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股权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办高校,动态股权制,核心竞争力,激励
动态股权制论文文献综述
段勇[1](2015)在《引入动态股权制的中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正逐步多元化。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具有独特的体制优越性。但由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民办高校无论是在办学实力、经费保障,还是在知名度、影响力上,与公办高校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与国外私立院校取得的显着成就和社会地位相比更是差距明显。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迅猛进步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在与世界接轨的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能否把握历史机遇,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确定适宜自身发展的治理结构及办学模式,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本研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民办高校的内涵、属性和特征,回顾了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因,总结了核心竞争力和动态股权制的理论根源和研究成果,利用五力模型和SWOT模型对民办高校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运用德菲法(Delphi)和主成分分析法归纳出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核心指标和关键因素,阐述了引入动态股权制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和适用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求解分析,系统研究了引入动态股权制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根源和作用机理,尝试给民办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模式和新思路。研究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通过大量的样本调查和数据实证分析,验证了引入动态股权制是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民办高校是高校和企业的结合体,既具有高校以创造社会效益为己任的特征,也具有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实现盈利为目标的全部特征。民办μ、民管μ、民有μ是民办高校的本质特征,公益属性μ、类企业属性μ、学术属性μ和行政属性μ是民办高校的本质属性。民办高校具有事实上的营利性和高度的类企业属性。2.自上世纪80年代重新登上教育舞台,民办高校历经复苏和孕育、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叁个阶段,主要有滚动式发展、注入式发展、国有高校改制运作、教育股份制和连锁经营五种模式。在民办高校的发展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涨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而民办高校发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3.利用五力模型和SWOT模型分析当前民办高校面临的竞争态势,研究认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处在重要的战略调整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外部环境的改善,民办高校往往无法左右,只能进行呼吁和建言。外部环境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内部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从战略高度提出发展对策才是更好的选择。民办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4.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民办高校不断获取、整合和高效利用各项办学资源,对环境变化进行有效反馈的能力。运用德菲法(Delphi)在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中筛选出关键指标,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出管理规范、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四个核心指标。民办高校具有高度的类企业属性,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体制机制理论,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是其法人治理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与公办院校核心竞争力有本质上的区别。5.民办高校的民办体制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而其高校角色定位又决定着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需要把知识作为关键资源,这高度依赖于师资队伍建设,依赖于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股权制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分配激励机制,重点关注人力资本,能够不断完善人事、劳动和分配叁项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励和约束关键人μ的行为。民办高校高度依赖师资队伍的特点,与企业高度重视关键人μ的激励机制建设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因此动态股权制适用于民办高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求。6.委托代理理论揭示了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实质性关系,把学校关键人μ理解为代理人μ,符合民办高校的实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求解,证明引入动态股权制可以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摊,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并进一步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7.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同一区域的多所民办高校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对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验证;对成功实施动态股权激励和实施股权激励的民办教育机构进行对比分析,证明动态股权激励优于股权激励。大量的实际数据验证了引入动态股权制是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8.为了保证动态股权制的实施效果,需要建设配套保障体系。要完善资本市场和法律体系,推动民办高校真正上市成功,同时增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因为只有在强式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市场才能较好地反映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股权价值才能充分地反映工作效果。要改善治理环境,优化股权结构,规范董事会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管理机制,同时要建立民办高校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学术贡献在于:第一,本文运用德菲法(Delphi)和主成分分析法(PCA)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出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核心指标和关键因素,构建了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提出了学校治理职业经理人代理制μ并建立融入动态股权的代理人激励模型,从学校治理结构优化、岗位设置、机制转变等方面加以分析,并运用DEA-CCRMT模型进行实证验证,证明了引入动态股权制是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第叁,将动态股权制引入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系统研究了其提高机理和作用机理,提出了实施所需的配套保障体系,既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5-06-01)
段勇[2](2015)在《基于动态股权制的民办高职院校的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深入地分析了基于动态股权制的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型。首先,分析了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接着,研究了基于动态股权制民办高职院校管理模型;最后,讨论了动态股权制在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动态股权制的引入可以转变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机制,提升办学质量,寻求一条民办高职院校的创新管理机制。(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5年02期)
郑玉刚,盛儒青[3](2007)在《动态股权制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股权制没有完全消弥股份制分配弊端并且在细节设计上也存在一些不利于激励的问题。本文通过一个服务中心案例,指出动态股权激励模型能有效弥补股份制固有激励缺陷,使股权激励效果大大增强,同时可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分配活动中,而不受是否实行股份制的影响,并能与现行激励方式和政策兼容。(本文来源于《经济纵横》期刊2007年22期)
郑玉刚,汤幼平[4](2007)在《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动态分配研究综述——基于动态股权制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力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企业发展需要人力资本的参与,然而,企业也需要对人力资本进行有效地激励。文章简要介绍了有关学者对人力资本该不该以及应以何种方式参与企业产权动态分配的看法,同时着重对现有研究中构建的几种有代表性的人力资本参与产权动态分配的模型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07年21期)
郑玉刚,谢永建[5](2007)在《国内对动态股权制研究综述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对动态股权制研究主要围绕动态股权制是否侵犯所有者权益、对职工持股的看法、动态股权制实施对经营者业绩影响、动态股权制在现有股权激励方式中所处地位、对动态股权制创新性认识、动态股权制实施尚需在其他制度方面予以配套、动态股权制的适用范围和企业具体个案等方面的研究展开,对动态股权制不足的研究则明显滞后。文章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对动态股权制进行后续研究的简明思路供同界参考。(本文来源于《新疆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05期)
郑玉刚,谢永建[6](2007)在《动态股权制再创新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股权制在实施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何实现再创新,本文提出的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期刊2007年06期)
肖曙光,王国顺[7](2005)在《企业人力资本量化模式探讨——兼论“动态股权制”岗位股和贡献股设计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动态股权制”在岗位股和贡献股的理论认识、覆盖范围和具体量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认为,将“动态股权制”岗位股和贡献股设计改进为统一的人力资本股并将制度覆盖范围扩大到全部劳动者更为科学合理。而要实现这个改进,就必须对人力资本进行科学的货币量化。文章提出,企业人力资本量化新模式分为单个人力资本量化和群体人力资本量化两个部分。单个人力资本的量化思路为在假定市场机制完善和灵敏的条件下,首先由市场决定企业不同岗位劳动者并确定其市场“工资”,然后由市场“工资”还原成名义人力资本量,再运用科学方法考核评价劳动者实际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量;群体人力资本量化思路为在企业科学定编定员的前提下,群体人力资本量等于各单个人力资本量的总和。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以及考评操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化改进,人力资本量评价结果可不断逼近其真实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流通经济》期刊2005年01期)
欧阳环宇[8](2004)在《论股份制医院管理新方法——动态股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股权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随着私立医院及股份制医院的建立,使企业化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必由之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通过动态股权制的使用是提高职工和管理者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04年11期)
纪玉山,李兵,李晓辉[9](2003)在《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退出承接的新模式——对“动态股权制”经验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战略性退出过程中 ,对国有企业的承接包括资产的承接和人员的承接。目前解决承接问题的各种模式 ,都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有着严格要求 ,并且无法兼顾这两个方面。本文介绍了一种解决承接问题新模式———“动态股权制” ,通过与其他改革模式的比较 ,指出其在解决国有企业承接问题中的积极作用 ,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03年02期)
蔡平[10](2003)在《从制度创新看“动态股权制”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股权制是对企业产权、分配、人事和劳动"四项制度"做出系统安排,并实行动态管理的企业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它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以企业的经营者和经营、管理、技术等关键岗位的人员(关键人)为主要对象,以出资人资本(当前主要是国有资本,也包括其他出资人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与分配权部分阶段性分离;及企业当年新增或减少净资产的一部分按贡献分配为主要形式,实施按基本劳动分配、按资本分配、按贡献分配"叁位一体"的分配制度;建立依法选举、竞争(本文来源于《上海国资》期刊2003年01期)
动态股权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能够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深入地分析了基于动态股权制的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型。首先,分析了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接着,研究了基于动态股权制民办高职院校管理模型;最后,讨论了动态股权制在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动态股权制的引入可以转变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机制,提升办学质量,寻求一条民办高职院校的创新管理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股权制论文参考文献
[1].段勇.引入动态股权制的中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东华大学.2015
[2].段勇.基于动态股权制的民办高职院校的模型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5
[3].郑玉刚,盛儒青.动态股权制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7
[4].郑玉刚,汤幼平.人力资本参与企业产权动态分配研究综述——基于动态股权制的考察[J].生产力研究.2007
[5].郑玉刚,谢永建.国内对动态股权制研究综述及展望[J].新疆社会科学.2007
[6].郑玉刚,谢永建.动态股权制再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
[7].肖曙光,王国顺.企业人力资本量化模式探讨——兼论“动态股权制”岗位股和贡献股设计的改进[J].中国流通经济.2005
[8].欧阳环宇.论股份制医院管理新方法——动态股权制[J].企业经济.2004
[9].纪玉山,李兵,李晓辉.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退出承接的新模式——对“动态股权制”经验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3
[10].蔡平.从制度创新看“动态股权制”改革[J].上海国资.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