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胰岛素依赖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肽酶,抑制剂,脂肪酸,肥胖,胶囊。
胰岛素依赖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娜,高青华,王志高,贡联兵[1](2019)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合理用药》一文中研究指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起病较急,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采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该文根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从用药原则、用药方案、用药提示等方面,就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9年07期)
黄伟旋,沈维增,陈兆鑫,刘浩生,陈晓烽[2](2019)在《新型禁食疗法治疗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型禁食疗法治疗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60例初发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新型禁食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体重、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叁酯(TG)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MI、FPG、体重、腰臀比、HbA1c、HOMA-IR、TG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禁食疗法不仅能改善肥胖初发非胰岛素依赖型T2DM患者的HOMAIR水平,还能在不口服降糖药的情况下提高降糖疗效,一定程度缓解糖尿病发展进程。(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2期)
张荷慧,张庆元,童巧文,石晓聪[3](2018)在《丁苯酞胶囊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丁苯酞软胶囊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NIDDM周围神经病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硫辛酸和甲钴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丁苯酞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SOD活力、MDA含量以及成本-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各项观察值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血清SOD活力高于对照组(P <0.05),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5);比对照组更具成本-效果。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硫辛酸和甲钴胺治疗NIDDM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显着,改善病变神经功能,提高SOD活力以及降低MDA水平,更具成本-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王冬梅[4](2018)在《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单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肠溶片,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FPG、2 hPG、HbA1c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0%,显着高于对照组73.68%(P<0.05)。两组治疗后的FP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PG、2 hPG、HbA1c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6.32%和15.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平稳降糖,不良反应少,效果理想,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糖尿病新世界》期刊2018年14期)
冯轶杉,姚远,唐原君,余自成[5](2018)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实施精准药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拟问卷进行调查。其中患者用药依从性使用MMAS-8量表进行评估,影响因素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共计发放问卷265份,回收242份,其中有效问卷共230份,涉及230例患者。在受访患者中,用药依从性较好者117例(占50.8%)。教育程度、用药数量,以及合并并发症因素,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明显影响。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相比,依从性较好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Hb A1C水平控制更好。结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中近半数存在用药依从性较差,需要加强对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教育。(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陈玉玲,马春芳,唐晨拳[6](2017)在《中医辨证施膳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膳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16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患者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基础上给予传统饮食干预;观察组80例患者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膳饮食干预。观察2组住院期间血糖值变化及平均住院日。结果实施2个疗程的干预后,2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膳饮食管理能进一步改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期刊2017年07期)
唐吉斌,管静怡,张盛,李旭光,章文[7](2017)在《血清游离脂肪酸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代谢异常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625例NIDDM患者、283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脂{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100(apo B100)、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肌酐(Cr)、尿素、胱抑素C(Cys C)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将NIDDM患者按病情分为初发病组(47例)、病情稳定组(545例)及病情不稳定组(33例),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初发病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不稳定组FFA、Lp(a)、apo A1、apo B100、LDL-C、HDL-C、Glu、ALT、HbA1c及U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稳定组HDL-C、apo A1、LDL-C、apo B100、FFA、Lp(a)、Glu、ALT、HbA1c、U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检测结果2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DDM患者FFA及血脂水平与其代谢异常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7年06期)
徐锦龙,唐惠林,俞璐,陈元娜,王井玲[8](2017)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DP4-I)治疗老年(年龄≥65周岁)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gov、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Cochrane 5.1手册要求,选择研究、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RCTs的质量,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s。与安慰剂组相比,DDP4-I组可显着降低HbA1c(P<0.000 01)、FPG(P<0.001)、PPG(P<0.01),并显着增加HbA1c<7%比例(P<0.01)。与其他降血糖药物组相比,DDP4-I组可显着降低PPG(P<0.05),但未能增加HbA1c<7%比例(P<0.001),在HbA1c下降值、HbA1c<6.5%比例和FPG下降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DP4-I组的低血糖事件与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降血糖药物组相比,DDP4-I组可显着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P<0.000 1)。在其他指标方面,DDP4-I组与安慰剂组或其他降血糖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当前的临床证据,DDP4-I可有效治疗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且安全性较好。但研究间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故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s予以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张才英,俞莉[9](2016)在《西格列汀联合大剂量胰岛素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iR-342-5p和miR-423-5p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西格列汀联合大剂量胰岛素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iR-342-5p和miR-423-5p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治疗方案对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8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1例,均给予大剂量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比较2组患者疗程结束后血清miR-342-5p和miR-423-5p表达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FBG、2h PG、Hb A1c均显着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素用量显着降低(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BMI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16.5%,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TC、LDL-C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G水平也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HDL-C显着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G显着降低,HDL-C显着升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iR-342-5p和miR-423-5p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大剂量胰岛素能够有效降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iR-342-5p和miR-423-5p表达水平,对其微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具有确切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魏鹏,陈薇薇,王建红,胡斯旺,吴东方[10](2016)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鼠Chock血管扩增的观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新型大鼠皮肤血管实时观察窗套件(皮窗)直视下观察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密度变化情况,以探讨糖尿病对大鼠皮瓣Choke血管扩增产生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0只(正常大鼠),实验组2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两组大鼠均选择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区为目标观察区制作皮瓣模型,分时间点进行灌注、摄X线片,在Scion Image Beta 4.02中测量各时间点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的灰度值和穿支体区血管的灰度值,并计算它们的比值(谷-峰比),通过对比总结糖尿病对体区间Choke血管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两组Choke区皮窗内血管数目、血管直径、血流速度、血管扩增率及灰度值的谷-峰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鼠背部Choke体区及Choke体区间血管血管扩增成一定时程差异,糖尿病大鼠亦有此规律,但患糖尿病的大鼠Choke血管生长受到很大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6年02期)
胰岛素依赖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新型禁食疗法治疗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60例初发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新型禁食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体重、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叁酯(TG)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MI、FPG、体重、腰臀比、HbA1c、HOMA-IR、TG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禁食疗法不仅能改善肥胖初发非胰岛素依赖型T2DM患者的HOMAIR水平,还能在不口服降糖药的情况下提高降糖疗效,一定程度缓解糖尿病发展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胰岛素依赖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娜,高青华,王志高,贡联兵.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合理用药[J].人民军医.2019
[2].黄伟旋,沈维增,陈兆鑫,刘浩生,陈晓烽.新型禁食疗法治疗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3].张荷慧,张庆元,童巧文,石晓聪.丁苯酞胶囊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8
[4].王冬梅.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
[5].冯轶杉,姚远,唐原君,余自成.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8
[6].陈玉玲,马春芳,唐晨拳.中医辨证施膳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
[7].唐吉斌,管静怡,张盛,李旭光,章文.血清游离脂肪酸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代谢异常关系探讨[J].检验医学.2017
[8].徐锦龙,唐惠林,俞璐,陈元娜,王井玲.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系统评价[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7
[9].张才英,俞莉.西格列汀联合大剂量胰岛素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iR-342-5p和miR-423-5p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6
[10].魏鹏,陈薇薇,王建红,胡斯旺,吴东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鼠Chock血管扩增的观察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