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研究的主题、特色及问题——基于1979-2017《民族研究》的样本分析
龙运荣
(湖南科技学院 传媒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摘 要:1979年至2017年的《民族研究》的文章统计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民族经济、社会组织、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历史地理、民族起源发展与变迁等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民族研究理论范式正在形成。虽然成绩斐然,但我国的民族研究依然存在研究领域相对狭窄、对新技术的影响关注不够、应用型研究偏少、国际研究视野较薄弱、方法创新有待加强等问题,应该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运用与转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学科融合和借鉴。
关键词:改革开放;《民族研究》杂志;民族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民族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对四十年来的民族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梳理,不仅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四个自信”尤其是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需要。
《民族研究》(英文名称Ethno-National Studies)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58年,双月刊。该刊是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荟萃了我国民族研究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包括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在内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为我国民族学学科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术刊物,代表着我国民族研究的最高成就。本文以1979年至2017年的《民族研究》杂志所发表的文章为样本,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就研究主题、研究层次、项目基金、研究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总结我国民族研究取得的成绩,分析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为民族研究及相关学科发展提供某种借鉴和思考。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量化研究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从197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之间中国知网收录的《民族研究》杂志出版的所有文章进行量化统计,根据需要对其中的重要文章的作者、机构及内容进行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在低频区,出现斜率接近90°的直线,表明该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的容抗性能;在高频区,半圆直径约0.18Ω,说明电容器具有较小的电荷转移阻抗;曲线与阻抗实轴的焦点表示溶液欧姆电阻,该电极材料的欧姆电阻为0.26Ω,说明电容器具有非常小的内阻和rGO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一) 发文总量和文章类型
因《民族研究》为双月刊,每年出版6期。从1979年第1期检索到2017年第6期,除1999年出版增刊1期外,39年该刊共出版235期,共发表各类文章3283篇,每期平均发文13.97篇(见表1) 。
近40年来,我国民族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民族研究理论范式正在形成。
2007年起,该刊开设了田野调查与研究、民族志理论与范式、研究述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中国特色族际政治与协商民主专题、纪念改革开放30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专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灾害人类学研究、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稿、学习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专稿等各类专栏。
表1 《民族研究》发文数量统计表(单位:篇)
2017201620152014201320122011201020092008 71767777817474867878 续表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 88859088899593958984 续表1997199619951994199319921991199019891988 9097948991901189210590 续表198719861985198419831982198119801979平均 97888773727373702613.97
(二) 研究框架
综合前文所述的40年来我国民族研究的发展情况,我国民族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如今电子商务的发展已越发成熟,随着大数据和科技的不断更新,电子商务的负外部效应已经得到了改善。本文通过论述电子商务治理的多中心协同模式为电商的长期稳定提供一个逻辑框架,在中国特殊的情境下,政府主导型的治理模式在逐渐向多主体治理模式转变,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多中心的治理模式下,政府仍然是治理的主力军,承担着轴中心的作用,通过协同合作提高单一主体治理的效率,听取更多群众的声音。
研究主题反映了民族研究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学科分布、中图分类号和关键词三个维度来观察近40年来我国民族研究主题的分布与变化。
根据中国知网的分类,研究层次分为社科基础研究与自科应用研究两个层次。对研究层次的分析可以了解民族研究的应用情况,掌握学科性质和特点。
一是我国民族研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我国的民族研究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民族研究》杂志先后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等专栏,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种群族群与阶级、习近平新时代民族思想研究、红军长征胜利与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与实践等研究主题。
三、分析与发现
根据以上的分析框架,本文从研究主题、作者分布、转引率等几个方面对改革开放来我国民族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力图对我国民族研究的特点有初步了解和掌握。
(一) 研究主题
本文通过对学科分布、中图分类号和关键词三个维度的检索,发现近40年来我国民族研究主题分布与变化。
1. 学科分布
根据中国知网的学科分类,我国民族研究共涉及到40个学科[1],其中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729篇,占全部文章总量的22.00%,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703篇,占全部文章的21.00%,民族学561篇,占全部文章的18.00%,中国古代史293篇,占全部文章的9.00%,经济体制改革168篇,占全部文章的5.00%,社会学及统计学151篇,占全部文章的4.6%,旅游115篇,占全部文章的3.5%,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111篇,占全部文章的3.4%。此外,还有宗教74篇,中国语言文字60篇,考古56篇,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42篇,中国近现代史40篇,文化36篇,法理、法史35篇,人物传记30篇,人口学与计划生育29篇,政治学27篇,出版24篇,农业经济24篇,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23篇,宪法23篇,马克思主义21篇,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1篇,世界历史18篇,中国通史17篇,行政法及地方法制16篇,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14篇,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14篇,贸易经济13篇,中国共产党13篇,财政与税收11篇,地理9篇,投资8篇,史学理论7篇,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7篇,政党及群众组织7篇,生物学7篇,工业经济7篇,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6篇。
从文章数量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研究主要分布在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民族学、中国古代史、经济体制改革等学科。
2. 中图分类号
那天晚上,伟翔小孩子一样跟我讲了很多话。他说:“那段日子,我简直绝望极了,不能给自己心爱的女人幸福的生活,让她那么受委屈,我觉得自己是个最窝囊最没有用的男人。我总感觉我欠你的,所以,回到家里看到你的脸色不好,我就连大气都不敢喘……”
中图分类号是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特征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获取的分类代号。《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根据中图分类号的代码,从A至Z的26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学科。根据中国知网所收录的分类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研究》发布的文章分类如表2所示:
农谚即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农民生产经验的概括和形象的反映,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农村高中生而言,将农谚引入课堂,寓深奥抽象的哲理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例如,讲“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时,设置问题:
表2 《民族研究》文章中图分类号统计表(单位:篇)
ABCDEFGHIJKLM 1672376130193504742758300 NOPQRSTUVWXYZ 104068621020015
从上面的统计表可以看出,近40年来我国民族研究的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K(历史地理) 、C(社会科学总类) 、F(经济) 、B(哲学宗教) 、G(文化、科学、教育与体育) 等五个学科门类,其中K(历史地理) 583篇,占全部文章的17.76%,C(社会科学总类) 376篇,占全部文章的11.45%,F(经济) 193篇,占全部文章的5.88%,B(哲学宗教) 72篇,占全部文章的2.00%,G(文化、科学、教育与体育) 50篇,占全部文章的1.52%。
在K(历史地理) 的583篇文章中,K0史学理论6篇,K1世界史11篇,K2中国史464篇,K3亚洲史4篇,K4非洲史0篇,K5欧洲史1篇,K6大洋洲史0篇,K7美洲史0篇,K81传记2篇,K85文物考古0篇,K89风俗习惯58篇,K9地理10篇(见表3) 。这表明在历史地理研究中主要是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特别是隋、唐至清前期的研究成为重点,占全部文章的30.87%,而对清朝以来的近现代史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世界历史中的非洲、大洋洲、美洲史的研究几成为空白。而在地理方面的研究则主要是对风俗习惯的研究,这与少数民族具有与汉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相关,也与民族学学科发展的经历有关,民族学发展之初即是由关注异域民族的风俗开始的。
表3 中图分类号K(历史地理) 类发文数量统计表
K历史地理K092史学史6K29地方史志20 K10通史1K3亚洲史4 K13中世纪史1K4非洲史0 K14近代史1K5欧洲史1 K15现代史1K6大洋洲史0 K18民族史志7K7美洲史0 K20通史14K81传记2 K21原始社会2K82中国人物传记20 K22奴隶社会5K83各国人物传记1 K23封建社会35K87中国文物考古1 K24隋、唐至清前期180K89风俗习惯58 K2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9K90地理学2 K2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1K91世界地理1 K27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K92中国地理6 K28民族史志172K99地图1
C(社会科学总类) 共有459篇文章,其中C95民族学271篇,占全部文章的59.04%,C91社会学157篇,占全部文章的34.20%,C92人口学27篇,占全部文章的5.88%,C96人才学4,占全部文章的0.87%,C93管理学3篇,占全部文章的0.65%。从C95民族学分类的研究内容来看,C951民族起源、发展变迁115篇,占全部民族学分类的42.59%,其他为C95-06民族学学派24篇、C955民族性、民族心理15篇,C954民族社会形态、社会制度3篇,C956民族融合、民族同化3篇,C95-0民族学理论与方法3篇,C95-05民族学与其他学科关系1篇(见表4) 。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学和社会学学科,人口学、管理学、人才学稍有涉及。而在民族学学科中,大家关注的重点是民族起源、发展变迁、以及民族学学派、民族性、民族心理和民族史志、民族地理等。
表4 中图分类号C(社会科学总论) 类发文数量统计表
C社会科学总论C1社会科学现状及发展4C95-0民族学理论与方法3 C2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2C95-05民族学与其他学科关系1 C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1C95-06民族学学派24 C91社会学157C95-2民族史志、民族地理12 C92人口学27C95-5民族学学科史3 C93管理学3C955民族性、民族心理15 C951民族起源、发展与变迁115C956民族融合、民族同化3 C954民族社会形态、社会制度3C96人才学4
在F(经济) 的193篇文章中,F0经济学6篇,F1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111篇,F2经济计划与管理29篇,F3农业经济24篇,F4工业经济7篇,F49信息产业经济0篇,F59旅游经济12篇,F6邮电经济0篇,F7贸易经济15篇,F8财政金融14篇(见表5) 。这表明改革开放来,我国民族研究在经济方面主要关注地方经济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这与F30中国农业经济研究占全部文章的10.36%相对应,这说明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民族地区整体上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
表5 中图分类号F(经济) 类发文数量统计表
F经济F0经济学6F24劳动经济6 F11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1F29城市与市政经济14 F12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1F30农业经济理论4 F121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3F32中国农业经济20 F124经济建设和发展9F42中国工业经济7 F125对外经济关系3F590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2 F126人民生活状况3F592中国旅游事业10 F127地方经济84F6邮电经济0 F128中国经济史7F71国内贸易经济2 F20国民经济管理3F72中国国内贸易经济8 F22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1F75各国对外贸易5
在G(文化、科学、教育与体育) 的109篇文章中,G0文化理论7篇,G1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16篇,G2信息与知识传播34篇,G3科学、科学研究2篇,G4教育2篇,G5世界各国教育事业4篇, G6各级教育7篇,G7各类教育36篇,G8体育2篇(见表6) 。在G2信息与知识传播34篇文章中,有26篇是书评,占全部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文章的76.47%。而在G7各类教育中,少数民族教育36篇,占全部文章的33.03%。 这说明在文化科学教育与体育研究中,少数民族教育是研究重点,信息与知识传播中的其他传播类型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表6 中图分类号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类发文数量统计表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1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1G639中等教育1 G23出版事业(书评) 26G647学校管理1 G25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7G649高等教育2 G26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1G71职业教育0 G30科学研究理论1G72成人教育、业余教育0 G32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1G74华侨教育、侨民教育0 G4教育学2G75少数民族教育36 G4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1G76特殊教育0 G521教育改革与发展2G76特殊教育0 G529教育史2G78家庭教育0 G629初等教育2G8体育2
在B(哲学、宗教) 68篇文章中,B0哲学理论1篇,B2中国哲学3篇,B8逻辑1篇,B9宗教62篇(见表7) 。而在宗教的研究中,以神话与原始宗教、佛教为主要研究内容,分别有23篇和19篇,宗教理论与概况也有涉及。
表7 中图分类号B(哲学、宗教) 类发文数量统计表
B哲学、宗教B0哲学理论1B94佛教19 B1世界哲学0B95道教2 B2中国哲学3B96伊斯兰教(回教) 1 B8逻辑1B97基督教3 B91对宗教的分析和研究2B98其他宗教4 B92宗教理论与概况7B99术数、迷信2 B93神话与原始宗教23
3. 关键词
关键词源于英文keywords,是为了方便学术研究时进行资料检索而根据文章研究内容出现最核心、次数最多、最贴近主题而设的词汇。本文根据民族学研究经常出现的如民族理论、民族问题、民族经济、民族法制、民族心理学、少数民族非遗、民族历史、民族社区、民族旅游究、认同、象征、婚姻家庭、仪式、族群家族与社会组织、现代化与文化变迁、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宗教、民族教育、民族医药与疾病灾害防治、生态与环境保护、民族考古、民族语言文字、民族体育与健康养生、民俗、大众传媒、媒体、媒介等28组关键词。在知网设定“来源文献=民族研究(精确模式) ”、“发表时间=从1979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在“关键词”一栏分别输入以上关键词进行组合检索,得到检索结果按降序排列如表8所示。
表8 关键词组合检索结果统计表
关键词文章数量关键词文章数量 民族经济127民族旅游6 族群、家族与社会组织52社会结构5 区域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41民主法制法律与法治5 民族理论36民族考古5 民族文化28民族心理学3 民族问题27少数民族非遗2 民族关系26民族宗教2 现代化与文化变迁20民族体育与健康养生2 认同15民族历史2 民族语言文字13仪式1 婚姻家庭13象征1 民族教育10民族社区1 生态环境保护8民俗0 医药与疾病、灾害防治6大众传媒、媒体、媒介0
从以上关键词出现的频率统计来看,频率最高的前十位分别为民族经济、族群家族与社会组织、区域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理论、民族文化、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现代化与文化变迁、认同、民族语言文字、婚姻家庭。这反映了近四十年来,我国民族研究的主题以经济社会发展、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现代化等现实问题为主,而对非遗、宗教、体育健康养生、历史、仪式、象征、大众传媒、媒体、媒介等的关注则较少。
(二) 研究层次分布
根据中国知网分类,研究层次分为基础研究(社科) 和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 两个层次。在中国知网检索发现,基础研究(社科) 文章为3248篇,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 文章为35篇。在应用基础研究中,生态与环境研究12篇,灾害研究8篇,医药与疾病认知、医学人类学6篇,居住文化2篇,服饰研究2篇,书评2篇,饮食文化1篇,历法1篇,法律1篇。
这说明目前我国民族学研究主要还是社会科学的基础性研究,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应用层面还十分欠缺。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频发,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涌现出罗康隆、郭家骥、周竞红、崔延虎等一批生态民族学家。随着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李永祥、梁景之等民族学家从人类学的方法对自然灾害进行了相应研究。
乐山市作为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地区,不但有丰厚的当地特产及资源,更有非常多样的语言种类。四川省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乐山市民族分布比较多样,有大约41个民族定居该地。其中,汉族、回族、苗族及彝族是乐山世代存在的民族成份。在这些民族文化中,语言种类较为多样,在少数民族语言分布中,作为四川杂居地域的主体民族,藏语的使用较为广泛,且有不同地区的方言,还有回族语言、彝族语等多种。而乐山的各地方言种类也是比较多的,以井研县为主的东部分地区大部分为自贡方言的使用地,而市区主要是乐山方言,此外还有嘉南语等方言。得益于乐山市语言的多样性,诸多语言学研究者在做理论研究之前,都会亲自到乐山地区做试点调查。
(三) 基金项目
从中国知网的基金栏目收录来看,共有各类基金997条。中央国家级基金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等98项,地方省市级基金项目442项,高等院校314项,科研院所96项,国外及国际机构43项。
根据中国知网的收录,《民族研究》的文章来自15个基金项目的支持[1],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9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3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篇,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8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8篇,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3篇,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篇,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1篇,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1篇,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1篇,霍英东教育基金1篇,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1篇,国家留学基金1篇,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篇,美国福特基金1篇,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篇[2]。由此可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我国民族研究最主要的基金项目来源。
师:中学生之间的恋爱是真正的爱情吗?对异性的好感是爱情吗?我们来看看爱情的一种定义:以婚姻为目的建立感情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男女双方基于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彼此爱慕,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科学家总结说,要想获得理想的爱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四) 中国特色民族研究
前进四路那一带是老房子,过年时大火烧着了一栋仓库,连带烧了好几家民房,春节后市政府下令整改,几个开发商看中了这块地,几番角逐后,把集贤巷和汤圆馆那片都圈了进去。刁先生鼓动得一巷子居民兴高采烈、沾沾自喜,以为咸鱼翻身的大好机会来了。
基金项目是科学研究经费来源的重要途径,反映了国家科学研究的需求倾向,同时也是研究成果重要性的重要标志。对文章基金项目支持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民族研究在研究经费来源方面的情况,了解国家对民族研究的需求倾向。
二是我国民族研究始终坚持服务和服从于党的领导。自2007年以来,《民族研究》先后开设了《学习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专稿》、《纪念改革开放30年》、《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特色族际政治与协商民主专题》、《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稿》、《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建构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专稿》、《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等一系列专栏,专门刊发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重要论述,阐述党的民族政策,这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领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是我国民族研究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从2007年起,《民族研究》开设“学术动态与信息”专栏,专门用于刊登与民族研究相关的学术动态与会议信息95条。从会议信息的内容来看,有关会议十分注重关注现实问题特别是民族地区发展问题,如新发展理念与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论坛综述、转型期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论坛综述、首届中国畲族发展景宁论坛简述、“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进展与展望,等等。
四、我国民族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学科发展对策
通过以上对近40年来我国民族研究的发展情况的梳理发现,我国民族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一) 我国民族研究存在的问题
本文从研究主题、研究层次、基金支持、特色研究等几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研究情况进行分析。
1. 研究领域相对狭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也将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民族研究及相关学科也应采取新的策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学由西方传入中国并取得快速发展。经过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民族研究形成了以民族起源、发展变迁、民族社会形态、社会制度、民族性、民族心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特有研究领域。特定学科领域的形成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但是,总体来看,我国民族研究的领域依然显得相对狭窄。并且,由于我国民族研究的早期研究者主要来自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的转行或跨界。因此,我国的民族研究带有明显的政治学、历史学痕迹,对新近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关注不够,比如毒品、疾病、食品安全、网络犯罪等。以“艾滋病”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检索结果只有一篇文章[3],以“毒品”、“癌症”、“食品安全”、“精神病”、“骗婚”、“网络诈骗”、“婚外恋”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检索结果均为零。
2. 对新技术的影响关注不够
运用系统调度平台,在枯水期间,对晋江西溪和山美水库水源进行联合调度,年可增加晋江水资源有效利用量1亿m3以上,相当于在晋江流域新增一座大型水库。目前,正在开展系统二期工程建设,计划投入2 900万元对系统平台进行更新改造和增设水质水量监测、取用水远程计量、视频监控、闸门控制设备等。系统二期工程建成后,全市的水资源监控体系将更加完善,水资源监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21世纪是继工业革命后人类迎来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浪潮,全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层出不穷的交通、通讯、宇宙探索、计算、医疗技术等对人类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结构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这些问题跟民族发展紧密相关,对我国广大民族地区的影响巨大。然而,这些新技术的影响还未引起国内广大民族研究的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出现,一批技术人类学家开始在美国崛起,技术人类学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如在1991年美国人类学协会年会中,就出现了技术人类学相关的讨论小组;1998年10月,美洲印第安人基金会组织学者举办了一场以“技术人类学”为主题的研讨会,并于2001年出版了“人类学视角下的技术”论文集。[4]然而,在当时国内学界,不仅是技术人类学未受重视,甚至连科技人类学都没有兴起。[5]455-460如以“网络传播”、“大众传媒”、“人工智能”、“转基因”等为关键词在《民族研究》中检索,结果均为零条。
3. 应用性研究偏少
从研究层次来看,我国民族研究总体上理论研究偏重,应用研究严重不足。特别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的应用研究,如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食品安全、养生保健与疾病防治、信息传播与运用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能否为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服务是检验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准,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食品安全、养生保健与疾病防治、信息传播与运用既是民族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民族学学科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值得进一步发展。
4. 国际视野较为薄弱
进行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对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为了对村级财务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各村需要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并且在民主理财小组的领导下严格监督村级的各项事务,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受理村民的质疑和质询,确保农村审计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开展与村民自身利益有着紧密联系的财务活动期间,需要严格接受群众的监督,将所开展活动的各项内容进行及时、细致的公开,严禁以群众无法接受的方式进行假公开,对于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工作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
5. 方法创新有待加强
马林诺夫斯基开创的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是民族研究的“制胜法宝”,一直被民族学界奉为圭臬,在我国民族学界也得到很好运用。同时,中国民族学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方法的熏陶,阶级分析法也是我国民族研究的重要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民族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随着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学科交叉不断深入,而从我国民族研究总体来看,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借鉴还比较有限。比如传播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是传播学者借用田野调查方法而产生的对传播问题的研究方法,目前这种方法更多地被传播学者运用,由现实延伸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出现了网络民族志、微信民族志,而民族学学者对此并不看好。此外,像实验研究、对比研究、统计研究等方法在民族研究中的运用也很少。
(二) 我国民族研究及相关学科发展策略
(3)根据分类结果重新计算每个簇(有变化)的质心或平均值。重复进行(2)、(3)步骤,直到质心不再改变,即准则算法函数收敛,采用平方误差准则:
民族学是“舶来品”,民族研究的许多理论、概念和工具都来自西方人类学民族学界。虽然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的本土化,倡导建立中国特色的民族学学科体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内民族学界形成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情绪:有国外访学、求学经历“海归”喜欢生硬地搬弄一些概念、术语来装点门面,形成“食洋不化”的窘境,而一些土生土长的“土专家”则坚持自己的学术范式,不愿借鉴和吸收外来“养分”,导致学科视野相对比较狭隘。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许多国外研究者纷纷把研究触角伸到了中国,许多大学、研究机构纷纷建立了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相比之下,我国学者对外国民族的研究就显得更加薄弱。据统计,自2007年《民族研究》开设“田野调查于研究”专栏以来,11年来共刊发了271篇田野调查文章,其中国外的仅为4篇。
1. 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
“我最清楚的记忆来自6岁那年的遭遇。那是一个礼拜天,母亲陪着我们兄弟俩走下公寓的台阶。我们正准备去教堂。正沿着走廊走向大门口时,我们听见巨大的撞击声,混杂着尖叫声和呼救声。三辆载着家人的轿车发生了事故。不知怎的,混乱中,我松开了抓着母亲的手。我站在路边,看见有什么东西从一辆翻转的车里滚落出来。它停在我所站的马路牙子边。那是一个小女孩的头。我弯下腰,想去触摸那张脸,和她说话——但在碰到她之前,我就被什么人拽走了。”
新时代民族研究在坚持传统研究领域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以满足新时代我国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积极对与民族研究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医疗养生保健与疾病防治、信息传播与大众传媒、灾害预防与治理、毒品预防与吸毒矫治、扶贫与社会发展、乡村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力度,逐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民族学学科体系,建立起包括媒体人类学、医药人类学、技术人类学、灾害人类学、发展人类学、工商人类学、法律人类学、犯罪人类学在内的分支学科。
2. 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
图5~图7分别为MPDPC.I,MPDPC.II和MPDPC.III在稳态下的a相电流波形。从图中对比发现,MPDPC.II由于开关频率的降低,其电流波形产生较大的畸变,影响了系统的稳定运行,而MPDPC.III实现了对矢量的优化选择,即使是在开关频率降低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输出较为良好的电流波形。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带来社会的全新发展,由此导致社会的巨大变迁。21世纪,技术的蓬勃发展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迅猛。一大批新技术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在物质层面,更重要是在精神层面的价值观、伦理道德、社会结构等。因此,从技术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新技术的社会变迁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技术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我国的民族研究应该及时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各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紧跟社会潮流,了解最新发展前沿,我们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务当前各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 加强成果转化与应用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最终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我们只有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中,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当前中国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时代”,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急需得到各个学科的研究,广大民族地区更是如此。因此,我国民族研究应该加强对与各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应用研究,解决急需的生态环境保护、医药与疾病防治、养生健康、食品安全、灾害防治等问题。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地球村”。一国一地一民族的问题也会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世界问题。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正在向着纵深发展,世界各国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中国文化更需要不断走出去,扩大影响,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因此,我国的民族研究应该加强对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研究,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扩展研究领域,扩大研究视野,扩大中国学术影响力。
5. 加强学科融合与借鉴
说话间,已走进主任室,蒋利学坐到办公桌后说:对不起,我也不喝茶。随手端起桌上一杯水,喝了一口说:我只喝凉白开。你们谁是病人?
当今社会发展变得日益复杂,影响因素日益繁多,学科交叉日益频繁,不同学科方法的相互借鉴成为必然和趋势。因此,当今的民族研究应该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加强不同研究方法的借鉴和运用。
注释:
[1] 只对前4万条文献进行了分组。
[2] 中国知网基金栏目并没有检索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但在设定“文献来源=民族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模糊组合查询时,检索到1个结果。
[3] 翁乃群、杜娟、金黎燕、侯红蕊:《海洛因、性、血液及其制品的流动与艾滋病、性病的传播》,《民族研究》,2004年第6期。
[4] Schiffer M B.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2001.
[5] 王皓:《兴起中的技术人类学》,《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
基金项目: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现代化背景下的大众传媒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的调查研究”(12BMZ059) 。
作者简介:龙运荣(1973-) ,男,苗族,湖南绥宁人,民族学博士,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教授、副院长,湖南科技学院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传播学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英才计划”支持对象,研究方向:民族学、民族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大众传媒与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C9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 02-0060-08
责任编辑:刘冰清
文字校对:夏 雪
标签:民族论文; 民族学论文; 中国论文; 我国论文; 学科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三峡论坛》2019年第2期论文;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现代化背景下的大众传媒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的调查研究”(12BMZ059)论文; 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