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彬李昭李有香郑金萍
(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650032)
【摘要】目的疼痛为一种常见的不舒适形式,近十年来新生儿疼痛引起新生儿科临床医生护士的广泛关注。侵入性护理常规操作是患病新生儿经常、反复经历的疼痛刺激,对新生儿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及远期不良影响[1],近年的研究证实,不论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疼痛感受能力,尽管其神经系统仍在发育之中,但对有害刺激足以产生感知、传递、回应甚至记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常规操作是引起新生儿疼痛的主要来源,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新生儿疼痛给予重视并加以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已达到减轻、控制、消除疼痛的目的,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本文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的认知和临床护理对策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疼痛认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287-02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从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各类急危、重症疾病新生儿、早产儿、超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
2住院新生儿疼痛的来源
2.1各种致痛性护理操作:静脉、动脉穿刺、各种注射、足跟采血、气管插管及吸引、留置胃管、腰椎穿刺等。此外,局部感染、手术等也可引起疼痛,护理人员不轻柔动作(如撕去胶布)亦是常见的致痛原因。而对较小的早产儿,如更换尿布、体温测量等日常操作也是一种疼痛刺激。
2.2表面活性物质疗法:滴入肺内5ml/kg含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相当于300ml液体进入成人的肺内,这一治疗通常在无任何止痛或者镇静的情况下进行的。
2.3国外有研究表明,新生儿长期暴露于明亮的光照中和声音水平>45分贝的环境中,与疼痛密切相关联,也是一种不良刺激。
3新生儿疼痛的负面效应
3.1近期不良影响及早期神经系统损害
3.1.1常规操作引起的急性短暂性疼痛刺激使患儿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3.1.2侵入性操作性疼痛可使颅内压显著波动,可加重其病情,而诱发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3.1.3激素和代谢水平变化,使血糖过高或过低,免疫力下降,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失衡。疼痛可引起烦躁不安,反应性低下等精神性格的改变。
3.2远期不良影响
3.2.1痛觉改变,慢性疼痛综合征和躯体不适,并有可能导致儿童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认识行为障碍和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3.2.2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因生后疼痛刺激而发生异常变化,新生儿受到强烈疼痛刺激可能形成记忆,这种不愉快的记忆可能与成年期发生神经症状或心理障碍疾病有直接关系。
3.2.3反复的疼痛刺激会改变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降低疼痛阈值,并影响将来对疼痛的行为反应。
3.2.4有一些曾经在NICU住过院体重小于1500g的3—7岁孩子们,他们的母亲叙述其孩子比正常对照的孩子胆小,容易焦虑并且爱哭。
4新生儿疼痛评估
4.1疼痛评估是控制疼痛的重要一环,对任何存在疾病状态的新生儿,都应进行常规和反复的评估,是否需要进行疼痛治疗的干预以及评价治疗的效果如何,关键均在于对疼痛的准确评估,这可能比越来越有效的镇痛药的使用所起的作用更大。
4.2我院常用通过行为表现评估疼痛可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姿势和躯体动作、等判断新生儿的疼痛,目前广泛认同显示新生儿疼痛的行为是哭和面部表情,啼哭本身不特异,但疼痛引起的哭声往往高尖,持续时间长,次数多。
4.3我院使用的新生儿疼痛量表(NDINN)包括面部表情、身体、睡眠、反应(交际,联系)、安慰5项,NDINN的总分为5项之和,最低为0分,最高为15分,分值愈高表示疼痛愈严重。新生儿疼痛量表(NDINN)4-6小时评估一次,如评分≧5分需要镇痛治疗(对艺酰氨基酚口服液:15mg/Kg/6h),24h后再评估。新生儿疼痛量表(NDINN)能及时评估新生儿疼痛程度及观察止痛疗效,有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疼痛并及时处理。
5疼痛的护理对策
5.1环境和行为干预是最常采用的方法,单独或联合药物应用具有低风险、简单易行治疗疼痛的基本措施。
5.2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对策:制订新生儿疼痛护理常规,建立健全新生儿疼痛评分制度;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疼痛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改变传统的漠视新生儿疼痛的观念;将疼痛作为除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之外的第5项生命体征;操作时动作轻柔,技术熟练,尽量减少有创操作性刺激;在进行致痛性操作时给予预防或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疼痛刺激。
5.2.1病房环境的护理对策
①噪音的控制,突发的噪音可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哭泣、烦躁、颅内压升高;因而护理人员及时处理监视器报警器,靠近新生儿降低音量,彼此提醒,做好标志,控制噪音,以保证NICU的噪音<60分贝。
②光线来源,蓝光治疗:自然光线;窗户、室内照明灯;暖床照明灯等。通过降低光源可促进睡眠,促进喂食,体重增加,并可减少视网膜病变。
5.2.2病房常规护理对策
①体位治疗:保持屈曲体位和襁褓包裹,可稳定生理和行为状态。
②抚触:满足新生儿情感上的需求,使其身心受到抚慰,消除孤独、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减少应激行为,从而使疼痛缓解,并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
③非营养性吸吮(NNS):在婴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嘴,以增加其吸吮动作,新生儿使用NNS后,体重增加,活动减少,心率下降,呼吸和胃肠功能改善。NNS可以提高氧饱和度,减轻由操作引起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④选择适宜的时机及操作技术:如避免在新生儿睡眠状态下采血和进行操作;静脉穿刺采血较足跟采血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对于需要频繁采集血标本或静脉用药的新生儿可考虑放置中心静脉插管(PICC)以减少反复的穿刺和针刺疼痛。
6讨论
减轻或消除新生儿疼痛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医护人员应对新生儿疼痛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评估疼痛程度,在进行易产生疼痛的护理操作前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疼痛对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黄云丽,叶永青,黄东明,等.[中华护理杂志]新生儿疼痛影响因素的临床观察,2009,44(8):709-710.
[2]马加宝,陈凯主编.[临床新生儿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3]邵肖梅,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