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适宜性论文_吴文,李冠华,吴德雯,高雁鹏,芦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适宜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适宜,生态,敏感性,评价,湿地,生态旅游,分析法。

生态适宜性论文文献综述

吴文,李冠华,吴德雯,高雁鹏,芦倩[1](2019)在《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景区生态旅游规划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适宜性评价和可视域分析是风景区生态规划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以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为研究区域,以景区核心景观沈阳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与利用为目标,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类型、距道路或游线距离、距景点及服务设施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共7个评价因子,采用因子加权迭加法和可视域分析方法对景区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45.4%和47.4%,通过优化森林公园游线规划将可视域从61.9%提升至65.4%。并对景区生态旅游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建议。(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23期)

付野,艾东,王数,方一舒[2](2019)在《基于反规划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昆明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昆明市空间布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昆明市全域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分区。结果表明:1)昆明市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为7 032.11 km~2,占全区面积的34.7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红线保护区,对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2)昆明市生态保护涵养区面积为4 444.31 km~2,占全市面积的21.15%,集中分布在北部的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以及富民县;3)生产生态扩展区面积为7 711.87 km~2,占全市面积的36.70%,主要分布在建设开发区外围,包括禄劝县西南部,富民县东北部和西南部,寻甸县西南部,东川区东部,石林县东南部,晋宁县,西山区等地;4)建设开发核心区面积为1 554.98 km~2,占全市面积的7.40%,集中分布在昆明市的都市核心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张嫣,纪芳华,裘鸿菲,张群[3](2019)在《基于生态敏感性与适宜性耦合的湿地公园边界规划探究——以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公园是保护湿地资源的重要有效方式。湿地公园边界划定对湿地资源保护的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以武汉东湖湿地为研究对象,探索生态敏感性与适宜性耦合的边界规划方法。首先识别湿地、植被、景观要素生态敏感性因子的分布,研究区域23.40%面积较敏感,主要分布于东湖湖岸区域。其次从景观建设、湿地保护、游憩可达叁方面构建边界规划适宜性评价体系,适宜做边界区域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29.52%。最后根据敏感性因子分布与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定了武汉东湖湿地公园边界51.24km,面积96.06km2。并提出了湿地公园的保护发展策略:因质而异的保护方法、因地而异的管理制度、因景而异的建设策略。以期为湿地公园边界规划乃至湿地资源保护与景观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9年11期)

毕瑜菲[4](2019)在《基于GIS的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激烈,建设用地的粗放型增长和不合理开发引发了生态失调或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问题。因此,综合分析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对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采用统计数据、遥感数据和规划数据,在梳理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水土流失、地质灾害、自然保护区(含森林公园)、河流湖泊、基本农田和土地利用等评价因子,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分析增城区的生态适宜性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增城区整体生态适宜性适中,不适宜、较不适宜、较适宜和适宜的土地分别占全域面积的19.92%、16.24%、35.28%和28.56%。同时不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于河流湖泊周边,此外北部生态区和中部山谷也有集中分布;较不适宜建设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山体向平原过渡的地带;较适宜建设区域则主要集中在北部平原和丘陵地带,其余地区为适宜建设区域。(2)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为:北部和中部区域由山谷向平原逐渐增强,南部和西部区域的主要沿河流湖泊向外围增强。最后为推动增城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提出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期刊2019-10-19)

肖惠珍[5](2019)在《基于GIS的浙江省安吉县生态敏感性与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健康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该文以生态调查为基础,基于GIS技术的生态敏感性与生态适宜性分析,以因子加权迭加法为基本分析方法,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极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高程高,坡度大且邻近水域的区域;高敏感区分布在研究区森林覆盖的大部分面积;敏感区集中分布在坡度不大的耕地和园地区域;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布在坡度较缓,植被较单一的区域。(2)高适宜用地主要为现有居民点聚居区域及建筑用地,无自然植被;适宜用地一般坡度平缓,且交通便利,植被较差;较适宜用地离道路交通较远,坡度高程适中,经一定的工程措施和环境补偿措施后也可作为建设用地;低适宜用地主要为森林覆盖区域,以及引用水源及周边区域;不适宜用地植被景观优良,生态敏感性强,完全不适宜作为建设用地。(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29期)

于子铖,张叶,赵进勇,王琦,彭文启[6](2019)在《城市河流生态适宜性平面蜿蜒度确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北京市南沙河为例,从河流生态和行洪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城市河流进行探讨分析,旨在确定适宜城市发展的河流平面蜿蜒形态,为城市河流的规划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性概念模型,选取流速、水深作为特征性指标,以AUTOCAD散点构建南沙河老牛湾附近河段的不同平面蜿蜒形态数据,利用MIKE21模型对所构建的平面蜿蜒形态进行水动力模拟,并对其模拟结果进行梳理。根据系统分析法探讨城市河流不同平面蜿蜒形态与流速水深分布多样性、所选特征鱼类适宜生存流速水深以及河流的行洪安全要求叁方面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了蜿蜒度为1.4的平面形态对南沙河老牛湾附近河段的发展建设更为有利,明确了城市河流生态适宜性平面蜿蜒度的定义。(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张鹏,李世峰,刘瑶瑶[7](2019)在《基于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平原煤矿县生态空间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区塌陷为难点的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平原煤矿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阻力。本文从自然生态、特征限制、人为干扰3个层面构建平原煤矿地区生态适宜性综合分析体系,以山东省郓城县为研究区域分析生态适宜度,在此基础上引入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分析研究区生态网络,并以乡镇为单元提出优化建议,提升郓城县生态适宜度,稳固生态网络。结果表明:当前研究区生态适宜度5等级分区面积呈现正态分布,但分布极不均匀,最适宜区集中于县域北侧,最不适宜区集中于县域中南部的塌陷水域和塌陷深度较深的地区;生态网络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区域,南部和中部相对欠缺。并针对现状对各等级分区结果实施不同的建设策略,并对生态网络结构的优化建议,从而为郓城县的生态修复建设和生态保护建设提供方向。(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李姿璇[8](2019)在《结合道路选线的生态山地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快速城镇化驱动下城镇可拓展用地日益减少,山地地区城镇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形条件复杂,适宜用地的短缺更为明显,城镇拓展用地规划工作需要科学量化的手段辅助精细化用地选择工作。本文提出用地适宜性评价与道路选线验证的方法,结合山地城镇,优化山地地区用地选择工作。首先,构建结合建成区情况分析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根据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相关理论结合木桶理论进行约束,利用生态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11个因子,结合已有建成区和已建成道路的分析,构建巫峡镇镇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迭加相结合分析法,利用GIS平台进行综合分析,根评分将巫峡镇扩展建设用地适宜性分为个等级;其次,根据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从道路建设经济型、通达便捷性以及生态安全叁方面再次进行因子量化,利用成本距离分析,形成适宜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道路选线模型;最后,结合两个模型结果对重点适宜建设用地进行精细化挖掘,并辅助用地布局工作。(本文来源于《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9-08-27)

张明达,刘平英,胡雪琼,段长春[9](2019)在《云南省柠檬种植生态适宜性精细化区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柠檬是典型的云南高原特色水果,作物生态适宜性区划是综合环境生态因子和空间分析工具的种植区划方法。[方法]研究采用德尔菲法从气候、土壤理化、地形地貌因子3个方面确定了10个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各生态适宜性因子权重系数的确定,结合ArcGIS进行云南省柠檬种植生态适宜性精细化区划研究。[结果]德宏、普洱、西双版纳、临沧西部、红河南部及文山东部是种植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37.8%;保山、楚雄、大理南部、丽江东部、玉溪南部、红河北部、曲靖南部是种植次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33.7%;迪庆、怒江、丽江西部、昆明、昭通及曲靖是种植不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8.5%。[结论]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高原特色水果的生态适宜区种植区划,对指导作物科学选址具有重要意义,对合理规划生态布局、科学种植及尝试定向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9年08期)

丛东来,于少鹏,孟博,史传奇,李木子[10](2019)在《湿地资源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以黑龙江省79处重点调查湿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以资源质量、人口与经济、城镇依托和交通可达性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湿地资源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并对适宜性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79处重点调查湿地生态旅游适宜性差异较大。适宜性高值区较为分散,低值区相对集中。2.各湿地中有8处地区具有生态旅游高适宜性,21处地区具有较高适宜性,17处地区生态旅游适宜性为中,其余33处地区生态旅游适宜性低。3.对四类湿地生态旅游分别提出了保护性开发、限制性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建议。同时提出以"湿地+"模式缓解生态压力,提高湿地资源生态旅游利用的适宜性,破解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生态适宜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确定昆明市空间布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昆明市全域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分区。结果表明:1)昆明市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为7 032.11 km~2,占全区面积的34.7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红线保护区,对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2)昆明市生态保护涵养区面积为4 444.31 km~2,占全市面积的21.15%,集中分布在北部的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以及富民县;3)生产生态扩展区面积为7 711.87 km~2,占全市面积的36.70%,主要分布在建设开发区外围,包括禄劝县西南部,富民县东北部和西南部,寻甸县西南部,东川区东部,石林县东南部,晋宁县,西山区等地;4)建设开发核心区面积为1 554.98 km~2,占全市面积的7.40%,集中分布在昆明市的都市核心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适宜性论文参考文献

[1].吴文,李冠华,吴德雯,高雁鹏,芦倩.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景区生态旅游规划策略[J].北方园艺.2019

[2].付野,艾东,王数,方一舒.基于反规划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昆明市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3].张嫣,纪芳华,裘鸿菲,张群.基于生态敏感性与适宜性耦合的湿地公园边界规划探究——以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9

[4].毕瑜菲.基于GIS的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2019

[5].肖惠珍.基于GIS的浙江省安吉县生态敏感性与适宜性评价[J].科技资讯.2019

[6].于子铖,张叶,赵进勇,王琦,彭文启.城市河流生态适宜性平面蜿蜒度确定方法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9

[7].张鹏,李世峰,刘瑶瑶.基于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平原煤矿县生态空间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9

[8].李姿璇.结合道路选线的生态山地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研究[C].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

[9].张明达,刘平英,胡雪琼,段长春.云南省柠檬种植生态适宜性精细化区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

[10].丛东来,于少鹏,孟博,史传奇,李木子.湿地资源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以黑龙江省79处重点调查湿地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生态...盘锦港海港工程评价区湿地生态适宜生态适宜性分区图2 河南省烤烟种植区生态适宜性综...生态适宜性评价图研究区生态适宜性分区面积统计...

标签:;  ;  ;  ;  ;  ;  ;  

生态适宜性论文_吴文,李冠华,吴德雯,高雁鹏,芦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