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HE EXPRESSION OF p16 AND CYCLIN D_1 IN PROLIFERATIVE ENDOMETRIUM AND ENDOMETRIAL CARCINOMA(论文文献综述)
张林[1](2021)在《m6A机制调控子宫内膜癌转移与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N6-methyladenosine(m6A)是RNA上最常见的化学修饰,它调控了 RNA的多种代谢过程。m6A在细胞核内被以METTL3-METTL14为核心的酶催化形成,也可以被FTO或ALKBH5催化去除,这种动态平衡维持了 RNA上m6A的修饰。而细胞质中有一类蛋白质(YTHDFs,IGF2BPs等)可以特异识别m6A修饰发挥对RNA功能的调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多种m6A调控的蛋白在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m6A调控机制在肿瘤进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其在子宫内膜癌进展中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方法:通过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TO与IGF2BP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使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增强/沉默FTO与IGF2BP1在细胞株中的表达,CCK-8,EdU,细胞周期实验分析肿瘤细胞的增殖,Transwell与划痕实验分析细胞侵袭与转移变化,裸鼠成瘤实验分析其对小鼠成瘤性的变化。通过RNA-seq,RIP-seq,MeRIP-seq等方法分析其下游靶基因的调控网络,以明确m6A调控子宫内膜癌进展的分子机制。结果:FTO与IGF2BP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增高,FTO与IGF2BP1的高表达可以分别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转移与增殖。从机制上来说,FTO可以通过m6A机制调控HOXB13的表达,激活下游WN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此外,IGF2BP1通过识别PEG10 mRNA中的m6A修饰,促进PEG10 mRNA的稳定与蛋白的表达,通过抑制P16,P18的表达,加速细胞周期。结论:本研究证实了 FTO与IGF2BP1可以通过m6A机制调控子宫内膜癌的进展,这为理解子宫内膜癌转移与进展提供了新的分子调控机制。
朱深圳[2](2021)在《DACH1基因在乳腺癌及外周血中甲基化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尽管在过去的十年中乳腺癌的治疗与其他癌症相比,5年生存率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也有明显差异,同时随着乳腺癌年轻化趋势,如何早期诊断乳腺癌,则需要探索新的肿瘤分子标记物应用于临床实践。由于通过检测DNA甲基化这一高效、敏感的分子标志物能够提高肿瘤诊断率,目前已成为肿瘤学研究领域热点。细胞命运决定因子(Dachshund homolog 1,DACH1)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异常甲基化是多种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发生及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与患者预后情况关系显着。DACH1在乳腺癌中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及调控机制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探讨DACH1在乳腺癌组织及对应血浆中该基因甲基化情况,并比较DACH1与乳腺癌患者各项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差异,及通过检测外周血DACH1基因甲基化状态来为临床寻求新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乳腺癌病理组织标本55例,术前乳腺癌血浆样本20ml;对照组良性肿瘤对照血浆样本23例。本实验所有样本均新鲜采集,术前均未做任何治疗。提取相应组织及血浆DNA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甲基化法检测DACH1甲基化状态,并通过与相应临床病理参数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单独检测术前血清CA153,及联合外周血DACH1甲基化检测对于乳腺癌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DACH1在乳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价值。结果:1.55例乳腺癌患者中的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甲基化程度均数和标准差结果为(0.22,0.19)和(0.04,0.09),统计学意义上有明显差异(P<0.05);DACH1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甲基化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位置、有无淋巴结转移、ER表达状态、Her-2表达状态、PR表达状态及Ki-67水平等,统计学意义上无明显差异(P>0.05);与患者肿瘤大小、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有相关性,统计学意义上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肿瘤大小组比较,肿瘤T1(≤2cm)组与肿瘤在T2(2~5cm)组存在显着差异(P=0.011);肿瘤在T2(2~5cm)组与肿瘤T3(>5cm)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375);肿瘤T1(≤2cm)与肿瘤T3(>5cm)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39),因此可认为肿瘤T1(≤2cm)组患者DACH1基因甲基化程度低于肿瘤在T2(2~5cm)组及肿瘤T3(>5cm)组。2.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DACH1基因甲基化程度与血液中DACH1检出率相关性分析,用Kendall及Spearman两种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结果系数分别为0.378、0.454均小于0.5,P值均小于0.05,提示乳腺癌患者DACH1甲基化状况与配对血液中DACH1甲基化检出率有显着相关性;3.外周血DACH1指标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0%(44/55),特异性为78.3%(18/23),阳性预测值为89.8%(44/49),阴性预测值为62.1%(18/29),与病理诊断采用一致性分析检验,即Kappa检验,结果为0.542,诊断一致性中等,P<0.001,Kappa值具有统计学意义;4.血清CA153指标检测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分析检验Kappa值为0.256,诊断一致性较低,两者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分析检验Kappa值可达到0.699,统计学意义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乳腺癌组织DACH1甲基化程度显着高于癌旁组织,与患者肿瘤大小、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关系密切;2.乳腺癌组织中DACH1甲基化状态与外周血DACH1甲基化状态存在一定程度相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可通过检测外周血DACH1反映;3.外周血中DACH1甲基化表达程度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上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但仍需要多样本数据进一步论证;4.外周血循环DACH1甲基化检测与病理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阳性率显着高于血清CA153指标,两者联合诊断能够提高诊断率,在乳腺癌早期筛查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曾凯[3](2020)在《ASH2L上调ERα介导基因转录并促进子宫内膜癌发展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ASH2L是MLL1组蛋白H3K4甲基转移酶复合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MLL1的活性,促进组蛋白H3K4三甲基化。ASH2L参与多种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参与细胞有丝分裂,DNA损伤应答,参与造血功能和巨噬细胞分化等。近年来不断有文献报道,ASH2L在多种肿瘤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如在肾癌中低表达ASH2L的患者预后显着好于高表达患者,在结直肠癌中,ASH2L能够稳定P53介导的细胞凋亡,发挥抑癌作用;而在乳腺癌和卵巢癌中高表达,作为辅激活因子,促进GATA3介导的基因转录,发挥促癌作用。然而ASH2L在子宫内膜癌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尚未见报道,需要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癌是发达国家高发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发病机制分为两类:雌激素依赖的I型和雌激素非依赖的II型。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约占总数的80%,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伴随着高雌激素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等危险因素,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发病机制与持续的受雌激素刺激并无孕激素抵抗相关。在子宫内起主导作用的雌激素受体是ERα(Estrogen Receptorα),其通过与雌激素(17β-estradiol,E2)结合,进入细胞核中,与多种辅调因子相互作用,介导靶基因的转录,发挥促进细胞增殖等作用。I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与E2-ERα介导的基因转录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针对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主要以应用孕激素为主,对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原发I型子宫内膜癌有效,但其复发率高达50%。在ERα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有效的他莫昔芬在子宫内膜中却发挥雌激素样作用,明显增加绝经后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比较乳腺癌细胞(T47D)和子宫内膜癌细胞(ECC-1)中ERα与DNA的结合位点,只有很少一部分相同,表明在两个肿瘤中ERα介导的基因转录有很大区别,这可能是因为调控ERα介导基因转录的辅调因子不同所致。因此深入研究在子宫内膜癌中调控ERα介导基因转录的辅调因子的作用机制对更全面的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发展及为开发出新的靶向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目的旨在(1)明确ASH2L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2)明确ASH2L是否与ERα相互作用并参与其介导的基因转录(3)探讨ASH2L调控ERα介导基因转录的作用机制,(4)明确ASH2L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方法:1、本研究首先通过TCGA临床数据分析ASH2L基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临床标本中ASH2L的蛋白表达趋势,明确ASH2L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2、利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和GST pulldown实验明确ASH2L与ERα是否相互结合;然后利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技术明确ASH2L和ERα是否能够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共定位于细胞核中;设计并制作ASH2L的截短表达质粒,再次利用Co-IP实验和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技术,探讨ASH2L与ERα结合所必要的结构域及其蛋白结构中入核信号的位置;3、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别验证ASH2L全长及不同截短对完整ERα介导的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利用siRNA干扰技术研究缺失ASH2L对ERα介导的基因转录调控的影响;然后通过Real-time PCR实验验证子宫内膜癌中ERα下游靶基因是否受ASH2L所调控。利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mRNA受ASH2L调控的ERα下游靶基因在蛋白水平是否同样受ASH2L的调控;4、尝试深入探讨ASH2L调控ERα介导基因转录的机制。通过Co-IP实验验证ASH2L所在的MLL1复合物成员与ERα是否具有相互结合的能力。利用Co-IP实验探讨ASH2L是否调控复合物中其他成员与ERα的结合。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ASH2L的缺失对MLL1和WDR5调控ERα介导基因转录的作用;5、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验证靶基因启动子区ERα或MLL1的招募是否受ASH2L调控;6、利用生物学功能实验MTS及细胞克隆实验,验证ASH2L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的增殖作用。通过transwell实验证实ASH2L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的影响;7、利用免疫缺陷小鼠皮下成瘤实验,验证缺失ASH2L对小鼠皮下成瘤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实验验证ASH2L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肿瘤生长的关系;8、除此之外,结合Western blotting,Real-time PCR和ChIP实验探讨ASH2L是否受E2-ERα所调控。结果:1、临床数据分析结果表示,低表达ASH2L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往往会好于高表达的患者。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在人子宫内膜肿瘤组织中ASH2L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子宫内膜组织;免疫组化的结果同样印证这一点,并且通过Hscore评分分析,ASH2L的蛋白表达随着病理分级的上升而增加,这提示ASH2L的表达与癌症的恶性程度有关;2、Co-IP实验结果显示:在Ishikawa和HEC-1A细胞中,在雌激素刺激下,ASH2L均能够与ERα相互结合;GST pulldown实验表明ASH2L能够直接与ERα的AF2区结合。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实验表明在Ishikawa细胞中,内源性的ASH2L与ERα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共定位于细胞核中,在COS7细胞中外转的ASH2L全长及截短蛋白中,只有当同时缺失PHD和WH结构域后,ASH2L不能完全进入到细胞核中;3、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实验证实,在Ishikawa细胞中,ERα介导基因转录的作用受完整的ASH2L调控,缺失任意结构,ASH2L的作用降低;Ishikawa细胞中ASH2L蛋白水平下降,ERα转录活性也随之降低。Real-time RCR实验检测了一些子宫内膜癌中的ERα下游靶基因,结果显示在Ishikawa和HEC-1A细胞中,在敲低ASH2L后,E2上调PAX2等靶基因mRNA的作用减弱。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在Ishikawa细胞中,ERα靶基因PAX2和cyclin D1在雌激素刺激下,蛋白水平升高,敲低ASH2L后,雌激素上调作用受到抑制。在HEC-1A细胞中得到了相似的结果;梯度过表达ASH2L的蛋白后,PAX2的蛋白表达也随之升高;4、Co-IP实验结果显示,在Ishikawa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α能够与ASH2L,MLL1和WDR5相互作用,敲低ASH2L,导致ERα与MLL1的结合能力下降,与WDR5的作用无明显变化。缺失SPRY结构,导致ASH2L与MLL1和WDR5的相互作用消失,而不影响与ERα的结合。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实验证实,在Ishikawa细胞中,MLL1和WDR5上调ERα介导的基因转录作用在敲低ASH2L后受到抑制;5、ChIP实验验证了受ASH2L调控的ERα靶基因PAX2的启动子区有ERα,ASH2L和MLL1的招募,并且敲低ASH2L会减少ERα或MLL1的招募,该区域组蛋白H3K4me3水平降低,H3K27me3随之增加。ChIP seq的结果显示,在E2刺激下,ERα在PAX2的基因上的结合峰与组蛋白H3K4me3相一致,与H3K27me3相反;6、MTS实验证实敲低ASH2L抑制了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HEC-1A)的增殖。克隆形成实验证实,与对照组相比,敲低ASH2L抑制了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HEC-1A)克隆点的形成。Tanswell实验表明在E2作用下,缺失ASH2L导致Ishikawa细胞的迁移率降低,而过表达ASH2L促进Ishikawa细胞的迁移;7、免疫缺陷小鼠荷瘤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敲低ASH2L的Ishikawa细胞在雌性NOD/SCID小鼠皮下形成的肿瘤较对照组小,并且肿瘤的生长速度更慢。Western blotting,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实验均证实,敲低ASH2L组肿瘤中,ASH2L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已降低。成瘤组织中,稳定敲低ASH2L后,PAX2的蛋白水平也随之减少;8、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在Ishikawa细胞中,在雌激素刺激下,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ASH2L蛋白量随之增加。敲低ERα,ASH2L蛋白水平下降。Real-time PCR实验同样证实,敲低ERα后,Ishikawa细胞中的ASH2L mRNA水平降低。ChIP实验证实,ASH2L基因的转录激活区存在ERα的招募,并且在雌激素刺激下,ERα的招募增加。结论:1.ASH2L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成负相关;2.ASH2L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与ERα相互作用,上调ERα介导的基因转录;3.ASH2L能够招募至ERα靶基因启动子区的E2反应原件(ERE)上,促进ERα或MLL1到ERE的招募,并增加了ERE区的组蛋白H3K4me3水平;4.ASH2L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5.ASH2L基因受E2-ERα通路调控。
丁巍[4](2020)在《CMKLR1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介导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子宫内膜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显示,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关。肥胖症者脂肪组织增加,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导致体内多种脂肪因子水平异常。Chemeri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在脂肪组织中高度表达,可参与糖脂代谢,调节细胞分化等过程,与受体CMKRL1结合后可促进胰岛素抵抗、炎症及癌症的发生。现已证实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1在多种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多项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chemerin/CMKLR1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1与子宫内膜癌是否存在联系,以及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采集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子宫内膜癌住院患者(20例)作为子宫内膜癌组,以BMI进行配对(1:2,40例)选择同一时期体检或因良性病变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chemerin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MKLR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探究CMKLR1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预后的联系。2.在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HEC-1A及HEC-1B中加入不同浓度重组chemerin因子,通过CCK-8和划痕实验观察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3.慢病毒转染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实验,经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敲低CMKLR1的稳定克隆细胞系;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率。利用CCK-8检测稳转细胞系与空载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并绘制细胞增殖曲线;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敲减CMKLR1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能力。4.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敲减CMKLR1蛋白对稳转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1.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为(871.4±302.2)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727.8±303.9)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免疫组化显示CMKLR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在TCGA数据库中,CMKLR1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02),在预后方面,与生存时间存在负相关性(P=0.005)。2.细胞学显示,外源性重组chemeri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HEC-1A及HEC-1B促增殖及迁移作用与对照组无差异。3.RT-PCR显示,HEC-1B细胞CMKLR1表达较其它子宫内膜癌细胞系高(P<0.01)。因此选择HEC-1B细胞进行细胞学实验。利用质粒敲减CMKLR1基因表达获得低表达CMKLR1蛋白的稳定克隆HEC-1B细胞系,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 CMKLR1组CMKLR1-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载组(P<0.01);CCK-8细胞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空载组相比,si CMKLR1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减目的基因组细胞迁移能力与空载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4.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i CMKLR1细胞中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的关键靶标,包括c-Myc、cyclin D1、MMP-7蛋白表达量减少,降低CMKLR1蛋白表达显着降低了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中磷酸化β-catenin蛋白的水平(P<0.01)。结论:1.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并且外源性脂肪因子chemerin对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无明显影响;2.子宫内膜癌组织CMKLR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敲减CMKLR1基因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
叶亚萍[5](2020)在《Ki67、P53、HER2、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子宫内膜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三大生殖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发生率逐年升高。子宫内膜癌作为一种激素相关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机制与许多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其他增殖分子及激素受体相关。近年来免疫组化指标在EC中的作用研究越来越广泛,但大部分研究为单一指标,本研究纳入多个免疫组化指标包括Ki67、P53、HER2、ER、PR,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妇产科2013年03月至2019年0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90例,对其临床病理数据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Ki67在E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Ki67的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学分级、是否脉管浸润及手术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是否绝经及子宫内膜癌分型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2、P53在E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P53的表达与是否脉管浸润、肿瘤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性,P53表达水平随肿瘤组织学分级升高、存在脉管浸润而升高(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是否绝经、子宫内膜癌分型、肌层浸润深度、肿瘤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3、HER2在E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HER2的表达与患者是否绝经及肌层浸润深度存在正相关性(P<0.05),HER2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分型、肿瘤组织分级,脉管浸润、肿瘤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4、ER在E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ER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分型、肿瘤组织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是否脉管浸润、肿瘤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并且有显着差异(P<0.05)。而ER的阳性表达与是否绝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5、PR在E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PR的表达与是否绝经、不同子宫内膜癌分型、肿瘤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是否脉管浸润、肿瘤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中均呈负相关并且有显着差异(P<0.05)。6、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II型EC、手术病理分期晚、肌层浸润深、有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阳性、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辅助治疗不完善、P53高表达、HER2高表达、ER低表达及PR低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是否绝经、组织分级、Ki67表达水平与预后无统计学相关。子宫内膜癌患者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R高表达(OR:0.337,95%CI:0.141-0.809,P<0.05)、HER2高表达(OR:6.635,95%CI:1.750-25.154,P<0.05)、II型子宫内膜癌(OR:17.341,95%CI:2.469-121.808,P<0.05)和肌层浸润≥1/2(OR:20.004,95%CI:1.957-204.52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联合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表达水平,将子宫内膜癌分为四组,A组:ER(-)、PR(-)且HER2(-),B组:ER(-)、PR(-)且HER2(+),C组:ER(+)和/或PR(+)且HER2(-),D组:ER(+)和/或PR(+)且HER2(+)。三年生存率分别为85.7%、50.0%、98.3%和93.8%,B组的预后较其他组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Ki67、P53、HER2、ER及P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紧密联系,检测这些免疫指标的表达可以为预测子宫内膜癌、评估患者预后及给予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2、II型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晚、肌层浸润深、有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阳性、术后辅助治疗不完善、P53高表达、HER2高表达、ER低表达及PR低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是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危险因素。3、本研究联合ER、PR、HER2表达水平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ER阴性、PR阴性且HER2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其他组更差。
张跃明[6](2019)在《KIF3B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KIF3B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旨在探讨KIF3B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KIF3B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KIF3B与Ki-67水平、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卵巢癌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KIF3B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并且组织学级别越高,KIF3B的蛋白表达越高。KIF3B在卵巢癌细胞中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与常用的细胞增殖相关的抗原Ki-67一致,随病理分级的增加其表达逐渐增强。KIF3B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患者有无腹水、腹水中是否存在肿瘤细胞、其他脏器有无转移,以及Ki-67的表达水平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经期状态、FIGO分期、淋巴结分期无关。卵巢癌患者的存活率与KIF3B的表达有相关性,KIF3B高表达的患者,存活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F3B表达低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长,KIF3B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KIF3B在卵巢癌患者中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KIF3B表达量高的患者生存期短,与卵巢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第二部分:KIF3B促进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转换,并促进卵巢癌细胞的生长目的:探讨KIF3B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Western blot 检测卵巢癌细胞(HO8910、OVCAR-3、SK-OV-3、A2780)中 KIF3B表达水平;慢病毒感染技术建立过表达或敲减KIF3B表达的细胞系;MTT检测过表达KIF3B、敲减KIF3B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KIF3B、敲减KIF3B对卵巢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KIF3B、敲减KIF3B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体内移植瘤模型检测过表达KIF3B、敲减KIF3B对卵巢癌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HO8910细胞中KIF3B蛋白表达量最高,A2780细胞中KIF3B蛋白表达量最低;慢病毒载体介导建立过表达/敲减KIF3B表达的细胞系;KIF3B shRNA显着抑制HO8910细胞的生长;过表达KIF3B显着促进A2780细胞的生长;KIF3B shRNA显着上调G0/G1期细胞比例,下调S期细胞比例;过表达KIF3B显着上调S期细胞比例,下调G0/G1期细胞比例;敲减KIF3B抑制HO8910细胞中Cyclin A和CDK2的表达;过表达KIF3B上调A2780细胞中Cyclin A和CDK2的表达。KIF3B shRNA显着抑制HO8910移植瘤的生长;过表达KIF3B显着促进A2780移植瘤的生长。结论:KIF3B可促进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转换,并促进卵巢癌的生长。第三部分:KIF3B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A和CDK2的表达目的:探讨KIF3B促进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转换的机制。方法:基因芯片检测了敲减KIF3B对HO8910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avid软件(https://david.ncifcrf.gov/)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采用KEGG数据库(https://www.genome.jp/kegg/)分析差异基因影响的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MTT检测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基因芯片检测敲减KIF3B对HO8910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选择表达水平改变超过1.8倍的基因为差异基因。敲减KIF3B下调了 2293个基因的表达,上调了 204个基因的表达;敲减KIF3B的差异基因富集在FoxO上游的关键通路PI3K/AKT;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 HO8910细胞中PI3K调节亚基PIK3R2 (p85)的表达水平,以及AKT的磷酸化水平,发现敲减KIF3B可抑制p85的表达,并抑制AKT的磷酸化;过表达KIF3B促进p85的表达,并促进AKT的磷酸化;PI3K抑制剂Wortamannin能够削弱过表达KIF3B对AKT的激活,提示KIF3B通过PI3K依赖性机制激活AKT;Wortamannin能够削弱过表达KIF3B对Cyclin A和CDK2表达的上调作用;Wortamannin能够削弱过表达KIF3B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结论:KIF3B高表达能够上调PI3K调节亚基PIK3R2 (p85)的表达,激活PI3K/AKT通路,进而上调卵巢癌细胞中周期调控相关蛋白Cyclin A和CDK2的表达,促进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的转换,最终促进卵巢癌的生长。
肖祯[7](2018)在《靶向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下调P16INK4A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是我国第二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疾病,仅次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一般分为两种:Ⅰ型子宫内膜癌,也称为内膜样腺癌(Uterine Endometroid Carcinoma,UEC),约占80%;Ⅱ型子宫内膜癌,约占20%,大部分为浆液性乳头状腺癌(Uterine Serous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USPC)。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诊断中,P16INK4a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多为阳性。因此,其可以作为一种标记蛋白,是鉴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既往研究认为,P16INK4A是抑癌蛋白,它是细胞周期蛋白激酶4/6(CDK4/6)的抑制剂,可以阻止细胞周期进展,抑制细胞增殖。当其结构或功能缺失时,会促肿瘤进展。近期批准上市治疗恶性肿瘤的Palbociclib,Abemaciclib等药物,其适应征即为P16INK4A表达阴性的恶性肿瘤。这些药物,模拟发挥内源性P16INK4A的功能,靶向抑制CDK4/6的活性,发挥良好的抑制肿瘤的效果。但是,在大多数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组织标本中,P16INK4A却存在过表达的现象。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癌蛋白P16INK4A可能在一些恶性肿瘤中发挥促癌作用。在宫颈癌和肝癌中,过表达的P16INK4A可以作为可以利用的靶点,靶向抑制其表达可以减缓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促进癌细胞的凋亡。因此,本研究将着眼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中P16INK4A过表达的现象,深入探索P16INK4A的功能及相关生物学机制。研究目的研究P16INK4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深入探索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开发新的靶向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在组织学层面探索P16INK4A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细胞免疫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评估数株不同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P16INK4A的表达情况,以选择合适的细胞系进行实验。应用shRNA敲减过表达P16INK4A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ETN-1中P16INK4A的表达水平,在二维和三维平面观察细胞的增值、迁移情况,检测其下游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shRNA敲减下游蛋白的表达,在二维和三维平面观察癌细胞的增值。以蛋白免疫印记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在细胞学和肿瘤组织体外培养系统中,探索GSK-J4对组蛋白甲基化程度的影响以及P16INK4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通过对XXX医院18个月内的12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70%的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P16INK4A呈高表达;而在多数(88%)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16INK4A呈低表达。在AN3CA、ETN-1、Hec 1A、Hec 108以及Nou-1等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实验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发现,ETN-1呈 P16INK4A 高表达,而其他 4 株(AN3CA、Hec 1A、Hec 108 以及 Nou-1)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则呈低表达或不表达。为进一步确定上述5个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细胞周期蛋白激酶4/6(CDK4/6)的激酶活性,以不同浓度的Palbociclib(0.75μM、1.5μM、3μM、6μM、12μM)对上述5株子宫内膜癌细胞系进行给药处理,发现ETN-1对Palbociclib耐药,而另外AN3CA、Hec 1A、Hec 108以及Nou-1等4株细胞系则相对敏感,其IC50值分别为0.066 μM、1.741 μ M、0.714μ M、1.863 μM。以ETN-1细胞系作为实验对象,构建稳定转染四环素诱导表达shRNA的体系,对ETN-1细胞系中的P16INK4A进行敲减。实验发现,在二维和三维的细胞培养体系中,ETN-1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均明显下降,且下游RB蛋白表达下调;随后,利用同样的ShRNA体系,对ETN-1细胞系中RB的表达进行敲减,发现当RB的水平被下调后,细胞也出现了增殖受抑制的表现,与P16INK4A被敲减时相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免疫印迹的方法,在20例人类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组织学标本以及ETN-1细胞中都发现,P16INK4A的表达水平与组蛋白3赖氨酸27单甲基化(H3K27me1)呈正相关而与组蛋白3赖氨酸27三甲基化(H3K27me3)呈负相关;当给予组蛋白去甲基化酶6B(KDM6B)抑制剂GSK-J4后,ETN-1细胞以及体外培养的来源于人源化肿瘤移植瘤小鼠模型(PDX)的新鲜肿瘤组织中出现了 H3K27me3上调和H3K27me1下调,与此同时也伴有P16INK4A的下调,ETN-1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新鲜PDX肿瘤组织的恶性程度也出现了明显地下降。结论P16INK4A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这一致癌作用可能是通过其下游RB蛋白的变化而发挥的;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P16INK4A的表达由表观遗传机制调节;靶向抑制P16INK4A,对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于宁[8](2018)在《CIP2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在所有妇科恶性肿瘤中占6%。流行病学的数据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全球范围内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而宫颈癌的发病率在逐步下降。2015年对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调查显示,美国境内新增病例达到54870例,新增死亡病例约为10170人。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改变和组织学形态上的表现多种多样,传统上基于组织学形态、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和预后情况,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两型:Ⅰ型和Ⅱ型。Ⅰ型癌最为多见,以宫内膜样癌为代表,肿瘤呈内膜样分化,肿瘤级别低,与雌激素的过度表达和持续刺激有关。临床进展缓慢,预后较好。Ⅱ型癌绝多大数为浆液性癌,分化差,与雌激素无关,临床表现为侵袭性强,预后差。由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因此大部分病例早期即得到确诊并及时的治疗,即便如此,仍有5-15%的患者出现死亡。大部分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为绝经后女性,但是也有约2%-14%的患者为年轻女性(≤40岁),由于年轻患者大部分还有生育要求,使得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变得尤为复杂。因此,深入探讨子宫内膜癌发展和进展过程中相关的分子改变,深入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对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是十分有益的。CIP2A,即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phosphatase 2A)是最近研究较多的癌基因,CIP2A曾被命名为KIAA1524或P90。目前的研究显示,CIP2A是一种癌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和增生中呈现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进展及不良预后有良好的相关性。由于CIP2A在大部分正常的组织和细胞中表达水平较低,因此它有可能是一种特异性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功能,对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开展基因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CIP2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的研究比较少,由于子宫内膜癌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率最高,因此在本课题中,我们首先选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例,通过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CIP2A的表达在肿瘤组织和正常内膜组织中有无区别。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CIP2A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有无相关性。本课题还将通过构建小干扰RNA(siRNA)转染至不同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应用CCK-8、Transwell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方法观察沉默CIP2A基因的表达后肿瘤细胞功能的变化,旨在探讨CIP2A基因对肿瘤生长、增殖、侵袭及凋亡的作用和调控,以及CIP2A的表达和增殖、凋亡相关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CIP2A基因对信号通路表达的调控机制。本课题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CIP2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正常增生内膜的表达有无差异。(2)CIP2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3)CIP2A与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的关系。(4)CIP2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进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实验方法]1、研究病例标本的选择选取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病例及蜡块,包括1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AC)、1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ndometrial atypical hyperplasia,EAH)、2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及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Normal endometrium,NE)。选取病例的所有切片都进行重新的阅片和判读。2、免疫组化及相关性分析免疫组化检测1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IP2A的表达情况,并设定染色强弱的判定标准,应用统计学分析CIP2A在EAC,EHA,EH和NE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分析CIP2A的表达与EAC临床病理特点(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级别、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IP2A表达与ER、PR、Ki-67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3、生存分析利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对CIP2A不同表达水平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CIP2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进一步研究CIP2A能否作为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新鲜组织中CIP2A的表达收集14例新鲜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的内膜组织,应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新鲜的肿瘤组织和正常内膜组织中CIP2A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统计学分析CIP2A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5、细胞培养及转染设计合成CIP2AsiRNA及作为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片段,对细胞系进行转染,培养24小时后,通过RT-PCR检测ishikawa、An3ca及KLE细胞系中CIP2AmRNA的表达情况,分别于培养24小时、48小时后,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CIP2A蛋白表达情况。总体评价转染效率。6、检验沉默CIP2A基因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功能的变化①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分析: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CIP2A基因沉默后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②细胞增殖检测:CCK-8法检测siRNA干扰CIP2A的表达后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③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CIP2A基因沉默后,肿瘤细胞空间克隆/集落形成能力的变化;④细胞凋亡检测:siRNA干扰CIP2A后,用AnnexinV-FITC凋亡试剂盒染色,流式细胞仪上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变化。[实验结果]1、CIP2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IP2A的阳性着色部位在细胞浆和细胞核,表现为细胞核和细胞浆的弥漫着色。按照CIP2A表达水平高低的计算方法,结合阳性肿瘤细胞的比率,CIP2A在NE、EH、EAH及EA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为26.7%、40%、42.9%和87.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CIP2A的阳性率在EAC中要高于正常内膜及增生症、非典型增生的内膜病变。150例EAC中,CIP2A的阳性率为87.33%(131/150),79例呈现CIP2A高表达,52例呈现CIP2A的低表达,19例为阴性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无论是mRNA或是蛋白的表达水平,CIP2A在EA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的增生期内膜组织。2、CIP2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CIP2A的高表达与EAC的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宫颈管受累情况、P53蛋白的表达及ki-67增殖指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CIP2A蛋白的表达与病人年龄、肌层侵犯的深度、脉管内癌栓以及ER、PR的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3、生存分析结果1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96%。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CIP2A高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缩短相关,其余预后不良的因素还包括较高的FIGO分期、肿瘤低分化、肌层侵犯较深以及较高的Ki-67增殖指数等。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较高的FIGO分级、低分化的肿瘤组织和脉管内癌栓的存在是影响EA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IP2A的高表达并非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4、检测三株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转染CIP2AsiRNA后的敲减效率通过转染CIP2AsiRNA沉默CIP2A在KLE、ishikawa、An3ca中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24小时后三株细胞系CIP2AmRNA均降低,敲减效率分别为34%、62%、68%。48小时RT-PCR显示CIP2AsiRNA敲减效率分别别为61%、85%和82%。Western Blot显示转染CIP2AsiRNA后,可明显抑制ishikawa、An3ca细胞内蛋白的表达。因此选用敲减效率较高的ishikawa和An3ca的细胞株进行后续的功能实验。5、siRNA干扰CIP2A后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增殖和凋亡的影响①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分析:siRNA沉默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An3ca中CIP2A基因,使其低表达后,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②细胞增殖检测: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在两株子宫内膜癌细胞中沉默CIP2A基因后,继续细胞培养72h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细胞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③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沉默CIP2A基因的表达,两株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克隆/集落形成的能力明显降低(P<0.05)。④流式细胞术:siRAN干扰CIP2A后,与对照组相比,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凋亡率均增加。在ishikawa细胞株中,siRNA干扰组的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在An3ca细胞株中,两组间凋亡率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6、在ishikawa和An3ca细胞系中沉默CIP2A的表达后,CyclinD1和c-Myc的表达降低,在ishikawa细胞系中,caspase-3的表达上调。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在ishikawa和An3ca细胞系中沉默CIP2A的表达后,cyclinD1和c-myc的表达下降,而P53,Bcl-2和mTOR并无改变。在ishikawa细胞株中,caspase-3的表达上调,而在An3ca细胞株中caspase-3的表达并无改变。以上结果显示,CIP2A可以通过上调CyclinD1和c-Myc促进细胞的增殖,通过下调caspase-3的表达水平对细胞凋亡起到抑制的作用。[结论]1、CIP2A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Ki-67增殖指数以及P53蛋白的表达有统计学关联。2、生存分析显示,CIP2A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缩短,提示CIP2A高表达是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另外,较高的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较低、较深的肌层浸润、P53高表达和较高的Ki-67增殖指数均与不良预后相关。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较高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低及脉管内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IP2A蛋白的高表达并非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3、沉默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CIP2A基因的表达,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克隆能力明显降低、,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下降,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增加,表明CIP2A可以调控肿瘤的增殖和凋亡,从而影响其发生和发展。因此,针对CIP2A开发基因治疗的药物,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新靶点4、对信号通路各蛋白表达的分析结果表明,CIP2A的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调控是通过对原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yclinD1,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调控实现其作用的。
袁丹[9](2018)在《雌激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人子宫内膜样癌Ishikawa细胞形态变化及p57kip2、Cyclin D1、CDK4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拮抗剂对人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EC)Ishikawa细胞(高分化)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对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57kip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表达的影响,探讨女性激素调控、细胞周期调控与EC发生发展的关系,为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Ishikawa细胞进行体外培养:(1)雌激素对Ishikawa细胞形态变化及p57kip2、Cyclin D1、CDK4表达影响的研究:分别采用含三种不同浓度雌二醇(β-estradiol,E2)(10-6、10-8、10-10 mol/L)的培养基培养细胞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用不含任何药物的等量培养基培养细胞;(2)ER拮抗剂对Ishikawa细胞形态变化及p57kip2、Cyclin D1、CDK4表达影响的研究:分别用含ER拮抗剂[他莫昔芬(Tamoxifen,TAM)(10-6 mol/L)、氟维司群(Faslodex,ICI182780)(10-6mol/L)]以及E2(10-66 mol/L)、E2+TAM、E2+ICI182780的培养基培养Ishikawa细胞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用不含任何药物的等量培养基培养细胞。将Ishikawa细胞分别培养24、48、72、96h后,通过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培养24、72h后,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 mRNA的表达情况;培养24、48、72h后,用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WB)检测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CDK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MTT检测Ishikawa细胞的增殖情况(1)雌激素对Ishikawa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E2低、中浓度组Ishikawa细胞增殖明显(P<0.05),高浓度组细胞增殖不明显(P>0.05),随着E2作用时间延长,除低浓度组72h与96h比较无差异外,其余各组细胞增殖均呈递增趋势(P<0.05)。(2)ER拮抗剂对Ishikawa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E2组、ICI182780组、E2+ICI182780组Ishikawa细胞增殖活性降低,E2+ICI182780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TAM组、E2+TAM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与E2组比较,E2+ICI182780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E2+TAM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实验各组及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均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2.倒置显微镜观察Ishikawa细胞的生长情况(1)雌激素对Ishikawa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E2低、中浓度组Ishikawa细胞密度增加,高浓度组Ishikawa细胞密度减少,各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2)ER拮抗剂对Ishikawa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1)与对照组比较,E2组、ICI182780组、E2+ICI182780组Ishikawa细胞密度降低,E2+ICI182780组降低更明显;TAM组则稍增加。(2)与E2组比较,E2+ICI182780组细胞密度降低;E2+TAM组则增加;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均不明显。3.透射电镜观察Ishikawa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1)雌激素对Ishikawa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E2低、中浓度组部分Ishikawa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轻微肿胀,随着E2作用时间延长,其肿胀程度有所增加;E2高浓度组较多Ishikawa细胞内线粒体明显肿胀,可见细胞凋亡现象,随着E2作用时间延长,线粒体、内质网弥漫肿胀、空泡化,细胞凋亡增多。(2)ER拮抗剂对Ishikawa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1)与对照组比较,E2组部分细胞内可见内质网、线粒体明显肿胀,其余各组内质网呈不同程度肿胀,可见凋亡现象;(2)与E2组比较,TAM组、ICI182780组内质网肿胀较轻,E2+TAM、E2+ICI182780组肿胀明显。4.Western Blot检测Ishikawa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CDK4蛋白的表达情况(1)雌激素对Ishikawa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随着E2作用时间延长、作用浓度增加,p57kip2、Cyclin D1与CDK4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加(P<0.05),其中p57kip2、Cyclin D1、CDK4蛋白均在高浓度组表达最高,而p57kip2蛋白在低浓度组表达最低,Cyclin D1与CDK4蛋白则在对照组表达最低,但仅Cyclin D1蛋白和CDK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2)ER拮抗剂对Ishikawa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1)与对照组比较,随着作用时间延长,p57kip2蛋白在E2组、ICI182780组、E2+ICI182780组表达逐渐增加(P<0.05),在TAM组、E2+TAM组表达逐渐降低,其中在E2+ICI182780组表达最高(P<0.05),在TAM组表达最低;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Cyclin D1、CDK4蛋白在E2组、ICI182780组、E2+ICI182780组表达逐渐降低(P<0.05),在TAM组、E2+TAM组表达逐渐增加,其中在E2+ICI182780组表达最低(P<0.05),在TAM组表达最高。(2)与E2组比较,p57kip2蛋白在E2+ICI182780组表达增加,在E2+TAM组表达降低(P<0.05);Cyclin D1、CDK4蛋白在E2+ICI182780组表达降低,在E2+TAM组表达增加(P<0.05)。5.RT-PCR检测Ishikawa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 mRNA的表达情况(1)雌激素对Ishikawa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随着E2作用时间的延长,p57kip2mRNA在低、中浓度组表达逐渐降低,在高浓度组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CyclinD1 mRNA在低、中浓度组表达逐渐增加,在高浓度组的表达逐渐降低(P<0.05)。其中在24、72h,p57kip2mRNA在高浓度组表达最高,在中浓度组表达最低(P<0.05);Cyclin D1 mRNA在中浓度组表达最高,在高浓度组表达最低(P<0.05)。(2)ER拮抗剂对Ishikawa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p57kip2 mRNA在ICI182780组、E2+ICI182780组表达逐渐增加(P<0.05),在E2组、TAM组、E2+TAM组表达逐渐降低;Cyclin D1 mRNA在E2组、ICI182780组、E2+ICI182780组表达逐渐降低(P<0.05),在TAM组、E2+TAM组表达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57kip2 mRNA在E2组、ICI182780组、E2+TAM组、E2+ICI182780组表达增加,其中在E2+ ICI182780组表达最高(P<0.05),p57kip2 mRNA在TAM组表达最低;Cyclin D1mRNA在E2组、ICI182780组、E2+ICI182780组表达降低,其中在E2+ICI182780组表达最低(P<0.05),Cyclin D1 mRNA在TAM组、E2+TAM组表达增加,其中在E2+TAM组表达最高(P>0.05);与E2组比较,p57kip2 mRNA在E2+ICI182780组表达增加,在E2+TAM组表达降低(P<0.05),Cyclin D1 mRNA在E2+TAM组表达增加,在E2+ICI182780组表达降低(P<0.05)。结论:(1)随着雌激素作用时间延长、作用浓度增加,p57kip2、Cyclin D1与CDK4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加。(2)雌激素浓度较低时,可能以上调Cyclin D1、CDK4表达为主,发挥正向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促进Ishikawa细胞增殖;雌激素浓度较高时,可能负向调控细胞周期进程,使细胞停滞在G1期,从而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还可导致明显的细胞损伤。(3)ER拮抗剂ICI182780单独或联合使用雌激素,可能通过诱导p57kip2的表达,下调Cyclin D1、CDK4的表达,达到阻碍细胞周期进程、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的作用。(4)ER拮抗剂TAM单独或联合应用雌激素,可能通过上调Cyclin D1、CDK4的表达,下调p57kip2的表达,对Ishikawa细胞产生较弱的促增殖作用,从而发挥TAM的弱雌激素样作用。(5)ICI182780可能比TAM更适合用于EC患者的内分泌治疗,为EC患者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宋扬[10](2017)在《SOX17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5-AZA对其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特别是年轻患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就目前而言,SOX17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SOX17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SOX17是经典Wnt信号通路的重要拮抗剂,通过抑制β-catenin/TCF依赖性转录及癌细胞增殖和集落的形成,从而调节Wnt/β-catenin信号转导。多项研究表明,SOX17启动子的高甲基化是SOX17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其在组织中呈现低表达率,进而导致癌细胞的增殖。另有研究表明SOX17的抑制肿瘤机制可能与其使细胞停滞在G1/S期,诱导凋亡、调节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有关。由此得出SOX17可能在人类抑癌作用中发挥作用,但其在人类子宫内膜癌中的潜在作用尚未阐明。人体肿瘤是一种细胞周期性疾病,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作为细胞周期的正向调节因子,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增殖。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能够通过去甲基化作用使过甲基化的基因重新表达,从而恢复其抑癌功能。我们的前期研究已表明SOX17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细胞株中表达下降,与其启动子处于高甲基化状态有关,本研究利用去甲基化药物5-AZA作用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药物作用前后SOX17和Cyclin D1基因的表达,同时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SOX17和Cyclin D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旨在探讨SOX1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1.1细胞来源:人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株HEC1A中分化,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点实验室馈赠。1.2组织标本来源与病例资料:收集2014年7月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子宫切除的子宫内膜组织标本,术中标本离体后立即取材,迅速置于-80℃保存。所取标本包括3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所有标本均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2.实验方法2.1实验分组:所收集标本共分两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10例(因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切除子宫的子宫内膜组织),入组患者术前均未进行放疗、化疗、激素免疫治疗及其他抗肿瘤治疗,且排除合并其他部位肿瘤的患者,组织标本均由病理科医师镜下观察确诊。2.2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SOX17、β-catenin和Cyclin D1基因的m RNA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上述3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SOX17、β-catenin和Cyclin D1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2.3 5-AZA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用不同浓度5-AZA处理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株HEC1A,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使用MTT法检测24h、48h、72h不同浓度的5-AZA对HEC1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处理前后HEC1A中三种基因的m RNA表达情况。3.统计方法应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描述应用(?),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SOX17、β-catenin和Cyclin D1基因的m RNA表达情况。本实验检测结果显示,SOX17基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下降,同时β-catenin和Cyclin D1基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标本中,SOX17、β-catenin和Cyclin D1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在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FIGO分期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β-catenin及Cyclin D1的m RNA相对表达量在肌层浸润深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5-AZA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5-AZA处理HEC1A细胞72h后,经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处理72h后对细胞生长作用抑制最明显(IC50=12.033)。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不同浓度5-AZA对HEC1A细胞生长抑制效果增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ZA处理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后SOX17基因表达较处理前明显增高(P<0.05),同时β-catenin和Cyclin D1基因的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3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SOX17和Cyclin D1基因的相关性分析本文对3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yclin D1、β-catenin及SOX17基因的m RNA相对表达量进行pearson两两相关性分析发现,SOX17及Cyclin D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弱负相关(r=-0.353,P>0.05),SOX17与β-caten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463,P<0.05),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呈明显正相关(r=0.863,P<0.001)。结论1.SOX17基因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通过下调Cyclin D1及β-catenin基因的表达来实现其肿瘤抑制作用,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2.去甲基化药物5-AZA可提高SOX17基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明显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在未来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中,其可能成为潜在有效的治疗药物,通过作用SOX17基因来实现其抗癌作用。
二、THE EXPRESSION OF p16 AND CYCLIN D_1 IN PROLIFERATIVE ENDOMETRIUM AND ENDOMETRIAL CARCINOM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EXPRESSION OF p16 AND CYCLIN D_1 IN PROLIFERATIVE ENDOMETRIUM AND ENDOMETRIAL CARCINOMA(论文提纲范文)
(1)m6A机制调控子宫内膜癌转移与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FTO通过m6A-HOXB13-WNT机制促进子宫内膜癌转移 |
背景 |
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1. 组织样本 |
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 主要试剂与耗材 |
4. 科研服务 |
二、实验方法 |
1. 组织与细胞样本RNA提取 |
2. RNA逆转录 |
3. 实时荧光定量PCR |
4. 免疫组织化学 |
5. 细胞培养 |
6. 细胞核-质分离 |
7. Western blotting |
8. 慢病毒包装,感染与稳转株筛选 |
9. 质粒、siRNA合成与转染 |
10. WNT信号通路抑制 |
11. 划痕实验 |
12. Transwell小室实验 |
13. 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测序与定量PCR实验(RIP-seq/PCR) |
14. mRNA纯化(从肿瘤细胞中直接提取纯化) |
15. mRNA纯化(从总RNA样品中纯化提取) |
16. m6A水平检测 |
17. 甲基化RNA免疫沉淀测序与定量PCR实验(MeRIP-seq/PCR) |
18. 转录组测序(RNA-seq) |
19. RNA pull-down实验 |
20.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21. mRNA降解速率分析 |
22. 动物实验 |
23. 二代测序数据分析 |
24. 统计学分析 |
实验结果 |
一、FTO在子宫内膜癌的转移病灶中表达增高 |
二、FTO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转移与侵袭 |
三、FTO去除HOXB13 mRNA中3'UTR区的m6A修饰 |
四、YTHDF2识别HOXB13 mRNA中m6A修饰促进mRNA降解 |
五、HOXB13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
六、HOXB13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IGF2BP1通过m6A依赖的方式促进PEG10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进展 |
背景 |
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1. 组织样本 |
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 主要试剂与耗材 |
4. 科研服务 |
二、实验方法 |
1. 细胞增殖实验 |
2. 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检测 |
3. 细胞周期检测 |
4. 免疫荧光 |
5. 蛋白质免疫沉淀 |
6. CUT&Tag测序 |
7. ChIP-PCR实验 |
8. 测序数据分析 |
9. 统计学分析 |
实验结果 |
一、IGF2BP1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不良有关 |
二、IGF2BP1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加速细胞周期进展 |
三、IGF2BP1通过m6A依赖方式识别PEG10 mRNA |
四、IGF2BP1促进PEG10 mRNA的稳定性及表达 |
五、PABPC1蛋白与IGF2BP1蛋白协同稳定PEG10 mRNA |
六、PEG10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并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
七、PEG10蛋白抑制肿瘤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m6A修饰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背景 |
m6A写入,擦除与读取 |
妇科肿瘤研究的意义 |
妇科肿瘤中的整体m6A修饰水平 |
卵巢癌 |
子宫内膜癌 |
宫颈癌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2)DACH1基因在乳腺癌及外周血中甲基化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3 标本采集及处理 |
1.4 主要仪器 |
1.5 主要试剂 |
2.实验步骤及方法 |
2.1 组织DNA的提取 |
2.2 血浆DNA的提取 |
2.3 DNA的硫化纯化 |
2.4 引物的合成与设计 |
2.5 PCR检测 |
2.6 3次PCR结果分析 |
2.7 结果分析及解释 |
2.8 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DACH1基因在女性相关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图(部分) |
附录:中英文缩略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ASH2L上调ERα介导基因转录并促进子宫内膜癌发展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方法 |
2.2.1 FLAG-ASH2L全长及其截短表达质粒的构建 |
2.2.2 细胞转染与慢病毒感染 |
2.2.3 蛋白提取及其浓度测定 |
2.2.4 Western blotting实验 |
2.2.5 Image-Pro plus灰度值分析 |
2.2.6 免疫共沉淀实验 |
2.2.7 GST pulldown实验 |
2.2.8 免疫组化实验 |
2.2.9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2.2.10 RNA提取以及PCR和 Real-time PCR |
2.2.11 免疫荧光实验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 |
2.2.12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
2.2.13 MTS实验 |
2.2.14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 |
2.2.15 裸鼠荷瘤实验 |
3 实验结果 |
3.1 ASH2L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 |
3.1.1 ASH2L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 |
3.1.2 ASH2L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 |
3.1.3 ASH2L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的关系 |
3.2 ASH2L与 ERα相互作用,并共定位于细胞核中 |
3.2.1 内源性ASH2L与 ERα的相互作用 |
3.2.2 外源性ASH2L与 ERα的相互作用 |
3.2.3 ASH2L与 ERα的体外结合 |
3.2.4 ASH2L与 ERα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共定位于细胞核中 |
3.2.5 ASH2L的核定位信号部分位于WH结构域中 |
3.3 ASH2L上调ERα介导的基因转录 |
3.3.1 ASH2L上调ERα的转录调控活性 |
3.3.2 子宫内膜癌细胞中ASH2L敲减效率的验证 |
3.3.3 敲低ASH2L抑制ERα的转录调控活性 |
3.3.4 敲低ASH2L抑制E2-ERα的下游调控基因的转录 |
3.3.5 敲低ASH2L导致PAX2和cyclin D1 的蛋白表达降低 |
3.4 ASH2L与 MLL1/WDR5 结合,上调ERα介导的反式激活 |
3.4.1 ASH2L/ERα与 MLL1和WDR5 的相互作用 |
3.4.2 MLL1/WDR5 上调ERα介导的基因转录需要ASH2L的参与 |
3.5 ASH2L促进MLL1 招募至ERα靶基因的顺式反应元件 |
3.6 ASH2L的缺失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
3.6.1 MTS分析实验敲减ASH2L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 |
3.6.2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分析敲减ASH2L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 |
3.6.3 ASH2L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与ERα的关系 |
3.6.4 ASH2L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 |
3.7 ASH2L的缺失抑制子宫内膜癌的生长 |
3.7.1 敲低ASH2L抑制子宫内膜癌在小鼠皮下生长 |
3.7.2 ASH2L及 PAX2 在小鼠皮下荷瘤组织中的表达 |
3.8 ASH2L受 E2-ERα通路调控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CMKLR1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介导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Chemerin/CMKLR1 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研究 |
1.1 材料和方法 |
1.1.1 临床标本收集 |
1.1.2 病理切片收集 |
1.1.3 TCGA数据库资料提取分析 |
1.1.4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1.1.5 实验方法 |
1.1.6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病例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特征 |
1.2.2 子宫内膜癌组与对照组血清chemerin水平无差异 |
1.2.3 Chemerin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分期、分级不相关 |
1.2.4 免疫组化显示CMKLR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增高 |
1.2.5 TCGA统计分析CMKLR1 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
1.3 讨论 |
1.3.1 子宫内膜癌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 |
1.3.2 不良生活习惯与子宫内膜癌发病 |
1.3.3 子宫内膜癌与周围慢性炎症微环境 |
1.3.4 脂肪因子与子宫内膜癌 |
1.3.5 脂肪因子chemerin的命名和结构 |
1.3.6 Chemerin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
1.3.7 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1 与恶性肿瘤发生的病因学说 |
1.3.8 血清chemerin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无差异性探讨 |
1.4 小结 |
二、脂肪因子chemeri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对象 |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2.1.3 细胞培养及分组 |
2.1.4 实验方法 |
2.1.5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CCK-8法鉴定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无差异 |
2.2.2 划痕实验检测chemerin对细胞迁移能力无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CMKLR1 通过Wnt信号通路介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细胞学材料 |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3.1.3 实验方法 |
3.1.4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HEC-1B相较于其他子宫内膜癌细胞系CMKLR1 表达更高 |
3.2.2 划痕试验显示HEC-1B细胞体外迁移能力较强 |
3.2.3 携带CMKLR1-si RNA慢病毒感染HEC-1B细胞 |
3.2.4 鉴定敲低CMKLR1的HEC-1B细胞系构建成功 |
3.2.5 下调CMKLR1 蛋白表达抑制HEC-1B细胞增殖 |
3.2.6 下调CMKLR1 蛋白表达抑制HEC-1B细胞迁移 |
3.2.7 下调CMKLR1 蛋白表达抑制Wnt信号通路靶基因激活 |
3.3 讨论 |
3.3.1 CMKLR1的命名、结构和功能 |
3.3.2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恶性肿瘤 |
3.3.3 子宫内膜癌转移特征 |
3.3.4 子宫内膜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现状 |
3.3.5 子宫内膜癌TCGA分子分型 |
3.3.6 下调CMKLR1 蛋白通过Wnt信号途径抑制子宫内膜癌进展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脂肪因子与癌症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Ki67、P53、HER2、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1.一般临床病理资料 |
2.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3.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4.HER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5.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6.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7.子宫内膜癌患者总生存单因素分析 |
8.子宫内膜癌患者总生存COX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 |
9.ER、PR、HER2 联合表达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分析 |
讨论 |
1.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3.HER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4.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5.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
6.ER、PR、HER2 联合表达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免疫组化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KIF3B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KIF3B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资料及仪器设备 |
2. 实验流程与方法 |
结果 |
1. KIF3B的序列及结构 |
2. KIF3B在人类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 |
3. KIF3B在上皮性卵巢癌病理切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
4 KIF3B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的影响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KIF3B促进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转换,并促进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 |
3. 实验方法 |
结果 |
1. 各株卵巢癌细胞系中KIF3B表达水平 |
2. 建立敲减KIF3B的卵巢癌细胞系 |
3. 敲减KIF3B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
4. 建立KIF3B过表达的卵巢癌细胞系 |
5. 过表达KIF3B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
6. 敲减KIF3B对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
7. 过表达KIF3B对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
8. 敲减KIF3B对卵巢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
9. 过表达KIF3B对卵巢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
10. 敲减KIF3B抑制Cyclin A和CDK2的表达 |
11. 过表达KIF3B上调CyclinA和CDK2的表达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KIF3B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A和CDK2的表达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结果 |
1. 敲减KIF3B对HO8910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
2. 差异基因的功能富集 |
3. 敲减KIF3B对FoxO通路的影响 |
4. 敲减KIF3B对PI3K/AKT通路的影响 |
5. 过表达KIF3B对PI3K/AKT通路的影响 |
6. KIF3B通过PI3K依赖性机制激活AKT通路 |
7. KIF3B通过PI3K依赖性机制上调Cyclin A和CDK2表达 |
8. KIF3B通过PI3K依赖性机制促进卵巢癌细胞生长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Kinesin 蛋白家族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参与的研究项目 |
致谢 |
(7)靶向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下调P16INK4A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 前言 |
(二)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细胞 |
1.2 实验动物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试剂 |
1.5 主要耗材 |
1.6 生物分析软件 |
2 方法 |
2.1 肿瘤细胞培养 |
2.2 CCK-8法测定不同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对Palbociclib的IC_(50)值 |
2.3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Colony-formation Assay) |
2.4 细胞3D成球培养实验(3D-Culture) |
2.5 伤口愈合(划痕)实验(Wound-Healing assay) |
2.6 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
2.7 免疫细胞化学实验(Immunocytochemistry,ICC) |
2.8 石蜡切片的制备 |
2.9 苏木精-伊红染色步骤 |
2.10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 |
2.11 稳定表达shP16INK4A和shRb的ETN-1细胞株的构建 |
2.12 人源化肿瘤组织移植瘤小鼠模型构建(Patient-Derived TumorTissue Xenograft Mouse Model,PDX mouse model) |
2.13 肿瘤病理学观察 |
2.14 振荡切片机切割法进行活组织切片体外培养实验步骤(precision-cut tissue slices) |
2.15 统计学分析 |
(三) 结果 |
1 P16INK4A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
2 P16INK4A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的不同表达 |
3 P16INK4A过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生物学功能 |
4 子宫内膜癌中P16INK4A过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
5 P16INK4A可作为部分子宫内膜癌的潜在靶点 |
6 P16INK4A的促癌作用,可能与其下游RB的下调有关 |
(四) 讨论 |
1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概述 |
2 P16INK4A的促癌作用可能与周期调控和非周期调控均有关 |
3 P16INK4A的表达主要受表观遗传调控 |
4 靶向治疗P16INK4A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五) 结论 |
1 P16INK4A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 |
2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P16INK4A的表达由表观遗传调节 |
3 靶向抑制P16INK4A,对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
(六)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内膜癌中P16IN4A的生物学意义及其调控方式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情况 |
致谢 |
(8)CIP2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CIP2A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CIP2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创新点与局限性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Expression of CIP2A in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and its prognostic value |
CLP2A is overexpressed in human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and regulates cell proliferation,invasion and apoptosi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雌激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人子宫内膜样癌Ishikawa细胞形态变化及p57kip2、Cyclin D1、CDK4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SOX17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5-AZA对其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Wnt信号通路与SOX1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研究生期间的实践活动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THE EXPRESSION OF p16 AND CYCLIN D_1 IN PROLIFERATIVE ENDOMETRIUM AND ENDOMETRIAL CARCINOMA(论文参考文献)
- [1]m6A机制调控子宫内膜癌转移与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D]. 张林.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DACH1基因在乳腺癌及外周血中甲基化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D]. 朱深圳.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ASH2L上调ERα介导基因转录并促进子宫内膜癌发展的作用研究[D]. 曾凯.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4]CMKLR1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介导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研究[D]. 丁巍.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Ki67、P53、HER2、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D]. 叶亚萍.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6]KIF3B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张跃明. 苏州大学, 2019
- [7]靶向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下调P16INK4A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 肖祯.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8]CIP2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的研究[D]. 于宁. 山东大学, 2018(12)
- [9]雌激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人子宫内膜样癌Ishikawa细胞形态变化及p57kip2、Cyclin D1、CDK4表达影响的研究[D]. 袁丹. 遵义医学院, 2018(01)
- [10]SOX17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5-AZA对其表达的影响[D]. 宋扬. 郑州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