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片麻岩论文_高利娥,曾令森,谢克家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级片麻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片麻岩,喜马拉雅,丘陵,南极,地球化学,组分,斯曼。

高级片麻岩论文文献综述

高利娥,曾令森,谢克家[1](2011)在《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始新世高级变质和深熔作用的厘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厘定喜马拉雅造山带早期变质和深熔作用的时限和性质有助于理解大型碰撞造山带早期下地壳物质的物理和化学行为.雅拉香波穹窿位于北喜马拉雅穹窿的最东端,穹窿内发育3种地质产状、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角闪岩和多种片麻岩.SHRIMP锆石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石榴角闪岩和黑云母花岗质片麻岩的近峰期变质作用分别发生在45.0±1.0和47.6±1.8Ma,比石榴角闪岩部分熔融的时间(43.5±1.3Ma)早2~4Ma.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在北喜马拉雅带内,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大约55Ma,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45~47Ma,与增厚地壳条件下部分熔融相关的变质作用发生在43.5±1.3Ma,同时形成具有高Sr/Y比值的二云母花岗岩.位于北喜马拉雅带的高级变质岩代表了俯冲印度大陆地壳的前锋,不同位置保存的变质历史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大型碰撞造山带内,地壳缩短增厚的过程中,易熔组分可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高Na/K比和Sr/Y比的花岗质熔体,明显不同于快速折返-减压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熔体.(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1年36期)

任留东,杨崇辉,王彦斌,刘晓春,赵越[2](2009)在《长英质高级片麻岩中夕线石的形成与变形-变质-深熔作用的关系——以南极拉斯曼兵陵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极拉斯曼丘陵高级长英质片麻岩的夕线片麻岩中可有两类结构和变质矿物组合均有所不同的两种域,一种含夕线石部分对应于片理组合,另一种对应无夕线石的非片理化组合。岩石的变形尤其是破裂性裂隙的率先出现对于富夕线石部分的形成是必要的。在非破裂性片麻理岩石域中,中-低压/高温条件下黑云斜长片麻岩进变质发展的结果往往是形成Grt+Qtz±Opx组合。这两种不同的变质域的组合与应变分解造成的强应变带和弱应变域相一致。而且,夕线石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变质早期矿物固相反应的结果,而是反应链上的一部分。其出现是由开放体系中组分的差异迁移造成的,这种差异迁移实际上是碱土金属迁出(淋滤)的过程,与变形相伴的流体活动使得SiO_2发生强烈淋滤,残留组分中SiO_2活度大为降低,并使长英质组分和镁铁质组分分凝,主要组分大都可以单独富集(集中)、形成复杂的矿物演化和分布。这种演化还可从MgO等碱(土)金属组分的外迁程度差异来理解。随着碱(土)金属丢失程度的减小,依次出现夕线石、石榴子石、斜方辉石和堇青石,或者说,不同的变质或分异阶段形成不同的矿物(组合):变形-变质起始阶段,碱(土)金属组分迁移初期残留形成夕线石,之后为镁(铁)质组分迁移,初期残留不透明钛铁氧化物,晚期残留组分形成堇青石。石榴子石-长英质组合为体系基本封闭情况下的结晶。此外,夕线石的形成往往标志着深熔作用的开始,一旦深熔作用发展完善,夕线石呈准稳定状态或趋于消失。拉斯曼丘陵与夕线石有关的长英质岩石经历了复杂的变形、变质和流体活动变化。(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任留东,韩景仪[3](2006)在《南极中山站区高级片麻岩中蠕英石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极中山站区(拉斯曼丘陵)高级片麻岩中多发育蠕英石即斜长石+石英,蠕英石的出现表明岩石中往往同时存在斜长石和钾长石。通常还有一些相关现象与蠕英石相伴,如矿物颗粒周围的斜长石±石英边、钾长石边。蠕英斜长石比主斜长石牌号更高和更低的现象均可发生,而且蠕英斜长石的成分比主斜长石变化范围更大。蠕英石的形成主要涉及长英质矿物的变化,不仅涉及到钾长石的分解,可能还与钾长石的出溶、石英、黑云母的分解,甚至斜长石的出溶和分解有关。析出的组分对先存矿物(主要是钾长石)溶蚀和交代,同时出现蠕英石。变形有利于蠕英石的形成,但不是必要条件,长英质岩石中蠕英石的形成意味着降压过程的发生。形成蠕英石的组分主要源于体系自身,而不是外部环境。结合与相关结构的对比和分析,蠕英石的产生主要是长英质组分晚期分异的结果:由于K,Na(Ca)的分异,Na(Ca)~((2)+)沉淀,K~+组分活动,SiO_2亦可有一定的迁移;释放、迁移的组分更偏碱性。这种分异是岩石内部的成分和结构调整的产物,但相关组分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一般限于若干个矿物颗粒的尺度。蠕英斜长石的形成可能代表着斜长石-石英之间的一种共结,并对新生斜长石的成分起到一种缓冲作用,其过程更接近溶液而不是岩浆性质,同时表示除H_2O外各种组分活动的基本结束。(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06年06期)

孟繁聪,张建新,杨经绥[4](2004)在《俯冲的大陆岛弧——柴北缘高级片麻岩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柴北缘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片麻岩分为花岗质片麻岩和副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900~1000Ma),岩石类型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花岗岩,非活动性元素的特征类似于岛弧环境形成的花岗岩。副片麻岩的原岩可能为富铝的沉积岩,其稀土元素特征类似于PAAS(后太古代澳大利亚的平均页岩)的稀土元素分布,非活动性元素的特征与大陆岛弧沉积岩的特征类似。根据花岗质片麻岩与副片麻岩的共生关系结合其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它们的原岩形成于岛弧环境。鱼卡河花岗质片麻岩的εNd(t)=3.2(t=1.0Ga),T_(DM)=1.3Ga,表明岩浆源区有大量起源于亏损地幔的初始地壳物质。而落凤坡、锡铁山、沙柳河的花岗质片麻岩与副片麻岩的Sm-Nd同位素组成类似,εNd(t)=3.4~-7.3(t=1.0Ga),T_(DM)=1.8~2.2Ga,表明岩浆源区为先存的大陆地壳,两类片麻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相似性说明岩浆源区的成分类似于变质沉积岩的组成。这项研究说明柴北缘早古生代的深俯冲卷入了大量的大陆岛弧岩石。(本文来源于《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4-06-30)

王彦斌[5](2002)在《南极拉斯曼丘陵及邻区高级片麻岩的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及邻区地质演化的年代格架以及地质构造背景的研究对了解Rodinia的聚合和裂解以及随后的Gondwana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对拉斯曼丘陵及邻区高级片麻岩区的典型岩石进行了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1:对本区“基底”岩石镁铁质-长英质复合片麻岩其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多种同位素年代学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龄的研究,认为镁铁质—长英质复合片麻岩的原岩为双模式火山岩,结晶年龄为约1100Ma;随后于990Ma进行第一次麻粒岩相变质事件;接着在约600-500Ma的泛非期发生第二次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迭加。本区“基底”岩石形成年龄为中元古代,非前人认为的太古代。本区与东部的the Rauer Group具有不同时代的基底岩石。2:对本区变泥质岩石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变泥质岩石含有火山碎屑物质,揭示其不稳定的环境,可能为活动大陆边缘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3:对富硼岩系进行了地球化学和硼的同位素研究,提出其可能形成在非海相蒸发盐环境。4:对本区超镁铁质麻粒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超镁铁质麻粒岩具有其高Mg~#(>0.7),高Ni(>400-500ppm),高Cr(>1000ppm)和SiO_2含量小于52%的地球化学特征,全岩Sm-Nd分析,其模式年龄为2.0-2.1Ga,当T=2.0Ga时,其εNd为(+2.34~+5.01),可能表明其为亏损地幔和地壳物质混合来源的特征。5:应用单颗粒锆石Pb-Pb蒸发技术、SHRIMPⅡ技术、~(39)Ar-~(40)Ar及Sm-Nd方法对“基底”镁铁质-长英质复合片麻岩、夕线-石榴花岗片麻岩、斜长石英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研究区“基底”岩石形成年龄为中元古代,非前人认为的太古代。夕线-石榴花岗片麻岩和斜长石英岩锆石U-Pb的SHRIMP年龄研究标明,残留最老的锆石年龄为1769±28Ma,反映其物源时代为早元古代;主体残留锆石结晶年龄1072±43Ma;变质锆石年龄950-990Ma,为早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年龄;泛非期(494~584Ma)麻粒岩相变质事件也有记录。镁铁质-长英质复合片麻岩和变沉积岩Nd的模式年龄表明,二者的Nd模式年龄几乎没有差别。因此,从夕线-石榴花岗片麻岩和斜长石英岩这些盖层序列岩石的锆石同位素年代学可以看出“基底”镁铁质-长英质复合片麻岩与“盖层”序列的划分不存在,镁铁质-长英质复合片麻岩与变沉积岩实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区内“基底”与“盖层”的划分不正确,镁铁质-长英质复合片麻岩与变沉积岩实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二者同时经历了~990-950Ma和~600-500Ma两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6:对Grovnes半岛的紫苏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分析,认为紫苏斜长花岗岩的侵入活动发生在约990Ma,为早期格林威尔热事件同构造侵入岩石,并经历了后期542Ma的泛非构造变质热事件。7:对Dalkoy岛花岗岩进行的锆石SHRIMP U-Pb分析、~(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认为非造山的Dalkoy岛花岗岩的热年代学资料制约了本区泛非期岩浆活动的最晚年龄。锆石U-Pb结晶年龄~501Ma,~(40)Ar-~(39)Ar冷却年龄~486Ma,其冷却速度的快速变化,反映了~500Ma本区发生了重要的造山后构造抬升事件。依据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平均径迹年龄分析资料,认为~205Ma时,本区剥露还可能与~205Ma时Lambert Graben的伸展作用有关。8:综合拉斯曼丘陵及邻区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和岩浆活动、同位素年代学等新资料,建立了拉斯曼丘陵及邻区的地质演化年代格架9:对麻粒岩相变质环境中锆石的不同区域(如锆石颗粒的核和增生边)进行锆石原位U-Pb测年和锆石原位稀土元素分析,研究其锆石形成期间的变质条件信息。10:对拉斯曼丘陵及其邻区高级变质岩进行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同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识别出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北查尔王子山-莫森海岸-瑞纳杂岩及其邻区和印度东高止地的990-900Ma造山作用。拉斯曼丘陵-北查尔王子山-莫森海岸-瑞纳杂岩-东高止地的造山作用的时间不同于与东冈瓦纳和罗迪尼亚形成有关的中-新元古变质带地块-Albany-Fraser带、Windmill Islands和Bunger丘陵、Maud省、Namaqua-Natal省。它们之间被Lutzow-Holm Bay和普里兹湾地区的泛非造山带分离。这些地块有可能在泛非造山作用(c.600-500Ma)期间增生在一起。(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02-06-01)

任留东,王彦斌,陈廷愚,赵越[6](2001)在《长英质片麻岩中堇青石的一种可能的形成机制——以南极拉斯曼丘陵高级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南极拉斯曼丘陵长英质片麻岩变质过程中堇青石与其它矿物之间结构关系的研究 ,识别出明显不同的两种组合Pl+Kfs+Qtz(Grt)和Crd +Opq +Spl±Qtz,认为区内高级变质作用向深熔作用转化过程中发生了长英质组分和镁铁质组分的分凝。分凝出的长英质熔体与堇青石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 ;镁铁质组分较富Mg、Fe ,贫Si、Ca ,当镁铁质组分达到一定的富集程度时即形成堇青石。时间上 ,堇青石形成于降压过程中发生的深熔作用的晚期(本文来源于《岩石矿物学杂志》期刊2001年01期)

Larissa,F.Dobrzhinetskaya,王强,吕海燕[7](1996)在《挪威西部片麻岩区高级变质岩中的微粒金刚石》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挪威西部片麻岩区的高级片麻岩中回收了3颗微粒金刚石。通过拉曼和红外光谱鉴定并测定这3颗微粒金刚石的特征,发现它们的结构中有H和N的替代杂质。通过对含金刚石岩石中的石榴石和石英矿物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证明变质挥发分流体发生了演化,即从变质高峰期间还原的N_2-CO_2成分演化到退变质作用期间含N_2-CH_4±H_2O成分。地质、岩石和流体成分资料都表明微粒金刚石为变质成因;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微粒金刚石和片麻岩所记录的变质和流体条件可以用到其它高压区域变质带去研究微粒金刚石。(本文来源于《地质科学译丛》期刊1996年02期)

朱志澄[8](1991)在《高级片麻岩区野外研究的基本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级片麻岩区的野外研究应以构造为纲.地质填图是研究高级片麻岩区的基础.露头是收集高级片麻岩区的信息的基本源泉.在建立构造格架的基础上,分析各级各类构造的时空关系,建立事件表,研究中要多学科尤其要与岩石学相互配合,多种技术方法并用.(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1991年03期)

王凯怡[9](1988)在《冀东太古代高级变质地体中两类麻粒岩相深成片麻岩》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东部太古代麻粒岩相深成片麻岩有两种类型:一种亏损放射性生热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另一种富集这些元素。该文讨论了这种化学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1988年04期)

J.,R,Muhling,田书文[10](1980)在《西澳大利亚伊尔冈地块西北埃拉比迪地区高级变质片麻岩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埃拉比迪(Errabiddy)地区,片麻杂岩位于西伊尔冈太古宙片麻岩区和加斯科尼省之间的过渡带中,太古宙片麻岩由于元古宙的变形、变质作用和火成活动而经受了广泛的改造,过渡带由两个地区的元古宙剪切带定界,虽然过渡带内部的片麻理和岩性层理随太古宙地层走向,而元古宙变形控制着狭窄的糜棱岩带。2650Ma的岩石钻孔花岗岩(Rocky Bore Granite)侵入于过渡带南部边缘的片麻岩中,提供了片麻岩的最(本文来源于《国外前寒武纪地质》期刊1980年03期)

高级片麻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极拉斯曼丘陵高级长英质片麻岩的夕线片麻岩中可有两类结构和变质矿物组合均有所不同的两种域,一种含夕线石部分对应于片理组合,另一种对应无夕线石的非片理化组合。岩石的变形尤其是破裂性裂隙的率先出现对于富夕线石部分的形成是必要的。在非破裂性片麻理岩石域中,中-低压/高温条件下黑云斜长片麻岩进变质发展的结果往往是形成Grt+Qtz±Opx组合。这两种不同的变质域的组合与应变分解造成的强应变带和弱应变域相一致。而且,夕线石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变质早期矿物固相反应的结果,而是反应链上的一部分。其出现是由开放体系中组分的差异迁移造成的,这种差异迁移实际上是碱土金属迁出(淋滤)的过程,与变形相伴的流体活动使得SiO_2发生强烈淋滤,残留组分中SiO_2活度大为降低,并使长英质组分和镁铁质组分分凝,主要组分大都可以单独富集(集中)、形成复杂的矿物演化和分布。这种演化还可从MgO等碱(土)金属组分的外迁程度差异来理解。随着碱(土)金属丢失程度的减小,依次出现夕线石、石榴子石、斜方辉石和堇青石,或者说,不同的变质或分异阶段形成不同的矿物(组合):变形-变质起始阶段,碱(土)金属组分迁移初期残留形成夕线石,之后为镁(铁)质组分迁移,初期残留不透明钛铁氧化物,晚期残留组分形成堇青石。石榴子石-长英质组合为体系基本封闭情况下的结晶。此外,夕线石的形成往往标志着深熔作用的开始,一旦深熔作用发展完善,夕线石呈准稳定状态或趋于消失。拉斯曼丘陵与夕线石有关的长英质岩石经历了复杂的变形、变质和流体活动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级片麻岩论文参考文献

[1].高利娥,曾令森,谢克家.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始新世高级变质和深熔作用的厘定[J].科学通报.2011

[2].任留东,杨崇辉,王彦斌,刘晓春,赵越.长英质高级片麻岩中夕线石的形成与变形-变质-深熔作用的关系——以南极拉斯曼兵陵区为例[J].岩石学报.2009

[3].任留东,韩景仪.南极中山站区高级片麻岩中蠕英石的形成[J].中国地质.2006

[4].孟繁聪,张建新,杨经绥.俯冲的大陆岛弧——柴北缘高级片麻岩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证据[C].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4

[5].王彦斌.南极拉斯曼丘陵及邻区高级片麻岩的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2

[6].任留东,王彦斌,陈廷愚,赵越.长英质片麻岩中堇青石的一种可能的形成机制——以南极拉斯曼丘陵高级区为例[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1

[7].Larissa,F.Dobrzhinetskaya,王强,吕海燕.挪威西部片麻岩区高级变质岩中的微粒金刚石[J].地质科学译丛.1996

[8].朱志澄.高级片麻岩区野外研究的基本问题[J].地质科技情报.1991

[9].王凯怡.冀东太古代高级变质地体中两类麻粒岩相深成片麻岩[J].岩石学报.1988

[10].J.,R,Muhling,田书文.西澳大利亚伊尔冈地块西北埃拉比迪地区高级变质片麻岩的演化[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80

论文知识图

冀东早前寒武纪地质示意图太古界潜山地层综合柱状图结晶基底构造的露头照片河南洛宁范庄矿区地质草图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早前寒武纪地质简图大楼金矿区域位置图

标签:;  ;  ;  ;  ;  ;  ;  

高级片麻岩论文_高利娥,曾令森,谢克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