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论文_汪彦,华钢,曾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空间,经济学,数据模型,误差,人力资本,面板。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汪彦,华钢,曾刚[1](2018)在《人力资本对长叁角城市群区域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力资本是决定区域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以专利授权量为衡量区域创新指标,基于2003-2014年长叁角城市群26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长叁角城市群创新产出具有显着空间自相关性,总体呈现出东中部较高、外围较低的"核心-边缘"式空间分布格局。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在空间交互作用下对长叁角城市群创新产生"溢出",并具有自东向西"轴式"演化趋势。当前,长叁角城市群应重视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与流通,并辅以城市化建设、基础设施互通、政府干预等帮助西部城市更好地吸收东部创新高地的外部性,早日构建横贯长叁角并覆盖沪苏浙皖的区域创新主轴,形成"点-轴"式创新空间格局。(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吴燕[2](2017)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个世纪70年代空间计量经济学形成,到现在成为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空间计量经济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传统计量经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空间计量经济学考虑到了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和空间外溢效应把看似独立的个体有效的联系起来。如果存在空间相关性却没有考虑,模型就会出现设定偏误,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也对空间计量经济学进行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重点对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空间外溢性分解(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和脉冲响应函数,将其应用到我国空间数据的分析中去。本文对空间静态数据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理论进行了解析,基于此对一般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偏误及其矫正效果进行推广与创新,比如在对时间-空间动态模型解析中,进行了蒙特卡罗仿真实验,分析了BCLSDV估计方法在小样本下对偏误矫正的程度;并针对我国空间数据的主要特征,对叁个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应用创新研究。文章首先回顾了空间静态数据模型,即空间横截面数据模型和空间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空间横截面数据模型部分解析了模型的设定、估计、空间相关性检验、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和空间外溢性分解。空间静态面板数据模型部分解析了模型的分类、面板数据空间滞后自回归模型、面板数据空间误差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以及豪斯曼检验。其次在一般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中,文章重点从理论上解析了包含有空间固定效应的时间-空间联立模型的LSDV估计和偏误矫正的BCLSDV估计,分析了包含有空间固定效应的时间-空间动态模型的LSDV估计和偏误矫正的BCLSDV估计,并编写仿真程序对BCLSDV估计方法的矫正效果进行了蒙特卡罗仿真实验,提出了BCLSDV估计方法在小样本下对偏误矫正的程度。仿真实验生成了T(28)10、N(28)36和T(28)30、N(28)144两组小样本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仿真实验的结果发现,两组实验结果极其类似:通过Bias指标可以看出在使用BCLSDV方法估计后参数能得到很好的矫正。但是,通过RMSE指标可以看出使用BCLSDV方法的矫正效果主要体现在时间滞后项系数上,而对于空间-时间滞后项系数、外生变量系数和空间滞后项系数的矫正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更换权重矩阵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当T(28)30、N(28)144时,各回归系数的Bias和RMSE指标值在其他参数设定相同的情况下比T(28)10、N(28)36时较小,说明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偏误在减小。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空间数据的主要特征,将一般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空间动态面板GVAR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Sp VAR模型进行应用方面的创新研究。第一,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基础上,加入人力资本和产业集聚等因素,将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扩展,分析了2000-2014年R&D、产业集聚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采用BCLSDV方法对空间固定效应的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时间空间固定效应的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固定效应一阶差分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并对我国技术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进行分解。模型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存在滞后的时间效应、空间外溢效应和滞后的空间外溢效应;R&D对地区技术创新有显着性的影响;产业集聚对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显着;R&D和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并产生积极影响。第二,从理论上解读了GVAR(即globel VAR)模型及其估计。早期的文献,GVAR模型主要运用于国际经济交往中,空间连接矩阵可以用各国间的距离、经济贸易联系等来表示。而本文将GVAR模型应用到了我国产业研究中,通过投入产出表,将各产业连接起来,这也是本文在应用方面的创新之处。通过从空间角度建立空间动态面板GVAR模型,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技术冲击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内,特定行业贸易和技术的正向冲击会使各行业的平均工资增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平均工资增加幅度较大,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平均工资增加较小。特定行业贸易和技术的正向冲击会使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纺织服装业和木材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均资产降低,而石油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人均资产增加。特定行业技术正向冲击对平均工资和人均资产的影响,比贸易冲击的影响持续时间更长。第叁,空间动态面板Sp VAR模型是由GVAR模型演变而来,本文解析了空间动态面板Sp VAR模型的差分GMM估计,编写了蒙特卡罗仿真程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差分GMM估计量仍然是有偏的,但是,当样本从T=10、N=36,到T=20、N=64,再到T=30、N=81,随着样本的增大,Bias和RMSE指标在变小,说明差分GMM估计量的偏误随着样本的增大会越来越小。由于Sp VAR是非结构化模型,因此,本文仅将其应用到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中。通过建立空间动态面板Sp VAR模型,本文分析了R&D投入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湖北的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得出结论:技术创新变量的正向冲击,会对本地区技术创新变量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变量产生负向影响;技术创新变量的正向冲击,会对本地区研发投入变量在第1期产生正向影响,但是从第2期开始,对所有地区研发投入变量产生负向影响,到最后收敛到0;对本地区研发投入变量的正向冲击会对本地区研发投入变量和技术创新变量均产生正向影响。本文将空间动态面板Sp VAR的差分GMM估计应用到对我国的研究中,在国内已经发表的文献中较少应用此模型和方法。综上所述,本文解析了空间横截面数据模型、空间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类型以及估计方法;重点分析了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的一般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偏误及其矫正,并通过蒙特卡罗仿真实验说明矫正效果;并将一般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空间动态面板GVAR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Sp VAR模型应用到我国实际经济分析中,通过空间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以及脉冲响应函数来体现空间外溢性特征,这也是空间计量经济学区别与传统计量经济学的价值所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11-01)

周建,高静,周杨雯倩[3](2016)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理论及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在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产生的作用越来越为重要。国内现有文献综述集中于对空间计量经济学基本体系的总结和评价,显着缺乏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动态追踪。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展开深度研究,以弥补国内已有相关研究的不足。在充分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理论及其新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挖掘分析,总结和评价了空间计量经济学近年来理论上所取得的新成果,展望了其前景方向。(本文来源于《经济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吴静[4](2016)在《似乎不相关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时空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得到了统计学家和计量经济学家的重视,多类模型相继被提出。目前,空间面板数据是拟合时空数据最为常用的模型,但时间异质性没有得到充分考虑。为了能够同时刻画时间异质性和空间效应,多类空间似乎不相关模型被提出和研究,但现有研究中关于空间效应的刻画都是采用空间滞后或者误差空间自回归这两类形式。对于截面数据,已有结果表明空间误差分量设定方法也能很好的刻画空间效应,相比于空间滞后和误差空间自回归这两类方法有其优势。但目前还没有文献将空间误差分量设定方法用于空间似乎不相关模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提出两类新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并进行统计推断方法的研究。论文首先将空间误差分量设定方法与似乎不相关模型结合,提出似乎不相关空间误差分量模型,并给出了模型中未知参数的估计,数值模拟考察了所提几类估计量在有限样本下的表现,得到了与理论性质相一致的结果。为了更好的刻画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蕴含的复杂关系,增加模型的解释能力,论文第二部分提出了一类部分线性空间误差分量似乎不相关模型,基于profile最小二乘估计方法给出了模型中未知参数分量和非参数分量的估计并用数值模拟考察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时空数据,论文提出了两类新的空问计量经济学模型,并研究了模型的估计问题,研究结果丰富了空问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建模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6-04-30)

郭双[5](2015)在《半参数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空间计量模型以线性假设为主,对各项参数都有严格的限定。然而,现实的空间数据十分复杂并且具有各自的特点,一成不变的旧模型已经无法适用于大多数场合。因而,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新想法、改进旧模型是当今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的热点。部分线性模型是一种半参数模型,即在一般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非参数部分,提高了模型的灵活度。变系数模型是一类广受欢迎的非参数模型,它的理论性质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部分线性的思想和变系数思想分别与传统的空间自回归模型结合,重点研究部分线性空间自回归模型、变系数空间自回归模型和部分变系数空间自回归模型。一方面,传统线性模型转变为半参数或非参数模型,模型更为灵活多变,能适用于多种情形;另一方面,这叁个模型仍然保持线性模型的基本外形,便于模型的理解和解释。具体而言,本文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部分线性空间自回归模型中的线性部分提出变量选择的问题。变量数越多,不仅增加了计算的复杂度和难度,而且可能影响模型的准确性,因而必须要进行筛选。本文选取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方法对模型中线性部分的自变量进行了筛选。模拟研究的结果表明,筛选的效果相当明显,不仅剔除了重要性低的变量,也提高了关键变量对模型的解释能力。第二,针对变系数空间自回归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检验空间相关性的方法。具有空间相关性的数据才能应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因而,检验空间相关性是很有必要的。以往的研究只针对某一项指标,计算繁琐且存在诸多限制。本文借鉴其他模型的思想,提出检验空间相关性的新思路,不仅给出检验统计量的具体形式,而且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显着性。实例分析中,使用了波士顿房价数据,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第叁,部分变系数空间自回归模型的研究。在实际研究中,不能贸然认为所有系数均为固定值(即传统的线性模型)。同样,在研究变系数模型时,也不能认为所有系数都是以变化的函数形式存在,部分系数在变化,部分系数是常量的情况也是真实存在的。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部分变系数空间自回归模型,并结合截面极大似然法和局部多项式估计法,采用非线性优化的方式对空间滞后系数、常值系数和变系数函数进行了估计。由于部分变系数空间自回归模型存在线性部分,因此也需要筛除无关的变量。(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5-04-30)

刘月莹[6](2013)在《商品住宅投机度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测量及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从实行住宅市场化改革以来,房地产行业开始走向市场化、商品化。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及相关行业的兴起。然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住宅价格也随之急剧增长。目前我国住宅市场价格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住宅投机需求的推动,使得住宅供求平衡被打破。由于住宅兼有商品及投资品的属性,是一种稳定的投资理财方式。鉴于近年来股市低迷,很多人将资金投入住宅市场。以期在短期内从住宅价格变动中赚取利润。因此目前社会上一部分是“房姐”、“房嫂”拥有几十套住房、而另一部分中低收入阶层成为“房奴”。产生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们投机活动导致了住宅价格偏离其基础价值。本文分析了住宅投机的运作机制,力求寻找投机行为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住宅市场并不是孤立封闭的,随着资金、能源、材料的地域流动,不同省份之间住宅价格都要受到相互影响。本文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住宅价格的空间关联性,通过Mo ran,I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我国31省份之间住宅价格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同时伴随住宅价格变动的投机行为也是在空间上存在相互影响及联系的。表现为一个省份的住宅价格变动影响人们对邻近省市住宅价格变化的预期,进一步导致人们的投机行为,最后使得邻近省市住宅价格发生变化。本文结合我国住宅市场的区域性特点,纵向上分析了1998-2011年我国住宅市场和横向上31个省份的投机度大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住宅市场虽然存在一定的投机行为,但是从全局的角度上看,投机度处于安全区及警戒区之间。还没有达到危险区,说明整体上我国住宅市场的投机行为还处于比较健康的水平。虽然局部地区住宅投机度较大,但是尚未出现全局性的投机行为。横向上31个省份的分析则表明,不同区域之间住宅投机度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省份如海南、上海的投机度已经超过的了国际警戒线,而一些西部省份则值很小,住宅需求基本还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的消费性需求。而这一实证分析也基本符合我国目前住宅市场的发展国情。本文结合我国住宅投机行为的特点,选取了9个对住宅投机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住房投机这个具有大量未知信息的不确定性行为,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利用选定的指标定量分析它们对住宅投机度影响大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闫海波,陈敬良,孟媛[7](2012)在《中国省级地下经济与环境污染——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了地下经济过度危险比率,测算了复合环境污染指数,证实了省域地下经济、环境污染的空间相关性。进而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地下经济、环境污染程度分布格局及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地下经济存在中心和外围地区、发达和落后地区的空间差异性,省域环境污染程度存在显着的空间依赖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地下经济及其规模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地下经济与环境污染呈现负相关关系,地下经济内涵的变化和作用于宏观经济的方式决定了这种关系的可持续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2年S2期)

吴玉鸣,田斌[8](2012)在《省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扩展及其决定因素——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扩展的传统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利用2008年中国31个省域截面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省域环境污染的空间相关性、EKC的形状及决定因素。结果发现:我国省域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高—高和低—低集聚区居主导地位;全域截面数据模拟的EKC形状为"U+倒U"型,其中30个省域的EKC曲线为"倒U"型,EKC假说在省域尺度得到了证实;29个省域的人均GDP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区域,表明省域人均收入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上海已率先跨过"倒U"型曲线拐点,其人均收入的提高与环境保护较为协调;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及中等级人力资本,与环境污染损失成正相关;升级产业结构、积累高等级人力资本及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控制环境污染。(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姜磊,季民河[9](2011)在《城市化、区域创新集群与空间知识溢出——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空间自相关性指标量测分析发现,中国创新活动呈区域化状态,有明显的空间集群现象,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环渤海湾和长叁角城市群。基于截面数据所建立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发现:城市化、研发投入和市场化均有助于知识的空间溢出;空间误差模型(SEM)中城市化变量的估计非常显着,明显高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LS)的结果;并且参数λ显著为正,相邻地区的创新产出对本地区创新产出有正向影响,存在知识在空间上的溢出现象。(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1年12期)

姜磊,季民河[10](2011)在《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能源压力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迅猛而粗放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倍增,这给能源生产和供给带来巨大压力。由于产业结构和区位的异同,各省的能耗呈现空间异质和空间趋同;部分能耗通过空间效应来解释,可以改正传统能耗模型的估计偏差。采用能源消费总量作为环境压力的衡量指标,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将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纳入到STIRPAT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省域能源消费在空间上存在依赖性,人口、社会富裕度和第二产业比重与能源消费皆为正相关,随着人口、社会富裕度和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对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逐渐增加。适当地控制人口、社会倡导低碳生活以及节能降耗均能缓解能源压力,同时制定差异化的区域能源消费调控措施也很有必要。(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1年09期)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上个世纪70年代空间计量经济学形成,到现在成为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空间计量经济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传统计量经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空间计量经济学考虑到了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和空间外溢效应把看似独立的个体有效的联系起来。如果存在空间相关性却没有考虑,模型就会出现设定偏误,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也对空间计量经济学进行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重点对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空间外溢性分解(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和脉冲响应函数,将其应用到我国空间数据的分析中去。本文对空间静态数据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理论进行了解析,基于此对一般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偏误及其矫正效果进行推广与创新,比如在对时间-空间动态模型解析中,进行了蒙特卡罗仿真实验,分析了BCLSDV估计方法在小样本下对偏误矫正的程度;并针对我国空间数据的主要特征,对叁个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应用创新研究。文章首先回顾了空间静态数据模型,即空间横截面数据模型和空间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空间横截面数据模型部分解析了模型的设定、估计、空间相关性检验、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和空间外溢性分解。空间静态面板数据模型部分解析了模型的分类、面板数据空间滞后自回归模型、面板数据空间误差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以及豪斯曼检验。其次在一般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中,文章重点从理论上解析了包含有空间固定效应的时间-空间联立模型的LSDV估计和偏误矫正的BCLSDV估计,分析了包含有空间固定效应的时间-空间动态模型的LSDV估计和偏误矫正的BCLSDV估计,并编写仿真程序对BCLSDV估计方法的矫正效果进行了蒙特卡罗仿真实验,提出了BCLSDV估计方法在小样本下对偏误矫正的程度。仿真实验生成了T(28)10、N(28)36和T(28)30、N(28)144两组小样本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仿真实验的结果发现,两组实验结果极其类似:通过Bias指标可以看出在使用BCLSDV方法估计后参数能得到很好的矫正。但是,通过RMSE指标可以看出使用BCLSDV方法的矫正效果主要体现在时间滞后项系数上,而对于空间-时间滞后项系数、外生变量系数和空间滞后项系数的矫正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更换权重矩阵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当T(28)30、N(28)144时,各回归系数的Bias和RMSE指标值在其他参数设定相同的情况下比T(28)10、N(28)36时较小,说明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偏误在减小。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空间数据的主要特征,将一般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空间动态面板GVAR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Sp VAR模型进行应用方面的创新研究。第一,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基础上,加入人力资本和产业集聚等因素,将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扩展,分析了2000-2014年R&D、产业集聚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采用BCLSDV方法对空间固定效应的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时间空间固定效应的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固定效应一阶差分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并对我国技术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进行分解。模型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存在滞后的时间效应、空间外溢效应和滞后的空间外溢效应;R&D对地区技术创新有显着性的影响;产业集聚对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显着;R&D和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并产生积极影响。第二,从理论上解读了GVAR(即globel VAR)模型及其估计。早期的文献,GVAR模型主要运用于国际经济交往中,空间连接矩阵可以用各国间的距离、经济贸易联系等来表示。而本文将GVAR模型应用到了我国产业研究中,通过投入产出表,将各产业连接起来,这也是本文在应用方面的创新之处。通过从空间角度建立空间动态面板GVAR模型,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技术冲击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内,特定行业贸易和技术的正向冲击会使各行业的平均工资增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平均工资增加幅度较大,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平均工资增加较小。特定行业贸易和技术的正向冲击会使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纺织服装业和木材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均资产降低,而石油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人均资产增加。特定行业技术正向冲击对平均工资和人均资产的影响,比贸易冲击的影响持续时间更长。第叁,空间动态面板Sp VAR模型是由GVAR模型演变而来,本文解析了空间动态面板Sp VAR模型的差分GMM估计,编写了蒙特卡罗仿真程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差分GMM估计量仍然是有偏的,但是,当样本从T=10、N=36,到T=20、N=64,再到T=30、N=81,随着样本的增大,Bias和RMSE指标在变小,说明差分GMM估计量的偏误随着样本的增大会越来越小。由于Sp VAR是非结构化模型,因此,本文仅将其应用到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中。通过建立空间动态面板Sp VAR模型,本文分析了R&D投入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湖北的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得出结论:技术创新变量的正向冲击,会对本地区技术创新变量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变量产生负向影响;技术创新变量的正向冲击,会对本地区研发投入变量在第1期产生正向影响,但是从第2期开始,对所有地区研发投入变量产生负向影响,到最后收敛到0;对本地区研发投入变量的正向冲击会对本地区研发投入变量和技术创新变量均产生正向影响。本文将空间动态面板Sp VAR的差分GMM估计应用到对我国的研究中,在国内已经发表的文献中较少应用此模型和方法。综上所述,本文解析了空间横截面数据模型、空间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类型以及估计方法;重点分析了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的一般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偏误及其矫正,并通过蒙特卡罗仿真实验说明矫正效果;并将一般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空间动态面板GVAR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Sp VAR模型应用到我国实际经济分析中,通过空间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以及脉冲响应函数来体现空间外溢性特征,这也是空间计量经济学区别与传统计量经济学的价值所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汪彦,华钢,曾刚.人力资本对长叁角城市群区域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J].南京社会科学.2018

[2].吴燕.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7

[3].周建,高静,周杨雯倩.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理论及其新进展[J].经济学报.2016

[4].吴静.似乎不相关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5].郭双.半参数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

[6].刘月莹.商品住宅投机度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测量及实证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7].闫海波,陈敬良,孟媛.中国省级地下经济与环境污染——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

[8].吴玉鸣,田斌.省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扩展及其决定因素——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J].地理研究.2012

[9].姜磊,季民河.城市化、区域创新集群与空间知识溢出——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实证[J].软科学.2011

[10].姜磊,季民河.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能源压力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视角[J].地理科学.2011

论文知识图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基本体系及...2.3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关系图...市场化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22001-2010年中原经济区制造业...年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存量地理分布...年玉米局域空间自相关聚类图

标签:;  ;  ;  ;  ;  ;  ;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论文_汪彦,华钢,曾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