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材装配吊升稳平衡预紧液压吊钩,可以在吊升建材时的初始或落地的末节提供缓冲,方便对牵拉绳索调整,有利于吊升时维持平衡,包括主吊筒,挂环,液压柱筒,主吊杆,吊钩,挂环设置在主吊筒的顶端,液压柱筒设置在主吊筒的圆柱形筒状空腔内,其上部插入有液压柱,液压柱的顶端固定有上固定盘,其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垂直的支吊杆,支吊杆的下端位置固定设置有下固定盘,主吊杆固定设置在下固定盘的下端面上,吊钩固定设置在主吊杆的底端,液压柱位置存在的液压力及形变提供一定的缓冲。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建材装配吊升稳平衡预紧液压吊钩,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吊筒(1),挂环(2),液压柱筒(3),主吊杆(4),吊钩(5),所述主吊筒(1)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其内部存在封闭的圆柱形筒状空腔(11),所述挂环(2)设置在主吊筒(1)的顶端,所述液压柱筒(3)设置在主吊筒(1)的圆柱形筒状空腔(11)内,其底端固定在主吊筒(1)的内底面中心位置,所述液压柱筒(3)内存在液压油,其上部插入有液压柱(31),所述液压柱(31)的顶端固定有上固定盘(41),所述上固定盘(41)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垂直的支吊杆(42),所述主吊筒(1)的底端存在可供支吊杆(42)穿过的孔洞,所述支吊杆(42)上段部分处在主吊筒(1)的圆柱形筒状空腔(11)内,其下段部分穿过主吊筒(1)的底端位于外部下方,下移支吊杆(42)能够驱动上固定盘(41)及液压柱(31)下移,所述支吊杆(42)的下端位置固定设置有下固定盘(43),所述主吊杆(4)固定设置在下固定盘(43)的下端面上,所述吊钩(5)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吊杆(4)的底端,所述液压柱筒(3)的底端设置有液压横管(32),所述液压横管(32)布置在主吊筒(1)的内底端上端面上,其与液压柱筒(3)内部相连通,其另一端穿过主吊筒(1)的外壳体并且连通有液压竖管(33),所述液压竖管(33)设置在主吊筒(1)的两侧外侧壁上并由统一的壳体包裹,所述液压横管(32)与液压竖管(33)完全封闭,两者内部存在与液压柱筒(3)内连通的液压油,所述液压竖管(33)的顶端存在填充有空气的顶部空腔(34)。
设计方案
1.一种建材装配吊升稳平衡预紧液压吊钩,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吊筒(1),挂环(2),液压柱筒(3),主吊杆(4),吊钩(5),所述主吊筒(1)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其内部存在封闭的圆柱形筒状空腔(11),所述挂环(2)设置在主吊筒(1)的顶端,所述液压柱筒(3)设置在主吊筒(1)的圆柱形筒状空腔(11)内,其底端固定在主吊筒(1)的内底面中心位置,所述液压柱筒(3)内存在液压油,其上部插入有液压柱(31),所述液压柱(31)的顶端固定有上固定盘(41),所述上固定盘(41)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垂直的支吊杆(42),所述主吊筒(1)的底端存在可供支吊杆(42)穿过的孔洞,所述支吊杆(42)上段部分处在主吊筒(1)的圆柱形筒状空腔(11)内,其下段部分穿过主吊筒(1)的底端位于外部下方,下移支吊杆(42)能够驱动上固定盘(41)及液压柱(31)下移,所述支吊杆(42)的下端位置固定设置有下固定盘(43),所述主吊杆(4)固定设置在下固定盘(43)的下端面上,所述吊钩(5)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吊杆(4)的底端,所述液压柱筒(3)的底端设置有液压横管(32),所述液压横管(32)布置在主吊筒(1)的内底端上端面上,其与液压柱筒(3)内部相连通,其另一端穿过主吊筒(1)的外壳体并且连通有液压竖管(33),所述液压竖管(33)设置在主吊筒(1)的两侧外侧壁上并由统一的壳体包裹,所述液压横管(32)与液压竖管(33)完全封闭,两者内部存在与液压柱筒(3)内连通的液压油,所述液压竖管(33)的顶端存在填充有空气的顶部空腔(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材装配吊升稳平衡预紧液压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吊筒(1)的圆柱形筒状空腔(11)内设置有限位圈体(12),所述限位圈体(12)固定在主吊筒(1)的内壁四周并固定为一体,所述上固定盘(41)的外径大于所述限位圈体(12)的内径并且上固定盘(41)位于限位圈体(12)的上方,所述上固定盘(41)驱动液压柱(31)下移至一定位置其会与限位圈体(12)接触从而得到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材装配吊升稳平衡预紧液压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体(12)的底端一直延伸至与主吊筒(1)的内底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建材装配吊升稳平衡预紧液压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5)的内侧中心位置设置有凸块(51),所述凸块(51)的中心位置存在挂绳凹陷(5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材装配吊升稳平衡预紧液压吊钩。
背景技术
由于装配施工方式的运用,传统的吊机吊车也需要随之改进,原先只需要吊运吊升水泥,钢筋以及零星建材,这类建材通常体量小,可拆开分成多次进行吊运,重力中心通常集中在一处,而装配式施工中,需要对整体的建筑结构体进行吊升,尤其是楼面板等大幅面的建材,需要多道牵拉绳索进行锚固,为了保证结构体在吊升过程中保持平衡,需要保证各道锚固的牵拉绳索受力平衡,而传统的吊钩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传统吊钩在进行吊升时直接释放提升力使得牵拉绳索不能进行预紧调整,且在摆放时也不能做到轻拿轻放,做到缓慢落地,则容易造成建材损坏,所以需要对此类吊钩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材装配吊升稳平衡预紧液压吊钩,可以在吊升的初始或落地的末节提供缓冲,方便对牵拉绳索调整,有利于吊升时维持平衡。
其包括主吊筒,挂环,液压柱筒,主吊杆,吊钩,所述主吊筒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其内部存在封闭的圆柱形筒状空腔,所述挂环设置在主吊筒的顶端,所述液压柱筒设置在主吊筒的圆柱形筒状空腔内,其底端固定在主吊筒的内底面中心位置,所述液压柱筒内存在液压油,其上部插入有液压柱,而液压柱向下移动对液压油造成压缩从而形成液压反向力效果,所述液压柱的顶端固定有上固定盘,所述上固定盘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垂直的支吊杆,所述主吊筒的底端存在可供支吊杆穿过的孔洞,所述支吊杆上段部分处在主吊筒的圆柱形筒状空腔内,其下段部分穿过主吊筒的底端位于外部下方,下移支吊杆能够驱动上固定盘及液压柱下移,所述支吊杆的下端位置固定设置有下固定盘,所述主吊杆固定设置在下固定盘的下端面上,根据以上的结构形式,其中上固定盘与下固定盘,支吊杆及主吊杆之间可以焊接或铸造为一体,另外,所述吊钩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吊杆的底端,这样吊钩位置存在的下拉力会通过与其依次相连的部件传递到液压柱上,液压柱位置存在的液压力及形变提供一定的缓冲。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结构在于,所述液压柱筒的底端设置有液压横管,所述液压横管布置在主吊筒的内底端上端面上,其与液压柱筒内部相连通,其另一端穿过主吊筒的外壳体并且连通有液压竖管,所述液压竖管设置在主吊筒的两侧外侧壁上并由统一的壳体包裹,所述液压横管与液压竖管完全封闭,两者内部存在与液压柱筒内连通的液压油,所述液压竖管的顶端存在填充有空气的顶部空腔,由于顶部空腔内的空气受到液压油的压力无法移动则被一直限制在顶部,该设置的目的是提高液压柱的位移范围,由于液压油形变较小,在受到挤压时在极小的位移范围内即产生极大的液压力,而在内部增设装填空气的顶部空腔,受到压力影响,空气压缩后形成的密度较高,而气体相对液压油具备更大的形变范围,可为液压柱提供更多的位移范围,同时液压柱筒内的活塞体未与空气直接接触,受到液压油的隔离限制,杜绝了顶部空腔内的气体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作用是,在进行建材吊装时为绳索牵拉建材时提供一定缓冲,比如一般装配式建材体型较大,需要多根绳索牵引,而绳索一开始汇集绑扎在吊钩上时不能判断绳索之间的受力是否平衡,通过吊升时产生的一定缓冲形变使得各牵拉绳索获得一定受力再对绳索进行调整,有利于吊升时保持平衡受力,同时吊升过程中产生的晃动也会被装置内的液压形变吸收,减轻晃动,有利于保持平衡,另外在建材落地时,同时装置内存在一定形变缓冲,使得建材逐渐的与平台或地面接触,避免直接硬接触,防止建材损坏,也有利于调整对位。
为了适应吊升重量极大的混凝土建材等类型,本实用新型新型中,所述主吊筒的圆柱形筒状空腔内设置有限位圈体,所述限位圈体固定在主吊筒的内壁四周并固定为一体,所述上固定盘的外径大于所述限位圈体的内径并且上固定盘位于限位圈体的上方,所述上固定盘驱动液压柱下移至一定位置其会与限位圈体接触从而得到限制,由于限位圈体属于刚形体,则使得吊钩停止下移,防止在吊升超重建材时突破液压柱筒的承压能力。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限位圈体的底端一直延伸至与主吊筒的内底面接触,提高限位圈体的承载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吊钩的内侧中心位置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中心位置存在挂绳凹陷,便于牵拉绳索绑扎。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A-A截面示意图(其中挂钩未下移)。
图1b为本实用新型B-B截面示意图(其中挂钩未下移)。
图2a为本实用新型A-A截面示意图(其中挂钩受力下移)。
图2b为本实用新型B-B截面示意图(其中挂钩受力下移)。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其中图3立体示意图标出了截面示意。
一种建材装配吊升稳平衡预紧液压吊钩,如图1所示,其包括主吊筒1,挂环2,液压柱筒3,主吊杆4,吊钩5,所述主吊筒1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其内部存在封闭的圆柱形筒状空腔11,所述挂环2设置在主吊筒1的顶端,所述液压柱筒3设置在主吊筒1的圆柱形筒状空腔11内,其底端固定在主吊筒1的内底面中心位置,所述液压柱筒3内存在液压油,其上部插入有液压柱31,而液压柱31向下移动对液压油造成压缩从而形成液压反向力效果,所述液压柱31的顶端固定有上固定盘41,所述上固定盘41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垂直的支吊杆42,如图1a及2a所示,(由于图1b与2b为另一截面,而支吊杆42未处于该截面,后面的液压横管32及液压竖管33处于该截面),所述主吊筒1的底端存在可供支吊杆42穿过的孔洞,所述支吊杆42上段部分处在主吊筒1的圆柱形筒状空腔11内,其下段部分穿过主吊筒1的底端位于外部下方,下移支吊杆42能够驱动上固定盘41及液压柱31下移,所述支吊杆42的下端位置固定设置有下固定盘43,所述主吊杆4固定设置在下固定盘43的下端面上,根据以上的结构形式,其中上固定盘41与下固定盘43,支吊杆42及主吊杆4之间可以焊接或铸造为一体,另外,所述吊钩5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吊杆4的底端,这样吊钩5位置存在的下拉力会通过与其依次相连的部件传递到液压柱31上,液压柱31位置存在的液压力及形变提供一定的缓冲。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结构在于,所述液压柱筒3的底端设置有液压横管32,如图1b及1a所示,所述液压横管32布置在主吊筒1的内底端上端面上,其与液压柱筒3内部相连通,其另一端穿过主吊筒1的外壳体并且连通有液压竖管33,所述液压竖管33设置在主吊筒1的两侧外侧壁上并由统一的壳体包裹(如图3所示),所述液压横管32与液压竖管33完全封闭,两者内部存在与液压柱筒3内连通的液压油,所述液压竖管33的顶端存在填充有空气的顶部空腔34,由于顶部空腔34内的空气受到液压油的压力无法移动则被一直限制在顶部,该设置的目的是提高液压柱31的位移范围,由于液压油形变较小,在受到挤压时在极小的位移范围内即产生极大的液压力,而在内部增设装填空气的顶部空腔34,受到压力影响,空气压缩后形成的密度较高,而气体相对液压油具备更大的形变范围,可为液压柱31提供更多的位移范围,同时液压柱筒3内的活塞体未与空气直接接触,受到液压油的隔离限制,杜绝了顶部空腔34内的气体泄漏。
为了适应吊升重量极大的混凝土建材等类型,本实用新型新型中,所述主吊筒1的圆柱形筒状空腔11内设置有限位圈体12,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限位圈体12固定在主吊筒1的内壁四周并固定为一体,所述上固定盘41的外径大于所述限位圈体12的内径并且上固定盘41位于限位圈体12的上方,所述上固定盘41驱动液压柱31下移至一定位置其会与限位圈体12接触从而得到限制,如图2所示,由于限位圈体12属于刚形体,则使得吊钩5停止下移,防止在吊升超重建材时突破液压柱筒3的承压能力。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限位圈体12的底端一直延伸至与主吊筒1的内底面接触,提高限位圈体12的承载强度,当然,由图1-b及2-b所示,液压横管33直接从限位圈体12底端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吊钩5的内侧中心位置设置有凸块51,所述凸块51的中心位置存在挂绳凹陷52,便于牵拉绳索绑扎。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3144.2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685143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66C1/34
专利分类号:B66C1/34
范畴分类:申请人:浙江宝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宝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122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梅西八字桥
发明人:沈毅;王荣建;孙玲丽;章大桥
第一发明人:沈毅
当前权利人:浙江宝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婵婵
代理机构:33350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泓呈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5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