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味QCD手征相变的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研究

(2+1)味QCD手征相变的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研究

论文摘要

手征相变的临界温度Tc0是QCD理论的一个基础物理量,它对于我们理解QCD相图、QCD理论本身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已利用了不同的方法来研究手征相变,例如AdS/CFT,重整化群理论,格点QCD等方法。但是手征相变的临界温度Tc0至今仍然没有被确定,手征相变的阶数及普适类亦无定论。这一方面是由于手征相变的研究涉及到QCD非微扰、长程的物理,一般的方法并不能包含所有非微扰的物理,另一方面是在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的、包含了所有非微扰物理的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中,手征极限、连续极限、热力学极限下的数值模拟本身非常耗费计算机时,同时理论上这些并不对易的极限使得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研究更加复杂。本文中我们主要利用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的格点QCD方法来研究手征相变。我们采用了改进的交错费米子作用量(Highly Improved Staggered Quarks/Tree-level Improved Symanzik(HISQ/tree)作用量。为了做手征极限外推,我们在模拟中将奇异夸克的质量固定为它的物理值msphy,选取了4到6个不同轻夸克的质量mi,取值范围为msphy/20到msphy/160,这对应着连续极限下的赝戈德斯通π介子的质量mπ取值从160 MeV到55 MeV。为了做连续极限外推,对格子时间方向上的点数我们选取了三个不同的值即Nτ=6,8,12做模拟。为了做热力学极限外推,对格子空间方向上的点数我们选取了2到3个不同的Nσ,其取值从4Nτ到8Nτ,相应的mπL取值范围从2.8到4.5。本文中我们提出了新的方法来研究手征相变温度的大小。我们发现从在非零夸克质量模拟中计算得到的手征观测量抽取得到的T60,Tδ可以作为手征相变温度的一个很好的近似,且T60,Tδ本身的大小对普适类的依赖可以忽略不计。通过手征相变温度与体积、夸克质量及温度的标度关系,我们对手征相变温度的估计做了热力学极限、连续极限和手征极限的推广。我们发现,当体系达到热力学极限时,连续极限与手征极限推广的先后在我们当前数值精度范围内对手征相变温度的大小影响很小。由此我们首次确定了手征相变的临界温度Tc0 = 132-6+3 MeV,这个温度比真实世界中的手征平滑过度温度小大约25 MeV。另外我们亦通过研究在温度为Tpc以及T60时的累积量M/XM随着mι/ms的变化,发现手征极限下的手征相变更趋向于普适类为O(4)群的二阶相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QCD简介
  •   1.2 手征相变
  •     1.2.1 哥伦比亚(Columbia)相图
  •     1.2.2 有限化学势下的Columbia相图
  •   1.3 本文提纲
  • 第2章 有限温度格点量子色动力学
  •   2.1 连续场论中QCD的拉格朗日量
  •   2.2 QCD的时空离散化
  •   2.3 格点QCD配分函数
  •     2.3.1 格点上的规范场
  •     2.3.2 格点费米子场
  •     2.3.3 Wilson Fermion
  •     2.3.4 Staggered Fermion
  •   2.4 改进的作用量
  •   2.5 Rational Hybrid Molecular Dynamics法
  •   2.6 自动关联时间(autocorrelation length)和积分自动关联时间
  •   2.7 手征凝聚与手征磁化率
  • B≠0下的格点QCD'>  2.8 重子化学势μB≠0下的格点QCD
  •   2.9 格点QCD与连续理论的对应
  • 第3章 临界行为
  •   3.1 相变
  •     3.1.1 相变的分类
  •     3.1.2 二阶相变与朗道理论
  •   3.2 自发的手征对称性破缺与手征相变
  •     3.2.1 自发对称性破缺与明显对称性破缺
  •   3.3 自发的手征对称性破缺
  •     3.3.1 手征极限下QCD的拉氏量与手征对称性
  •     3.3.2 手征对称性破缺与南部-戈德斯通定理(Nambu-GoldstoneTheorem)
  •     3.3.3 非线性σ模型与O(N)模型中的戈德斯通粒子
  •   3.4 磁状态方程(MEOS)
  •     3.4.1 标度律与标度行为
  •     3.4.2 标度函数(scaling function)
  • x/fG研究系统相变临界温度'>  3.5 利用标度函数fx/fG研究系统相变临界温度
  • 60研究系统相变的临界温度'>  3.6 利用T60研究系统相变的临界温度
  • G - fx研究系统相变临界温度'>  3.7 利用标度函数fG - fx研究系统相变临界温度
  • δ做热力学极限'>  3.8 利用O(4)标度律来对Tδ做热力学极限
  • 第4章 (2+1)味QCD格点数据分析
  •   4.1 随机噪音矢量方法
  •   4.2 误差的估计
  •     4.2.1 刀切法(Jackknife method)
  •     4.2.2 自助法(Bootstrap method)
  •     4.2.3 赤池信息量准则(AIC)
  •   4.3 手征观测量
  •     4.3.1 手征凝聚的紫外发散(UV-Divergent)贡献
  •     4.3.2 手征相变的序参数
  •   4.4 格点设置(Lattice setup)
  • K标度设置'>    4.4.1 fK标度设置
  •   4.5 手征凝聚及其涨落的数值结果分析
  •   4.6 手征凝聚的宾德尔累积量(Binder cumulant)
  •   4.7 计算手征相变的临界温度
  •     4.7.1 利用MEOS来研究手征相变的临界温度
  • 60,Tδ和M/H - XM研究手征相变的临界温度'>    4.7.2 利用T60,Tδ和M/H - XM研究手征相变的临界温度
  •   4.8 利用M/XM研究手征极限下手征相变的阶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附录A 统计量
  • δ&T60数值汇总'>附录B Tδ&T60数值汇总
  • 附录C 费米子序号(Fermion ID)
  • 附录D MEOS拟合结果汇总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李胜泰

    导师: 丁亨通,侯德富

    关键词: 格点,手征极限,连续极限,热力学极限,手征相变,手征凝聚,手征磁化率,手征相变临界温度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物理学

    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分类号: O572.243

    总页数: 135

    文件大小: 10411K

    下载量: 66

    相关论文文献

    • [1].B介子弱湮灭和三体衰变过程的QCD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17(27)
    • [2].在QCD中矢量介子电生[J].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13(04)
    • [3].非微扰QCD真空中夸克真空凝聚的结构(英文)[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4(02)
    • [4].CERN LHC能量下强子碰撞中Υ光生的QCD研究[J].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6(04)
    • [5].环状结构的四夸克态与QCD同分异构体[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6].QCD同步实现的最后一环——产品交付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 上海质量 2009(01)
    • [7].QCD手征相变中的π介子增强(英文)[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0(02)
    • [8].Manohar-Georgi模型的QCD分析及核子的一种有效手征夸克模型[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3(04)
    • [9].在具有QCD特征的程函近似和推广的QCD向量介子为主模型中光子-光子的相互作用(英文)[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2(04)
    • [10].微扰QCD因子化方案下的B介子三体衰变[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11].对P波底重子的QCD求和规则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 2018(03)
    • [12].规范理论中的横向对称性变换与QCD夸克-胶子顶角函数[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00)
    • [13].利用波函数研究B_c介子纯轻衰变的QCD非微扰特性[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2(02)
    • [14].QCD同步实现的首要环节——成本策划活动与质量管理[J]. 上海质量 2008(12)
    • [15].微扰QCD方法下的B→D_s~(*)ρ(ω)衰变(英文)[J].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0(02)
    • [16].在QCD真空中夸克和胶子的虚度[J].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08(10)
    • [17].基于QCD快速换模的精冲生产线效率改善[J]. 精密制造与自动化 2018(03)
    • [18].QCD因子化框架下无粲B_c→VV衰变过程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19].在QCD中核子的静态性质[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8(01)
    • [20].微扰QCD框架下B~(0,±)→π~(0,±)π~+π~-衰变过程中的直接CP破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21].用微扰QCD方法研究Υ(nS)→B_cD过程[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22].用QCD因子化方法研究J/ψ→DP,DV过程[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23].制造企业QCD改善“七步法”分析[J]. 内燃机与配件 2020(16)
    • [24].基于QCD求和规则的4~+K介子质量[J].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0(04)
    • [25].东风德纳车桥一项成果获东风商用车二季度QCD成果发表一等奖[J]. 商用汽车新闻 2013(24)
    • [26].微扰QCD方法计算B介子三体衰变[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04)
    • [27].QCD因子化框架下Β_s→PP衰变中湮灭图效应[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28].用QCD因子化方法研究Bc→J/ψπ,η_c π,J/ψK,η_c K过程[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29].用微扰QCD方法研究Bc→J/ψ形状因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30].用微扰QCD方法研究B_c→J/ψπ过程[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标签:;  ;  ;  ;  ;  ;  ;  ;  

    (2+1)味QCD手征相变的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