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微生物论文_廖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深海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生物,深海,资源,海洋,菌种,原位,生物。

深海微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廖静[1](2019)在《3500米深海微生物“炼”抗结核新药》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简介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当人类对陆地生物的探索已经逐渐成熟之时,深海生物作为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成为各领域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拓展。当生活在水下数千米的深海微生物随着深海探潜器而步入大众视野,生境独特、物种多样的深海深生物,也成为了医药界新的热点。当"向海洋要药"不再是一件新鲜事,医学界对海洋生物的认识不再停留于表面。(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渔业》期刊2019年03期)

兰圣伟[2](2018)在《深海“酶”助力美好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执行中国大洋第50航次科考任务的“向阳红03”船上有个3平方米的小菜园,嫩绿的韭菜和生菜吐露着新叶,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每天上午,船员陈明和张向阳都要围着小菜园忙碌一番,浇水施肥、查看长势、调控光照和温度。以往海上航行20多天后就难觅踪影的绿叶(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8-10-17)

兰圣伟[3](2018)在《深海微生物蕴藏应用大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海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深海水体、沉积物、海底平原、海沟、冷泉、海山等构成了特殊的生态系统,是巨大的生物基因资源宝库。多年来,自然资源部第叁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聚焦国际深海科学前沿,在深海微生物多样性调查、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库建设、海洋微生物功能研究、深海(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8-09-26)

兰圣伟[4](2018)在《我首次在西太平洋回收深海微生物原位培养“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特派记者兰圣伟)当地时间7月25日7时,中国大洋50航次科考队乘“向阳红03”船,抵达西太平洋牛郎平顶海山区首个作业站位。经过近2个小时的努力,科考队员成功回收了一套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系统,本航次A段科考作业首站告捷。来自自然资源部海洋(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8-07-26)

王淑艳[5](2018)在《深海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占据地球约71%表面积,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栖息系统。由于它复杂多变的环境特点,蕴藏着巨大的微生物资源。尤其是深海区域的微生物,可耐受环境中特有的高盐、高压、低温(或局部高温)、寡营养、低光照等极端条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酶系统来适应自身生存的恶劣环境,因此开发深海微生物丰富的酶基因资源是实现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存在于海洋微生物中的普鲁兰酶(pullulanase,EC3.2.1.1/41)是一类淀粉脱支酶,它能够专一性水解支链淀粉中的α-1,6糖苷键,使支链淀粉变成直链淀粉,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在淀粉加工相关工业中的广泛应用。然而如今我国所使用的商品普鲁兰酶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价格昂贵,提高了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限制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从深海微生物中寻找高产普鲁兰酶的菌株、开发其普鲁兰酶基因资源,以期为将来我国的普鲁兰酶商业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本文以“可培养微生物分离鉴定—功能酶筛选—普鲁兰酶基因克隆表达”为研究线索,从以下几方面对深海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功能酶展开研究:(1)以西北太平洋与中印度洋多个站位不同深度的海水为研究对象,分离并鉴定了1 225株细菌,对这些可培养细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取的这些菌株分属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以及厚壁菌门四个类群中,其中尤以α-变形菌纲与γ-变形菌纲的菌株数目最多。(2)将分离得到的这1 225株细菌进行了7种常见功能酶(包括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脂肪酶、壳聚糖酶、褐藻胶裂解酶以及卡拉胶酶)活性的筛选,通过平板透明圈法对这些菌株所具有的功能酶活性进行了初步的评价。结果显示具有淀粉酶活性的菌株有220株;具有蛋白酶活性的有231株;具有脂肪酶活性的仅有16株;具有壳聚糖酶活性的有302株;具有褐藻胶裂解酶活性的有297株;具有κ-卡拉胶酶活性的有289株;未筛选得到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3)将筛选得到的具有淀粉酶活性的220株菌株再次进行产普鲁兰酶活性的筛选,经过固体培养基透明圈法初筛与液体培养基DNS试剂法复筛,得到了一株产胞外普鲁兰酶活力较强的野生菌株Alteromonas sp.Y-389。随后对其发酵使用的培养基成分与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设计,以期探究该野生菌株的最大产酶能力。经单因素实验分析,结果显示其产酶活力达到了7.69 U/m L,证明该野生菌株具备高产胞外普鲁兰酶的能力,具有较大的后续研究价值。(4)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野生菌株Alteromonas sp.Y-389的普鲁兰酶编码基因pulA进行克隆,随后对其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普鲁兰酶基因pulA的ORF全长是4 347 bp,编码了一个含有1 44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PulA;经过系统发育分析,该蛋白质PulA与多个来源于Alteromonas sp.的普鲁兰酶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质PulA理论分子量为158.68 kDa,理论等电点为4.15,属于PulA超家族。(5)以质粒pET-28a(+)为载体插入普鲁兰酶基因pulA片段,构建了基因工程菌。在IPTG的诱导下,于重组菌株的胞浆中成功地表达出了可溶性的目标普鲁兰酶PulA,随后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与酶学性质的表征。结果显示该酶的比活力为54.53 U/mg,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6.0和35℃,Mn~(2+)对该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Cu~(2+)、Zn~(2+)与Fe~(2+)显着地抑制其酶活性,该酶属于Ⅰ型普鲁兰酶,其Km和Vmax分别为14.97 g/L和0.36 g/(L·min),该研究为今后普鲁兰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期刊2018-05-01)

公颜慧,马叁梅,王永飞,张继福,张云[6](2018)在《新颖深海微生物酯酶EstC11的酶学性质及其在手性拆分乙酸苏合香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手性乙酸苏合香酯是重要的手性香料产品,在食品及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酶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乙酸苏合香酯产品具有极好的工业应用前景。【目的】研究酯酶EstC11的基本酶学性质及其在制备手性乙酸苏合香酯中的应用。【方法】对来自西太平洋深海热液口芽孢杆菌Bacillus sp.CX01中的新颖微生物酯酶基因EstC11进行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鉴定。通过对p H、温度、有机溶剂等反应条件的优化提高酯酶手性拆分乙酸苏合香酯的光学纯度。【结果】酯酶EstC11的最适反应p H为8.5,最适温度为25°C,一些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对酯酶EstC11的水解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在最适反应条件下(p H 9.0 50 mmol/L Tris-HCl,20°C,50 mmol/L底物浓度)反应3 h后,(R)-乙酸苏合香酯的光学纯度达98%,得率为39%。【结论】通过对酯酶拆分条件的优化,手性拆分乙酸苏合香酯生成(R)-乙酸苏合香酯的光学纯度明显提高,为酯酶EstC11在工业化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08期)

高岩,李波[7](2018)在《我国深海微生物资源研发现状、挑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海具有多种复杂独特的生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被公认为未来重要的基因资源来源地,具有巨大的应用开发潜力。目前,深海微生物资源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也是各国海洋战略的核心关注点。预计在未来20年内,深海微生物资源将在多个领域得到产业化应用。我国在历时近二十年的深海微生物资源采探中,已分离鉴定并规范保藏大洋来源的菌株9 376株,分属于1 443个种444个属,实现了一定的资源积累,并快速提升了知识产权拥有量。但是,随着深海微生物资源获取和开发活动的快速发展,联合国大会"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的生物多样性"谈判进程趋紧,我国深海微生物资源领域依然存在采样区域较为局限、绝大多数微生物难以培养、资源量有待扩容、产业化推进机制缺失、知识产权占有量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应从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资源库的基础建设、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增强国际合作几个方面入手,实现我国深海生物资源产业由"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跨越。(本文来源于《生物资源》期刊2018年01期)

刘垠[8](2017)在《5200米海底,深海微生物刷新人类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色的海参、红色的游虾、白色的小鱼、蓝色的海葵……色彩斑斓的生命在海底一隅欢快地游弋,上演了一出生动的“海底总动员”。“利用深海摄像,我们清楚地观测到5200米海底的热闹景象,其实,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才是潜藏深海的‘主角’。”中国大洋第45(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7-09-28)

兰圣伟[9](2017)在《把实验室搬到5200米海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特派记者兰圣伟)北京时间9月7日6时30分,中国大洋45航次科考队搭乘“向阳红03”船,在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合同区成功回收一套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系统。来自国家海洋局第叁海洋研究所的董纯明介绍,回收的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系统,主要是将陆地实(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7-09-11)

张一玲,龙邹霞[10](2017)在《2.2万株海洋微生物菌种在这里保藏》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22日,国家海洋局在厦门举行的一场深海大洋生物资源勘探开发成就新闻发布会,将我国深海微生物资源库推到了公众面前。当天下午,记者特意探访了这座保藏有2.2万株菌株、国内最大、国际领先的海洋生物菌种资源库。深海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位于国家海洋局第叁(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7-08-01)

深海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执行中国大洋第50航次科考任务的“向阳红03”船上有个3平方米的小菜园,嫩绿的韭菜和生菜吐露着新叶,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每天上午,船员陈明和张向阳都要围着小菜园忙碌一番,浇水施肥、查看长势、调控光照和温度。以往海上航行20多天后就难觅踪影的绿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海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廖静.3500米深海微生物“炼”抗结核新药[J].海洋与渔业.2019

[2].兰圣伟.深海“酶”助力美好生活[N].中国海洋报.2018

[3].兰圣伟.深海微生物蕴藏应用大前景[N].中国海洋报.2018

[4].兰圣伟.我首次在西太平洋回收深海微生物原位培养“实验室”[N].中国海洋报.2018

[5].王淑艳.深海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酶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8

[6].公颜慧,马叁梅,王永飞,张继福,张云.新颖深海微生物酯酶EstC11的酶学性质及其在手性拆分乙酸苏合香酯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8

[7].高岩,李波.我国深海微生物资源研发现状、挑战与对策[J].生物资源.2018

[8].刘垠.5200米海底,深海微生物刷新人类认知[N].科技日报.2017

[9].兰圣伟.把实验室搬到5200米海底[N].中国海洋报.2017

[10].张一玲,龙邹霞.2.2万株海洋微生物菌种在这里保藏[N].中国海洋报.2017

论文知识图

一2深海微生物在生命树链中的位置一9Mirmesota大学深海微生物地球...1.9“天涯”号(左)和“海角”号(...深海微生物培养系统集成图一2深海微生物在生命树链中的位置一4静态高温高压地球化学研究设备图7一...

标签:;  ;  ;  ;  ;  ;  ;  

深海微生物论文_廖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