集、数字滤波以及利用ACCESS数据库保存数据的基本原理。(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08年07期)
王玲,赵明光[4](2006)在《纤维缠绕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纤维缠绕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出发,介绍了纤维缠绕机的控制系统。提出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并给出了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运行结果。该控制系统使得缠绕机缠绕工艺有很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6年31期)
陈静[5](2005)在《纤维缠绕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材料是用适当的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在一起而构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复合材料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和优良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是由缠绕机缠绕成型后,用树脂胶固化、脱模后形成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国防及航空航天领域,建筑、能源等一般产业领域。 纤维缠绕技术是一项涉及复合材料、高分子化学、数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本课题所研究的纤维缠绕机就是生产纤维缠绕制品的主要设备,控制器便是该设备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器的性能直接决定纤维缠绕过程中,系统运行稳定性、缠绕精度和生产效率等指标。本文通过对该缠绕机缠绕运动特点的分析,结合当前最新的缠绕技术和加工工艺要求,提出了采用计算机控制交流伺服系统驱动齿形带运动方式,实现该设备的螺旋缠绕和环向缠绕运动。同时,讨论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采用上、下位机结构的两级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上位机用于提供人机交互界面,系统监测和工艺参数设定等功能;下位机主要用于控制交流伺服系统驱动执行元件执行规定的动作要求。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采用RS-232C串行接口标准总线协议。 纤维缠绕控制方法与张力控制是实现计算机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缠绕工艺和规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该纤维缠绕机的张力控制系统。设计了以永磁式直流力矩电动机为执行元件的张力控制系统,它能够实时检测和调整缠绕过程中纤维的张力。在满足设计精度要求的前提下,设计了积分分离数字PID张力控制器,有效地抑制了PID控制器积分积累引起系统的振荡,并通过现场调试进行了PID各参数整定。最后,运用MATLAB控制系统工具箱和Simulink仿真模块对位置控制器和张力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分析。结合实验数据和仿真结果表明,PID位置控制器和积分分离PID张力控制器对系统控制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该纤维缠绕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均采用Visual Basic语言进行编写,人机界面友好,扩展性强。实际运行表明,此系统的控制器运行稳定可靠,完全达到了设计功能和缠绕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05-01-01)
吴耀楚,姚天海,郭柏林,刘第楷[6](1997)在《计算机控制纤维缠绕机概念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计算机控制纤维缠绕机(CCFW)的结构及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它的概念设计、结构设计、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装备》期刊1997年03期)
Robert,W.EshBaugh,李国强[7](1989)在《机械式纤维缠绕机的计算机控制升级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式纤维缠绕机能够经济地翻新改造为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从而增加功能和速度,增强适应性直至提高生产率,本文对PC和CNC控制系统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纤维复合材料》期刊1989年01期)
李国伟,王永章,王文生,范谦[8](1988)在《纤维缠绕机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纤维缠绕机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研究的结果作一概括介绍,包括:微机控制系统能完成的功能;计算机控制纤维缠绕的基本原理;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的组成以及研究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88年02期)
李国伟,颜军,王永章[9](1987)在《微型计算机控制纤维缠绕机运动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微型机控制纤维缠绕机的运动规律,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同时与机械式和数控式纤维缠绕机的运动规律做了比较,说明了微型机控制的纤维缠绕机可以进行精确的测地线缠绕,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87年01期)
Jeffrey·F·Kober,李国强[10](1979)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纤维缠绕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已研制出一种控制纤维缠绕的新型微型计算机,在纤维缠绕的历史中,工程师能够够用自己的指尖在电键盘上建立或改变纤维的排线程序这还是第一次,省去了冗长的计算,不受穿孔带和凸轧的限制,不使用昂贵麻烦的计算机,而所有这些在过去是需要的。这种微型计算机控制机是专门为控制纤维缠绕设备而设计的。它适用于控制小型的实验室缠绕机和生产量大的自动化生产的机器.这些机器具有很高的精度和可重复性,能满足精制部件的特殊的几何线型的要求.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多纤维缠绕机对线性和非线性的芯模都可编制程序,机器程序编好后,可把纤维排线程序给定在置位选择开关1~99(或更多)的任何一个位置上,作为存储器的固定存储。然后机器的操作者可把他们的程序编排按在数码键上,就可直接绕出用普通缠绕机控制所选定的相同的线型。(本文来源于《玻璃钢资料》期刊1979年03期)
计算机控制纤维缠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纤维缠绕成型是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最常用的一种技术,它涉及到复合材料、高分子化学、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性能良好的纤维缠绕设备是生产优质复合材料缠绕制品前提与基础。本文针对多向纤维缠绕设备及纤维缠绕张力的计算机控制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多向纤维缠绕设备的计算机控制进行研究。在分析轴向、环向和螺旋等线形缠绕规律的前提下,将缠绕过程分为筒身段等缠绕角缠绕段和边缘变缠绕角缠绕段,导出不同缠绕段的缠绕中心角、超越长度、绕速比等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导出相应段芯模与导丝小车的运动规律,并结合缠绕机传动系统的结构特点,给出缠绕不同线形时的芯模电机与导纱小车电机的转速比计算公式。在确定速比的基础上设计了以步进电机为执行元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本控制系统建立了步进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和优化S型加减速控制算法。本系统采用开环控制策略,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主要是以自行设计的集成电路控制卡为主控器,以步进电机为执行元件。软件系统包括输入、输出、缠绕、挂纱和异常处理等五大功能模块。其次,对缠绕张力计算机控制进行研究。文中对缠绕过程中不同缠绕层缠绕张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利用缠绕纤维的应力应变特点导出缠绕任意半径点缠绕张力与初始缠绕张力的关系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缠绕张力控制系统。本张力控制系统采用闭环控制策略,结合多向纤维缠绕的特点,以放卷辊为研究对象,设计张力控制数学模型,并对传统的PID算法进行改进,设计了动态积分PID算法。张力控制系统反馈环节的信息采集精确性直接有效张力控制的有效性,文中结合本系统的硬件特点,采取防脉冲干扰复合式滤波法进行采样数据,有效的滤除干扰脉冲信号,提高张力控制精度。最后,本课题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性能。利用计算机控制的缠绕机进行干纱实验缠绕,缠绕纤维排列均匀,但在满足缠绕角要求的前提下需要对缠绕长度进行调整。此外,对同参数的有张力控制制件和无张力控制的制件进行力学实验,从试件的受力后的破坏形式分析,有张力控制的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线性度较好,试件的结构均匀,验证了纤维张力控制有助于提高缠绕圆筒结构力学性能的整体一致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计算机控制纤维缠绕论文参考文献
[1].尹四倍,孙常华,郝涛.计算机控制纤维缠绕样机的研制[J].电子世界.2016
[2].苏华.多向纤维缠绕机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3
[3].周庆贵.纤维缠绕计算机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8
[4].王玲,赵明光.纤维缠绕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6
[5].陈静.纤维缠绕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D].天津工业大学.2005
[6].吴耀楚,姚天海,郭柏林,刘第楷.计算机控制纤维缠绕机概念设计[J].中国建材装备.1997
[7].Robert,W.EshBaugh,李国强.机械式纤维缠绕机的计算机控制升级改造[J].纤维复合材料.1989
[8].李国伟,王永章,王文生,范谦.纤维缠绕机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8
[9].李国伟,颜军,王永章.微型计算机控制纤维缠绕机运动规律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7
[10].Jeffrey·F·Kober,李国强.微型计算机控制的纤维缠绕机[J].玻璃钢资料.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