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虚拟社区,用户体验,持续使用行为,特殊信任
虚拟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曲霏,侯治平,张慧颖[1](2019)在《关系型虚拟社区用户体验与持续使用行为研究——特殊信任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构建了关系型虚拟社区用户体验与持续使用行为的作用关系模型;对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微信、微博和QQ叁大关系型虚拟社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同体验成分通过感知个人收益影响持续使用行为,社区成员之间的特殊信任对持续获取行为和持续提供行为存在正向调节作用;通过进一步研究不同细分群体,发现不同性别和社龄的用户在上述作用关系中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图书馆》期刊2019年11期)
冯颖如,杨忠瑞[2](2019)在《虚拟社区特征与顾客契合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顾客的消费行为,虚拟社区成为顾客进行在线评论、口碑传播等契合行为的主流场所。本文将虚拟社区特征分为叁个维度,分别研究其对顾客契合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层次回归分析、Bootstrap分析发现系统质量、成员互动和互惠规范显着影响顾客契合意愿和顾客契合行为,顾客契合意愿充当叁条路径的中介变量;通过运用PROCESS宏程序分析发现,社区成员信任倾向具有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欧晓勇[3](2019)在《电子商务市场品牌认知度、产品虚拟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商务平台的虚拟特征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影响了企业的品牌认知度与价值。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探讨电子商务中品牌认知度、产品虚拟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信度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品牌认知度显着提升了企业价值,而产品虚拟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并不明确,而同时具备高品牌认知度和低产品虚拟度的产品则有效提升了产品价值。研究结论充分证明了电子商务市场不仅没有降低品牌认知度及企业价值,还能够通过品牌认知度渠道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余玉婷,王萍[4](2019)在《现实与虚拟:微信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人际交往有利有弊,一方面为现实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为虚假的甚至带有欺骗性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便利,造成现实人际关系的冷漠和隔离。为了最大程度发挥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积极影响,避免消极影响,促进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良性循环,本研究尝试通过实证调查挖掘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和现实人际关系现状,并进行微信人际交往对其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并最终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66期)
赵景林,赵红[5](2019)在《虚拟品牌社区社会资本、品牌关系质量和消费者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品牌社区是虚拟经济背景下消费者大规模聚集的新型线上平台,也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网络,它的出现和发展为企业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和促进企业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经过对虚拟品牌社区的社会资本进行重新定义和分类,进而构建虚拟经济背景下虚拟品牌社区影响品牌关系质量和消费者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并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虚拟品牌社区不同的社会资本(结构社会资本、认知社会资本和关系社会资本)直接对消费者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并且通过品牌关系质量的中介作用间接对消费者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对虚拟品牌社区的社会资本影响消费者创新能力进行了应用性的讨论。(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9年08期)
张竑[6](2019)在《“虚实之间”的秘密——再议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只有从人类的实践活动的角度来理解周围的现实世界,才能真正理解自然和历史。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类的历史。虚拟世界是由人的虚拟实践活动建构出来的世界,它不是虚假的世界,也不是虚幻的世界,而是实实在在的以数字化信息的形式存在着的客观世界,可以算作一种特殊的人化自然,而且同样具有历史性和鲜明的客观实在性。人在虚拟世界中有两种极为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一种是虚拟世界的设计者,另一种是虚拟世界的体验者。虚拟世界的设计者是一个十分关键和重要的角色,甚至将决定整个虚拟世界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深度影响现实世界和整个人类的未来走向。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虚拟存在与现实存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公共诉求与信息权利等多重矛盾。(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9年07期)
袁留亮[7](2019)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虚拟学习社群成员关系利用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旨在为促进虚拟学习社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构建虚拟社群成员关系利用的影响因素模型,选择社会交互连结、信任、共同愿景和共同语言分别代替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揭示不同维度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及它们对关系利用的影响方式。[结果/结论]共同愿景和共同语言对关系利用有显着正向影响。社会交互连结和信任对关系利用的直接影响并不显着,但信任能通过共同愿景和共同语言间接影响关系利用,社会交互连结能通过信任、共同愿景和共同语言间接影响关系利用。(本文来源于《情报探索》期刊2019年07期)
张靓婷,张兰霞,付雅然[8](2019)在《虚拟求职社群互动与求职意向的曲线关系——雇主品牌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前景理论,采用394名求职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虚拟求职社群互动与求职者求职意向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并探讨了雇主品牌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控制了雇主品牌后,虚拟求职社群互动与求职者求职意向之间呈显着的倒U型关系;雇主品牌显着地调节了虚拟求职社群互动与求职者求职意向之间的曲线关系,即当企业拥有较强的雇主品牌时,虚拟求职社群互动与求职者求职意向呈显着的线性关系;而当企业拥有较弱的雇主品牌时,虚拟求职社群互动与求职者求职意向呈倒U型曲线关系。这一结果为已有的不一致的研究结论提供了较好的理论解释,同时也为企业虚拟求职社群建设实践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陆微[9](2019)在《基于虚拟品牌社区的关系营销研究——以小米社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品牌社区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平台。通过虚拟品牌社区,企业能够了解顾客使用感受,改善产品并创造更高价值,还能加强与顾客联系,发展潜在用户。介绍了虚拟品牌社区相关理论,分析了小米社区基于关系营销所采取的措施,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9年12期)
陶竹,王金铨[10](2019)在《汉语虚拟位移判定研究——基于特殊句式中的语义关系及词汇语义的动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位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认知语言学理论借以证明其"意义即概念化"的语义观。汉语虚拟位移研究起步较晚,语言现象描写这一基本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现有研究中存在比较严重的现象误判问题。句式和词汇语义是导致误判的主要因素。存在句和受事主语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式经常干扰虚拟位移现象判定;部分动词和路径介词在表达动态意义还是静态意义方面存在模糊性,从而影响虚拟位移现象判定。本文以虚拟位移现象的界定为准绳,分析汉语句式的特点、动词和路径介词的语义特征,着力解决现象描写这一汉语虚拟位移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虚拟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顾客的消费行为,虚拟社区成为顾客进行在线评论、口碑传播等契合行为的主流场所。本文将虚拟社区特征分为叁个维度,分别研究其对顾客契合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层次回归分析、Bootstrap分析发现系统质量、成员互动和互惠规范显着影响顾客契合意愿和顾客契合行为,顾客契合意愿充当叁条路径的中介变量;通过运用PROCESS宏程序分析发现,社区成员信任倾向具有调节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曲霏,侯治平,张慧颖.关系型虚拟社区用户体验与持续使用行为研究——特殊信任的调节作用[J].图书馆.2019
[2].冯颖如,杨忠瑞.虚拟社区特征与顾客契合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
[3].欧晓勇.电子商务市场品牌认知度、产品虚拟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
[4].余玉婷,王萍.现实与虚拟:微信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9
[5].赵景林,赵红.虚拟品牌社区社会资本、品牌关系质量和消费者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
[6].张竑.“虚实之间”的秘密——再议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J].学术探索.2019
[7].袁留亮.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虚拟学习社群成员关系利用行为研究[J].情报探索.2019
[8].张靓婷,张兰霞,付雅然.虚拟求职社群互动与求职意向的曲线关系——雇主品牌的调节作用[J].管理评论.2019
[9].陆微.基于虚拟品牌社区的关系营销研究——以小米社区为例[J].山西农经.2019
[10].陶竹,王金铨.汉语虚拟位移判定研究——基于特殊句式中的语义关系及词汇语义的动态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