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棉区论文_赵映丽,李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陕西棉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中,陕西,棉田,蕾铃,棉铃,棉蚜,棉桃。

陕西棉区论文文献综述

赵映丽,李云[1](2013)在《陕西关中棉区棉花一播全苗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作者多年从事棉花生产技术推广经验体会,提出了精细整地、播前造墒、平衡施肥、选用优良品种、做好种子处理、适时播种、提倡播前化学除草、加强播后管理等关键技术措施,从而达到棉花直播栽培一播全苗,为陕西关中地区棉花丰产丰收提供保证。(本文来源于《棉花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王君堂,常继农[2](2011)在《陕西关中棉区棉花蕾铃脱落的因素及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荔县是陕西省的主产棉区,在棉花生产中常出现大量蕾铃脱落的现象,调查显示,2000~2010年棉花生长的后期平均脱落率为58.6%。通过对比,当脱落率超过70%时,棉花皮棉产量低于975 kg/hm2。可见,蕾铃脱落是制约棉花稳产、高效的因子之一。探究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系统地掌握科学植棉技术,并对症施治,(本文来源于《江西棉花》期刊2011年03期)

王君堂,李云,李玲[3](2010)在《陕西关中东部棉区病虫害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荔县是陕西关中东部棉花主产区,年均种植面积5.0万hm2左右,年均皮棉产量约4.8万t。由于病虫危害,每年棉花产量直接损失20%~25%,加之长期以来棉农重视单一的化学防治,盲目定期打药,植棉效益下降,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要掌控棉花病虫发生为害规(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0年08期)

王君堂,宋青丽,王洁[4](2010)在《陕西关中东部棉区棉花霉烂铃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中东部棉区秋霖天气频繁,概率在1/4~1/3。大荔县是主产棉区,年均种植面积5.0万公顷,年均皮棉约4.8万吨。多年来,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棉花单产一直徘徊不前,特别是秋霖天气的影响,致使霉烂铃较多,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据多年棉田调查资料表明,秋霖造成(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0年05期)

王娟玲,贺学信,常继农,靳红玉[5](2009)在《陕西关中东部棉区棉花持续高效生产的技术障碍与对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省关中东部大荔县及周边县、区,地势平坦,光热资源丰富,水肥条件较好,是该省的集中产棉区和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纺织工业的复苏和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棉田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均翻番。但近几年来却又持续走低,尤其是2008年收购(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09年12期)

冯小军[6](2004)在《陕西棉区棉铃虫演变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中的叁大主要害虫之一,它的发生与为害严重制约着陕西棉花的生产与规模。探索棉铃虫发生发展及其成灾规律、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对陕西棉区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搜集和整理陕西棉区1992—2004年十叁年间的有关棉铃虫的相关资料,从抗虫棉种植、气候因素、种植业结构调整、虫源基数、种植模式变化等方面分析,对陕西棉区棉铃虫的发生演变规律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结果表明: 棉铃虫在陕西棉区的发生演变规律是20世纪90年代前期爆发成灾—后期中等至偏重危害—21世纪前期轻微危害。并对其发生演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在陕西棉区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以果蔬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迅速增长、粮食面积减少,各类棉铃虫嗜食寄主面积的不断扩大,奠定了棉铃虫种群基数增大;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陕西棉区种植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纯作棉田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麦棉套、瓜棉套等间作套种田,套种棉生育期较直播棉一般晚了一个月左右,为叁、四代棉铃虫的繁殖发育和为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外,气候条件适合、棉铃虫抗药性上升也是变成棉铃虫种群变化的原因。20世纪后期中等至偏重发生的原因由于棉铃虫连年的大发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防治技术推广有力,棉铃虫防治次数增加,压低了虫源基数。1999年后抗虫棉在我省开始大面积种植,主要品种有33B、中棉41、中棉45、SGK321等。抗虫棉的抗虫效果十分突出,表现为落卵量变化与常规棉不大,但田间幼虫量极低,为害程度减轻,目前我省抗虫棉种植面积已经占到了植棉面积的95%以上,这是21世纪早期轻微危害的主要原因。 该论文同时对棉铃虫预测预报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黑光灯、杨树枝、性诱剂的不同方法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测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量远远大于黑光灯及杨树枝把诱蛾量,其优点是诱蛾力强,灵敏度高,而且安装简单,效果稳定,成本低,有效期长;通过建立棉铃虫数据库来强化棉铃虫的预测预报工作。(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4-11-21)

葛徽衍,张永红,张焕玲,李岗涛,张永民[7](2004)在《陕西关中植棉区秋淋灾害气候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属于华西秋雨区 ,每当秋雨多的年份对棉花的产量影响特别大 ,如 1 981、1 983、1 992和 2 0 0 3年 ,由于出现强秋淋 ,秋季连续阴天达 2 0天以上 ,雨量达 30 0~ 5 0 0 mm,致使棉桃严重脱落、霉烂 ,给当年的棉花造(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04年10期)

白作金,吴密广,张卫平,张梅平[8](2001)在《陕西棉区棉蚜发生的气象条件及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蚜是棉花主要的常发害虫之一 ,其发生发展与气象环境条件关系十分密切 ,在分析棉蚜发生的气象条件、气象指标和基本规律的同时 ,对棉蚜的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报 ,为有关部门和棉农开展及时有效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陕西气象》期刊2001年05期)

张海,易永华,刘生荣[9](2000)在《陕西东部棉区棉花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陕西东部特定气候条件下 ,对与棉花优质、高产影响较大的密度、肥料、化控及播期几个农艺措施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在土壤肥力一致的条件下 ,播期及密度是影响地膜棉产量及质量的关键因素 ,此二因素与 N、P、K的平衡施肥及化学调控有机结合是棉花优质、高产的可靠保证 ;筛选出了皮棉产量≥ 1 50 0 kg/hm2最佳农艺措施 ,并进行了反馈试验和大面积示范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丁岩钦[10](1964)在《陕西关中棉区棉盲蝽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陕西关中棉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绿盲爆(Lreu。l。ocr。m Mever-DQr)、首稻育馆(A人如加c。r订U。。。b拙。G。ez一、叁点盲蝽(A.fasiaticollis Reuter)和中黑盲蝽(A.s。。tuturalus Jak.)四种盲蝽为对象,进行了数量变动的研究与分析。 文中依据生态特性的研究结果,结合8年的田间观察资料,对棉田内四种盲蝽混合种群与单种种群的消长曲线分别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根据分析结果,文中采用了盲蝽混合种群作为分析的对象,并提出棉田内盲蝽混合种群的消长曲线是受蕾铃期间降水量与降水期的影响,根据降水量与降水期的不同,其曲线变动可分为四个波动型,即前峰型、中峰型、后峰型与双峰型。由于峰型不同,即表示着该年的旱涝分布与棉株受害程度与阶段的不同,前峰型属前涝后旱型,亦即蕾期为害型:后峰型属前旱后涝型,亦即铃期为害型;双峰型属涝年型,亦即蕾铃两期为害型;而中峰型则属旱年型,亦即蕾铃两期受害均轻型。 文中依据棉株不同生长阶段中影响盲蝽种群数量变动的主导作用因素的分析结果,提出分析棉田盲蝽种群的变动应分为蕾期与铃期两阶段,由于棉株生长阶段不同,在这两阶段中影响盲蝽的主导作用因素亦不同,蕾期的虫口增长是受早春虫口基数与6月降水量两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而铃期的虫口增长则系受温湿度组(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1964年03期)

陕西棉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荔县是陕西省的主产棉区,在棉花生产中常出现大量蕾铃脱落的现象,调查显示,2000~2010年棉花生长的后期平均脱落率为58.6%。通过对比,当脱落率超过70%时,棉花皮棉产量低于975 kg/hm2。可见,蕾铃脱落是制约棉花稳产、高效的因子之一。探究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系统地掌握科学植棉技术,并对症施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陕西棉区论文参考文献

[1].赵映丽,李云.陕西关中棉区棉花一播全苗关键技术[J].棉花科学.2013

[2].王君堂,常继农.陕西关中棉区棉花蕾铃脱落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江西棉花.2011

[3].王君堂,李云,李玲.陕西关中东部棉区病虫害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棉花.2010

[4].王君堂,宋青丽,王洁.陕西关中东部棉区棉花霉烂铃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棉花.2010

[5].王娟玲,贺学信,常继农,靳红玉.陕西关中东部棉区棉花持续高效生产的技术障碍与对策建议[J].中国棉花.2009

[6].冯小军.陕西棉区棉铃虫演变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7].葛徽衍,张永红,张焕玲,李岗涛,张永民.陕西关中植棉区秋淋灾害气候分析[J].中国棉花.2004

[8].白作金,吴密广,张卫平,张梅平.陕西棉区棉蚜发生的气象条件及预报[J].陕西气象.2001

[9].张海,易永华,刘生荣.陕西东部棉区棉花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0

[10].丁岩钦.陕西关中棉区棉盲蝽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J].昆虫学报.1964

论文知识图

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24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的聚类分析图2-131980年和2015年中国棉...CLIMEX模型预测的扶桑绵粉蚧在我国的...CLIMEX模型预测的扶桑绵粉蚧在世界范...系统功能总体框架

标签:;  ;  ;  ;  ;  ;  ;  

陕西棉区论文_赵映丽,李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