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随之产生的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具有产量大、品种多、增长快等特点。白酒糟和菊芋渣等食品工业废弃物与农产品加工剩余物含有多种营养、能量和可利用物质,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因此,对副产物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可大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也可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在实现绿色循环发展、生产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缓解白酒糟和菊芋渣等食品加工副产物的大量堆积废弃问题,提高再利用价值,本文基于青贮原理,将白酒糟与菊芋渣进行混合青贮发酵60d,分别设置8个混合比例(1:0、4:1、2:1、1.2:1、1:1.5、1:2.7、1:7、0:1),依次命名为SJ组、M3组、M4组、M5组、M6组、M7组、M8组、SY组,分别于10d、30d、60d时对营养组分、木质纤维组分、发酵特性进行动态分析,并进行HiSeq2500高通量测序,对贮存过程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动态演绎过程,以及菌群变化与发酵品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青贮过程中的营养组分结果表明,与青贮前相比,发酵60d后,M3组、M4组、M5组、M7组和SY组5个处理组的干物质(DM)组分保存良好;SY组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7个处理组的CP含量均有少量损失(损失量处于1.18%~2.35%DM范围);M3组~M6组的淀粉(ST)含量显著升高(P<0.05);M5组和M6组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且这两组的WSC损失率最低,分别为16.94%和16.43%。因此,发酵60d后,M5组和M6组更有利于营养组分的保存。(2)青贮过程中的木质纤维组分结果表明,发酵60d后,M5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半纤维素(HC)含量显著下降(P<0.05),M6组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纤维素(CL)含量显著下降(P<0.05),SJ组和M5组的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在60d后显著下降(P<0.05)。因此,发酵60d后,M5组和M6组更有利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3)青贮过程中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发酵60d后,SJ组、M3组、M4组、M5组、M6组及M7组的pH值均处于优良范围(3.8~4.2),SJ组、M3组、M4组及M5组的氨氮/总氮(AN/TN)值显著低于其余处理组,8个处理组的乳酸(LA)含量均高于3%DM,乙酸(AA)含量随菊芋渣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丙酸、丁酸、戊酸等有机酸均未检出。因此,发酵60d后,SJ组、M3组、M4组及M5组4个处理组的发酵特性优于M6组、M7组、M8组、SY组4个处理组的发酵特性。(4)青贮过程中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根据OTU统计和Alpha多样性分析,发酵60d后M3组、M4组、M5组、M6组、M7组的物种丰富度较高;6个混贮组及SY组的门水平优势菌始终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SJ组的门水平优势菌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演变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6个混贮组及SY组的属水平优势菌始终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且60d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均高达70%以上,SJ组的属水平优势菌也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10d)、志贺氏菌属(Shigella,30d)演变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60d)。与SJ组、SY组2个单贮组相比,菊芋渣和白酒糟的6个混合青贮处理组中乳酸细菌多样性升高,主要含有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片球菌属(Pedi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而发酵品质与细菌多样性的相关性关系表明,酸性洗涤木质素(ADL)、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CP)、氨氮/总氮(AN/TN)值、乳酸(LA)含量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细菌的相对丰度变化呈正相关,乙酸(AA)含量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菌的相对丰度变化呈正相关。(5)青贮过程中的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根据真菌OTU统计和Alpha多样性分析,与青贮前相比,8个处理组的真菌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在发酵60d后均升高。发酵期间,8个处理组的门水平优势菌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属水平优势菌基本保持为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和酵母菌目未分类菌属(Saccharomycetales)。发酵品质与真菌多样性的相关性关系表明,粗蛋白(CP)含量、pH值等指标均与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真菌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综上所述,当白酒糟与菊芋渣的鲜重质量比为1.2:1(M5组)时,二者混合青贮,有利于营养组分的保存及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以及细菌、真菌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提高,发酵品质相对较好。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孙安琪
导师: 刘晓风,任海伟
关键词: 白酒糟,菊芋渣,青贮,混合比例,发酵品质,微生物多样性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一般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66010,51366009),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项目,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019-39-GR28),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7JR5RA117,18JR3RA150),兰州理工大学红柳优秀青年人才资助计划(YQ2018)
分类号: TQ920.6;TS209
总页数: 68
文件大小: 5838K
下载量: 246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斯奇奥MONDIALE 120型圆捆机[J]. 农机导购 2016(08)
- [2].马斯奇奥MONDIALE 120型圆捆机[J]. 农机导购 2017(02)
- [3].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桑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J]. 中国饲料 2020(03)
- [4].青贮发酵对玉米秸秆品质及菌群构成的影响[J]. 江西农业 2019(02)
- [5].浅谈青贮发酵对玉米秸秆品质及菌群构成的影响[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17)
- [6].青贮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活动规律及控制[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1(06)
- [7].几种青贮玉米青贮发酵特性及其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J]. 饲料研究 2017(07)
- [8].糖蜜添加对西兰花茎叶稻秸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4(03)
- [9].旋扭山绿豆的营养成分及青贮发酵品质[J]. 草业科学 2020(02)
- [10].混贮模式对高丹草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产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6(04)
- [11].丙酸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发酵动态变化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9(02)
- [12].青贮饲料发展现状的探讨[J].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9(05)
- [13].尿素对苏丹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4(17)
- [14].丙酸、乳酸菌添加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09(02)
- [15].荨麻的营养作用及青贮发酵特性探讨[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8(04)
- [16].梨树枝叶青贮发酵及其饲料特性研究[J]. 饲料研究 2016(11)
- [17].甘蔗尾青贮发酵剂的研制及其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20(07)
- [18].添加剂对西藏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4(06)
- [19].青贮发酵过程与青贮饲料的特点[J]. 养殖技术顾问 2014(02)
- [20].添加乙醇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9(02)
- [21].酶和乳酸菌对多年生黑麦草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05)
- [22].秸秆青贮发酵增效素Sila-Max使用技术与应用[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01)
- [23].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动态变化的研究[J]. 饲料广角 2013(16)
- [24].不同品种全株饲用大麦青贮发酵品质及其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研究[J]. 中国奶牛 2014(Z4)
- [25].山梨酸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变化的影响(简报)[J]. 草地学报 2009(03)
- [26].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光叶紫花苕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4(02)
- [27].王草菠萝皮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研究[J]. 热带农业工程 2014(02)
- [28].初次刈割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动态[J]. 草地学报 2009(04)
- [29].构树青贮发酵菌株筛选及鉴定[J]. 山东畜牧兽医 2020(03)
- [30].不同收割时间对甜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