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套管机,包括:用于支撑于热缩套管内部且可沿热缩套管移动的短杆;套管组件,套管组件在热缩套管的设置位置和电子器件的待套管位置之间移动设置;夹持件,用于控制热缩套管向套管组件移动并套设于套管组件上,以使套管组件推动短杆移动;用于将热缩套管上的套接于套管组件上的部分切下的刀具;套管组件具有用于推动套接于套管组件上的热缩套管、使之套接于电子器件上的推动结构,套管组件、夹持件、刀具均与控制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套管机可自动完成外套热缩套管的过程,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自动套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于热缩套管(6)内部且可沿所述热缩套管(6)移动的短杆(43);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在所述热缩套管(6)的设置位置和电子器件的待套管位置之间移动设置;夹持件,用于控制所述热缩套管(6)向所述套管组件移动并套设于所述套管组件上,以使所述套管组件推动所述短杆(43)移动;用于将所述热缩套管(6)上的套接于所述套管组件上的部分切下的刀具(47);所述套管组件具有用于推动套接于所述套管组件上的所述热缩套管(6)、使之套接于电子器件上的推动结构,所述套管组件、所述夹持件、所述刀具(47)均与控制装置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自动套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支撑于热缩套管(6)内部且可沿所述热缩套管(6)移动的短杆(43);
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在所述热缩套管(6)的设置位置和电子器件的待套管位置之间移动设置;
夹持件,用于控制所述热缩套管(6)向所述套管组件移动并套设于所述套管组件上,以使所述套管组件推动所述短杆(43)移动;
用于将所述热缩套管(6)上的套接于所述套管组件上的部分切下的刀具(47);
所述套管组件具有用于推动套接于所述套管组件上的所述热缩套管(6)、使之套接于电子器件上的推动结构,所述套管组件、所述夹持件、所述刀具(47)均与控制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套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件包括:
套杆(511);
套设在所述套杆(511)内的顶杆(512),且所述顶杆(512)的上部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杆(512)的上部,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套杆(511)的上端抵接或固定连接;
下压件,所述下压件可沿所述套杆(511)运动,以便将套设在所述套杆(511)上的所述热缩套管(6)套压在电子器件上;
所述下压件和用于驱动所述顶杆(512)移动的压力件均与用于控制其工作的控制装置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套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并可升降的第二导杆(501),所述第二导杆(501)的顶部与上水平板(505)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水平板(50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压块(508);所述第二压块(508)上固定有凸块(509),所述凸块(509)的移动控制所述下压件的移动;
所述第二导杆(501)上还套设有下水平板(503),所述套杆(511)连接在所述下水平板(50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套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杆(501)外套设有第三导杆(502),所述第三导杆(502)外部与所述下水平板(503)套接,且所述第三导杆(502)与所述下水平板(503)通过键连接;
所述第三导杆(502)与控制其转动的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以便通过所述第三导杆(502)的转动带动所述下水平板(503)转动以实现所述套杆(511)在所述热缩套管的设置位置和所述电子器件的待套管位置之间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套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件为侧部设有凹槽的环状件,所述凸块(509)插入于所述凹槽中,以通过自身移动带动所述下压件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套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为安装在第一安装座(4)上且位于所述短杆(43)下方的夹盘(44),所述夹盘(44)用于压住所述热缩套管(6)的扁平部的两侧边,所述夹盘(44)的移动用于将所述热缩套管(6)套设在所述套杆(5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套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夹紧所述热缩套管(6)上插有所述短杆(43)的部分的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固定部(45)和用于与所述固定部(45)配合夹紧所述热缩套管(6)的可移动部(46),所述可移动部(46)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以便控制所述可移动部(46)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部(4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套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件为第一压块(42),所述第一压块(42)与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4)上的第一导杆(41)连接,所述第一导杆(41)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套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同一转轴的以实现同轴转动的第一凸轮连杆机构、第二凸轮连杆机构、第三凸轮连杆机构和第四凸轮连杆机构,所述转轴的转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凸轮连杆机构控制所述压力件的运动、所述第二凸轮连杆机构控制所述下压件的运动、所述第三凸轮连杆机构控制所述套管组件的转动、以及所述第四凸轮连杆机构控制所述刀具(47)的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套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检测电子器件是否短路的检测装置(2);
和\/或,还包括转盘(3),所述转盘(3)设置在所述检测装置(2)与所述套管组件之间,所述转盘(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子器件的固定件,所述转盘(3)用于将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的电子器件由检测位置转至所述待套管位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套管机。
背景技术
在电子器件生产过程中,对电容或者电感裸品进行漏电检测后,需要对合格的电容或者电感进行外套热缩套管保护。
在现有技术中,电容或者电感的外套热缩套管保护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即由工人将热缩管套切成需要的长度,操作机械将扁平热缩套管撑开,再通过人力方式将热缩管套套在电感或者电容上。
人力进行外套热缩套管保护,一方面手工操作的产品的合格率较低,另一方面生产效率较低,且需要对成品进行检验筛查,效率进一步降低,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如何减少外套热缩套管过程的人力消耗,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套管机,能够自动完成外套热缩套管过程,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套管机,包括:
用于支撑于热缩套管内部且可沿所述热缩套管移动的短杆;
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在所述热缩套管的设置位置和电子器件的待套管位置之间移动设置;
夹持件,用于控制所述热缩套管向所述套管组件移动并套设于所述套管组件上,以使所述套管组件推动所述短杆移动;
用于将所述热缩套管上的套接于所述套管组件上的部分切下的刀具;
所述套管组件具有用于推动套接于所述套管组件上的所述热缩套管、使之套接于电子器件上的推动结构,所述套管组件、所述夹持件、所述刀具均与控制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套管组件包括:
套杆;
套设在所述套杆内的顶杆,且所述顶杆的上部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杆的上部,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套杆的上端抵接或固定连接;
下压件,所述下压件可沿所述套杆运动,以便将套设在所述套杆上的所述热缩套管套压在电子器件上;
所述下压件和用于驱动所述顶杆移动的压力件均与用于控制其工作的控制装置信号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并可升降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的顶部与上水平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水平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压块;所述第二压块上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的移动控制所述下压件的移动;
所述第二导杆上还套设有下水平板,所述套杆连接在所述下水平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杆外套设有第三导杆,所述第三导杆外部与所述下水平板套接,且所述第三导杆与所述下水平板通过键连接;
所述第三导杆与控制其转动的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以便通过所述第三导杆的转动带动所述下水平板转动以实现所述套杆在所述热缩套管的设置位置和所述电子器件的待套管位置之间的移动。
优选地,所述下压件为侧部设有凹槽的环状件,所述凸块插入于所述凹槽中,以通过自身移动带动所述下压件的移动。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为安装在第一安装座上且位于所述短杆下方的夹盘,所述夹盘用于压住所述热缩套管的扁平部的两侧边,所述夹盘的移动用于将所述热缩套管套设在所述套杆上。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夹紧所述热缩套管上插有所述短杆的部分的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固定部和用于与所述固定部配合夹紧所述热缩套管的可移动部,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以便控制所述可移动部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压力件为第一压块,所述第一压块与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导杆连接,所述第一导杆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同一转轴的以实现同轴转动的第一凸轮连杆机构、第二凸轮连杆机构、第三凸轮连杆机构和第四凸轮连杆机构,所述转轴的转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凸轮连杆机构控制所述压力件的运动、所述第二凸轮连杆机构控制所述下压件的运动、所述第三凸轮连杆机构控制所述套管组件的转动、以及所述第四凸轮连杆机构控制所述刀具的运动。
优选地,还包括:
用于检测电子器件是否短路的检测装置;
和\/或,还包括转盘,所述转盘设置在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套管组件之间,所述转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子器件的固定件,所述转盘用于将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的电子器件由检测位置转至所述待套管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套管机,能够自动完成外套热缩套管过程,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套管机,包括短杆、套管组件、夹持件、刀具和控制装置。短杆支撑于热缩套管内部且可沿热缩套管移动的,套管组件在热缩套管的设置位置和电子器件的待套管位置之间移动设置;夹持件用于控制热缩套管向套管组件移动并套设于套管组件上,以使套管组件推动短杆移动;刀具用于将热缩套管上的套接于套管组件上的部分切下;套管组件具有用于推动套接于套管组件上的热缩套管、使之套接于电子器件上的推动结构,套管组件、夹持件、刀具均与控制装置连接。
上述操作均由控制装置控制,可以利用短杆将扁平热缩套管保持在撑开状态,并通过控制装置实现下列步骤:套管组件移动至热缩套管位置,夹持件控制热缩套管移动并套接于套管组件上,对应的,套管组件推动短杆向下移动,刀具可将套接于套杆组上的热缩套管与剩余部分切断,得到套接在套管组件上的热缩套管,套管组件移动至电子器件位置,并与电子器件对准,推动结构将套接在套管组件上的热缩套管推动至其能够套在电子器件上。
本申请所提供的自动套管机将套管过程分为套接-切割和移动套接固定两步。上述过程中的操作均由控制装置控制完成,能够实现热缩套管的外套过程,且无需人工操作的步骤,能够减少热缩套管过程的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由上述控制装置完成,能够提升成品的合格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套管组件包括:套杆、套设在套杆内的顶杆、下压件,且顶杆的上部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顶杆的上部,另一端用于与套杆的上端抵接或固定连接;下压件可沿套杆运动以便将套设在套杆上的热缩套管套压在电子器件上。下压件和用于驱动顶杆移动的压力件均与控制装置连接。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套管组件移动至热缩套管位置并与热缩套管对准,对准后,压力件驱动顶杆轴向运动,以使顶杆与短杆接触,并将其向热缩套管的另一端推动;同时夹持件夹住热缩套管并将其沿与短杆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推送,使得热缩套管套接在套杆上,形成内外套接。
第二步,压力件撤销对顶杆的轴向压力,由于弹性件的回复力作用,使得顶杆的端面远离上述内外套接结构,此时能够利用刀具对热缩套管进行切割,得到上述内外套接结构,且不影响顶杆的结构。
第三步,套管组件移动至电子器件的待套管位置并与电子器件对准,并控制下压件沿套杆轴向移动,将套接在套杆上的热缩套管自套杆上推出,并套压在电子器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套管机能够自动完成外套热缩套管的过程,相比现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由于机械精准定位,产品的合格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此外,避免人工操作,也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套管机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提供的自动套管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提供的自动套管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座上设置的相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套管机的具体实施例中套管组件与热缩套管对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套管机的具体实施例的套管过程示意图。
图1-5中:
1为机架、2为检测装置、3为转盘;
4为第一安装座、41为第一导杆、42为第一压块、43为短杆、44为夹盘、45为固定部、46为可移动部、47为刀具;
5为第二安装座、501为第二导杆、502为第三导杆、503为下水平板、504为导向柱、505为上水平板、506为套筒座、507为连接杆、508为第二压块、509为凸块、510为压套、511为套杆、512为顶杆、513为弹簧;
6为热缩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自动套管机,能够自动完成外套热缩套管过程,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请参考图1-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套管机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提供的自动套管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设置的相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提供的自动套管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座上设置的相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套管机的具体实施例中套管组件与热缩套管对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套管机的具体实施例的套管过程示意图。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电子器件指电容或者电感。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电子器件,本申请主要针对需要将热管套接在电容的情况进行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套管机包括:短杆43、套管组件、夹持件、刀具47和控制装置。
其中,短杆43用于支撑于热缩套管6内部且可沿热缩套管6移动,套管组件在热缩套管6的设置位置和电子器件的待套管位置之间移动设置;
夹持件用于控制热缩套管6向套管组件移动并套设于套管组件上,以使套管组件推动短杆43移动;刀具47用于将热缩套管6上的套接于套管组件上的部分切下;套管组件具有推动结构,推动结构用于推动套接于套管组件上的热缩套管6、使之套接于电子器件上的推动结构,套管组件、夹持件、刀具47均与控制装置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操作均由控制装置控制,可以利用短杆43将扁平热缩套管6保持在撑开状态,并通过控制装置实现下列步骤:套管组件移动至热缩套管6位置,夹持件控制热缩套管6移动并套接于套管组件上,对应的,套管组件推动短杆43向下移动,刀具47可将套接于套杆组上的热缩套管6与剩余部分切断,得到套接在套管组件上的热缩套管6,套管组件移动至电子器件位置,并与电子器件对准,推动结构将套接在套管组件上的热缩套管6推动至其能够套在电子器件上。
由于外套热缩套管6时需要保持热缩套管6撑开的状态,在自动套管机上设置有维持热缩套管6撑开状态的短杆43。同时,在热缩套管6内,短杆43的位置可沿热缩套管6移动,以便将热缩套管6套接于套管组件上,具体地,可以套接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套杆511上。
优选的,为了便于撑开扁平的热缩套管6,可以设计短杆43为圆柱状且一端呈楔状,方便将楔状的一端插入扁平的热缩套管6并通过圆柱状的柱身将热缩套管6撑开。
夹持件用于夹持热缩套管6,并将热缩套管6推向套管组件。夹持件与控制装置连接,因此能够通过自身的移动带动被夹持的热缩套管6靠近套管组件,并最终被套设在套管组件上。
热缩套管6未操作状态下是处于扁平状态并卷成盘状放置的,在自动套管机工作前,需要将短杆43插入一盘热缩套管6的头端内,并用夹持件夹紧热缩套管6。
将短杆43插入热缩套管6头端内并利用夹持件夹紧的过程,可以为人工操作,还可以设计相应的机械结构来完成操作过程,例如机械臂结构等。然后通过下述流程实现热缩套管6的套装。
本申请所提供的自动套管机将套管过程分为套接-切割和移动套接固定两步。上述过程中的操作均由控制装置控制完成,能够实现热缩套管的外套过程,且无需人工操作的步骤,能够减少热缩套管过程的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由上述控制装置完成,能够提升成品的合格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套管组件包括:套杆511、顶杆512和下压件;
顶杆512套设在套杆511内,且顶杆512的上部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顶杆512的上部,另一端用于与套杆511的上端抵接或固定连接;下压件可沿套杆511运动,以便将套设在套杆511上的热缩套管6套压在电子器件上;
具体地,夹持件、刀具47、下压件和用于驱动顶杆512移动的压力件均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以便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对夹持件、刀具47、下压件和压力件的控制。
在自动套管机工作过程中,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热缩套管6向套杆511移动,由于短杆43的位置可沿热缩套管6移动,因而热缩套管6套接于套杆511上后会推动短杆43的下移。
在自动套管机上,热缩套管6和需要外套热缩套管6的电子器件的工作位置需要分开设置,因此套管组件能够在热缩套管位置和电子器件的待套管位置间进行移动,方便套管组件分别与热缩套管6和待套管的电子器件对准。上述移动可以是水平的移动、竖直的移动或者是转动等。
需要说明的是,顶杆512套设在套杆511内,顶杆512的上部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顶杆512上部,另一端与套杆511的上端抵接或固定连接。在顶杆512受到压力件驱动进行轴向运动时,弹性件产生弹性变形量,所以当压力件撤销施加到顶杆512上的压力后,由于弹性件的一端与套杆511的上端抵接或者固定,与套杆511接触的一端无法回复变形量,因此弹性件的回复力带动顶杆512沿受压运动方向相反方向运动。
优选的,弹性件可以为套设在顶杆512上部的弹簧513。
下压件可沿套杆511运动,以便将套设在套杆511上的热缩套管6推出并套压在电子器件上。
下压件可以是下压推杆,与套杆511之间为点接触;也可以是环形件,与套杆511之间为面接触;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将套设在套杆511上的热缩套管6推出即可。
下压件可以直接与套杆511接触,也可以设置在电子器件的待套管放置的位置上,当套杆511与电子器件位置对准时,下压件与套杆511接触。
夹持件、刀具47、下压件和用于驱动顶杆512移动的压力件均与控制装置连接,以便在套装过程中,各部分组件的工作过程连续。
在套装过程中,通过控制装置可以实现下列步骤:
第一步,套管组件移动至热缩套管位置并与热缩套管6对准,对准后,压力件驱动顶杆512轴向运动,以使顶杆512与短杆43接触,并将其向热缩套管6的另一端推动;同时,夹持件夹住热缩套管6并将其沿与短杆43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推送,使得热缩套管6套接在套杆511上,形成内外套接结构。
第二步,压力件撤销对顶杆512的轴向压力,由于弹性件的回复力作用,使得顶杆512的端面远离上述的内外套接结构,此时能够利用刀具47对热缩套管6进行切割,得到上述内外套接结构,且不影响顶杆512的结构。
第三步,套管组件移动至电子器件的待套管位置,与电子器件对准后,控制下压件沿套杆511轴向移动,将套接在套杆511上的热缩套管6自套杆511上推出,并套压在电子器件上。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套管机能够自动完成为电子器件套装热缩套管6的过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操作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由于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套管组件与待装套的电子器件对准,机械精度较高,产品合格率较之现有技术也有明显的提升。此外,由于采用机械自动套管,避免了人工操作,也因此避免了人工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下压件可沿套杆511轴向运动,上述结构还包括: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且可升降的第二导杆501,第二导杆501的顶部与上水平板505固定连接,在上水平板50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压块508;第二压块508上固定有凸块509,凸块509的移动控制下压件移动,凸块509与下压件双向接触或者固定连接;第二导杆501上还套设有下水平板503,套杆511连接在下水平板503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杆501安装在第二安装架5上,通过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可以直接控制第二导杆501进行升降运动,以实现第二导杆501的升降运动。
上水平板505与第二导杆501的顶部固定连接,因此上水平板505可随第二导杆501一同升降。
第二压块508安装在上水平板505上,而第二压块508上又设置有控制下压件的凸块509,所以控制装置能够通过控制第二导杆501的升降来控制凸块509的升降运动,进而控制下压件沿套杆511的轴向运动。
凸块509与下压件之间存在双向接触或者固定连接,以实现对下压件沿套杆511的轴向运动的控制。凸块509可以与下压件连接,通过凸块509的运动带动下压件沿套杆511的轴向运动。凸块509与下压件之间,也可以仅为接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为使凸块509能够实现下压件靠近和远离待套管的电子器件两个方向的运动,凸块509与下压件之间需要存在至少两个接触点,一个接触点能够控制下压件靠近待套管的电子器件,而另一个接触点能够控制下压件远离待套管的电子器件。
第二压块508与凸块509之间可以为固定连接,比如焊接,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比如螺栓连接;当然也可以将凸块509设计为第二压块508上的一体结构。
凸块509的形状具体可以为立方体,可以为圆柱,当然也可以将凸块509设计为其他形状,只要凸块509能够与下压件相互配合实现其功能。
优选的,第二压块508上可以设置有短轴,凸块509为安装在上述短轴上的轴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凸块509表示的是凸起结构,其可以作为压动下压件移动的控制部件,当然,该凸起结构可以为设置在第二压块508上的短轴上的轴承,或者凸块还可以由液压控制机构、电控机构等实现。
第二导杆501上还套设有下水平板503,套杆511连接在下水平板503上。套杆511的端部与下水平板503之间的距离相对固定,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选择可拆卸连接方式。
此外,下水平板503上设置有导向柱504,在上水平板505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套筒座506,导向柱504穿过套筒座506且顶端通过连接杆507连接。通过套筒座506和导向柱504,上水平板505能够靠近或者远离下水平板503。
可选的,上述导向柱504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当然,其数量还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平稳可靠,将导向柱504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于下水平板503的两端。
在工作过程中,第二导杆501的升降运动能够带动上水平板505的升降,从而带动连接在上水平板505上的第二压块508的升降,进而使得安装在第二压块508上的凸块509随之升降,而套杆511由于安装在下水平板503上,并不随第二导杆501的运动而运动,因此套杆511的位置相对机架1固定,凸块509的位置相对机架1变化,故而能够通过下压件沿套杆511的轴向运动,将套设在套杆511上的热缩套管6自套杆511上推出并套压在电子器件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简化结构,下压件可以为侧部或者周向设有凹槽的环状件,凸块509能够插入凹槽内,通过自身移动带动下压件的移动。
环状件套设在套杆511上,能够增大与套设在套杆511上的热缩套管6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接触面上各点均匀受力,避免了因为受力不均导致热缩套管6套装于电子器件上时出现歪斜等情况。
请参考图3和图4,优选的,环状件可以为周向设置有凹槽的压套510,压套510上具有两个台阶面,分别提供了凸块509带动压套510运动的两个接触点或者接触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套管组件在热缩套管位置和电子器件的待套装位置之间的移动,第二导杆501外套设有与控制装置连接的第三导杆502,第三导杆502的外部与下水平板503套接,并与下水平板503键连接,能够通过第三导杆502的转动带动下水平板503的转动,进而实现了套管组件在热缩套管位置和电子器件的待安装位置之间移动。
第三导杆502套设在第二导杆501外,需要指出的是,第三导杆503的转动不会对第二导杆501的升降运动产生干涉。
第三导杆502与下水平板503套接,同时二者通过键连接,以便能够传递扭矩。由于套杆511安装在下水平板503上,因此第三导杆502的转动能够带动套管组件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第二导杆501外套设第三导杆502,使第三导杆502套设在下水平板503上并通过键连接,再使第三导杆502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能够通过第三导杆502的转动带动安装在下水平板503上的套管组件的转动,从而实现了套管组件在热缩套管位置和电子器件的待安装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的,上述第三导杆502和下水平板503之间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连接,以便传递转向运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夹持件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可以将上述夹持件设计为安装在第一安装座4上且位于短杆43下方的夹盘44。夹盘44可用于压住热缩套管6的扁平部的两侧边,以便通过夹盘44的移动将热缩套管6套设在套杆511上。
具体地,夹盘44可以为对开式夹盘,对热缩套管6未被短杆43撑起的扁平部的两侧边进行夹持,由于夹盘44与控制装置连接,因此夹盘44可以通过自身的移动带动被夹持的热缩套管6的移动,以便将热缩套管6套设至套杆511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结构还包括用于夹紧热缩套管6的、插有短杆43的部分的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固定部45和用于与固定部45配合夹紧热缩套管6的可移动部46,可移动部46与控制装置连接,以便控制可移动部46靠近或远离固定部45。
考虑短杆43能够在热缩套管6内沿热缩套管6移动,为了使短杆43能够在自由状态和不可移动状态中切换,自动套管机还包括夹紧热缩套管6插有短杆43部分的夹紧机构,夹紧机构的固定部45和与固定部45配合以夹紧热缩套管6的可移动部46,且可移动部46与控制装置连接,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可移动部46靠近和远离固定部45,从而实现短杆43在不可移动状态和自由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供顶杆512轴向运动的压力,可以在第一安装座4上设置有第一导杆41,在第一导杆41上连接有驱动顶杆512轴向运动的第一压块42,同时第一导杆41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
第一压块42可以设置在第一导杆41的顶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导杆41上的其他位置。
第一压块42设置的具体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在套管组件与热缩套管6对准后,不会使第二压块508的位置对第一压块42的运动产生干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刀具47、下压件和压力件等运动的控制,在自动套管机上可以设置有同轴转动的第一凸轮连杆机构、第二凸轮连杆机构、第三凸轮连杆机构和第四凸轮连杆机构。其中,第一凸轮连杆机构能够控制压力件的运动,第二凸轮连杆机构能够控制下压件的运动,第三凸轮连杆机构能够控制套管组件的转动,第四凸轮连杆机构能够控制刀具47的运动。
优选的,第一凸轮连杆机构与第一导杆41连接,第二凸轮连杆机构与第二导杆501连接,第三凸轮连杆机构与第三导杆502连接,第四凸轮连杆机构与刀具47连接。
优选的,可以通过设置上述凸轮连杆机构中凸轮的形状,使得自动套管机在套管过程中各步骤连续,减少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检测电子器件是否短路,自动套管机上设置有检测装置2,能够对电子器件的裸品进行短路检测,对检测合格的产品再进行外套热缩套管6的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电子器件在检测位置与待套管位置间的移动,可以在检测装置2和套管组件之间设置转盘3,转盘3上设有固定电子器件的固定件,通过转盘3将安装在固定件上的电子器件由检测位置转至待套管位置。
固定件上安装有电子器件,可以对电子器件的位置进行限定。固定件可以设置在转盘3的转动面上,也可以连接在转盘3周向的圆柱面上。固定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优选的,可以在转盘3周向的圆柱面上连接有多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定位件,能够同时安装多个电子器件,实现了自动套管机上电子器件的检测、热缩套管6套设在套杆511上并切割、热缩套管6套压三个主要过程的同时进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优选的,为了提高产品合格率,在第二安装座5上可以设置有进一步固定电子器件的定位夹具,能够对转动至待套管位置的电子器件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定位。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第一安装座4和第二安装座5中的第一和第二,第一压块42和第二压块508中的第一和第二,以及第一导杆41、第二导杆501和第三导杆502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仅用来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另外,本申请中与控制装置的连接均可以为信号连接,以便实现控制装置对被控制部件的信号传递,并以信号控制其工作。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套管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7068.X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3(湖南)
授权编号:CN209616346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29C 63/18
专利分类号:B29C63/18;B29C69/00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10311湖南省长沙市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401室
发明人:邱会生;郑强
第一发明人:邱会生
当前权利人: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满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