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耐油导线,涉及通电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铜线以及包裹在铜线外的一层绝缘胶皮,所述绝缘胶皮外还包裹有一层耐油胶皮。其具有能够耐油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耐油插头,其包括呈管状的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插针座,插针座与壳体固定连接并且插针座贯穿有至少三根插针,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堵头,所述堵头开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的数量与插针的数量一致,上述的所述耐油导线贯穿通孔,所述耐油导线的所述铜线与所述插针固定相连;所述堵头由丁晴橡胶制成,所述壳体由不锈钢制成。其连接的耐油导线不仅能够耐油,而且还具有插头耐油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耐油插头,包括呈管状的壳体(21)以及位于壳体(21)内的插针座(22),插针座(22)与壳体(21)固定连接并且插针座(22)贯穿有至少三根插针(2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内还设置有堵头(24),所述堵头(24)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41),通孔(241)的数量与插针(23)的数量一致,所述插针(23)固定连接有贯穿通孔(241)的耐油导线(1)的铜线(11),耐油导线(1)包括铜线(11)以及包裹在铜线(11)外的一层绝缘胶皮(12),所述绝缘胶皮(12)外还包裹有一层耐油胶皮(13);所述堵头(24)由丁晴橡胶制成,所述壳体(21)由不锈钢制成。
设计方案
1.一种耐油插头,包括呈管状的壳体(21)以及位于壳体(21)内的插针座(22),插针座(22)与壳体(21)固定连接并且插针座(22)贯穿有至少三根插针(2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内还设置有堵头(24),所述堵头(24)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41),通孔(241)的数量与插针(23)的数量一致,所述插针(23)固定连接有贯穿通孔(241)的耐油导线(1)的铜线(11),耐油导线(1)包括铜线(11)以及包裹在铜线(11)外的一层绝缘胶皮(12),所述绝缘胶皮(12)外还包裹有一层耐油胶皮(13);所述堵头(24)由丁晴橡胶制成,所述壳体(21)由不锈钢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油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线(11)与所述插针(23)通过焊锡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油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23)面向所述耐油导线(1)的一端设置有能够使所述铜线(11)插入的插孔(231),插孔(231)的孔径大于铜线(11)的线径,铜线(11)插入到插孔(23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油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23)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条形的开口(232),开口(232)的长度方向与插针(23)的长度方向一致,开口(232)联通至插针(23)面向所述耐油导线(1)的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油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24)与所述耐油导线(1)通过耐油胶水相连;所述堵头(24)与所述壳体(21)通过耐油胶水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油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21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电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油插头。
背景技术
便携式的燃油泵方便了在野外进行燃油的转移的,如向车内泵油或是向便携的储油箱中泵油。同时为了便于携带,通常会将线缆和电源与燃油泵分体设置。
但是在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手部会从油腻的导管上沾燃油,而且导管中通油之后并不能完全把燃油流放彻底,同时在燃油泵中也会有存油,在移动油泵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燃油溢出。那么在整理收集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将手上沾有的燃油蹭到线缆上,也存在溢出的燃油在储存过程中滴到线缆上的情况发生。
通常,导线上包裹的绝缘胶皮以及插头上的外套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但是绝缘橡胶并不具有较好的耐油性能。绝缘橡胶长时间受到燃油的腐蚀,会使绝缘橡胶破损,使相邻的铜线之间存在短路的风险。所以,针对这一情况,为了使线缆中的导线以及插头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油插头,其连接的耐油导线不仅能够耐油,而且还具有插头耐油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耐油插头,包括呈管状的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插针座,插针座与壳体固定连接并且插针座贯穿有至少三根插针,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堵头,所述堵头开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的数量与插针的数量一致,所述插针固定连接有贯穿通孔的耐油导线的铜线,耐油导线包括铜线以及包裹在铜线外的一层绝缘胶皮,所述绝缘胶皮外还包裹有一层耐油胶皮;所述堵头由丁晴橡胶制成,所述壳体由不锈钢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油插头的壳体由不锈钢制成,可以抵挡油的侵蚀;在耐油导线伸入到耐油插头的一端设置的堵头可以起到隔绝油的作用,而且堵头具有耐油性,从而使耐油插头可以在多油环境下长期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铜线与所述插针通过焊锡固定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方式简单,方便,便于实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针面向所述耐油导线的一端设置有能够使所述铜线插入的插孔,插孔的孔径大于铜线的线径,铜线插入到插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线插入到插孔中后,便于校准铜线的位置,通常由手把持铜线时难以控制好铜线与插针的间距,而且焊接时焊接的量不易掌控,从而导致焊接质量有好有坏,各处的焊接质量不一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针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条形的开口,开口的长度方向与插针的长度方向一致,开口联通至插针面向所述耐油导线的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融化的焊锡会沿着开口向插孔的底端流动,利于融化的焊锡快速向孔底流动;同时,还可以增加焊锡与铜线以及插孔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力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堵头与所述耐油导线通过耐油胶水相连;所述堵头与所述壳体通过耐油胶水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将堵头与壳体固定,堵头与耐油导线固定,当耐油插头与耐油导线之间发生拉扯时,可以为铜线与插针之间的焊接点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将堵头与壳体以及耐油导线之间的缝隙填满,防止油从缝隙中渗入到壳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操作人员把持耐油插头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耐油导线,使得耐油导线可以在多油环境下使用;
2.通过设置耐油插头,使得耐油插头可以在多油环境下使用;
3.通过设置插孔,铜线插入到插孔中后,便于校准铜线的位置,改善焊接质量;
4.通过设置开口,融化的焊锡会沿着开口向插孔的底端流动,增加焊锡与铜线以及插孔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耐油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耐油插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耐油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耐油导线;11、铜线;12、绝缘胶皮;13、耐油胶皮;2、耐油插头;21、壳体;211、防滑纹;22、插针座;23、插针;231、插孔;232、开口;233、凸缘;24、堵头;24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耐油导线1,包括铜线11以为包裹在铜线11外的一层绝缘胶皮12。在绝缘胶皮12外还包裹有一层由丁晴橡胶制成的耐油胶皮13。
实施例二: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还公开的一种耐油插头2,具有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耐油导线1。耐油插头2包括呈圆管状的壳体21,以及位于壳体21内部的插针座22和堵头24。壳体21由不锈钢制成,在壳体2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防滑纹211;堵头24由丁晴橡胶制成。
插针座22呈圆柱体,插针座22与壳体21同轴设置,并且插针座22的外径与壳体21的内径一致,插针座22与壳体21粘接相连。在插针座22中贯穿有四根呈圆柱体的插针23。插针23平行于插针座22的轴线设置并且插针23的两端分别从插针座22向相背离的两侧伸出。位于插针23的针体上设置有两个凸缘233,两个凸缘233的相对端面分别与插针座22的轴向相对的两个端面相抵,从而插针座22将插针23固定。位于插针23面向堵头24的端面上开设有插孔231。插孔231为盲孔,插孔231的孔径大于铜线11的线径,插孔231与插针23同轴设置。位于插针23的侧壁上且与插孔231相对的位置处开设有四个条形的且联通插孔231的开口232。四个开口232沿插针23的周向等距分布,开口232联通插针23面向堵头24的端面。
堵头24呈圆柱体,堵头24的直径与壳体21的内径一致,并且堵头24与壳体21同轴设置。在堵头24上开设有四个通孔241,通孔241的轴线与堵头24的轴线平行。通孔241的孔径与耐油导线1的线径一致。四根耐油导线1分别穿过四个通孔241并伸入到壳体21内部。位于耐油导线1伸入到壳体21内的一端,铜线11从绝缘胶皮12以及耐油胶皮13中伸出。伸出的铜线11伸入到插孔231中,通过焊锡将铜线11与插针23固定相连。
铜线11插入到插孔231中后,便于校准铜线11的位置,通常由手把持铜线11时难以控制好铜线11与插针23的间距,而且焊接时焊接的量不易掌控,从而导致焊接质量有好有坏,各处的焊接质量不一致。开口232会有助于焊锡的流动,增加焊锡与插针23的接触面积。
在堵头24与壳体21的缝隙中以及堵头24与耐油导线1的缝隙中填充耐油胶水,从而将堵头24与壳体21固定,将堵头24与耐油导线1固定,从而提高耐油导线1与插头连接的稳定性,对铜线11与插针23的连接处提供保护。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8429.5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674957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H01B 7/28
专利分类号:H01B7/28;H01R13/04;H01R4/02;H01R13/502;H01R13/533;H01R24/28
范畴分类:38A;
申请人:劳伦斯泵业机械(北京)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劳伦斯泵业机械(北京)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2488 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久安路34号
发明人:本特·劳伦斯
第一发明人:本特·劳伦斯
当前权利人:劳伦斯泵业机械(北京)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插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