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并行让主题习作水到渠成

三线并行让主题习作水到渠成

卢西芳山东省临沭县教体局276700

习作教学一直以来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学生惧怕作文,谈之色变现象普遍。一到写作课,学生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两节课下来,挤不出几行字的大有人在,老师干着急没有办法。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配合主题单元,采取三线并行的方法,努力做好习作的准备工作,降低习作的难度,让学生习作水到渠成。

一、生活体验线

学生写不出文章,或者做不到真实生动,往往是因为没有亲身的经历,不善于观察生活。要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生活化作文,最为重要的是让读与写回归生活,注重学生阅读生活的积累,强调学生的生活实践和体验,才能使学生远离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的病态作文。

主题单元的教材编写,习作也紧扣本单元主题。为避免学生“现场直憋”写不出来,或“现场直编”写空话,套话,我们在学习每单元之初,就提前放题,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挖掘素材,诱发学生把视角对准生活,使生活成为写作源头活水。

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单元,就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学习人物描写的单元,就让学生到真实的生活中观察,让他们走进街头、公园、车站,观察社会生活中不同职业人群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体会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学习写活动的单元,就让学生在课下亲自去参与这项活动,体验获得过程。

例如:让学生写溜冰,就让学生亲自去溜冰场看一看,初学者的表情动作、表情、语言;技术熟练的又有哪些不同表现,自己再去试着学一学,感觉如何,心里如何想的?旁观者有什么反应?学生有了亲眼看,亲耳听,亲身试,体验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写的时候就不会凭空想象了。

这样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生活化写作素材,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感而发,为生活化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方法渗透线

有了生活素材,还要有表达的技巧和方法。薛发根老师曾经说:“说常态的生活化阅读关乎的是文本说了什么,而语文阅读教学关乎的却是文本怎么说,即引导学生领悟其言语发生的特征和技巧,而不是仅仅让读者沉浸到情意空间中去,既要入乎其内,更要出乎其外。”而我们的教材单元主题鲜明,在写法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总结提炼,教给学生。教学参考书的单元说明部分也有对本单元语言文字训练的明确要求。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本单元的课文体例,为学生提供写作方法的指导。

依据年级段不同,写作方法的指导也有所侧重,一般低中年级侧重于遣词造句,高年级侧重于布局谋篇。学习描写景物的单元,要指导学生练习把景物具体生动、有条理地写下来,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总分总的布局结构,或者训练排比句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习人物描写单元,要抓住课例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细节等描写点,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联系实际练习表达。学习人间真情单元,就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是借助一件事,还是一个细节,一个小小的举动……。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从内容上来说是思想方法单元,主题习作是让学生写一个动物童话。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既要让学生围绕如何“说明一个道理”的主题,学习以下几种写作方法:

又要在教学后两篇文章时突出指导如何创编故事,使故事生动有趣,有条理,还能围绕一个道理去展开。

可以说,课堂上习作方法的指导和渗透,仿写片段的练习,为学生的主题习作提供了技术的保障。

三、阅读积累线

有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知识70%来自课外,由此可见,课本精选例文仅是为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提供的凭借,语文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地感悟,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因此,我们整合单元教学,一个单元的内容用三、四课时完成后,余下的课时则用来进行主题拓展阅读。课外读物包括学法迁移型、比较鉴赏型、深化延伸型等,但是都要围绕本单元主题去选择,有我们自己编写的《主题单元课外阅读丛书》,有相关的名著、课外书或精选的文章等。

有了统一的推荐阅读,我们的指导交流也有了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我们要求学生阅读时,注意积累与写本主题文章有关的优美字词、句段,或者一些写作方法。然后每个单元都会组织上阅读交流课,营造对话交流情境,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积累和读书收获,进行思维碰撞。学生读的多了,交流的多了,感受就会深刻,积累也就丰富了,认识也就会随之加深。“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写作的时候,他们就会自然而然达到就活学活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彩,甚至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总之,这样三线并行,有了亲身的体验、方法的指导和素材的积累,学生再上习作课,就显得轻松自如,写起作文来就会有血有肉,真实自然。久而久之,学生也渐渐把表达当成一种乐趣,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明显提高,我们的习作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标签:;  ;  ;  

三线并行让主题习作水到渠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