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微生物电合成技术(Microbial electrosynthesis,简称MES)是指微生物通过摄取胞外固体电极的电子,还原CO2或其他氧化态物质,生成胞外有机物或还原态无机物的一种技术,因其具有不占用耕地、能源形式清洁等优点,在合成化学制品、温室气体减排、和农业环境修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MES中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被称为阴极电活性微生物(Cathodic electroactive microorganisms,简称CEAM)。目前,CEAM电合成的效率仍然低下,限制了其扩大化与商业化应用。CEAM与胞外固态载体电子交换时会形成电活性生物膜(Electroactive biofilms,简称EAB),通常阴极EAB的形成难度比阳极EAB大,耗时比阳极EAB长,也是MES技术难以走向实际应用的一个关键技术难点。然而,目前提高MES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阴极材料的改造、MES的构型设计和阴极微生物的选取等方面,鲜有对CEAM个体或对阴极EAB的成膜过程进行改造的研究。基于此,本论文以MES中的CEAM为出发点,综合运用电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分别研究1)青霉素是否能通过提高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通透性来促进Moorella thermoautotrophica的电子吸收性能和有机酸合成效率;2)鼠李糖脂是否能通过提高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通透性来促进Sporomusa ovata的乙酸合成效率;以及3)酰基高丝氨酸内脂类信号分子(Acyl-homoserine lactones,简称AHL)是否可以加速Geobacter soli GSS01阴极EAB的启动。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当添加≤30 mg/L青霉素时,革兰氏阳性菌M.thermoautotrophica的细胞通透性是未添加青霉素对照组的2倍,每单位生物量的电子吸收能力是对照组的1.84倍,每单位生物量生产甲酸和乙酸的速度分别是对照组的1.96和2.23倍,库仑效率从73%±3%增加到88%±3%,表明提高细胞通透性可增强MES中革兰氏阳性EAM的性能。提高细胞通透性会增加外膜细胞色素的氧化还原活性和电子穿梭体的释放量,这两者的提高正是增加细胞通透性能增强MES中革兰氏阳性CEAM的电子吸收和有机酸合成速率的主要原因。(2)当添加50 mg/L鼠李糖脂时,革兰氏阴性菌S.ovata的细胞通透性增加,每单位生物量电子吸收能力是未添加鼠李糖脂的实验组的2.6倍,每单位生物量乙酸盐产量是对照的2.83倍。电化学原位红外数据表明,添加鼠李糖脂后,S.ovata与电子传递有关的蛋白氧化还原活性增强,有利于胞外电子的吸收,从而提高其电合成性能。(3)AHL可促进G.soli阴极EAB的启动。添加AHL后,G.soli可直接在阴极快速启动,启动时间缩短为不添加AHL对照组的50%。成膜后,添加AHL的实验组电子吸收性能增强,硝酸盐还原率为对照组的2倍以上。究其原因,添加AHL的实验组中EAB的生物量及细胞活性有所提高,EAB的胞外聚合物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增加,最外层蛋白质的氧化还原活性增强,因此EAB的性能得以促进。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方彦伦
导师: 陈姗姗
关键词: 微生物电合成,青霉素,鼠李糖脂,信号分子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分类号: Q935
总页数: 66
文件大小: 2978K
下载量: 103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活性微生物肥[J]. 农业知识 2017(19)
- [2].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效率的合成生物学强化[J]. 生物工程学报 2017(03)
- [3].生物膜中活性微生物对营养盐磷的吸附作用[J]. 水力发电学报 2017(01)
- [4].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研究——活性微生物肥料对改善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试验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 2014(04)
- [5].活性微生物半液态全价配合发酵饲料的生产[J]. 北方牧业 2016(02)
- [6].吸收胞外电子的电活性微生物[J]. 微生物学报 2018(01)
- [7].促进电活性微生物产电呼吸能力的方法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18(08)
- [8].PCR扫描技术筛选新型活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 2012(08)
- [9].三种非活性微生物对铀的吸附行为及其受γ辐照的动力学影响[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18(04)
- [10].油田区多环芳烃污染盐碱土壤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J]. 生态学报 2016(21)
- [11].基于活性微生物特征的供水管壁生物膜生长特性[J]. 环境科学 2019(02)
- [12].关于生猪养殖巧用添加剂的研究[J]. 畜牧业环境 2020(06)
- [13].香蕉园土壤活性微生物的测定[J]. 福建热作科技 2008(04)
- [14].一株单环刺螠肠道电活性希瓦氏菌Shewanella marisflavi的生理学特性[J]. 微生物学报 2020(07)
- [15].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20)
- [16].新技术破解PVC生产废水处理难题[J]. 水处理技术 2008(06)
- [17].活性污泥中电活性微生物的富集筛选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19(08)
- [18].消暑黑科技[J]. 检察风云 2018(18)
- [19].益生菌及其制品研究和应用开发的最新进展[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20].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广泛应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1)
- [21].益生菌的功效及动物生产中应用研究进展[J]. 湖南饲料 2020(05)
- [22].金龟二代花生伴侣[J]. 农业知识 2014(16)
- [23].3款大豆食品加工新技术[J]. 农村新技术 2009(18)
- [24].基于宏转录组学技术解析工业豇豆泡菜发酵过程中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10)
- [25].益生菌发酵果蔬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学报 2014(10)
- [26].微生物肥料利用技术[J]. 蔬菜 2013(05)
- [27].南海环境微生物对聚球藻有机物质的响应[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9)
- [28].微生态制剂在养鸽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7(04)
- [29].元和生物有机肥[J]. 农业知识 2016(13)
- [30].合成制药废水污水处理工程调试运行[J]. 环境科技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