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保障模式论文-王超,王与菲

农村医疗保障模式论文-王超,王与菲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医疗保障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型医疗保障体系,经济后发达地区,农村,宿迁市

农村医疗保障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超,王与菲[1](2016)在《经济后发地区农村新型医疗保障体系模式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苏省宿迁市农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阶段宿迁市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设计一个符合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需求的多层次新型医疗保障体系,对农村新型医疗保障体系的结构模式和各种制度政策进一步完善优化,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以期完善经济后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满足农村居民医疗保障需求。(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贺湘焱,杨玉清,刘爱澜[2](2015)在《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英国、加拿大、德国和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及运行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比较,对其医疗保险筹资模式和卫生服务可及性进行典型分析。希望对于我国不同省区选择适合本地区特点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医药管理杂志》期刊2015年13期)

邵艳梅,谢嘉[3](2015)在《农村医疗保障:人口老龄化和疾病模式转换的挑战及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农村医疗保障取得了很大进展,新农合参合人数提高,受益面扩大,叁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有效减轻了农民的就医负担。但农村医疗保障仍面临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转换的严峻挑战,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工作,加强农村居民健康教育,发挥医学生参与农村卫生服务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5年S1期)

董觅觅[4](2015)在《农村困难群体医疗保障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叁农”问题成为了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农民的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水平高低,以及能否共享发展成果。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目前在农村实行的是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新农合”)为主,辅以农村医疗救助等其他方式补充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农合基本成为了农村医疗保障的全部。由于全国地方经济发展不一,各地保障水平互不相同,加上政府行政效率不高,现有的农村医疗保障模式运行实施存在不少问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对于更加弱势的农村困难群体来说,医疗保障中的自付部分增加了他们的负担,相对造成不公平,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本文运用公共管理公共产品相关理论,论证农村医疗保障私人供给的可能,并且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相关理论为基础,深入阐述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模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具体成因,分析湛江模式、新乡模式、江阴模式等新农合典型模式中商业保险参与的成功做法,结合社会力量活跃的现状,探索提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利用社会资金、信息化管理的农村困难群体医疗保障模式。同时以上海市金山区实施“叁项组合——农村新农合困难群体医疗再救助”模式为例,验证此模式的可行性,并就此模式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优化分析。本文分析认为,农村困难群体医疗保障模式能够对现有的保障体系进行补充,能够更好的让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能够让社会最需要救助的对象得到强力保障,但也需要兼顾地方平衡,不能顾此失彼。本文认为,在坚持政府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沿海社会经济发达地区,应鼓励社会、市场等多方参与,根据市场机制运作、运用现代化大数据信息管理,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可尝试BTO/BOT做法混合运营,降低保障成本;应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社会慈善资金参与农村医疗保障,让社会资金在发挥拾遗补缺作用的同时,进入农村医疗主要保障模式,辅助政府提供更好的农村医疗保障服务。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可通过政策、项目引导,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优化保障结构,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5-04-15)

左飞飞[5](2011)在《中外农村医疗保障模式分析及立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村医疗保障立法被提上历史日程,而对农村医疗保障立法的研究首先要选择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模式。文章分析了目前外国存在的五种主要医疗保障模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并结合我国实践得出我国应选择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的社会医疗保障模式。最后,对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出立法建议。(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1年17期)

周建波,刘源[6](2011)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发展模式初探——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实证的视角,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研究对象,探究城市化、人口流动与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的关系,指出在当前城乡、区域经济差距拉大的情况下,要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对于经济高度发达、医疗资源集中、城市人口占据大多数的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甚至可以作为一种地区性的福利;对于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的省市,应当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对农村居民的医疗进行必要的支持;对于经济欠发达、农村人口比例高的省份,应当发挥中央财政的作用,在农村经济起飞前填补医疗的空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山区等情况特殊的地区更应当重点支持。(本文来源于《财政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段雷[7](2011)在《陕西省农村医疗保障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而且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陕西省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普遍实施以来,至2007年已经扩大至全省104个县,基本上实现了以省为单位的全覆盖,居全国第叁位和中西部地区第一位。随着新型农村医疗体系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医疗需方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医疗供方的诱导需求等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真正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果和效率,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的写作从国内外学者所主要遵循和引证的社会保障理论出发,首先简要介绍了医疗保障相关概念的解释和说明,其次在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历史变迁以及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以及陕西省当前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指出陕西省农村医疗保障的模式选择,探索构建符合农村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农村医疗保障网,最后,结合陕西省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以及传统习俗等众多方面,提出完善陕西省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本论文的研究,力求可行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以保健和防疫为主要功能的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以合作医疗为核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面向更高保障需求的补充性医疗保障制度叁个层次的框架体系,叁个层次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在层次的选择、保障水平的选择、资金筹集模式的选择叁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和分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不同县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灵活选择具体的实施方式;同时,提出陕西省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原则和对策建议,以期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相关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1-04-01)

高建民,田雯[8](2011)在《EQ-5D在农村医疗保障模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互助医疗试点地区3年的基线调查和随访数据,将主观健康测量指标与客观健康测量指标相结合,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在探讨健康的测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互助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两种具有代表型的农村医疗保障模式改善健康的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发现,EQ-5D所测量的主观健康与传统健康测量指标所测量的客观健康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互助医疗在改善健康方面显示了更好的长期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经济》期刊2011年02期)

吴桃生[9](2010)在《当前农村医疗保障模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医疗保障制度,必须考虑到社会大背景的因素,得对现实农村基本情况有清楚的认识。且不论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种种差别,即使是农村,东、中、西叁大地区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应当成为农村地区建立医疗保障制度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湖南农机》期刊2010年01期)

翁晓松[10](2009)在《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模式的选择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的新一轮医疗改革,政府倡导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这对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充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模式,实现农村医疗制度的跨越性发展,是众望所归。(本文来源于《发展研究》期刊2009年11期)

农村医疗保障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对英国、加拿大、德国和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及运行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比较,对其医疗保险筹资模式和卫生服务可及性进行典型分析。希望对于我国不同省区选择适合本地区特点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医疗保障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王超,王与菲.经济后发地区农村新型医疗保障体系模式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

[2].贺湘焱,杨玉清,刘爱澜.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启示[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

[3].邵艳梅,谢嘉.农村医疗保障:人口老龄化和疾病模式转换的挑战及应对[J].劳动保障世界.2015

[4].董觅觅.农村困难群体医疗保障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

[5].左飞飞.中外农村医疗保障模式分析及立法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

[6].周建波,刘源.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发展模式初探——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分析[J].财政研究.2011

[7].段雷.陕西省农村医疗保障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8].高建民,田雯.EQ-5D在农村医疗保障模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

[9].吴桃生.当前农村医疗保障模式选择[J].湖南农机.2010

[10].翁晓松.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发展研究.2009

标签:;  ;  ;  ;  

农村医疗保障模式论文-王超,王与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