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心证原则论文_赵青航,汪义山,徐晓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由心证原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证据,自由,原则,裁判,法则,物权,裁判员。

自由心证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赵青航,汪义山,徐晓阳[1](2019)在《法院在审核认定证据中如何妥善运用自由心证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自由心证,是指证据的取舍与证明力的大小以及对事实的认定,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理性产生内心确信,自由地作出结论。“自由”是指裁判者享有自由裁量权,对证据的“叁性”(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及证明力可自由地判断。“心证”要求裁判者的这种判断要达到内心确(本文来源于《中国商报》期刊2019-09-12)

张卫平[2](2017)在《自由心证原则的再认识:制约与保障——以民事诉讼的事实认定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对于自由心证原则,人们不仅在基本涵义方面还存在一些误识,而且对于自由心证原则的应用,特别是如何制约与保障方面缺乏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更缺失针对民事诉讼语境下的具体认识。针对民事诉讼的具体情形进行比较深入地探讨自由心证原则运用的若干问题,重点是这一原则的制约和制度保障,有助于深化民事诉讼法对自由心证原则的制度建构和实践运用。(本文来源于《政法论丛》期刊2017年04期)

丁金明[3](2017)在《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自由心证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始至今,自由心证原则在我国的发展一直是遭到误解和排斥的。介于自由心证原则认定人类的主观思维模式,而且这种思维模式达到绝对的客观是不现实的。裁判者对于案件真相的认定在遵照证据规则的情况下还要遵照内心确信。由此,自由心证原则被认为是神秘的和主观性的,这和我国坚持的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是相悖的。然而,在现如今的司法环境下和对法学学科的深入研究,我们要理智的对待自由心证原则,破除对其的曲解,而且要对自由心证原则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本文论述自由心证原则分如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自由心证原则的由来、概念及其自身的价值所在,第二部分论述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中有关自由心证原则的发展脉络及其重要性。第叁部分从我国的立法现状出发,并对自由心证原则在我国适用会有什么价值产生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从对自由心证原则在我国的要有哪些相应的制约机制阐述。由此可知,自由心证原则的心证是有限制的。自由心证原则能够很好的让裁判者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认知,而且对这种主观性进行引领和制约。寻求一种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性。裁判者在以证据裁判主义为基石的情况下,认定案件事实当然还要逻辑法则和经验法则的结合。要在证明标准的范畴内合理心证。当然,保障机制和制约机制在自由心证原则发挥作用时不能够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刑诉法中对自由心证原则予以立法规定,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约制,这样可在我国刑诉法中充分施展裁判者的睿智,进一步避免裁判时的任意擅断。这样对自由心证原则建立一系列的体制以期对其进行完善,可以保障案情真相认定的准确性,从而更加巩固司法判决的公正。(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7-05-01)

沈慧[4](2016)在《民事审判中“自由心证”运用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案情]原告王某因与被告贾某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交了相关证据,法院一审根据原告王某提交的证据认定被告贾某对原告实施了殴打行为,从而判决贾某对原告受伤所产生的损失承担全部的民事赔偿责任。被告贾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调解结案。后王某因(本文来源于《江苏法制报》期刊2016-01-12)

郭佳文[5](2015)在《自由心证原则的法律构建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心证作为判断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一项基本诉讼证据制度,在英美法系司法审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对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运用自由心证主义的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实践中自由心证的运用,法官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目前进行的庭审改革,虽为自由心证的进一步制度化提供了土壤,然而由于适用该原则历史传统的缺失、监督机制的缺乏等问题,自由心证制度要实现仍需要长期的理论探讨以及实践检验。本文根据分析结果以及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自由心证的适用现状,提出了若干司法上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50期)

苏晓明[6](2015)在《基于自由心证原则的篮球裁判员临场判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自由心证原则"出发探讨裁判员临场判罚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认知偏差的原因,提出影响我国篮球裁判员临场判罚的因素及判罚意识的形成过程。以我国CBA联赛近年来裁判员临场判罚特别是争议判罚为研究重点,以自由心证原则下的篮球裁判员判罚意识形成过程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开展研究。结论表明:自由心证是篮球裁判员临场判罚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则,是基于裁判员良心和理性的判罚意识;我国篮球裁判员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都有待优化;我国篮球裁判员的临场判罚情况并不能让大众满意,包括教练员、运动员、球迷,不同主体对于篮球裁判的临场判罚满意度均有待进一步提升;裁判员判罚意识包括原始意识、运用意识、应变意识、控制意识;裁判员认知偏差的形成有着主观、客观的多种因素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期刊2015年05期)

余晨[7](2013)在《“理性”的交织——证据裁判原则与自由心证间关系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心证是证据裁判原则要求的依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具体方法。证据裁判原则对自由心证作用范围、过程及结果产生外部约束,其理性要求和裁判外化也能够促使裁判者进行主观思维活动的理性自我约束。心证事实成为裁判依据之事实的前提在于自由心证的运作及结果符合证据裁判理性要求,而自由心证以其"自由"和"不自由"最终能够实现其理性要求。(本文来源于《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徐庆[8](2012)在《自由心证原则与证据裁判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心证原则与证据裁判原则构成现代证据法的两大基石。本文分别从二者各自的含义及产生渊源角度加以分析,从而对两者的关系以及在现今实践中的适用问题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2年22期)

刘娟[9](2012)在《自由心证原则与证据裁判原则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心证原则与证据裁判原则是一对看似矛盾实际上却可以相互补充的原则。本文通过对自由心证原则与证据裁判原则关系的研究,探析法官内心确信与采纳证据证明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2年18期)

林涛[10](2012)在《论证据裁判原则与自由心证原则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证据裁判原则与自由心证原则是当代证据法学理论的两大基本原则,在明确二者深层次涵义的基础上可以看出,自由心证原则并不是证据裁判原则的实现方式,二者存在层阶和逻辑上的递进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学苑版)》期刊2012年08期)

自由心证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国,对于自由心证原则,人们不仅在基本涵义方面还存在一些误识,而且对于自由心证原则的应用,特别是如何制约与保障方面缺乏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更缺失针对民事诉讼语境下的具体认识。针对民事诉讼的具体情形进行比较深入地探讨自由心证原则运用的若干问题,重点是这一原则的制约和制度保障,有助于深化民事诉讼法对自由心证原则的制度建构和实践运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由心证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1].赵青航,汪义山,徐晓阳.法院在审核认定证据中如何妥善运用自由心证原则[N].中国商报.2019

[2].张卫平.自由心证原则的再认识:制约与保障——以民事诉讼的事实认定为中心[J].政法论丛.2017

[3].丁金明.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自由心证原则[D].辽宁大学.2017

[4].沈慧.民事审判中“自由心证”运用原则[N].江苏法制报.2016

[5].郭佳文.自由心证原则的法律构建与完善[J].商.2015

[6].苏晓明.基于自由心证原则的篮球裁判员临场判罚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

[7].余晨.“理性”的交织——证据裁判原则与自由心证间关系思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8].徐庆.自由心证原则与证据裁判原则[J].商.2012

[9].刘娟.自由心证原则与证据裁判原则的关系研究[J].知识经济.2012

[10].林涛.论证据裁判原则与自由心证原则的关系[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

论文知识图

研究思路流程图形象地

标签:;  ;  ;  ;  ;  ;  ;  

自由心证原则论文_赵青航,汪义山,徐晓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