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境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境,群落,节肢动物,类型,喀斯特,多样性,麻雀。
生境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素慧,赵雅洁,王丽,张静,宋海燕[1](2019)在《石漠化生境中两种不同光合类型植物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喀斯特不同石漠化生境中不同光合类型植物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策略,为喀斯特的石漠化治理和恢复提供参考。【方法】野外采集研究区内不同石漠化生境下的C3植物叁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和C4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测定两种植物的株高、叶面积、根系表面积等形态特征及根、茎、叶、花等各器官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结果】随着喀斯特石漠化程度的加剧,C3植物叁脉紫菀和C4植物狗尾草的株高、叶面积及地上生物量(茎、叶、花)显着降低,但根表面积保持不变,且根和叶生物量比升高,茎生物量比降低。叁脉紫菀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并没有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而降低,但狗尾草却显着降低。【结论】C3植物叁脉紫菀和C4植物狗尾草在喀斯特石漠化生境中,地上生长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但都能通过提高根和叶生物量分配而降低茎生物量分配、同时保持一定的繁殖输出来适应喀斯特生境。但是,C3植物叁脉紫菀在石漠化生境中表现出了比C4植物狗尾草更强的竞争力,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白清林,王忠艳,罗理杨[2](2019)在《哈尔滨市不同生境类型春季麻雀种群密度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内的生境环境各不相同,常见的功能区为景区、人工林、校园及居民区,研究城市不同生境类型对麻雀种群数量的影响可以对城市进一步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哈尔滨市太阳岛部分景区、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园及哈尔滨市南岗区大众新城居民小区作为研究点。通过样方与样线法采集不同生境下的麻雀数量,使用SPSS 19. 1软件进行分析得到麻雀的种群密度。通过t检验得出结论为:城市不同功能区内的同一绿地种类中麻雀种群密度之间差异极显着,就均值来看麻雀种群密度大小依次为:太阳岛、大众新城、哈医大校园、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因此相对来说麻雀更喜欢太阳岛(风景区),其次是大众新城(居民区),然后是哈医大(高校校园),最后是校林场(人工林)。同时,通过t检验得到高校校园功能区中不同绿地种类的麻雀种群密度间差异也极显着,结果中均值显示麻雀种群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林草混合地、林荫路、草地,因此相对来说麻雀更喜欢林草混合地,其次是林荫路,最后是草地。(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洪义国,黄天政,李益本,吴佳鹏,焦黎静[3](2019)在《基于数据库分析不同类型生境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厌氧氨氧化过程是一种能在厌氧条件下氧化NH4+同时还原NO2–或者NO3–生成N2的过程,是氮素循环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厌氧氨氧化过程由厌氧氨氧化细菌催化完成,目前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已证实了厌氧氨氧化细菌存在于多种类型的生境中,本文对厌氧氨氧化细菌在不同类型生境中的多样性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方法】基于NCBI数据库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利用Mothur分析平台系统分析了厌氧氨氧化细菌在不同生境中的多样性分布规律和特征。【结果】分析表明,海洋环境中Ca. Scalindua属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占绝对主导;淡水和农业土壤中Ca. Brocadia属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占优势;工程系统中普遍存在Ca. Brocadia和Ca. Kuenenia属的厌氧氨氧化细菌;而湿地和河口环境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多样性最高,Ca. Scalindua、Ca. Brocadia和Ca. Kuenenia属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均有较高的相对丰度,显示出了陆地与海洋交汇的显着特征。【结论】本研究系统展示了不同的生境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生境分布特征,表明环境特征差异直接影响了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种群分布和系统演化。(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晓媛,江波,田志福,蔡金洲,林国俊[4](2018)在《冬季安徽菜子湖水位变化对主要湿地类型及冬候鸟生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引江济淮"工程调度运行后,水位抬升将影响越冬候鸟适宜生境(泥滩地和草本沼泽)的出露,并进而影响湿地植物和底栖生物出露程度,对越冬候鸟的栖息环境和食物可及性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影响到挖掘啄取集团和浅水取食集团的越冬水鸟.基于安徽菜子湖不同水位对应的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分析了水位变化对菜子湖泥滩地和草本沼泽出露的影响,并构建了菜子湖主要湿地类型的面积对水位响应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候鸟越冬期菜子湖泥滩地和草本沼泽面积与水位均呈极显着负相关.当水位到达8.1和8.6 m时,菜子湖将分别减少约16.8%和10.0%以及30.4%和22.2%的泥滩地和草本沼泽. 1956-2015年候鸟越冬期各月水位的变化趋势及水位大于8.1 m的机率分析表明,工程调度运行会对菜子湖生态水文过程产生一定影响.结果可为模拟不同水位对菜子湖主要湿地类型及面积的影响提供依据,并从工程的角度为菜子湖水位优化调度提供科学依据.但由于数据缺乏,未全面阐述湿地类型面积和生境的关系,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加强菜子湖候鸟越冬期生境适应性调度研究及生态环境监测,进一步掌握菜子湖越冬候鸟适宜生境及重要越冬水鸟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用科学实验和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来加强菜子湖水位优化调度.(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吴求生,龙健,李娟,廖洪凯,刘灵飞[5](2019)在《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山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区内分布复杂多样的小生境类型(石洞、石缝、石沟、石槽、土面等)。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推动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不同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对于喀斯特山区森林土壤微生物特征的认识和生态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为对象,对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小生境类型进行了数量聚类。结果表明:6种小生境土壤中共检测到48种磷脂脂肪酸(PLFA),其中,标记土壤微生物的特征PLFA有18种;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真菌、放线菌、G~+、G~-的含量均表现为石槽>石沟>土面表层>石洞>石缝>土面下层,同时,各微生物类型的含量在不同生境类型中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 G~+/G~-在六种生境中表现为石槽>石沟>土面表层>石缝>石洞>土面下层;真菌/细菌变幅为0.14—0.16,具体表现为土面表层>石缝>石沟>石槽>石洞>土面下层;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树分析显示,不同小生境类型的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首要因子。聚类结果表明,小生境可划分为石槽-石沟型、石洞-石缝型、土面表层型以及土面下层型4种生境类型。研究结果证实了不同小生境类型对微生物分布特征存在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徐高福,余梅生,章德叁,余世成,黄丽飞[6](2018)在《千岛湖消落带生境现状及其不同类型植被重建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消落带成为生态问题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千岛湖地质地貌、水文特征、土壤性质、气象与植物等生境因子分析,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30余年消落带植被恢复试验,将千岛湖消落带分为湖湾平地湿地型、残积土坡地型、岛屿型、基岩裸露型等4种类型。提出按照千岛湖消落带类型和不同湖区进行管理,把保护优先作为消落带这一敏感生态系统的首选,根据功能需要进行植被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采用多学科多领域多尺度交叉手段长期动态监测消落带,从而提升千岛湖消落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10期)
白耀宇,庞帅,殷禄燕,宋艾妮,祝增荣[7](2018)在《冬水田典型生境类型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生物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休耕季节不同生境冬水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生物量特征,于2017年2—4月在重庆市璧山区通过陷阱法对3类冬水田耕作区及期9个小区生境进行了定点调查,分别为水稻和蔬菜及荒地耕作区、水稻和蔬菜耕作区及水稻和林地耕作区。共捕获节肢动物108367只,隶属于3纲119科(种)。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表明,冬水田节肢动物群落以罕见或稀少种(类群)数量最多以及优势类群数量稀少且突出为最基本特征,圆科和长角科是最主要的优势类群。节肢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百分比分析表明,腐食者和捕食者是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功能团;弹尾虫以及不同种类蜘蛛和天敌昆虫类群分别构成了腐食者和捕食者中的主要类群(种)。3类冬水田及其小区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功能团密度和生物量以及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C)均有明显的规律变化,且出现了显着性差异(P<0.05);节肢动物群落及其主要功能团腐食者和植食者分别在密度和生物量间,以及捕食者与其猎物腐食者和植食者在生物量上都具显着的相关性(P<0.05)。群落相似性及相关性分析显示,3类冬水田及其小区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总体上差异明显,显然受到了稻田生境及耕作/管理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其中生境类型(FH)作用最大,其次是蓄水量(EWQ)、稻桩生物(BR)、种植模式(PP)和收割方式(HM);它们与节肢动物群落密度及参数H'、D和C,以及腐食者密度和生物量、捕食者密度等显着正相关或负相关(P<0.05)。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指出,3类冬水田的生境异质性差异较大,这与它们小区在节肢动物群落密度(AI)、腐食者密度(DI)及FH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上的较大不同有关。总之,3类冬水田主要营养链"水稻秸秆-腐食者-捕食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级联效应;弹尾虫作为该效应中腐食者的代表承担着冬水田"关键或中心"节肢动物类群具有的双重生态功能;不同冬水田及其小区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生物量特征差异明显,这与FH、EWQ、BR、PP和HM等非生物因素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23期)
王晶懋,刘晖,张顺[8](2018)在《基于场地土壤类型划分及优化设计的生境营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作为中国丝绸之路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具有承接四方的重要战略地位。但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西安城市生态建设也将面临诸多挑战。针对目前西安地区城市景观建设中植物种植设计与场地生境条件之间的矛盾,基于前期的生境营造理论与方法,构建"自然植物群落调研-基地模拟-数据库建立"的研究框架,采用实验性研究对植物景观构建与土壤优化途径进行研究。首先,基于自然植物群落调研,对近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原型进行量化测评并建立数据库;其次,采取"生境岛"式植物群落构建与土壤优化设计模式,营造出结构稳定、功能突出、养护成本低、适旱耐积水、景观效果好的植物群落模式,筛选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介质配比、地表覆盖物类型;最后,遵循"人工干预、自然形成"的设计思路,开展生境单元营造实践,建立西安地区城市建设中的植物群落组构模式数据库,为西北地区场地生境营造中植物景观构建与土壤优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8年S1期)
旦智措,鲍敏,马存新,李雷雷,郝会文[9](2018)在《青海玉树高原不同生境类型蝶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和2017年的5—8月,在玉树市选取森林、灌木、高寒灌丛、高寒草甸草原和裸岩5种生境进行蝴蝶种类资源和群落多样性的调查,共记录到蝶类个体数1580头,62种,隶属于7科40属。其中古北界19种,占总种数的30%,东洋界2种,占总种数的3%,两界共有种(广布种) 41种,占总种数的67%。蛱蝶科(535只)个体数量最多,占蝶类个体总数的34%。计算并分析了5种生境中蝴蝶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物种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J)和相似性系数(I),结果表明:灌木生境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及最低的优势度指数;高寒草甸草原蝶类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为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21期)
李硕[10](2018)在《下辽河平原典型县域农田景观中生境类型对节肢动物多样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田景观中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农田生境的稳定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节肢动物群落对生境变化反应强烈,是生境变化的指示剂。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加及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农田节肢动物数量明显减少。研究农田景观中节肢动物的分布特征,有利于通过调整农田景观构成,改善节肢动物多样性。本论文在田块尺度下研究非耕作生境、耕地边缘及耕地内部之间节肢动物数量的梯度关系及优势类群对生境变化的响应情况。本文选取昌图县为研究区域,夏季和秋季各在20个1km×1km的网格内选择相同的40个农田景观样方共设置480个陷阱来采集非耕作生境、耕地边缘、耕地内部的节肢动物。确定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运用方差分析研究农田景观中节肢动物数量的梯度变化趋势,节肢动物变化率表征农田景观中节肢动物数量的梯度变化程度。采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来分析节肢动物的群落分布特征,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征农田景观中不同生境之间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指数的相似程度。研究结论如下:(一)夏、秋两季共采集到节肢动物29622只,隶属1门5纲14目4 7科。不同季节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差异明显。节肢动物的优势类群为歩甲科和蚁科,常见类群随着生境类型及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以沟渠、林带、有林地为主要非农生境的农田景观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相似,群落中节肢动物类群随着季节有所变化,群落特征指数变化很小。农田景观中非耕作生境、耕地边缘、耕地内部的群落类型相近,数量差距明显,群落特征指数的变幅较小。(二)节肢动物数量在非耕作生境、耕地边缘及耕地内部上呈梯度递减的变化趋势(p<0.05)。夏、秋两个季节,非耕作生境到耕地边缘节肢动物变化率分别为0.37、0.18,耕地边缘到耕地内部的变化率为0.64、0.96,非耕作生境到耕地边缘节肢动物数量变化程度小于耕地边缘到耕地内部。夏季相邻生境间节肢动物变化程度的差异小于秋季。有林地节肢动物数量由非耕作生境到耕地边缘变化率分别为0.1和0.14,是节肢动物变化率最小的生境类型,有林地节肢动物在非农生境与耕地边缘移动最频繁。(叁)不同节肢动物偏好的农田景观类型不同,对生境变化的反应各异。歩甲科和蚁科是农田景观中节肢动物的优势类群,研究采集歩甲科10909只,蚁科8210只。沟渠内歩甲科数量及优势程度最高,夏、秋两季的数量均值为100只、123只,相对多度为41.9%、56.7%。蚁科在有林地数量及优势程度较高,其数量均值为79只和84只,相对多度为31.3%、32.7%。优势类群在非耕作生境、耕地边缘到耕地内部呈的逐渐减少的梯度变化(p<0.05)。夏季歩甲由非耕作生境到耕地边缘数量变化大,秋季由耕地边缘到耕地内部数量变化大。蚁科由非耕作生境到耕地边缘的数量差值小于耕地边缘到耕地内部。蚁科在非耕作生境和耕地边缘活动频率相似。(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11)
生境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内的生境环境各不相同,常见的功能区为景区、人工林、校园及居民区,研究城市不同生境类型对麻雀种群数量的影响可以对城市进一步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哈尔滨市太阳岛部分景区、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园及哈尔滨市南岗区大众新城居民小区作为研究点。通过样方与样线法采集不同生境下的麻雀数量,使用SPSS 19. 1软件进行分析得到麻雀的种群密度。通过t检验得出结论为:城市不同功能区内的同一绿地种类中麻雀种群密度之间差异极显着,就均值来看麻雀种群密度大小依次为:太阳岛、大众新城、哈医大校园、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因此相对来说麻雀更喜欢太阳岛(风景区),其次是大众新城(居民区),然后是哈医大(高校校园),最后是校林场(人工林)。同时,通过t检验得到高校校园功能区中不同绿地种类的麻雀种群密度间差异也极显着,结果中均值显示麻雀种群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林草混合地、林荫路、草地,因此相对来说麻雀更喜欢林草混合地,其次是林荫路,最后是草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境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素慧,赵雅洁,王丽,张静,宋海燕.石漠化生境中两种不同光合类型植物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策略[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白清林,王忠艳,罗理杨.哈尔滨市不同生境类型春季麻雀种群密度差异分析[J].野生动物学报.2019
[3].洪义国,黄天政,李益本,吴佳鹏,焦黎静.基于数据库分析不同类型生境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分布特征[J].微生物学报.2019
[4].王晓媛,江波,田志福,蔡金洲,林国俊.冬季安徽菜子湖水位变化对主要湿地类型及冬候鸟生境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8
[5].吴求生,龙健,李娟,廖洪凯,刘灵飞.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
[6].徐高福,余梅生,章德叁,余世成,黄丽飞.千岛湖消落带生境现状及其不同类型植被重建与保护[J].林业科技通讯.2018
[7].白耀宇,庞帅,殷禄燕,宋艾妮,祝增荣.冬水田典型生境类型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生物量特征[J].生态学报.2018
[8].王晶懋,刘晖,张顺.基于场地土壤类型划分及优化设计的生境营造研究[J].中国园林.2018
[9].旦智措,鲍敏,马存新,李雷雷,郝会文.青海玉树高原不同生境类型蝶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8
[10].李硕.下辽河平原典型县域农田景观中生境类型对节肢动物多样性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