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交叉性论文_刘亚静,张群,朱利塞,鲁海冰,胡俊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原交叉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原,抗原性,杆菌,蛋白,胶乳,病毒,变态反应。

抗原交叉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静,张群,朱利塞,鲁海冰,胡俊英[1](2017)在《E种肠道病毒与羊肠道病毒间的抗原交叉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肠道病毒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中的成员,主要引起人和动物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根据最新的病毒分类,肠道病毒属包括9个肠道病毒种和3个鼻病毒种。其中E种和F种肠道病毒主要感染牛,G种肠道病毒主要感染猪。羊肠道病毒感染是国内外新发的一种传染病。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从严重腹泻羊群分离出的山羊肠道病毒CEV-JL14是一种不同于E、(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8-20)

贾静,熊焰[2](2007)在《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毛的提取及菌毛蛋白抗原交叉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对4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毛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在TSB培养基中连续传代3次,每次37℃振荡培养48 h,能获得菌毛的大量表达。采用60℃振荡30 min,能使菌毛大量从菌体脱落。从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可见,20 ku和24 ku菌毛蛋白是这4株大肠杆菌的主要表面抗原。(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07年07期)

廖运华[3](2006)在《多株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抗原交叉性、抗原成分及超抗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10株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经复壮后选取致病性强的6菌株作为供试菌株,制备免疫血清与这6菌株的多种抗原分别进行交叉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根据各菌株抗原的交叉反应程度,筛选出抗原交叉程度高的菌株300和343,检测两菌株超抗原的毒性作用,以不同方式制备抗原免疫仔猪,用间接ELISA检测免疫效果,并提取菌株300和343的外膜蛋白和渗透因子经SDS—PAGE及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相关分析。 菌株抗原交叉性试验表明,6株大肠杆菌具有共同的抗原成分,菌株抗原以O抗原为主。间接ELISA检测抗体表明,用菌株300和343制备的混合抗原的免疫效果优于300或343单一菌株抗原。 外膜蛋白是部分供试菌株的共同抗原,具有免疫性。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表明,菌株300和343的外膜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和交叉免疫性,外膜蛋白中具有免疫性的蛋白条带仅有1条,分子量为50KD。 渗透因子是一种超抗原,存在于液体培养菌液中。提取菌株300和343的渗透因子注射家兔,证明其有毒性作用。用两菌株制备的液体抗原比固体抗原的免疫原性强。经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分析,菌株300和343的渗透因子具有相似的免疫性蛋白条带2条,分子量为15KD和20KD。 大肠杆菌抗原复杂,菌株抗原以O抗原为主,K抗原和H抗原不是主导的抗原成分,外膜蛋白和渗透因子也是大肠杆菌抗原的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6-06-01)

陈嫕,陈同辛,朱亚忠[4](2006)在《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猫、狗上皮的变应原反应性及抗原交叉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猫、狗上皮变应原与临床的相关性,以及与其他变应原的交叉反应性。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化的变应原试剂13种,利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对548例变态反应疾病患儿进行检测。结果判定以变应原试剂所致的皮肤红晕或风团的大小为标准,并以组胺液(1g/L)作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结果猫上皮变应原皮试呈阳性143例。男98例,女 45例;平均5.84岁。狗上皮变应原皮试呈阳性96例。男60例,女36例;平均6.06岁。夏秋季发病最多。并变态反应疾病最多为哮喘,其次是单纯咳嗽。猫和狗上皮变应原皮试均呈阳性64例。与其他变应原交叉反应性:螨虫>乳>动物蛋白>霉菌>花粉>杂草。结论儿童变态反应人群中约20%患儿猫、狗上皮变应原皮试呈阳性反应;与年龄和季节有一定关系;此外,猫、狗上皮与其他变应原存在着广泛抗原交叉性。(本文来源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期刊2006年10期)

赵英,吴艳,符生苗[5](2006)在《关于HLA-B抗原交叉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报导HLA-B抗原出现的交叉性。方法用多克隆抗体湿板检测家系HLA-A,B抗原,除去遗传的单倍型,选出交叉的抗原。结果B57抗原分别与B8、B22、B18出现交叉的频率较高,其次是B60抗原分别与B8、B48、B46交叉;B13抗原与B8交叉;B46抗原与B8交叉。交叉抗原中B8的出现频率最高,占所有交叉的37.7%。结论B8抗原出现交叉频率最高,原因可能是抗原本身特异性不强。在器官移植配型过程中可选择交叉抗原替代;在进行基因治疗过程中可根据交叉抗原性进行异基因的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黄良宗,麦根沛,王淑敏,冼琼珍,顾万军[6](2006)在《NDV地方分离株与La Sota株抗原交叉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新城疫弱毒疫苗株La Sota阳性血清测定NDV-MM,NDV-LD,NDV-NH 3株新城疫病毒地方分离株和标准株La Sota,F48E9的HI效价,以La Sota阳性血清对La Sota疫苗株的HI效价为参照,分析NDV地方分离株与疫苗株抗原交叉性。结果表明,NDV-MM,NDV-LD 2个野毒株HI效价与NDV-LD HI效价相近,但比La Sota HI效价低2.3个~2.7个滴度;NDV-NH与F48E9HI效价相近,比La Sota HI效价低4.2个~4.3个滴度,提示以上3个野毒株与疫苗株之间的抗原相关性差异较大。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经La Sota免疫(HI效价>25)后攻毒保护率为80%~100%。(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06年03期)

邵洁,陈同辛[7](2005)在《关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乳胶变应原反应性及抗原交叉性的研究》一文的问题及答复》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同辛 教授:您好! 拜读您的论着《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乳胶变应原反应性及抗原交叉性的研究》(见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71 274 编者注)有几点不同意见,与您商榷如下。1. 关于变态反应疾病患儿乳胶过敏的阳性率 29. 8%。根据国外资(本文来源于《中华儿科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顾宏伟,陆承平[8](2004)在《兔多杀性巴氏杆菌铁调节外膜蛋白(IROMPs)抗原交叉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含铁培养基和限铁培养基培养 4株兔多杀性巴氏杆菌JS、C5 1 2、C5 1 3及C5 1 17株 ,用刚果红结合试验初步分析铁调节外膜蛋白 (IROMPs)表达情况 ,同时破碎菌体 ,提取外膜蛋白 ,经SDS PAGE比较这 4株细菌在正常培养条件、富铁培养条件及限铁培养条件时外膜蛋白的表达差异 ,结果表明 :限铁培养时 ,细菌表现出对刚果红染料较强结合性 ,且这 4株巴氏杆菌均表达数种高分子量的IROMPs,主要有 14 7kD、135kD、99kD、94kD、82kD及 72kD蛋白带 ,4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而正常或富铁条件培养时均不表达上述条带。免疫印迹结果显示 ,正常条件培养的全菌 (C5 1 17株 )抗血清中不含有针对IROMPs的抗体 ,限铁培养的C5 1 17株IROMPs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并且能与JS、C5 1 2及C5 1 3株的IROMPs发生抗原交叉性反应。同时用间接ELISA检测C5 1 17株 3种IROMP(99kD、94kD和 87 6kD)的交叉抗体效价 ,结果这 3种抗血清均与其它 3株的产生较高的交叉抗体滴度。(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陈同辛,朱亚忠,范亚可,郝轶群[9](2004)在《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乳胶变应原反应性及抗原交叉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乳胶变应原皮试阳性与临床的相关性 ,以及乳胶变应原与其他变应原的交叉反应性。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化的变应原试剂 13种 ,利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对 2 6 5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进行检测。结果 在 79例乳胶变应原皮试呈阳性反应的患儿中 ,男性 5 3例 ,女性 2 6例 ;平均年龄为 5 5 6岁 ;冬春季发病者 2 8例 ,夏秋季发病者 5 1例 ;哮喘者 6 6例 ,过敏性皮肤病者 5例 ,过敏性紫癜者 1例 ,荨麻疹者 1例 ,单纯咳嗽者 6例。乳胶变应原反应率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关系 ,而夏秋季反应率高于冬春季 ,有相应变态反应性临床症状者反应率高于无症状者。另外乳胶变应原与螨虫变应原的交叉反应最为常见 ( 10 0 0 % ) ,其次是动物蛋白变应原 ( 6 2 0 %~ 4 3 0 % ) ,与霉菌或植物花粉变应原交叉反应性最少 ( 10 1%~ 3 8% )。结论 儿童变态反应人群中 ,有 30 %的患儿乳胶变应原皮试呈阳性反应 ,并且乳胶变应原反应性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与相关变态反应临床症状的有无和季节存在着明显相关性 ,另外乳胶变应原与多种变应原存在着交叉反应性。(本文来源于《中华儿科杂志》期刊2004年04期)

顾万军,黄良宗,王淑敏,冼琼珍,麦根沛[10](2003)在《NDV本地分离株与疫苗株(Iasota)抗原交叉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鸡新城疫俗称鸡瘟,于1926年首先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同年发现于新城,故名为新城疫。本病的死亡率极高,强毒力毒株引起的感染常达100%,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国家。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和我国动植物检验检疫局将新城疫列为A类传染病,是危害养禽业的最重要疫病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期刊2003-10-01)

抗原交叉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对4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毛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在TSB培养基中连续传代3次,每次37℃振荡培养48 h,能获得菌毛的大量表达。采用60℃振荡30 min,能使菌毛大量从菌体脱落。从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可见,20 ku和24 ku菌毛蛋白是这4株大肠杆菌的主要表面抗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原交叉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亚静,张群,朱利塞,鲁海冰,胡俊英.E种肠道病毒与羊肠道病毒间的抗原交叉性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2].贾静,熊焰.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毛的提取及菌毛蛋白抗原交叉性研究[J].畜牧与兽医.2007

[3].廖运华.多株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抗原交叉性、抗原成分及超抗原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

[4].陈嫕,陈同辛,朱亚忠.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猫、狗上皮的变应原反应性及抗原交叉性[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

[5].赵英,吴艳,符生苗.关于HLA-B抗原交叉性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

[6].黄良宗,麦根沛,王淑敏,冼琼珍,顾万军.NDV地方分离株与LaSota株抗原交叉性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06

[7].邵洁,陈同辛.关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乳胶变应原反应性及抗原交叉性的研究》一文的问题及答复[J].中华儿科杂志.2005

[8].顾宏伟,陆承平.兔多杀性巴氏杆菌铁调节外膜蛋白(IROMPs)抗原交叉性试验[J].微生物学报.2004

[9].陈同辛,朱亚忠,范亚可,郝轶群.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乳胶变应原反应性及抗原交叉性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4

[10].顾万军,黄良宗,王淑敏,冼琼珍,麦根沛.NDV本地分离株与疫苗株(Iasota)抗原交叉性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03

论文知识图

定量PCR产物熔解曲线交叉提呈的胞内分子机制[31]一6电化学阻抗法对多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筛...一1NTM在Middlebrook7HIO培养基上的培养...接种组病理学变化一1一D一1途径对Bl舰zB细胞的负性调节...

标签:;  ;  ;  ;  ;  ;  ;  

抗原交叉性论文_刘亚静,张群,朱利塞,鲁海冰,胡俊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