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突变体论文_赵爽,丁洪昌,刘长军,严兴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色素突变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色素,紫菜,突变体,细胞,紫外线,荧光,拟南芥。

色素突变体论文文献综述

赵爽,丁洪昌,刘长军,严兴洪[1](2019)在《圆紫菜人工色素突变体的诱导与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圆紫菜人工色素突变体,本文使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辐照其叶状体,培养数天后,在叶状体上出现了少量颜色变异细胞,它们呈斑点状无规则地分布在野生型细胞中间。再培养2~3周,这些色素变异细胞分裂形成了不同颜色的细胞块,其颜色呈浅绿黄、橄榄色、草绿、绿褐、黄褐、浅褐、深紫红和浅紫红色等。在辐照强度0~80μW/cm~2范围内,叶状体上色素变异细胞块出现的频率随辐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至80μW/cm~2以上时,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加,色素变异细胞块出现的频率反而下降,这表明80μW/cm~2为有效的辐照强度。将色素变异细胞块切下,置入充气瓶内充气培养,待其释放出单孢子,随后从单孢子萌发体中挑选出了黄褐、橄榄色、红色、褐红等纯色的突变体,并利用叶状体单性生殖分别获得它们的遗传纯合丝状体(品系)。各突变品系的F_1叶状体与各自母体的颜色一样,说明其颜色是可稳定遗传的。与野生型品系相比,各色素突变品系的F_1叶状体的生长速度、活体吸收光谱、3种主要光合色素和色素蛋白的含量及它们相互间的比值均发生了明显改变。(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倩,丁洪昌,严兴洪,刘长军[2](2019)在《皱紫菜色素突变体的分离与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UV)对皱紫菜(Pyropia crispata)野生型品系(PC-WT)的壳孢子萌发体进行辐照,4周后,叶状体上均出现了黄绿、宝石红、黄橙等颜色的色素变异细胞块,经统计表明,剂量为80μW/cm~2的诱变效果最好。用酶解法将含有色素变异细胞块的叶状体细胞单个分离出来进行培养,从再生叶状体中分离到PC-JH(桔黄褐色)、PC-ZH(宝石红色)、PC-HL(黄绿色)、PC-QL(浅绿色)等纯色突变体,通过单性生殖分别获得纯合品系。各突变品系的F_1叶状体的颜色和形态均一,且与其母体叶状体相同,表明各突变品系的颜色等突变性状均能稳定遗传。与野生型品系相比,各色素突变品系的F_1叶状体的活体吸收光谱、色素蛋白的含量及相互间的比值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且相互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综上所述,紫外线对皱紫菜叶状体具有良好的诱变效果,本实验所获得的色素突变品系,将成为皱紫菜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材料。(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会杰,李飞,晏云,季新,孙红正[3](2018)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创制水稻光敏色素PHYB基因突变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敏色素是植物感受外界环境变化的最重要光受体之一,为研究光敏色素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原理,设计水稻光敏色素基因PHYB的靶点,并将目的靶位点连接转化至载体pBUN411,成功构制了PHYB的CRISPR/Cas9表达载体,转化粳稻品种日本晴。由酶切及测序分析显示,转基因阳性植株中有6株靶位点序列发生改变,获得了碱基插入"A"或"T"和碱基缺失1 bp或2 bp的4种突变基因型,且在T0代就获得了纯合突变体。同时,本研究对T1代水稻phyB突变体进行红光照射处理,发现2叶1心期phyB突变体红光照射5 d后,第3节间长度相对于野生型极显着增长。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对水稻PHYB基因进行了定点编辑,为进一步研究PHYB在水稻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3期)

连跃斌,许凯,王文磊,徐燕,纪德华[4](2018)在《坛紫菜色素突变体的颜色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六种不同颜色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品系为研究材料,通过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坛紫菜颜色的形成机制。根据色度值将6个品系划分为红黄组和绿组,红黄组包括叁个色素突变品系(红色、橘黄色和紫色)和一个野生品系(野生色),绿组包括两个色素突变品系(棕绿色和翠绿色)。红黄组品系的平均藻红蛋白(PE)含量比绿组高1倍,但两组在藻蓝蛋白(PC)和别藻蓝蛋白(APC)含量上没有显着差异,而红黄组的平均Chl a含量显着比绿组低35%,这导致红黄组的PE/Chl a比值上比绿组高1.7倍。红黄组的藻胆蛋白合成关键基因原卟啉亚铁螯合酶(hem H)、血红素氧化酶(HMOX1)和铁氧还蛋白氧化还原酶(HY2)比绿组表达水平高,但两组在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谷氨酰-tRNA还原酶(hemA)和Mg-鳌合酶(CHLH、CHL1、CHLD)的表达上没有显着差异。此外,红黄组的藻胆蛋白相关代谢物含量比绿组高,而叶绿素相关代谢物含量则比绿组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藻胆蛋白合成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导致藻红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的组间差异,最终导致了藻体颜色的差异。(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郭彦,张文会[5](2018)在《拟南芥白化突变体反射光谱及色素含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T-DNA插入诱变筛选到1个拟南芥白化突变体410(定名为alfo-1),为进一步研究白化原因,测定了白化叶、白化带绿叶及野生型绿叶苗的反射光谱值和色素含量,观察白化苗的叶绿体结构。结果表明:(1)在764nm处反射光谱存在1个最高峰,白化叶的峰值最高、绿叶次之、白化带绿叶最小,说明3种叶片的色素含量、代谢功能存在差异。(2)白化苗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均最少,分别为对照的45.6%、19.7%和37.6%。(3)电镜观察到白化叶片的叶绿体结构正常,分析其白化不是由于叶绿体发育造成的。(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14期)

刘暾,许凯,徐燕,纪德华,陈昌生[6](2016)在《坛紫菜色素突变体光合作用效率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野生型和5种不同色泽的坛紫菜色素突变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了不同色素突变体的光合作用参数,并测定了相应品系坛紫菜叶状体的4种主要光合色素(叶绿素(Chl.a)、藻红蛋白(PE)、藻蓝蛋白(PC)和别藻蓝蛋白(APC))的质量比。结果表明:坛紫菜不同色素突变体的光化学最大量子效率(F_v/F_m)、有效荧光产率(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且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其中坛紫菜各品系藻体的F_v/F_m值均介于0.65~0.75之间,而Y(Ⅱ)值则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呈现为快速下降的趋势。光合作用参数和光合色素质量比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则表明坛紫菜F v/F m值与各色素蛋白的质量比没有相关关系,却与w(Chl.a)/w(PC)和w(APC)/w(PC)极显着正相关;而Y(Ⅱ)除与w(Chl.a)/w(PC)和w(APC)/w(PC)极显着正相关外,还与w(PC)、w(APC)和w(Chl.a)极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福建省海洋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11)

刘暾,许凯,徐燕,纪德华,陈昌生[7](2016)在《坛紫菜色素突变体光合作用效率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野生型和5种不同色泽的坛紫菜色素突变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了不同色素突变体的光合作用参数,并测定了相应品系坛紫菜叶状体的4种主要光合色素(叶绿素(Chl.a)、藻红蛋白(PE)、藻蓝蛋白(PC)和别藻蓝蛋白(APC))的质量比。结果表明:坛紫菜不同色素突变体的光化学最大量子效率(F_v/F_m)、有效荧光产率(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且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其中坛紫菜各品系藻体的F_v/F_m值均介于0.65~0.75之间,而Y(Ⅱ)值则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呈现为快速下降的趋势。光合作用参数和光合色素质量比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则表明坛紫菜F_v/F_m值与各色素蛋白的质量比没有相关关系,却与w(Chl.a)/w(PC)和w(APC)/w(PC)极显着正相关;而Y(Ⅱ)除与w(Chl.a)/w(PC)和w(APC)/w(PC)极显着正相关外,还与w(PC)、w(APC)和w(Chl.a)极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李慧,薛巍,孙雪松[8](2015)在《化脓链球菌中野生型和突变体FtsB蛋白的铁色素结合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一步比较化脓链球菌中野生型和Y137A、W204A突变型FtsB蛋白的铁色素结合特性,确定铁色素结合位点。方法:制备野生型和Y137A、W204A突变型FtsB蛋白,采用ICP-MS和ITC比较其铁色素结合能力;Na2SO4还原实验比较铁色素的还原速率;CD热变性和盐酸胍化学变性实验比较其铁色素结合稳定性。结果:Y137A、W204A突变型FtsB蛋白的铁色素结合能力和结合稳定性均低于野生型蛋白,铁色素的还原速率均高于野生型蛋白,可见Tyr137和Trp204是FtsB蛋白重要的铁色素结合位点。结论:进一步确定了Tyr137和Trp204氨基酸残基在FtsB与铁色素结合中的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细菌中的铁色素转运机理及开发疫苗候选物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刘亭,李朝辉,徐迎春,陈枢青[9](2015)在《5种人细胞色素P450 2A13突变体的异源表达及其香豆素代谢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重组表达人细胞色素P450(CYP)2A13突变体CYP2A13*2,CYP2A13*5,CYP2A13*6,CYP2A13*8和CYP2A13*9,并研究CYP2A13突变体与野生型CYP2A13(CYP2A13*1)对香豆素的代谢活性上的差异。方法通过点突变法构建各CYP2A13突变体。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含各突变体c DNA的重组病毒,并将其与含人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P450氧化还原酶(POR,野生型)的重组杆状病毒共转染昆虫草地夜蛾细胞(sf9),共表达CYP2A13突变体和POR重组蛋白。将表达产物制备成微粒体与香豆素(0.25~25μmol·L-1)体外孵育30 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重组酶对香豆素的代谢活性。结果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表明,各重组酶在sf9细胞中得到了表达。体外代谢实验显示,CYP2A13野生型及其突变体蛋白代谢香豆素在Km值上无显着差异,而在Vmax(mol·min-1·mol-1CYP)上,CYP2A13*2(0.58±0.05,P<0.05)、CYP2A13*5(0.71±0.08,P<0.01)、CYP2A13*6(0.84±0.09,P<0.01)、CYP2A13*9(0.58±0.04,P<0.05)等突变体与CYP2A13*1(0.33±0.06)相比有显着性差异,使得这4个突变体的代谢效率增加了40%~108%。结论体外成功表达了具有活性的CYP2A13*2,CYP2A13*5,CYP2A13*6,CYP2A13*8和CYP2A13*9重组蛋白。CYP2A13*2,CYP2A13*5,CYP2A13*6和CYP2A13*9等突变体的香豆素代谢活性明显高于CYP2A13*1。(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孙蕾[10](2015)在《红曲霉突变体库的构建、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突变子的先育与产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曲霉(Monascus)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近些年人们对红曲霉产生的有效生理活性物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红曲色素(Monascus pigment)、莫呐可琳类物质(Monacolins)、γ-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 Acid, GAB A)等被不断的反复深入研究,因此红曲霉愈发多的保健价值或者药用功能被发现,普遍在医药和食品的行业应用。但是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红曲霉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本课题自行从红曲米中筛选到的一株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菌株Mp-41作为实验的基础材料,并且通过实验室已经建立的高效转化体系,构建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红曲霉菌株Mp-41的高效转化体系,建立了转化子库,同时进行了分子验证。经过对红曲霉菌株Mp-41全部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许,得到一部分与原始菌株变化较大的转化子。通过对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基础研究,筛选出了一株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菌株。并且利用高相液相色谱法(HPLC)对目的菌株与原始菌株的产物进行了研究及分析。主要的研究结果为:1、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红曲霉Mp-41突变体库的构建通过实验室已经建立的农杆菌介导的高效转化体系:将红曲霉接种在PDA培养基上培养20 d,收集制备浓度为106孢子/m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农杆菌AGL-1的浓度OD600约为0.5,诱导培养农杆菌时诱导剂AS的浓度为100pmol/L,农杆菌和Mp-41菌株在NC膜上25℃共培养3 d。通过这种转化体系建立了超过800株的Mp-41菌株转化子,并且逐个编号,构建突变体库。2、红曲霉Mp-41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分析、PCR鉴定及形态观察转化子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中的活化培养,进行了实验,其中60个随机选择的红曲霉转化子和原始菌株Mp-41,共同恒温培养,研究转化的稳定性。根据结果,发现红曲霉Mp-41菌株的转化子具有高达98.6%的遗传稳定性。仅有1株不能生长,而随机选择的转化子在含潮霉素B(浓度为200 μg/mL)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中良好的生长。这个结果表明潮霉素抗性基因的稳定遗传性很高,并且随着转化子遗传,进一步说明红曲霉转化子的基因中已经成功插入了潮霉素抗性基因。通过PCR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农杆菌质粒中的T-DNA迁移到红曲霉Mp-41菌株的基因组DNA中是成功的。把800多株红曲霉Mp-41转化子活化并转接到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中,30-C条件下恒温培养7 d(原始菌株红曲霉Mp-41作为对照相同处理)。在超净工作台上完成菌株的玻片制作,然后转移到显微镜下主要从闭囊壳、菌丝和分生孢子进行观察。根据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原始菌株Mp-41和红曲霉Mp-41转化库中的转化子其显微结构并没有特别大的不同之处,但也有少量的相对变化较大的转化子菌株。3、红曲霉Mp-41转化子菌株中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菌株的选育把原始菌株红曲霉Mp-41转化库中的转化子活化并且接种于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30℃条件下恒温培养7d(其中原始菌株红曲霉Mp-41作为对照相同处理)。然后对原始菌株红曲霉Mp-41以及转化库中的转化子进行了液态色价,固态色价以及桔霉素含量的研究检测,是通过薄层层析、紫外-可见光扫描方法等检测手段进行的。通过实验以及数据分析,我们得到结论:红曲霉Mp-41转化子菌株的色价经历了不同水平上改变。其中初步筛选出9株与原始菌株红曲霉Mp-41相比较,色素产量相对较高的突变子,编号如下:Mp-41-78、Mp-41-97、 Mp-41-99、Mp-41-136、Mp-41-256、Mp-41-347、Mp-41-465、Mp-41-485、Mp-41-765。再结合薄层层析法,结果表明上述9株转化子中Mp-41-99、Mp-41-347、Mp-41-465相对较低;Mp-41-78、Mp-41-256桔霉素产量很高得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得到了一株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菌株Mp-41-347。Mp-41-347液态发酵后的色价为51.024 U/mL,是原始菌株Mp-41液态发酵后(色价为31.712 U/mL)的1.61倍,其固态发酵后的色价为1435.0 U/g,是原始菌株Mp-41固态发酵后(色价为717.50U/g)的2.00倍。并且将其作为接下来实验的目的菌株。4、红曲霉原始菌株Mp-41与目的菌株Mp-41-347发酵产物的研究本章实验通过对红曲霉Mp-41与目的菌株Mp-41-347的生长曲线、发酵产物的色素的产量、桔霉素的产量以及莫纳可林K的产量的研究检测,其中桔霉素和莫纳可林K的产量通过高相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的。结果以及数据表明:红曲霉Mp-41与目的转化子菌株Mp-41-347具有相近的生长周期,突变子菌株Mp-41-347的生长周期相对较快,干重最大值为20.650 g/L,原始菌株红曲霉Mp-41最大干重为15.260 g/L,前者是后者的135.32%。发酵过程中突变子目的菌株Mp-41-347最高色价可达51.423 U/mL,是原始菌株红曲霉Mp-41(色价为27.962 U/mL)的1 83.96%,而突变子目的菌株Mp-41-347最大桔霉素产量为0.743mg/L,为原始菌株红曲霉Mp-41的50.70%。突变子目的菌株Mp-41-347的莫纳可林K产量量最大值为35.351 mg/L,原始菌株红曲霉Mp-41发酵液中的莫纳可林K最大含量为32.716 mg/L,是原始菌株的1.08倍。可见突变子各方面都优于原始菌株红曲霉Mp-41。(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5-05-19)

色素突变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UV)对皱紫菜(Pyropia crispata)野生型品系(PC-WT)的壳孢子萌发体进行辐照,4周后,叶状体上均出现了黄绿、宝石红、黄橙等颜色的色素变异细胞块,经统计表明,剂量为80μW/cm~2的诱变效果最好。用酶解法将含有色素变异细胞块的叶状体细胞单个分离出来进行培养,从再生叶状体中分离到PC-JH(桔黄褐色)、PC-ZH(宝石红色)、PC-HL(黄绿色)、PC-QL(浅绿色)等纯色突变体,通过单性生殖分别获得纯合品系。各突变品系的F_1叶状体的颜色和形态均一,且与其母体叶状体相同,表明各突变品系的颜色等突变性状均能稳定遗传。与野生型品系相比,各色素突变品系的F_1叶状体的活体吸收光谱、色素蛋白的含量及相互间的比值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且相互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综上所述,紫外线对皱紫菜叶状体具有良好的诱变效果,本实验所获得的色素突变品系,将成为皱紫菜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色素突变体论文参考文献

[1].赵爽,丁洪昌,刘长军,严兴洪.圆紫菜人工色素突变体的诱导与分离[J].海洋学报.2019

[2].张倩,丁洪昌,严兴洪,刘长军.皱紫菜色素突变体的分离与特性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9

[3].陈会杰,李飞,晏云,季新,孙红正.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创制水稻光敏色素PHYB基因突变体[J].分子植物育种.2018

[4].连跃斌,许凯,王文磊,徐燕,纪德华.坛紫菜色素突变体的颜色形成机制[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5].郭彦,张文会.拟南芥白化突变体反射光谱及色素含量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

[6].刘暾,许凯,徐燕,纪德华,陈昌生.坛紫菜色素突变体光合作用效率的比较研究[C].福建省海洋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7].刘暾,许凯,徐燕,纪德华,陈昌生.坛紫菜色素突变体光合作用效率的比较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李慧,薛巍,孙雪松.化脓链球菌中野生型和突变体FtsB蛋白的铁色素结合特性[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5

[9].刘亭,李朝辉,徐迎春,陈枢青.5种人细胞色素P4502A13突变体的异源表达及其香豆素代谢活性[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5

[10].孙蕾.红曲霉突变体库的构建、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突变子的先育与产物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镁合金材料对斑马鱼胚胎黑色素沉积的...5个引物对龙须菜野生型和色素突变体版I坛紫菜不同色素突变体版Ⅰ 品系间杂交获得的坛紫菜色素突1-9不同光敏色素突变体避荫反应...坛紫菜杂交色素突变体叶状体中...

标签:;  ;  ;  ;  ;  ;  ;  

色素突变体论文_赵爽,丁洪昌,刘长军,严兴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