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河流域论文_朱晓倩,金晓媚,张绪财,张京

导读:本文包含了格尔木河流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格尔木,河流,地下水,植被,惯量,表观,数值。

格尔木河流域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倩,金晓媚,张绪财,张京[1](2019)在《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平原区蒸散量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格尔木河流域干旱少雨,蒸发强烈,为格尔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蒸散发是干旱内陆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准确估算研究区长时间序列的蒸散量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研究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蒸散量估算方法难以获取大尺度时空范围参数且估算结果误差较大。文章以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平原区为研究区,应用连续序列的MODIS数据及GLDAS气象数据基于SEBS模型估算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平原区蒸散量,利用线性回归法及Mann-Kendall显着性检验法分析其连续时间序列内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蒸散量从2001到2016年总体呈增长趋势,盐沼平原及山前戈壁砾质平原大部分地区蒸散量变化在16年间呈稳定不变状态,盐湖区和绿洲平原呈显着增长趋势。研究区16年间不同地貌蒸散量夏季增减幅度均远大于其他叁季,冬季变化幅度最小。(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张绪财,金晓媚,朱晓倩,张京[2](2019)在《格尔木河流域植被指数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格尔木河流域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较脆弱,植被动态对其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连续序列的MODIS NDVI数据,分析了格尔木河流域植被指数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NDVI平均值总体较小,主要在0.10~0.12间波动,但呈增大趋势。区内植被改善区分布在格尔木市东、西两侧,基本不变区为荒漠地区,植被退化区分布在北部盐湖区。区内裸土的面积逐渐减小,低覆盖率和高覆盖率植被的面积逐渐增加。研究区植被生长与气象、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埋深都有关系。气温与植被指数相关关系较好,相关系数为0.822,而降水对植被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作用。植被指数与表观热惯量是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79。区内植被的地下水位埋深范围为0~12 m,在水位埋深约为6.5 m的地方,植被长势最好。(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张京,金晓媚,张绪财,朱晓倩[3](2019)在《格尔木河流域土壤湿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湿度是表征土壤含水量的一种相对变量,是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循环系统的核心和纽带。研究土壤湿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MODIS数据,应用表观热惯量(ATI)法反演了格尔木河流域土壤湿度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了趋势检验分析,利用CLDAS数据和野外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对遥感反演结果进行了检验验证,结果表明:2002—2016年格尔木河流域土壤湿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通过Mann-Kendall检验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发生突变,上升趋势明显。通过对流域不同用地类型的解译,北部盐池平均ATI值最高为0.088;中部及南部大面积裸土平均ATI值最低为0.028;自然植被与耕、林地平均ATI值分别为0.034和0.033。遥感反演土壤湿度结果与CLDAS数据和野外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的相关性分别为0.85和0.59,相关性较高,说明遥感反演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蒸发、植被有良好的响应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79。(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黄金廷,崔旭东,王冬,刘文辉,刘向敏[4](2019)在《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生态功能及经济损益阈值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护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亟待开展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在分析格尔木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基础上,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的方法,界定了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及阈值,即维系植被生态地下水埋深为0.5~10 m、减轻盐渍化程度的地下水埋深应大于3 m、减轻城市内涝的地下库容应大于3.42×10~8 m~3、维系达布逊湖面积的入湖流量应大于2.82×10~8 m~3·a~(-1)。基于格尔木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得到减轻城市内涝及减缓盐渍化程度的环境正效益值分别为8 000×10~4元·km~(-2)和163×10~4元·km~(-2);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植被退化、河湖面积萎缩的环境负效益值分别为191元·km~(-2)和1 032元·km~(-2)。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西北其他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依据。(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9年02期)

马日新[5](2018)在《格尔木河流域植被生态与地下水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格尔木河流域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属于西北地区典型的半干旱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对支撑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格尔木河流域降水稀少,蒸发强烈,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山区,对平原地带植被生态演化影响甚微,植被生长发育主要依赖于地下水。因此,如何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保护脆弱的植被生态,是人们一直关心的科学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本文以格尔木河流域为研究区,以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基础理论等为指导,采用野外调查、遥感解译、数值模拟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植被生态与地下水关系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与认识:1、格尔木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较差,不同地貌植被指数差异较大。时间分布上植被指数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均不强,整体呈现微增长趋势。空间分布上植被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中南部,以条带状分布于格尔木市东、西两侧。2、格尔木河流域绿洲重心迁移方向为南偏东-东南-西南-东南。绿洲面积首次在2006年增加,即绿洲开始朝着规模扩大的范围发展,绿洲发展逐渐趋于平衡,并且草地面积与林地面积的增加与减少对绿洲扩张与缩减的影响最大。3、格尔木河流域内不同地貌植被生态与地下水埋深关系密切。沼泽湿地带中,埋深较浅时各个区间内均有植被生长,水位埋深在1-2m范围内,植被指数可高达0.8,即在此埋深区间内植被生长状况最好。随着水位的不断下降,植被由于地下水埋深过大导致根系缺水,不能维持其正常生长而死亡。盐沼带中,植被生长状况整体较差,植被覆盖度较低,并且植被指数不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变化。研究可得,确定出格尔木河流域植被依赖地下水生存的阈值为0.4-3m。4、格尔木河流域不同地下水开采量对植被的影响面积不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现状开采量下(23.4×104m3/d),地下水下降1m内对罗布麻与枸杞面积影响最大,占整个依赖地下水植被区面积(1770km2)的57.05%。近期开采量下(41×104m3/d),地下水下降3m内对芦苇和红柳面积影响最大,占整个依赖地下水植被区面积(1770km2)的11.99%。远期开采量下(66×104m3/d),地下水下降3m内对芦苇和红柳面积影响最大,占整个依赖地下水植被区面积(1770m2)的15.04%。通过评价可得,保护植被生态建议开采量为60×104m3/d。以上研究成果对于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为西北内陆盆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汪生斌,祁泽学,贺海松,王万平,吴萍[6](2017)在《格尔木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Landsat TM遥感数据对格尔木河流域1993-2014年植被覆盖类型及覆盖度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格尔木河流域植被发育较差,植被覆盖度较低,裸地面积占较大比例,但22 a来流域内裸地面积持续下降,植被覆盖度显着提高,生态环境呈明显好转趋势。降水与地下水是流域植被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近年来流域植被生态环境的改善与降水量增大及地下水位上升具有密切关系。此外,地形地貌和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流域植被时空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7年10期)

马日新,黄金廷,田华,崔旭东,王冬[7](2017)在《格尔木河流域近60 a降水、蒸发及温度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部内陆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流域近60 a气候变化特征为主题,以流域水循环理论为指导,应用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函数等技术手段,采用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首先,对研究区大气降水、气温、蒸发多年监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包括深入了解研究区水文、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其年际、年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60 a研究区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转变,研究区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自1955年至今气温累积上升0.37℃,1967年之后区域气温升高速率明显增加。自1968年开始降雨量显着增加,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8.27 mm·a-1,其中7、8月份降水量增加对全年降水量增加的贡献率最大。自1956年开始蒸发量显着下降,由1956年的3 278.2 mm·a-1下降至2014年的2 211.57 mm·a-1,平均减速为18.08 mm·a-1。(2)利用Morlet小波变换对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动态周期分析,分析得出研究区内降水、蒸发和温度都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其中降水存在14~16 a和32~36 a左右周期,蒸发量存在9~12 a和24~27 a时间尺度的周期,而温度存在7~8 a尺度和25~27 a两个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根据降水周期特征,可以推测出2016-2030年左右年降水量将经历几年降水偏多期,然后呈减少趋势,温度在未来几年内呈增多趋势,而蒸发则呈减少趋势。研究成果为该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7年05期)

杨笑天[8](2017)在《基于SEBS模型的格尔木河流域地表蒸散量遥感反演及其时空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蒸散量是地球水资源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联系大气系统和土壤系统的纽带,在陆-气界面能量、水量的转换过程、机制和规律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耕地、林地和草地等的耗水量及植物的生长数量和水平,对水文气象、生态环境、农林牧业等领域的水分、能量循环机理和水资源消耗规律具有控制性作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格尔木河流域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典型的荒漠气候特征,降水稀少、蒸散强烈、水资源匮乏,富日照、太阳辐射强、盐渍化严重,地面立地条件复杂(流域内多种地貌共存、地表岩性多样、植被类型繁杂),地表蒸散直接关系着流域气候变化、水文循环及生态环境的变迁。因此,实现格尔木河流域地表蒸散量的实时、动态遥感监测,对研究流域陆地水分循环及陆-气界面水资源转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克服了传统点尺度地表参数观测的局限性,为地表蒸散量遥感反演模型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使得大范围、实时、动态监测地表蒸散量已成为现实。目前,地表蒸散量遥感反演的难点之一在于如何准确的估算模型中涉及的众多环境气象要素和动力学等参数。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DEM和环境气象要素等数据,对照分析大气水汽含量、地表比辐射率、地表温度、地表动量传输粗糙度长度和零平面位移高度等参数的估算方法,构建适用于格尔木河流域地表蒸散量遥感反演的SEBS模型,反演格尔木河流域地表蒸散量并进行地面验证,分析其时空格局以及与环境气象要素、地下水位埋深、地貌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不同的方法估算土壤、植被和大气等参数,对照分析发现:采用Ren Huazhong算法估算大气水汽含量精度较好,综合运用NDVI阈值法和覃志豪法估算地表比辐射率结果最佳,采用SC_b10模型反演地表温度精度最高,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估算Zom和d0最为合适。(2)基于优化的SEBS模型反演的格尔木河流域地表蒸散量具有良好的精度,与P-M公式计算的潜在蒸散量和气象站水面蒸发量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分别达到0.8305和0.7908。对比国内外学者在类似区域反演的地表蒸散量,本文构建的模型反演精度有小幅度提升。(3)研究区的地表蒸散量统计结果和空间分布图显示,2016年总地表蒸散量约为744mm/a,其中,季地表蒸散量的大小为:冬季(77 mm)<秋季(164mm)<春季(199mm)<夏季(304mm)。其空间分布与河网分布特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自南向北流经区域地表蒸散量整体较大,同时,研究区地表蒸散量呈现东-西条带状空间分布格局,中上游山前戈壁砾石带和中下游土壤盐渍带最小,下游集水区最大,上游山区和中游种植带介于之间,与地表蒸散量实际的空间分布规律吻合。(4)研究区日均地表蒸散量与环境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表明,日均地表蒸散量与日均气温、日均地表温度和NDVI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整体上呈现一般的负相关关系。以上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为深入研究地表蒸散量反演模型中这些参数的敏感性提供依据。(5)总体上,研究区日均地表蒸散量与地下水位埋深存在负相关关系。当地下水位埋深在0-1.5m范围内时,日均地表蒸散量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大呈直线减小,速率较快,约从7mm/day减小到2.9mm/day;当地下水位埋深处于1.5-4.5m范围内时,日均地表蒸散量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大呈指数减小,速率较缓慢,约从2.9mm/day减小到1.8mm/day;当地下水位埋深大于4.5m时,日均地表蒸散量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大基本不变,趋向于一个稳定值约为1.8mm/day。由此可以推测,格尔木河流域存在潜水蒸发极限深度约为4.5m。(6)研究区的地表蒸散量与地表类型的关系表明,两者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按照地貌和用地类型分类统计地表蒸散量,结果显示:洪积平原(550mm/day)<冲积平原(605mm/day)<冲湖积平原(753mm/day)<湖积平原(1022mm/day),裸土(616mm/day)<稀疏灌木(727mm/day)<中等覆盖灌木(944mm/day)<林地(1176mm/day)<水体(1386mm/day)。以上结论与实际规律存在一致性,进一步证明本文构建的优化SEBS模型能够较真实的反演研究区的地表蒸散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5-28)

李月[9](2017)在《生态环境约束下的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格尔木河流域位于西北干旱地区柴达木盆地南部,流域内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流域发育典型的冲洪积扇,山前冲洪积扇沉积巨厚的砂卵砾石,是良好的地下水储存介质,地下水资源丰富,是重要的供水水源。整体上研究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地下水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格尔木市坐落于格尔木河冲洪积扇上,为柴达木盆地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中心城市,随着城市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量将会日益增加。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不仅是供水水源,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以往的地下水资源评价缺乏对生态环境的考虑,评价结果可靠性不高,因此,在生态约束的条件下开展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掌握该区地下水资源量,对研究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大量收集了研究区地下水勘察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和补径排条件,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建立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2011.1~2015.12)。通过对研究区5年地下水均衡进行分析,得出多年平均补给量6.91×10~8m~3/a,多年平均排泄量6.75×10~8m~3/a。综合考虑研究区用水规划和生态环境约束条件,提出了五种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对地下水进行水资源评价,预测期30年。预测模型模拟得出研究区总补给量为8.56×10~8m~3/a,地下水开采量组成主要包括袭夺的蒸发量、泉排泄量和动用的地下水储存量。西郊水源地投入开采后,综合对比方案叁、方案四和方案五的蒸发量和泉排泄量的减少量、适宜植被生长区退缩面积和最大降深出现的位置及深度,推荐方案叁为最佳开采方案。最大降深的位置出现在叁期水源地,降深约16m,袭夺的无效蒸发量和泉排泄量总量占开采量的47.95%,植被适宜生长区面积缩减13.30%。因此,确定研究区可开采量为2.92×10~8m~3/a,基本满足干旱区地下水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协调发展,为该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地表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和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贾小龙,安福元,张启兴[10](2016)在《格尔木河流域河流地貌演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的格尔木河发源于东昆仑山脉,末端注入盆地中东部的察尔汗盐湖,是该盐湖最主要的补给河流,极大地影响着该盐湖的成盐演化过程。格尔木河的主要支流—昆仑河和雪水河都是由冰川融水形成,因此该流域内的冰川进退对河流径流量变化和谷地填充地层的物源有着重要影响。该流域内主要的填充地层为昆仑河砾岩(河流相)、纳赤台沟组(冲洪积相)和叁岔河组(河湖相)。在叁岔河组之上,发育了4~5级阶地,除最高的T5之外,其它均为以叁岔河组为基座的内迭阶地(少部分河段以昆仑河砾岩为基座)。根据前人的研究,昆仑河砾岩沉积的年代为1 269~1 042 ka(ESR年龄);纳赤台沟组堆积于482~642 ka之间(ESR和TL年龄);叁岔河组形成于355~95 ka(ESR和U系年龄)、90~16 ka(OSL年龄),T5~T1阶地基本形成于16~4.6 ka之间。由于采用的测年方法不同,不同学者对叁岔河组的形成时代存在争议,对阶地的划分也有所不同(4级或5级阶地)。但是,对T5~T1阶地形成时代有较一致的观点,即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早中期。对于格尔木河河流地貌过程的驱动因素,目前尚存在争论,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气候变化驱动了该区域河流地貌的形成,但也有学者认为构造活动是主导因素。(本文来源于《盐湖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格尔木河流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格尔木河流域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较脆弱,植被动态对其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连续序列的MODIS NDVI数据,分析了格尔木河流域植被指数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NDVI平均值总体较小,主要在0.10~0.12间波动,但呈增大趋势。区内植被改善区分布在格尔木市东、西两侧,基本不变区为荒漠地区,植被退化区分布在北部盐湖区。区内裸土的面积逐渐减小,低覆盖率和高覆盖率植被的面积逐渐增加。研究区植被生长与气象、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埋深都有关系。气温与植被指数相关关系较好,相关系数为0.822,而降水对植被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作用。植被指数与表观热惯量是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79。区内植被的地下水位埋深范围为0~12 m,在水位埋深约为6.5 m的地方,植被长势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格尔木河流域论文参考文献

[1].朱晓倩,金晓媚,张绪财,张京.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平原区蒸散量的分布特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2].张绪财,金晓媚,朱晓倩,张京.格尔木河流域植被指数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地质.2019

[3].张京,金晓媚,张绪财,朱晓倩.格尔木河流域土壤湿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4].黄金廷,崔旭东,王冬,刘文辉,刘向敏.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生态功能及经济损益阈值解析[J].干旱区地理.2019

[5].马日新.格尔木河流域植被生态与地下水关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

[6].汪生斌,祁泽学,贺海松,王万平,吴萍.格尔木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

[7].马日新,黄金廷,田华,崔旭东,王冬.格尔木河流域近60a降水、蒸发及温度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7

[8].杨笑天.基于SEBS模型的格尔木河流域地表蒸散量遥感反演及其时空格局分析[D].长安大学.2017

[9].李月.生态环境约束下的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10].贾小龙,安福元,张启兴.格尔木河流域河流地貌演化研究进展[J].盐湖研究.2016

论文知识图

格尔木河流域示意图一2)格尔木河流域代表站点降水年...格尔木河流域植被样方图格尔木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补...格尔木河流域水文地质略图格尔木河流域冲洪积扇地下水含...

标签:;  ;  ;  ;  ;  ;  ;  

格尔木河流域论文_朱晓倩,金晓媚,张绪财,张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