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超强酸论文-赵忠奎,冉金凤,郭永乐,苗博元,王桂茹

介孔超强酸论文-赵忠奎,冉金凤,郭永乐,苗博元,王桂茹

导读:本文包含了介孔超强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介孔固体酸,烯基化,清洁合成,烯基芳香化合物

介孔超强酸论文文献综述

赵忠奎,冉金凤,郭永乐,苗博元,王桂茹[1](2016)在《芳炔烯基化制烯基芳香化合物用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织构和酸性质调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烯基芳香化合物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及中间体在医药、染料、农药、香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天然产品等化学工业领域占据显着地位.芳香化合物与烯基化合物进行反应是该化合物的经典合成方法,但其存在诸多缺陷:(1)芳环需要预活化,如卤代、叁氟甲磺酸取代等;(2)产生氢卤酸和无机盐废物,污染环境;(3)原子经济性差.如何高效绿色合成烯基芳香化合物已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兴趣.近年来发现的芳香化合物与炔的烯基化,亦称炔的氢芳化,被认为是颇具应用前景的简单、清洁、原子经济的烯基芳香化合物合成新路线.与烯基芳香化合物的经典合成路线相比,经由芳香化合物与炔的烯基化来合成该目标化合物具有如下优点:(1)芳环无需预活化;(2)不产生氢卤酸和无机盐,合成过程环境友好;(3)原子经济性好(100%).因此,采用芳香化合物与炔的烯基化路线来合成烯基芳香化合物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芳香化合物与炔的烯基化反应主要经由两种路径:(1)活化芳环,形成σ-芳基金属络合物;(2)活化炔基,形成烯基阳离子.活化芳环烯基化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贵金属盐、贵金属配合物或有机金属.采用贵金属或有机金属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但存在价格高、多需昂贵配体、分离和催化剂回收困难、操作条件苛刻等问题,缺乏实用性.酸催化活化炔基是芳香化合物烯基化反应的另一途径.酸催化芳烃烷基化已得以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并在化学工业中占据着突出的历史地位,但酸催化烯基化相关文献报道尚少.相对于酸催化的烷基化,烯基化面临更多挑战.尽管如此,成本低、实用性强的酸催化烯基化路线仍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但是,仍存在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催化效率差、收率低、催化剂分离困难及炔聚合严重等不足之处.因此,开展清洁、高效、实用的新型烯基化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意义深远.微孔沸石分子筛克服了液体酸所固有的上述缺点,作为环境友好的固体酸催化剂在烷基化、酰基化等诸多反应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用于烯基化,存在底物适用范围窄、催化效率低、选择性差和炔聚合严重的问题.以介孔固体酸取代微孔沸石分子筛并结合催化剂微结构和酸性质调控,有望实现对反应底物和烯基化产品的扩散、炔的活化及芳烃与烯基阳离子之间的碰撞过程进行调控,从而解决现有固体酸催化该反应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芳烃与炔烃的付-克烯基化制烯基芳香化合物用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织构和酸性质调控研究.通过介孔镧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过程参数,如模板剂和氨水的加入量、水热温度、水热时间的调节,来调控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织构和酸性质,进而调控固体酸的烯基化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介孔镧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过程参数对所制备的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织构和酸性质影响显着,需要合适的模板剂和氨水的加入量、水热温度、水热时间,才能获得适宜的织构和酸性质.介孔镧锆复合氧化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模板剂与金属离子摩尔比0.18、氨水与金属离子摩尔比16、水热温度90oC、水热时间60h.相对于研究组先前报道的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经织构和酸性质调控优化的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均得以显着提升.采用本文所构筑的固体酸催化剂,用于不同芳香化合物的烯基化,也展示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适宜织构和酸性质的介孔固体酸用于芳香化合物与炔烃的烯基化,来制备烯基芳香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柯艺聪[2](2016)在《SO_4~(2-)/TiO_2/MAS-5介孔分子筛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超强酸作为一种绿色新型环保催化材料,与传统的催化剂(如硫酸)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副反应少、易和反应物分离、对设备不腐蚀、可重复使用、对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因此,固体超强酸的研究和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固体超强酸并未实现工业化应用,原因主要是比表面积小、总酸量相对小而导致的催化活性有限,SO42-易流失和催化剂表面结焦积碳易失活而导致催化寿命有限。其中负载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则能有效地缓解上述问题,尤其以介孔分子筛作为载体不仅能提供大的比表面积,而且有效提高选择性和降低反应温度。因此,本课题提出以自制的MAS-5介孔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掺杂TiO2和负载SO42-来获得负载分子筛型氧化物固体超强酸SO42-/TiO2/MAS-5。并以丙二醇单甲醚(PM)和乙酸(HAc)为原料,SO42-/-TiO2/MAS-5为催化剂,酯化反应合成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PMA)。研究内容包括:(1)以水热合成法制备不同硅铝比的MAS-5介孔分子筛。通过BET表征结果选择硅铝比为30的MAS-5介孔分子筛为理想的负载载体。(2)使用溶胶-凝胶法代替传统的低温陈化法负载TiO2,所获得的催化剂催化活性较高。采用PMA酯化合成反应为探针探索最佳的SO427TiO2/MAS-5催化剂制备合成条件和配方。优化制备条件的催化剂进行重复使用性试验表明SO427TiO2/MAS-5催化剂具高重复利用性。(3)通过XRD、SEM、FT-IR、BET、TEM、TGA表征技术对介孔分子筛MAS-5,TiO2/MAS-5载体和SO42-/TiO2/MAS-5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分析。(4)在间歇反应搅拌装置中,以SO4-27TiO2/MAS-5介孔分子筛固体超强酸作为催化剂,进行PM和乙酸合成PMA动力学的研究。在消除外扩散影响的前提下,考察了反应温度、酸醚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根据动力学实验数据建立了适用的拟均相动力学模型,并获得相应的模型参数。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定值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6-06-01)

翟龙,许连池,刘曦光,孙武,于少明[3](2016)在《介孔WO_3-CeO_2-Zr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与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介孔结构的WO_3-Ce O_2-Zr O_2(WCZ)固体超强酸。研究了Ce掺杂量、WO_3含量、煅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结构和酸性能的影响,以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对介孔WCZ固体超强酸的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掺杂适量Ce有助于维持四方相Zr O_2的稳定,引入活性组分WO_3能有效提升催化剂的稳定性。当Ce含量为5%(摩尔分数),WO_3含量为20%(质量分数),经650℃煅烧后,介孔WCZ固体超强酸的比表面积为176.1 m~2/g,平均孔径为3.70 nm,孔体积为0.20 cm~3/g,乙酸转化率达到97.28%,使用4次后其乙酸转化率还能达到96.08%。(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翟龙[4](2016)在《介孔错基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锆基固体超强酸具有酸性强、活性好、选择性高、易与产物分离、不腐蚀设备、环境污染小、重复使用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绿色高效、安全环保的新型催化剂。然而,由于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存在稳定性较差、表面活性组分易流失、重复使用性不佳等缺陷,使其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研究了介孔WO3-CeO_2-ZrO_2 (WCZ)和介孔SO_4~(2-)/CeO_2-ZrO_2(SCZ)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以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对所制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测试;利用XRD、 Raman光谱、FT-IR、N2吸附-脱附、TEM、 NH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组成、结构、酸强度及酸量进行了表征;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及再生进行了研究,并开展了催化剂在乳酸丁酯和柠檬酸叁丁酯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最佳制备条件所得介孔WCZ具有超强酸性,物相组成为单一的四方相ZrO_2,比表面积为176.1 m~2/g,平均孔径为3.70 nm,孔体积为0.20 cm~3/g,乙酸转化率为97.28%。掺杂适量稀土元素Ce有助于维持四方相ZrO_2的稳定,添加适量活性组分W03能有效提升催化剂的稳定性。稀土元素Ce的掺杂、活性组分W03的添加以及介孔结构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其酸强度和酸量,从而显着改善锆基固体超强酸的活性、重复使用性及其稳定性。(2)最佳制备条件所得介孔SCZ具有超强酸结构,物相组成为单一的四方相ZrO_2,比表面积为185.5 m~2/g,平均孔径为3.6 nm,孔体积为0.21 cm~3/g,乙酸转化率为98.86%。稀土元素Ce的存在和介孔结构的引入能够显着增加其酸强度和酸量,从而明显提高锆基固体超强酸的活性、重复使用性及其稳定性。(3)所制固体超强酸选择性良好,重复使用性能优异,再生方法简单。对乳酸丁酯和柠檬酸叁丁酯的合成也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6-04-01)

于玲玲[5](2015)在《萃取第叁相模板法制备介孔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TRPO-煤油/HCl-Zr(Ⅳ)叁相萃取体系中负载Zr(Ⅳ)量最大的第叁相作为模板,用沉淀反萃和硫酸浸渍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介孔SO42-/Zr 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并用TEM和IR进行了表征。研究其在丙烯酸正丁酯合成中的催化性能和浸渍剂硫酸的浓度对其活性的影响,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当浸渍剂硫酸的浓度为0.1mol/L时,丙烯酸正丁酯的酯化率可达到88.7%。(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5年09期)

崔斌,刘自力,向超[6](2013)在《用于烷基化脱硫反应的介孔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机动车尾气中的硫化物对环境的破坏,汽油的深度脱硫受到高度关注。采用传统的加氢脱硫方法来实现深度脱硫,要求更高的加氢压力和更严格的操作条件,所带来的投资成本和加工成本会成倍地增加,所以必须研究新的脱硫方法,其中烷基化脱硫是一种新的脱硫方法,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模板剂,四氯化钛为水解前驱物,制备具有介孔特征的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用于烷基化脱硫反应,发现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乙醇和噻吩在该催化剂上,反应温度403K,物料空速(本文来源于《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1-20)

张裕卿,王莉莉[7](2013)在《介孔ZrO_2/void/TiO_2固体超强酸对聚偏氟乙烯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偏氟乙烯(PVDF)膜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水体净化、废水处理等领域。但是在处理含油废水时,PVDF膜由于其强疏水性而容易被污染,这导致PVDF膜通量的急剧下降,从而限制了PVDF膜的广泛使用。结合TiO_2粒子的光催化性能和SO_4~(2-)/ZrO_2粒子的固体超强酸性,制备出介孔ZrO_2/void/TiO_2固体超强酸粒子(ZVT),并将ZVT均匀分散在PVDF中对其进行改性。在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一些小分子有机物通过介孔通道到达TiO_2光催化活性中心,在紫外光线下可以将这些有机污染物降解,减轻了有机物对膜造成的污染;ZVT的固体超强酸性在PVDF膜表面形成低pH值的酸环境,能分解无机污染物,减轻了无机氧化物对PVDF膜造成的污染。而且ZWT表面具有大量的羟基,大大提高了PVDF膜的亲水性。因此,ZVT/PVDF复合膜在含油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期刊2013-08-23)

徐焱[8](2013)在《有序介孔ZrO_2/void/TiO_2固体超强酸填充聚偏氟乙烯膜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偏氟乙烯(PVDF)因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室温下耐磨,耐酸碱,耐氯化,抗氧化而成为比较理想的膜材料。PVDF膜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水体净化、废水处理和膜生物反应器等领域。但是在处理废水时,PVDF膜容易被污染由于其具有强疏水性,这导致PVDF膜通量的急剧下降,膜清洗次数频繁,膜使用寿命缩短从而限制了PVDF膜的广泛使用。因此对PVDF膜进行改性制备出亲水性强的PVDF膜来减少清洗次数、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TiO2粒子的光催化性能和SO42-/ZrO2粒子的固体超强酸性,制备出有序介孔ZrO2/void/TiO2固体超强酸(ZVT)核壳粒子,将粒子均匀分散在PVDF中对其进行改性。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一些小分子有机物吸附在PVDF膜孔内壁与ZVT粒子接触,通过介孔通道到达TiO2光催化活性中心,在紫外灯照射下有机物分子被降解为CO2和H2O,减轻了有机物对膜造成的污染;SO42-/ZrO2粒子产生的强质子酸中心在PVDF膜表面形成低pH值的酸环境,起降解部分无机氧化物粒子的作用,减轻了无机氧化物对PVDF膜造成的污染。SO42-/ZrO2粒子产生强质子酸的同时产生大量的羟基,大大提高了PVDF膜的亲水性,此外,ZVT粒子的填充提高了PVDF膜的机械性能。将ZVT粒子均匀分散在PVDF铸膜液中制备ZVT/PVDF复合膜,其制备工艺条件为:溶质PVDF含量为20wt%,溶剂DMAc含量为70wt%,致孔剂PVP-K30含量为5wt%,ZVT粒子与PVDF的质量比为15:100。对ZVT/PVDF复合膜进行SEM、接触角以及力学性能测试,SEM测试表明ZVT粒子均匀分散在PVDF膜孔道内,接触角测试表明ZVT/PVDF复合膜的水接触角为33.9°远小于纯PVDF膜的67.4°,亲水性大大提高,力学性能分析表明ZVT/PVDF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抗压实性能都得到了显着的改善。将ZVT/PVDF复合膜用于含油废水的处理,透过液中油含量小于10mg/L,固体悬浮物含量小于5mg/L,达到油田采出水回注技术推荐标准。通过光催化实验可以看出ZVT/PVDF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通过化学清洗实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ZVT/PVDF复合膜自身具有部分酸洗功能。因此,ZVT/PVDF复合膜在含油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最后,本文对ZVT/PVDF复合膜的除污机理以及ZVT粒子与PVDF链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06-01)

杜东泉[9](2012)在《纳米介孔固体超强酸WO_3-ZrO_2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化燃料是人类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一类能源,然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必将日益稀缺,最终耗竭的问题。同时,人类对它的需求确与日剧增,石油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且其燃烧后对环境的污染愈演愈烈,迫使人类探索寻求一种可再生、环境友好的替代能源,而生物柴油应运而生。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可再生燃料,对解决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和由石化柴油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酯交换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生物柴油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固体酸碱法,酶催化法,超临界法,全细胞生物法等。目前以均相催化在酯交换反应中运用最为广泛。然而,均相法因不易与产物分离,对设备腐蚀性大等缺点,使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固体催化剂等其他催化剂被用在了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中。WO3-ZrO2(WZ)是一种超强固体酸,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固体酸之一。对于制备生物柴油,固体强酸催化剂不仅具有受原料水分和游离脂肪酸影响小的优点,且不会对设备造成腐蚀损坏,易于回收利用与分离。因此,将WO3-ZrO2(WZ)用于催化制备生物柴油,对于解决燃料危机和环境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1)制备了纳米介孔WO3-ZrO2。利用大角、小角XRD,N2脱吸附,NH3-TPD,SEM,TEM,EDS等手段对WZ进行了表征,从而考察了不同W负载量,不同煅烧温度,不同模板剂等因素对WO3-ZrO2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WZ的比表面积,孔径,酸性,晶相等也随之发生改变。经研究发现:在煅烧温度为550℃,W负载量为30%,模板剂采用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时,所得到的WZ是理想的,此时其比表面积为175m2/g,平均孔径4.11nm,孔体积0.180cm3/g,平均粒径6nm,总酸量4329.6site/g,酸密度21.32site/m2。(2)WZ催化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分别设计了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优化实验。从而确定了W03-ZrO2催化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反应参数,醇油摩尔比为20:1,温度为180℃,催化剂量为4%,反应时间为10h,W03-ZrO2中W的负载量为30%,煅烧温度为550℃。在此条件下所得的甲酯的产率可以达到81.5%。最后对WZ的循环使用活性进行了评估,发现即使是在催化剂使用五次后,催化活性也只是略微下降(甲酯产率从82.5%下降至75%)。(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丛健[10](2012)在《介孔相固体超强酸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共沉淀法,以28%的NH_3·H_2O溶液为沉淀剂与10%Zr(NO_3)_4·5H_2O溶液反应,反应时间0.5小时,晶化温度100℃,焙烧温度600℃得到ZrO_2前驱体,用0.5mol/L的S_2O_8(NH_4)_2溶液浸渍24h得到S_2O_8~(2-)/ZrO_2固体超强酸(SZ)。分别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模板剂合成介孔相固体超强酸。用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当n(Zr):n(CTAB)=1.0:0.5,反应0.5h,晶化温度100℃,焙烧温度600℃得到介孔ZrO_2,用0.5mol/L的S_2O_8(NH_4)2溶液浸渍24h为较佳条件合成介孔相S_2O_8~(2-)/ZrO_2固体超强酸(SZ-1)。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模板剂为摸板剂,当n(Zr):n(SDS)=1.0:0.5,反应0.5h,晶化温度100℃,焙烧温度600℃得介孔ZrO_2,用0.5mol/L的S_2O_8(NH_4)_2溶液浸渍24h为较佳条件合成介孔相S_2O_8~(2-)/ZrO_2固体超强酸(SZ-2)。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XRD)、氮气吸附-脱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Hammett法酸强测试、X-射线能谱(EDS)元素分析、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Z的BET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为121.20m~2/g、0.1643cm~3/g、3.124nm,Hammett酸量19.384mmol/g;SZ-1的BET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为161.22m~2/g、0.2344cm~3/g、3.232nm,Hammett酸量21.512mmol/g;SZ-2的BET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为155.41m~2/g、0.2143cm~3/g、3.408nm,Hammett酸量为20.837mmol/g;SZ-1和SZ-2较SZ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明显介孔结构特征,粒子呈现类似于蠕虫状结构,二者酸强(H_0)均介于PKa为-13.8与-12.7之间。以乙酰乙酸乙酯和间苯二酚合成7-羟基-4-甲基香豆素为探针,检测SZ-1和SZ-2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SZ-1和SZ-2相比SZ的催化性能有一定的提高。分别考察两种催化剂重复使用的性能。当乙酰乙酸乙酯和间苯二酚的摩尔比为1:1,催化剂用量为0.15g,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3h,SZ为对比实验的收率为89.22%,使用五次,收率为69.63%。SZ-1催化剂反应收率可达94.26%,使用五次,收率为73.73%。SZ-2催化剂反应收率可达93.84%,使用五次,收率为74.56%。(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期刊2012-04-01)

介孔超强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固体超强酸作为一种绿色新型环保催化材料,与传统的催化剂(如硫酸)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副反应少、易和反应物分离、对设备不腐蚀、可重复使用、对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因此,固体超强酸的研究和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固体超强酸并未实现工业化应用,原因主要是比表面积小、总酸量相对小而导致的催化活性有限,SO42-易流失和催化剂表面结焦积碳易失活而导致催化寿命有限。其中负载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则能有效地缓解上述问题,尤其以介孔分子筛作为载体不仅能提供大的比表面积,而且有效提高选择性和降低反应温度。因此,本课题提出以自制的MAS-5介孔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掺杂TiO2和负载SO42-来获得负载分子筛型氧化物固体超强酸SO42-/TiO2/MAS-5。并以丙二醇单甲醚(PM)和乙酸(HAc)为原料,SO42-/-TiO2/MAS-5为催化剂,酯化反应合成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PMA)。研究内容包括:(1)以水热合成法制备不同硅铝比的MAS-5介孔分子筛。通过BET表征结果选择硅铝比为30的MAS-5介孔分子筛为理想的负载载体。(2)使用溶胶-凝胶法代替传统的低温陈化法负载TiO2,所获得的催化剂催化活性较高。采用PMA酯化合成反应为探针探索最佳的SO427TiO2/MAS-5催化剂制备合成条件和配方。优化制备条件的催化剂进行重复使用性试验表明SO427TiO2/MAS-5催化剂具高重复利用性。(3)通过XRD、SEM、FT-IR、BET、TEM、TGA表征技术对介孔分子筛MAS-5,TiO2/MAS-5载体和SO42-/TiO2/MAS-5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分析。(4)在间歇反应搅拌装置中,以SO4-27TiO2/MAS-5介孔分子筛固体超强酸作为催化剂,进行PM和乙酸合成PMA动力学的研究。在消除外扩散影响的前提下,考察了反应温度、酸醚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根据动力学实验数据建立了适用的拟均相动力学模型,并获得相应的模型参数。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定值吻合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孔超强酸论文参考文献

[1].赵忠奎,冉金凤,郭永乐,苗博元,王桂茹.芳炔烯基化制烯基芳香化合物用硫酸化的介孔镧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织构和酸性质调控研究(英文)[J].催化学报.2016

[2].柯艺聪.SO_4~(2-)/TiO_2/MAS-5介孔分子筛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6

[3].翟龙,许连池,刘曦光,孙武,于少明.介孔WO_3-CeO_2-Zr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与催化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6

[4].翟龙.介孔错基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

[5].于玲玲.萃取第叁相模板法制备介孔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J].山东化工.2015

[6].崔斌,刘自力,向超.用于烷基化脱硫反应的介孔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C].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7].张裕卿,王莉莉.介孔ZrO_2/void/TiO_2固体超强酸对聚偏氟乙烯膜性能的影响[C].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2013

[8].徐焱.有序介孔ZrO_2/void/TiO_2固体超强酸填充聚偏氟乙烯膜的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3

[9].杜东泉.纳米介孔固体超强酸WO_3-ZrO_2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

[10].丛健.介孔相固体超强酸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

标签:;  ;  ;  ;  

介孔超强酸论文-赵忠奎,冉金凤,郭永乐,苗博元,王桂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