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生态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思想政治,生态化课堂,措施
政治生态化论文文献综述
俞传龙[1](2017)在《高中思想政治生态化课堂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生态化课堂,确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统一的成效机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构建更具生态活力的政治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来源于《文理导航(上旬)》期刊2017年08期)
张美景[2](2016)在《高中思想政治生态化课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课堂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意识和个性发展,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真正统一的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由关注教育的宏观问题转变为深入研究教育的微观课堂环境,所以生态教育理念的提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目前,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严重的生态缺失(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导学》期刊2016年27期)
禹哲[3](2016)在《“五大发展”的政治生态化理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执政的重要体现,其要义在于运用生态方法、生态原则和生态智慧重塑施政理念,重构发展格局。政府决策过程的生态化,厉行法治,惩治腐败,积极推进民主政治以及兼顾国内外政治生态则是实现"五大发展"的有效政治生态化路径选择。(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2016年07期)
侯嘉欣[4](2016)在《论高中思想政治生态化课堂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如今的新课改教育环境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何能够有效地将培养学生的智慧与品德这两个双重目标结合起来,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永恒不变的话题。针对当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来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传统;学生缺乏学习主体意识;教学内容比较脱离时代主体;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教学人文环境失效等课堂教学不科学的问题。本论文第一部分论述了生态的含义、生态化课堂的含义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化课堂的含义。在这一部分,指出生态化课堂是一个平衡、发展、可持续的课堂。生态化课堂具有开放性、平衡性、共生性、整体性的特点。构建生态化课堂的意义,在于它是符合当今时代的教育发展潮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保证高中生全面发展可持续的需要。第二部分对瓦房店市第八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态化课堂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瓦房店第八高级中学高中在思想政治课生态化课堂的建构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在瓦房店市第八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态化课堂的建构过程中,虽然师生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但是教师对于生态化课堂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与高考压力,考试评价机制等有关。第叁部分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化课堂的诉求,呈现出生态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和谐、发展的开放性课堂,是一个课堂结构完整的课堂,是一个课堂关系和谐的课堂,是一个课堂活动丰富的课堂,是一个课堂文化绚烂多彩的课堂。第四部分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化课堂的建构策略。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化课堂的建构应树立生态化的教学理念、注重生态化的教学目标及学习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内容。通过对上述的研究,希望本文能对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化课堂的建构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6-06-01)
刘京希[5](2015)在《民主的实现:持续性的政治生态化进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生态"一词被两种话语体系进行着解读,这两种话语体系对中国现实问题都有足够的解释力甚至具有相通性,党的领导、"叁清政治"的目标、法治的举措是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要件。从某种意义说,民主是个不断持续进行的、和平的政治与社会过程,其实现是个持续性的生态化过程,失去环境条件配合的政治体制改革绝难成功,基于中国国情创新富有效率的民主形式,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对世界民主发展的重要贡献。后发国家政治生态演变有诸多经验与教训,其重要经验是重视国家建设,形成强烈的国家和公共利益认同,进而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精神;重视道德建设,形成辨别是非对错的普遍价值观;重视少数关键,高级领导干部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根本途径在于民主与法治,在于制度建设。从中国古代吏制经验看,营造清明的政治生态在治官上要多途并举、重视正途,形成结构合理、源头清洁的政治生态;统一严格、能上能下,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畅通渠道、能进能退,增强政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本文来源于《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刘敬云[6](2014)在《高中思想政治生态化课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长期受高考压力和升学率的影响,很多时候忽视思想教育课的教育的真谛,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效益,让高中学生思想健康发展,高中政治生态化课堂势在必行。高中思想政治生态化课堂,简言之,是把德育定为主要目标,删掉功利,贴近生活,以学生为中心,打造联系、发展、和谐与共生的课堂。从内容上,它主要包括师生角色生态回归、课堂环境生态化、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评价的生态化。作为一名在一线18年的高中政治教师,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生态化课堂的追求,四个“充满”可以来描述:充满思想和观点,充满生活与文化,充满智慧和幽默,充满尊重和关怀。构建高中思想政治生态化课堂有其必要性:一是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特点的要求;二是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惑呼唤生态课堂;叁是构建生态课堂是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课程的特点和使命让我们更应该关注思想教育的内涵,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真实,还思想政治生态本色,那就要研究走近学生的方法。我主要结合诸城市实验中学六要点教学法所取得的成果,总结自己十几年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第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通过作业评语效应法、课余沟通法、课堂民主合作法、表达情谊法等;第二,科学处理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之间关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科学定位教学目标,注重德育教育,教学设计生活化。第叁,制定人文化的教学评价。课堂评价要及时,恰当;语言更要生动准确。第四,探究适合生态化课堂的教学环节。第五,深入探索新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经验,不断实践又进行了新的探索,使自己探究的生态化课堂更加丰满。如:师生角色互换、循环学习,压茬记忆、小目标及翻转课堂等。教无定法,研无止境。高中思想政治生态化课堂,我一直在学习与探究的路上。(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4-12-01)
毛计平[7](2013)在《用新思维迎接政治生态化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课程理念中,生态化教学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通过生态化的教学,可以一改政治课堂过去那种封闭、枯燥、缺乏实用性的缺点,使得学生通过政治教学活动真正地实现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在本文中,笔者结合高中政治学科的实践体会,就如何实现政治生态化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导学》期刊2013年21期)
邓亚楠[8](2012)在《论我国政治生态化的构建——以中央与地方、国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两维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政治学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态化是我国当前政治建设的最佳状态。我国的政治结构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纵向维度,以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为横向维度。将纵横维度的政治生态处理得当就能建立我国生态政治的框架。本文明确了中央与地方、国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现状,并且提出了如何构建两维度的生态关系,希望我国的政治能如和谐社会一般生态循环,生生不息。(本文来源于《北方经济》期刊2012年08期)
李咏梅[9](2011)在《生态危机解困之路:从生态政治化到政治生态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化造就和加剧了生态危机,生态问题成为政治问题,生态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这正是政治生态化的现实语境。生态危机已成为政治生态的一大困境,生态政治化的走向必然是政治生态化,要全面把握政治生态化的特点和表征。通过政治改革,实现政治生态化,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路径,也是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一大战略考量。(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2期)
陆聂海[10](2008)在《生态政治和政治生态化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问题的产生由来已久,传统的生态文明观往往是从哲学、经济学、科学技术的层面来研究其产生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本文认为有必要从政治的更广阔的背景出发,从政治维度上关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努力建构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态政治体系。(本文来源于《理论研究》期刊2008年02期)
政治生态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态课堂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意识和个性发展,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真正统一的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由关注教育的宏观问题转变为深入研究教育的微观课堂环境,所以生态教育理念的提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目前,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严重的生态缺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生态化论文参考文献
[1].俞传龙.高中思想政治生态化课堂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7
[2].张美景.高中思想政治生态化课堂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6
[3].禹哲.“五大发展”的政治生态化理路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
[4].侯嘉欣.论高中思想政治生态化课堂的建构[D].渤海大学.2016
[5].刘京希.民主的实现:持续性的政治生态化进程[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5
[6].刘敬云.高中思想政治生态化课堂探析[D].鲁东大学.2014
[7].毛计平.用新思维迎接政治生态化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3
[8].邓亚楠.论我国政治生态化的构建——以中央与地方、国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两维度为例[J].北方经济.2012
[9].李咏梅.生态危机解困之路:从生态政治化到政治生态化[J].青海社会科学.2011
[10].陆聂海.生态政治和政治生态化刍议[J].理论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