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模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拟器,冗余,动力学,机器人,静力学,运动学,机构。
地震模拟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通朝[1](2012)在《基于ARM的电液伺服地震模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框图介绍了ARM控制器设计方法,以及伺服系统驱动简化数学模型的地震模拟器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法,同时介绍了通过ARM控制器控制液压伺服系统,使地震模拟器工作台发生剧烈震动,从而达到模拟地震效果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期刊2012年01期)
张建政,高峰,赵现朝,马春翔[2](2011)在《六维并联地震模拟器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Newton-Euler法对叁向六自由度(6-PSS)并联地震模拟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分析了地震模拟器运动平台与各构件运动参量之间的关系;考虑重力与惯性力的影响,推导了并联机构杆件和运动平台动力学方程,并消去各构件之间的内力,建立了机构整体动力学方程;基于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平台各驱动力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6-PSS并联机构适用于地震模拟器,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够作为其精确控制的数学模型.(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李伯奎,郑绍元,王玲,支前锋,刘远伟[3](2011)在《基于并联机构的车载式地震模拟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车载式地震模拟器,介绍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该模拟器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准确的优点。它显着的机动性,使其可以广泛用于学校、社区等人群集中场所的流动地震科普宣传。(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1年12期)
张彦斐,宫金良,高峰[4](2006)在《8-PSS冗余输入地震模拟器运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采用8-PSS冗余输入的6自由度并联地震模拟器,该地震模拟器具有唯一的位置反解。运用矢量算法对地震模拟器各构件的速度和加速度进行了分析,并求得其一阶影响系数矩阵及二阶影响系数矩阵。最后给出了当振动平台分别沿Z轴和绕Z轴做正弦振动时各构件的运动特性曲线,验证了推导结果的正确性。试验结果为该并联地震模拟器进一步的性能分析、动力学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等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06年07期)
张彦斐,宫金良,高峰[5](2006)在《一种冗余输入地震模拟器的静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8-PSS型冗余输入并联机构为主体的地震模拟器,此地震模拟器采用8个伺服电机输入,能实现6维运动。在考虑各丝杠系统和支链系统的弹性变形下,建立了地震模拟器的静刚度模型,给出了数值算例,结论表明采用冗余输入支链能够有效地提高地震模拟器的刚度。(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06年03期)
刘伟[6](2004)在《具有3-2-1并联结构地震模拟器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模拟器系统是地震工程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试验设备之一。并联结构的振动台具有刚度大、对称性好、速度高、机构紧凑、动力学性能好等优点。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地震模拟器的具有3-2-1结构的冗余驱动并联机构,并对此机构的构型、运动学、静力学、工作空间、空间模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具体内容为: 1.建立了机构的位置反解方程,并利用对反解方程进行求导的方法,得到了机构的逆雅可比矩阵J~(-1)的解析表达式,这个表达式是分析机构各种性能指标的基础。 2.在机构位置反解和速度雅可比矩阵的基础上,利用数值迭代的方法对机构进行了正解求解,每次可以求得机构的一组正解。 3.建立了机构的静力学模型,得到了力与力矩传递矩阵G的解析表达式,并根据虚功原理导出了G与J的关系:G=(J~T)~(-1)。 4.建立了机构的空间模型,为今后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5.用解析和数值两种方法对机构的工作空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到在z=860附近可达工作空间截面积最大,在z=807附近灵活工作空间截面积最大。 6.利用机构的空间模型,分析了机构工作空间的大小与其结构参数的关系,得到了为获得最大工作空间r_1、r_2、r_3、r_4的最佳取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04-01-01)
李靖[7](1977)在《关于电液振动试验机的研究(第二部分:加速度输入型地震模拟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最近认识到防震设计的重要性,随着防震模拟器需要的增加,所要求的性能、规格亦逐渐提高了。特别是其中由于地震波用加速度记录的较多,所以在防震试验中加速度波的再现亦成为重要的课题。关于位移控制,己有很多地震模拟器供给实用方面。可是,通常由于加速波形中的高次谐波的失真难于在位移波形中显现出来,所以,即使做为位移控制来说是优越的,但往往加速度波形的失真较大。而且,防震试验的方法也由用正弦波的试验到进行用任意波或实际地震波的试验,而且,由于加速度波的再现,加速度波形的失真却成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在明确加速度控制的控制方面的问题的同时,对于加速度控制的具体方法及把它适用于实际地震模拟器的结果作一叙述。(本文来源于《工程与试验》期刊1977年Z1期)
地震模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Newton-Euler法对叁向六自由度(6-PSS)并联地震模拟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分析了地震模拟器运动平台与各构件运动参量之间的关系;考虑重力与惯性力的影响,推导了并联机构杆件和运动平台动力学方程,并消去各构件之间的内力,建立了机构整体动力学方程;基于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平台各驱动力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6-PSS并联机构适用于地震模拟器,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够作为其精确控制的数学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模拟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通朝.基于ARM的电液伺服地震模拟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2
[2].张建政,高峰,赵现朝,马春翔.六维并联地震模拟器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与仿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
[3].李伯奎,郑绍元,王玲,支前锋,刘远伟.基于并联机构的车载式地震模拟器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1
[4].张彦斐,宫金良,高峰.8-PSS冗余输入地震模拟器运动特性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6
[5].张彦斐,宫金良,高峰.一种冗余输入地震模拟器的静刚度分析[J].机械设计.2006
[6].刘伟.具有3-2-1并联结构地震模拟器的关键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
[7].李靖.关于电液振动试验机的研究(第二部分:加速度输入型地震模拟器的研制)[J].工程与试验.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