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纳米金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是金的任一维度介于 1 nm 至100 nm之间的微细颗粒,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在生物传感、纳米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微生物合成纳米金的方法具有经济、安全、环保等优势,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其合成机制和功能尚缺乏深入的研究;而且,在极端环境下大部分微生物不能很好地存活及合成纳米金。极端微生物-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简称Dr)胞内抗逆成分资源丰富,对辐射、高氧化等极端环境具有显著抗性。因此,研究耐辐射奇球菌在高效合成纳米材料中的作用机制及功能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生物化学、纳米材料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转录组学等方法,研究了耐辐射奇球菌吸附还原Au(Ⅲ)离子并生物合成功能性纳米金颗粒的能力、过程及形成的纳米材料的功能特性,揭示了耐辐射奇球菌生物合成功能性纳米金颗粒的分子机制及颗粒功能的作用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发现耐辐射奇球菌具有较强的Au(Ⅲ)离子耐受能力,胞内外均可高效还原Au(Ⅲ)并合成纳米金颗粒(Dr-AuNPs);而且,菌体细胞合成AuNPs的速率也相对高于大肠杆菌等细菌。合成的Dr-AuNPs主要呈球形,Zeta电位为-20.01+0.17 mV,其分布在菌体的胞内、胞质及胞外。研究表明,Au(Ⅲ)是通过与菌体生物分子上的羧基、羟基、胺和含磷基团的结合,先后被还原至Au(Ⅰ)及Au(0),进而在上述基团的包被作用下形成稳定的Dr-AuNPs。Dr-AuNPs能够通过损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外被而表现出抑菌活性,但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正常大鼠肾细胞NRK均无明显毒性;Dr-AuNPs可以用作抑菌剂。2.鉴定了包被在Dr-AuNPs表面的蛋白质,发现菌体蛋白质参与形成功能性AuNPs。利用菌体蛋白质介导合成的纳米金(Drp-AuNPs)呈球形,粒径为51.72±7.38nm,其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Au(Ⅲ)与菌体蛋白质的羟基、羧基、胺、巯基和含磷基团发生相互作用后,其被还原至Au(Ⅰ)及Au(0),Au(0)再被进一步包被形成稳定的Drp-AuNPs。研究发现,菌体细胞抗氧化体系中的蛋白质CrtI和Dps2表现出不同的合成AuNPs的能力,这可能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其本身的还原能力相关。与常用的柠檬酸钠-纳米金(SC-AuNPs)相比,Drp-AuNPs表面有蛋白质的包被,因而颗粒稳定性较好、无明显细胞毒性,在生物传感、药物载体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3.发现耐辐射奇球菌胞内的特种四萜类化合物-耐辐射奇球菌素(Deinoxanthin,DX)能够高效合成由DX氧化产物功能化的DX-AuNPs,并阐明了其合成机制。DX是通过其环和碳链上羟基的脱氢作用提供电子,迅速还原Au(Ⅲ)至Au(Ⅰ),然后进一步还原Au(Ⅰ)至Au(0)并在DX3(去质子化的2-ketodeinoxanthin)的包被作用下形成稳定的DX-AuNPs。合成的DX-AuNPs呈球形,电动电势为-24.95±0.38mV。与SC-AuNPs相比,DX-AuNPs对乳腺癌细胞MCF-7及肾癌细胞ACHN有更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正常细胞NRK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毒性。DX-AuNPs能够积累在MCF-7的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中,在细胞内诱导自噬、活性氧产生、DNA损伤等作用,进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转录组测序表明,DX-AuNPs显著影响(上调或下调)MCF-7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DX-AuNPs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功能可能主要归因于DX-AuNPs对细胞内生长代谢、氧化应激、自噬、细胞凋亡等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表明,极端微生物-耐辐射奇球菌菌体细胞、蛋白质、特种代谢产物(四萜)等都可以还原转化Au(Ⅲ)离子,形成具有不同活性基团包被的功能性纳米金。研究结果揭示了耐辐射奇球菌中参与AuNPs合成的生物活性分子及其功能基团,阐释了耐辐射奇球菌生物合成功能化AuNPs的机制及其功能特性,为生物合成功能性纳米材料提供了基础和原料,同时为深入阐述生物合成金属纳米材料的机制和功能化修饰纳米材料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此外,研究结果也将为耐辐射奇球菌合成的功能性AuNPs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持。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李九龙
导师: 田兵
关键词: 耐辐射奇球菌,纳米金颗粒,生物合成,功能性,肿瘤细胞抑制作用
来源: 浙江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材料科学
单位: 浙江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870025,31670083,31570058,31370119和31210103904)
分类号: TB383.1;Q93
总页数: 161
文件大小: 12600K
下载量: 254
相关论文文献
- [1].耐辐射奇球菌DR_2418的功能分析及其相互作用蛋白预测[J]. 健康之路 2017(04)
- [2].耐辐射奇球菌抗辐射作用的研究进展[J]. 癌变.畸变.突变 2008(04)
- [3].耐辐射奇球菌中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J]. 科技视界 2018(16)
- [4].耐辐射奇球菌极性脂类的研究进展[J]. 核农学报 2013(12)
- [5].Cu~(2+)、Fe~(3+)对微生物生长及去除溶液中Cr(VI)的影响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04)
- [6].耐辐射奇球菌代谢产物中的化学成分[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06)
- [7].小牛血清对耐辐射奇球菌类胡萝卜素在肿瘤细胞中吸收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1(05)
- [8].耐辐射奇球菌的辐射损伤修复机制研究进展[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2(02)
- [9].去除U(VI)的微生物组合构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3)
- [10].耐辐射奇球菌R1对Mn~(2+)清除作用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S2)
- [11].耐辐射奇球菌对Cu~(2+)和Cr~(6+)吸附行为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8(03)
- [12].固定化耐辐射奇球菌对锶柱吸附与减量化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06)
- [13].华跃进教授团队揭示耐辐射奇球菌RecJ蛋白参与碱基切除修复途径的分子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0(05)
- [14].耐辐射奇球菌未知功能基因DR_2566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3(02)
- [15].耐辐射奇球菌中RNA解旋酶功能的初步研究[J]. 核农学报 2018(01)
- [16].耐辐射奇球菌pprM基因增强大肠杆菌氧化抗性的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03)
- [17].耐辐射奇球菌抗辐射机制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 [18].耐辐射奇球菌对水中铀(Ⅵ)的吸附试验[J]. 金属矿山 2014(01)
- [19].不同微生物诱导钙锶生物矿化的比较研究[J]. 高校地质学报 2015(04)
- [20].固定化耐辐射奇球菌对铀的吸附性能及减量化研究[J]. 功能材料 2016(06)
- [21].阳离子对耐辐射奇球菌对放射性铯生物吸收的影响(英文)[J]. 核农学报 2008(02)
- [22].《核农学报》2018年总目次[J]. 核农学报 2018(12)
- [23].三种非活性微生物对铀的吸附行为及其受γ辐照的动力学影响[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18(04)
- [24].Deinococcus Radiodurans表面氨基修饰对钙锶生物矿化自组装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16(01)
- [25].耐辐射奇球菌同源重组修复机制研究新进展[J]. 核农学报 2010(06)
- [26].大肠杆菌JM109对废水中铀(Ⅵ)的吸附实验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27].耐辐射奇球菌辐射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18)
- [28].耐辐射奇球菌pprI和pprA基因在真核细胞293T中的表达[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6(02)
- [29].功能化磁性载体固定耐辐射奇球菌及其对铀的吸附行为与机理[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6(07)
- [30].耐辐射菌中抗辐射相关基因或酶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3)
标签:耐辐射奇球菌论文; 纳米金颗粒论文; 生物合成论文; 功能性论文; 肿瘤细胞抑制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