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合血红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红蛋白,光谱,蛛网膜,表面,肺癌,氧化碳,吸收光谱。
氧合血红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高飞,张明,朱绍玲,熊洋[1](2018)在《基于NIR-SERS基底的肺癌氧合血红蛋白NIR-SERS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NIR-SERS)光谱分析健康人以及肺癌患者的氧合血红蛋白情况,探讨肺癌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的NIR-SERS光谱差异性以及引起差异性的原因。方法:基于新型、高效、生物兼容性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对肺癌患者和健康人进行NIR-SERS光谱以及光谱归属性分析研究。结果:健康人以及肺癌患者的NIR-SERS光谱和光谱归属性差异较为明显,相比于正常人,在473、816、1583 cm~(-1)处,肺癌患者的氧合血红蛋白NIR-SERS光谱谱峰强度相对较小,正常人的氧合血红蛋白平均NIR-SERS光谱在1208、1425 cm~(-1)谱峰处肺癌患者分别红移至1212、1432 cm~(-1),通过对氧合血红蛋白平均NIR-SERS光谱分析,观察到健康人在1583 cm~(-1)的谱峰蓝移到1579 cm~(-1)。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也验证了以上结果。结论:在473、816、1208、1425、1583 cm~(-1)处谱峰都与氧合血红蛋白吡咯环和乙烯基团(C_aC_m)的振动以及肿瘤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有关。因此利用氧合血红蛋白的NIR-SERS进行肺癌或其他疾病的诊断是一项简单快捷、生物兼容性好的技术,该技术具备应用于肺癌或其他疾病临床诊断领域的潜力与价值。(本文来源于《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蒲鹏[2](2018)在《高原鼢鼠血红蛋白氧合特性及其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地下鼠,隶属啮齿目鼹形鼠科(Spalacidae),鼢鼠属(Myospalax),几乎终生生活在低氧高二氧化碳的地下封闭洞道之中。已有很多研究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来探究高原鼢鼠对其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的适应机制。血红蛋白是脊椎动物血液中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重要工具,它的结构和功能在动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对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的适应机制,本实验根据―改良扩散室法‖自制了氧解离曲线测定装置,测定纯化后的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在不同温度、pH及CO_2浓度下以及在变构效应物Cl~-和2,3-二磷酸甘油酸(DPG)不存在(stripped)和存在时的氧解离曲线,以小鼠血红蛋白为对照,对比分析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氧结合特性,包括对两种变构效应物Cl~-和DPG的敏感度、对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敏感度、对温度的敏感度以及其波尔效应,此外还以小鼠脱氧血红蛋白的晶体结构(3HRW.pdb)为模板,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了高原鼢鼠脱氧血红蛋白的结构模型,并对模板和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以研究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结构特性,与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氧结合特性相联系,研究高原鼢鼠血红蛋白氧结合特性对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的血红蛋白拥有显着高的固有氧亲和力,并且在所有相同实验条件下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P50均显着小于小鼠;在接近正常体温和pH的条件下,即温度为37℃、pH为7.6时,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对Cl~-和DPG的敏感度低于相同条件下小鼠,并且5%CO_2的存在使得两种血红蛋白对Cl~-与DPG的敏感度进一步降低,而在低温25℃和低pH条件下高原鼢鼠血红蛋白有着和小鼠血红蛋白相似的高变构阴离子敏感度;变构效应物Cl~-和DPG不存在时(stripped),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对5%CO_2的敏感度略低于小鼠,但在接近生理条件下(Cl~-与DPG都存在),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对5%CO_2的敏感度高于小鼠;高原鼢鼠和小鼠血红蛋白在变构效应物不存在时(stripped)和存在时的波尔效应都小于相似实验条件下其它哺乳动物血红蛋白的波尔效应,且二者之间无显着差异,因此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对pH的变化不敏感;虽然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固有温度敏感性高于小鼠,但仍与低温度敏感性的动物相似,并且在接近生理条件下(Cl~-和DPG都存在)高原鼢鼠的血红蛋白具有很显着的低温度敏感性。根据以上高原鼢鼠血红蛋白氧结合特性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高原鼢鼠血红蛋白与氧气的高亲和力最主要归因于其显着高的固有血氧亲和力,另外正常温度、正常pH及高CO_2条件下相对较低的阴离子变构效应敏感度也有助于提高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在低温、低pH条件下较高的阴离子变构效应敏感度有助于氧气在身体末梢组织中释放;在接近生理条件(Cl~-和DPG都存在)下相对较高的CO_2敏感度能够提高在CO_2含量较高的代谢组织中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O_2释放能力和CO_2携带能力;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低温度敏感性有助于确保氧气运输过程顺利进行,血红蛋白能够将氧气平稳地运输至温度较低的身体末梢,同时减少身体的热量损失;尽管高原鼢鼠的低波尔效应不利于氧气在需氧组织中释放,但是上述其它氧结合特性的适应性改变及代谢组织如骨骼肌中微血管密度的增加有可能补偿这种不利影响。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高原鼢鼠血红蛋白显着高的固有氧亲和力主要归因于高原鼢鼠血红蛋白T态时(脱氧)两个半刚性二聚体(α1β1/α2β2)之间氢键的减少,尤其是α2链上131位Ser→Asn的氨基酸突变使得α1链N末端141位Arg与β2链35位Tyr之间的两个氢键丢失,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两个半刚性二聚体间的相互作用变弱,减小了血红蛋白由T态向R态过渡时两个半刚性二聚体相对滑移的空间位阻,进而提高了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固有氧亲和力。此外α亚基的131位也是形成Cl~-结合位点(131Ser与1Val之间)的关键部位,该位点的突变可能是正常温度、pH条件下对Cl~-的敏感度低于小鼠的原因,同时该突变能够促进CO_2与其结合位点N端Val的结合,进而造成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对CO_2的高敏感度;而对DPG的相对低敏感性可能归功于靠近β链N-末端DPG结合位点的β4Thr→Ser和β5Asp→Gly突变。α链111位Ala→Asn的氨基酸替换和β链的115位Gly→Ala的氨基酸替换,使这两个位点之间产生一个额外的氢键并且使半刚性二聚体内α与β之间的氢键增多,从而使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正常四聚体状态更加稳定,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最后,与小鼠血红蛋白相比,高原鼢鼠血红蛋白α1、α2及β2链的血红素口袋开口处肽段上的氨基酸残基具有高灵活性,有利于氧气进出血红素口袋,这可能是高原鼢鼠血红蛋白高固有氧亲和力的另一个分子机制。(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张明,朱绍玲,高飞,罗果[3](2017)在《乳腺癌氧合血红蛋白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重复性及生物兼容性较好的二维纳米银膜作为氧合血红蛋白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SERS)基底,利用具有较好匹配的近红外激光作为激发光源,通过引起共振拉曼效应分别对健康女性和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氧合血红蛋白进行SERS光谱研究。比较两组氧合血红蛋白平均SERS光谱,发现存在差异。利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和独立变量T检验统计分析方法,发现两组光谱在659、813和1 122 cm~(-1)拉曼频移处的谱峰有着极显着的区别。对主成分进行归属分析,女性乳腺癌患者氧合血红蛋白分子中,吡咯环的反对称变形振动、对称变形振动以及吡咯环的呼吸振动的强度、相对于健康女性显着减少,从而造成图谱谱峰有明显差异。除此以外,SERS技术结合SPSS统计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区分健康女性和乳腺癌患者的氧合血红蛋白,从而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乳腺癌临床诊断技术。(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高飞,熊洋,张明,朱绍玲[4](2017)在《基于NIR-SERS技术结合统计分析肺癌氧合血红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新型、高效、生物兼容性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NIR-SERS)基底,采用共焦光路设计的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25例肺癌患者和25例健康人的氧合血红蛋白进行NIR-SERS光谱检测,再对两者NIR-SERS光谱的谱峰强度和谱峰位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者的NIR-SERS光谱的谱峰强度在一定区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在473,816和1 583cm~(-1)处健康人的光谱的谱峰强度比肺癌患者要大,健康人氧合血红蛋白平均NIR-SERS光谱在1 208和1 425cm~(-1)谱峰处时,肺癌患者分别蓝移到1 212和1 432cm~(-1),健康人氧合血红蛋白平均NIR-SERS光谱在1 583cm~(-1)的谱峰处,肺癌患者红移到1 579cm~(-1)。采用主成分(PCA)分析和独立变量T检验统计分析方法得出NIR-SERS光谱在主成分得分PC3,PC4和PC9处具有显着差异,并通过PCA得分二维、叁维散点图可以将健康人和肺癌患者区分,诊断的特异性为88%,灵敏度为80%,总判别正确率为84%。通过谱峰归属分析,两者的NIR-SERS光谱存在显着差异与氧合血红蛋白吡咯环和乙烯基团(C_aC_m)的振动有关。该研究为肺癌的SERS光谱技术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NIR-SERS技术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临床辅助诊断工具。(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7年02期)
R.Avni,O.Golani,A.Akselrod-Ballin,Y.Cohen,I.Biton[5](2016)在《基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和胚胎胎盘氧合血红蛋白亲和性的MRI》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呼吸挑战状态下,联合血氧水平依赖(BOLD)T_2*与氧合加权的T_1对比机制所产生的基于氧和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图像,并显示妊娠小鼠胎盘氧合血红蛋白亲和性。方法本研究获得威茨曼动物保护和使用协会研究所批准。妊娠小鼠于胚胎期第14.5天(8只母鼠,58只胎(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熊洋,张德清,高飞,李伦,张川云[6](2016)在《NIR-SERS技术结合统计分析结直肠癌氧合血红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种新型、高效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NIR-SERS)基底,检测了20例健康人和16例结直肠癌患者氧合血红蛋白NIR-SERS光谱。对比发现,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氧合血红蛋白NIR-SERS光谱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谱峰归属分析,发现结直肠癌患者氧合血红蛋白中吡咯环和乙烯基团的振动模式、数量和构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吡咯环的对称呼吸振动和乙烯集团的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的数量比健康人要少很多,这些变化很可能是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出现变异以及体内杂乱的新陈代谢引起。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分别为85.0%和93.8%,为验证利用统计方法的可靠性,使用受试样品的工作特征曲线方法进行评价。研究表明NIR-SERS光谱技术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工具。(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喻蕾[7](2015)在《内皮素、氧合血红蛋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内皮素(ET)、氧合血红蛋白(Oxy Hb)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于入院第1、3、7、10、14天分别采集患者脑脊液标本,并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进行测定,运用比色法测定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及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内主要动脉血流速度检测,分析内皮素、氧合血红蛋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结果经测定,在发病后1~3 d内双侧大脑中动脉流速增快,第7天为流速顶峰,而到了第14天则逐渐减慢。在第3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有所上升,于第7天达到最高峰,与第1天和第3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第14天的氧合血红蛋白明显低于第7天(P<0.05)。氧合血红蛋白和血管内皮素在发病第3天后开始增高,第7天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脑脊液内皮素浓度、内皮素血流速度及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中的内皮素、氧合血红蛋白参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内皮素、氧合血红蛋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呈正相关关系,在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5年20期)
熊洋,司民真,高飞,张德清[8](2015)在《基于NIR-SERS光谱技术分析宫颈癌氧合血红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解法制备新型、高效纳米银膜作为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NIR-SERS)基底,检测了22例健康女性和22例宫颈癌患者氧合血红蛋白的NIR-SERS光谱。对比宫颈癌患者与健康女性氧合血红蛋白NIR-SERS光谱,发现两者区别明显。利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得到宫颈癌患者与健康女性氧合血红蛋白的NIR-SERS光谱在472、662、720和1209 cm-1谱峰处区别最为明显,诊断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均为86.4%。由谱峰归属分析得知,宫颈癌患者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吡咯环折迭振动、氧合血红蛋白吡咯环的对称变形振动、反对称变形振动和吡咯环间CmH基团的变形振动等振动模式与健康女性相比有明显的减少。研究表明,NIR-SER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区分宫颈癌患者和健康女性氧合血红蛋白,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宫颈癌临床诊断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5年01期)
刁振琦,李云涛,熊洋,饶凤飞,张建民[9](2014)在《肝癌患者氧合血红蛋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方法研究早期肝癌的诊断方法。方法分析健康人、肝癌患者和肝癌术后患者的氧合血红蛋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比较谱峰位置和相对强度的差异。结果在410 nm附近处,肝癌患者氧合血红蛋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强度普遍要比健康人高很多,肝癌术后患者也比健康人谱峰强度高,表明肝癌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可能高于健康人,肝癌术后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低于肝癌患者,但仍高于健康人。结论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方法有望用于临床上肝癌的早期无创诊断。(本文来源于《肿瘤基础与临床》期刊2014年06期)
李建,叶明,吴颐,高觉民[10](2014)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对氧合血红蛋白诱导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对氧合血红蛋白(OxyHb)诱导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30只,雄性,体质量100~120 g,约4周龄。无菌状态下截取胸主动脉,分离血管壁中层细胞,采用贴壁法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传4~6代后,α-SMC-actin染色鉴定血管平滑肌细胞,选取合格细胞建立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OxyHb组(10μM OxyHb诱导)、非诺贝特1组(10μM OxyHb诱导前1 h加入100μM非诺贝特)、非诺贝特2组(10μM OxyHb诱导后0.5 h加入100μM非诺贝特)、GW1组(10μM GW6471预先0.5 h阻断非诺贝特1组)、GW2组(10μM GW6471预先0.5h阻断非诺贝特2组),各6只。给予OxyHb及相关干预因子孵育48 h后,细胞离心收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TNF-α、IL-1β水平。结果对照组TNF-α为(122.9±7.0)ng/L,OxyHb组为(282.7±53.5)ng/L,非诺贝特1组为(164.8±24.4)ng/L,非诺贝特2组为(179.±26.8)ng/L,GW1组为(274.3±41.8)ng/L,GW2组为(293.9±29.6)ng/L;对照组IL-1β为(64.0±0.6)ng/L,OxyHb组为(183.8±21.1)ng/L,非诺贝特1组为(102.1±9.9)ng/L,非诺贝特2组为(122.4±7.4)ng/L,GW1组为(182.0±17.2)ng/L,GW2组为(180.1±15.1)ng/L。对照组、非诺贝特1组和非诺贝特2组TNF-α和IL-1β水平低于OxyHb组,对照组TNF-α和IL-1β水平低于非诺贝特1组,OxyHb组、非诺贝特2组、GW1组和GW2组TNF-α和IL-1β水平高于非诺贝特1组(P<0.05)。结论 PPAR-α激动剂能明显抑制OxyHb诱导的SAH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且该作用能被PPAR-α抑制剂特异性阻断。(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氧合血红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地下鼠,隶属啮齿目鼹形鼠科(Spalacidae),鼢鼠属(Myospalax),几乎终生生活在低氧高二氧化碳的地下封闭洞道之中。已有很多研究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来探究高原鼢鼠对其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的适应机制。血红蛋白是脊椎动物血液中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重要工具,它的结构和功能在动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对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的适应机制,本实验根据―改良扩散室法‖自制了氧解离曲线测定装置,测定纯化后的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在不同温度、pH及CO_2浓度下以及在变构效应物Cl~-和2,3-二磷酸甘油酸(DPG)不存在(stripped)和存在时的氧解离曲线,以小鼠血红蛋白为对照,对比分析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氧结合特性,包括对两种变构效应物Cl~-和DPG的敏感度、对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敏感度、对温度的敏感度以及其波尔效应,此外还以小鼠脱氧血红蛋白的晶体结构(3HRW.pdb)为模板,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了高原鼢鼠脱氧血红蛋白的结构模型,并对模板和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以研究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结构特性,与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氧结合特性相联系,研究高原鼢鼠血红蛋白氧结合特性对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的血红蛋白拥有显着高的固有氧亲和力,并且在所有相同实验条件下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P50均显着小于小鼠;在接近正常体温和pH的条件下,即温度为37℃、pH为7.6时,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对Cl~-和DPG的敏感度低于相同条件下小鼠,并且5%CO_2的存在使得两种血红蛋白对Cl~-与DPG的敏感度进一步降低,而在低温25℃和低pH条件下高原鼢鼠血红蛋白有着和小鼠血红蛋白相似的高变构阴离子敏感度;变构效应物Cl~-和DPG不存在时(stripped),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对5%CO_2的敏感度略低于小鼠,但在接近生理条件下(Cl~-与DPG都存在),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对5%CO_2的敏感度高于小鼠;高原鼢鼠和小鼠血红蛋白在变构效应物不存在时(stripped)和存在时的波尔效应都小于相似实验条件下其它哺乳动物血红蛋白的波尔效应,且二者之间无显着差异,因此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对pH的变化不敏感;虽然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固有温度敏感性高于小鼠,但仍与低温度敏感性的动物相似,并且在接近生理条件下(Cl~-和DPG都存在)高原鼢鼠的血红蛋白具有很显着的低温度敏感性。根据以上高原鼢鼠血红蛋白氧结合特性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高原鼢鼠血红蛋白与氧气的高亲和力最主要归因于其显着高的固有血氧亲和力,另外正常温度、正常pH及高CO_2条件下相对较低的阴离子变构效应敏感度也有助于提高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在低温、低pH条件下较高的阴离子变构效应敏感度有助于氧气在身体末梢组织中释放;在接近生理条件(Cl~-和DPG都存在)下相对较高的CO_2敏感度能够提高在CO_2含量较高的代谢组织中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O_2释放能力和CO_2携带能力;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低温度敏感性有助于确保氧气运输过程顺利进行,血红蛋白能够将氧气平稳地运输至温度较低的身体末梢,同时减少身体的热量损失;尽管高原鼢鼠的低波尔效应不利于氧气在需氧组织中释放,但是上述其它氧结合特性的适应性改变及代谢组织如骨骼肌中微血管密度的增加有可能补偿这种不利影响。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高原鼢鼠血红蛋白显着高的固有氧亲和力主要归因于高原鼢鼠血红蛋白T态时(脱氧)两个半刚性二聚体(α1β1/α2β2)之间氢键的减少,尤其是α2链上131位Ser→Asn的氨基酸突变使得α1链N末端141位Arg与β2链35位Tyr之间的两个氢键丢失,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两个半刚性二聚体间的相互作用变弱,减小了血红蛋白由T态向R态过渡时两个半刚性二聚体相对滑移的空间位阻,进而提高了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固有氧亲和力。此外α亚基的131位也是形成Cl~-结合位点(131Ser与1Val之间)的关键部位,该位点的突变可能是正常温度、pH条件下对Cl~-的敏感度低于小鼠的原因,同时该突变能够促进CO_2与其结合位点N端Val的结合,进而造成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对CO_2的高敏感度;而对DPG的相对低敏感性可能归功于靠近β链N-末端DPG结合位点的β4Thr→Ser和β5Asp→Gly突变。α链111位Ala→Asn的氨基酸替换和β链的115位Gly→Ala的氨基酸替换,使这两个位点之间产生一个额外的氢键并且使半刚性二聚体内α与β之间的氢键增多,从而使高原鼢鼠血红蛋白的正常四聚体状态更加稳定,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最后,与小鼠血红蛋白相比,高原鼢鼠血红蛋白α1、α2及β2链的血红素口袋开口处肽段上的氨基酸残基具有高灵活性,有利于氧气进出血红素口袋,这可能是高原鼢鼠血红蛋白高固有氧亲和力的另一个分子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合血红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高飞,张明,朱绍玲,熊洋.基于NIR-SERS基底的肺癌氧合血红蛋白NIR-SERS光谱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8
[2].蒲鹏.高原鼢鼠血红蛋白氧合特性及其分子机制[D].兰州大学.2018
[3].张明,朱绍玲,高飞,罗果.乳腺癌氧合血红蛋白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
[4].高飞,熊洋,张明,朱绍玲.基于NIR-SERS技术结合统计分析肺癌氧合血红蛋白[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
[5].R.Avni,O.Golani,A.Akselrod-Ballin,Y.Cohen,I.Biton.基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和胚胎胎盘氧合血红蛋白亲和性的MRI[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6
[6].熊洋,张德清,高飞,李伦,张川云.NIR-SERS技术结合统计分析结直肠癌氧合血红蛋白[J].激光生物学报.2016
[7].喻蕾.内皮素、氧合血红蛋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5
[8].熊洋,司民真,高飞,张德清.基于NIR-SERS光谱技术分析宫颈癌氧合血红蛋白[J].中国激光.2015
[9].刁振琦,李云涛,熊洋,饶凤飞,张建民.肝癌患者氧合血红蛋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4
[10].李建,叶明,吴颐,高觉民.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对氧合血红蛋白诱导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