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价值观,环境,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媒体,社会,生态。
环境价值观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许晓婷,通讯员,韩伟,孙静[1](2020)在《练就“火眼金睛” 守护绿水青山》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名片】陈加文:1995年5月进入环保队伍,现任厦门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在福建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2019年度福建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人物”推选活动中,获得“最美生态建设者”提名奖(2019年度“最美人物”全省共12人获(本文来源于《厦门日报》期刊2020-01-03)
牛海,刘诗铭[2](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的普及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出许多新的课题。以移动互联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学生通过自由点击阅读、网络偏好引导、平等互动交流等方式,解构了传统课堂价值观教育的定向约束、单向灌输模式,增加了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和引领的艰巨性。新时代,必须综合运用新媒体技术全时空介入学生学习生活,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推进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常态化,助力大学生养成稳定的、有免疫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19年23期)
郭红梅[3](2019)在《浅析新经济环境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发展,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大学生想要培养良好的素养、形成优秀的品质就必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是跻身社会浪潮却不被冲击的重要环节,所以,大学生在学习好专业课程保证自身技术过硬的同时,还要有软实力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思想意识形成、行为举止支配的主要意识,是确立价值取向的准则。因此,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十分的重要。(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信息版)》期刊2019年12期)
周杰[4](2019)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校园文明生态环境——探究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文明素养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明素养是优秀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体现,针对职校学生文明素养不高的现状,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通过建设校园文明生态和长效培育机制,引导职校学生建构文明素养。(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9期)
王世进,周慧颖[5](2019)在《环境价值观影响生态消费行为——基于中介变量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调查问卷,以典型资源型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加入主观规范、环境态度、感知行为控制等中介变量,考虑社会人口特征因素,构建环境价值观影响生态消费行为的理论模型。据此提出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价值观是激发消费者进行生态消费行为的直接原因,良好环境价值观的形成能够促进生态消费行为产生;环境价值观对生态消费行为有驱动作用,可直接作用于生态消费行为,也可通过主观规范、环境态度、感知行为控制等中介变量产生间接作用;生态消费行为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规模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刘嘉任[6](2019)在《论融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不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导权,是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要进一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融媒体传播的指导地位;创新传播方式,打造网络精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优化网络传播空间。(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9期)
郑姗姗[7](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新媒体环境下西方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剖析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负面影响,力图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断推进寻求对策、清扫阻碍。(本文来源于《新教育》期刊2019年29期)
姬军荣[8](2019)在《消费价值观、环境态度与绿色消费意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绿色消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成为新的消费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绿色产品的普及度,提供优质绿色产品并在消费者中推广绿色消费,已然成为政府和绿色产品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实践活动表明,消费价值观对消费者的动机和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支配作用,因此,从居民的消费价值观出发,研究消费价值观对绿色消费意向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消费价值观、环境态度与绿色消费意向进行研究,探寻叁者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苏静[9](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已经与新媒体息息相关。合理运用新媒体,要将新媒体信息搭载的快捷性、准确性、时效性发挥到极致,并且服务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展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通过创新社会核心主义教育内容的搭载平台,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全新的教育模式,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非常有效地提升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影响。笔者将会在本文的论述中简单讲解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在新媒体环境下展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分析与研究。(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81期)
乔艳阳,张积家,彭申立,张洁[10](2019)在《社会和生态环境共同塑造文化价值观——结合作物种植史和移民史对稻米理论的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Talhelm等人提出的"稻米理论"在社会心理学界、文化人类学界引起较大反响。他们认为,由于中国北方温度较低、水资源少,因此更适合于种植小麦,而这种种植方式对于个体之间的合作要求低,所以更容易产生个人主义的文化;中国南方由于温度较高、水资源充足,所以更适合于种植水稻,这种种植方式对于个体之间的合作要求高,因此更容易培养集体主义的文化。"稻米理论"结构新颖,有一定合理性,但用这一理论解释中国南北方的文化差异时就存在明显不足,表现在抽样、数据分析及结果解释上存在问题。笔者认为,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稻米理论"的提倡者忽略了中国南北方之间在作物种植史、移民史、经济及气候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当地的文化价值取向。许多证据表明,文化的形成和变迁受到多种社会性、生态性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环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媒体的普及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出许多新的课题。以移动互联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学生通过自由点击阅读、网络偏好引导、平等互动交流等方式,解构了传统课堂价值观教育的定向约束、单向灌输模式,增加了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和引领的艰巨性。新时代,必须综合运用新媒体技术全时空介入学生学习生活,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推进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常态化,助力大学生养成稳定的、有免疫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许晓婷,通讯员,韩伟,孙静.练就“火眼金睛”守护绿水青山[N].厦门日报.2020
[2].牛海,刘诗铭.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3].郭红梅.浅析新经济环境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
[4].周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校园文明生态环境——探究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文明素养的途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9
[5].王世进,周慧颖.环境价值观影响生态消费行为——基于中介变量的实证检验[J].软科学.2019
[6].刘嘉任.论融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J].现代交际.2019
[7].郑姗姗.新媒体环境下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新教育.2019
[8].姬军荣.消费价值观、环境态度与绿色消费意向[J].商业经济研究.2019
[9].苏静.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
[10].乔艳阳,张积家,彭申立,张洁.社会和生态环境共同塑造文化价值观——结合作物种植史和移民史对稻米理论的质疑[J].生态经济评论.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