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型护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型护岸,生态功能,工程应用,综合评价
生态型护岸论文文献综述
李焯然,江洧,李仟,晏成明[1](2019)在《河道生态型护岸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了生态型护岸的概念和内涵,论述了生态型护岸的典型类型,总结了现有的生态护岸技术,对生态型护岸的工程应用及综合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生态护岸技术的发展和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广东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4期)
周晓明,袁彬鸿,刘洪涛[2](2018)在《BSC刚性生态型护岸护坡修复系统应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江干堤宜昌城区段的硬质护岸生态化改造为研究案例,探讨了采用BSC生物基质混凝土为技术基础建立刚性护岸护坡生态修复系统的技术可行、施工组织以及恢复效果等问题。经工程实践表明:BSC生物基质混凝土具备抗5 m/s水流冲刷能力,与传统基质混凝土相比,更易恢复乡土植物;更易形成植物多样化,并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提高工程区域内植物生物量;具有建成后期免养护特点。同时针对技术应用和城市区域内的应用方式,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8年08期)
宋精华[3](2018)在《生态型护岸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人们对河岸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的设计就备受关注。传统的护岸形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不能让人们接受,因此生态型的护岸模式成为人们所喜爱的换方式,这就使水利工程的设计理念有了明确的方向。生态型护岸的应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由为两岸居民提供便利。自然秀美的生态环境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18期)
吴瑕,支青[4](2018)在《论生态型护岸工程的设计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由于河流运动的复杂性和护岸设计的多样性,生态型护岸在河道堤防整治工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生态型护岸一旦在设计或选材方面存在着考虑不周的情况,则会给护岸工程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文本结合一些较具代表性的工程应用实例,对生态型护岸工程的设计要点进行了重点阐述,力求确保生态型护岸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8年08期)
金莹,李少斌[5](2016)在《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内河航道生态型护岸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生态型护岸结构在方案评价和选择中,存在主观随意性较大的问题,从工程、经济、生态环境、施工和可持续性5个方面,建立内河航道生态型护岸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引入灰色关联法,建立基于灰色关联法的评价模型。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应用于苏北某航道整治工程护岸方案优选,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6年03期)
于群[6](2015)在《生态型护岸在中小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河道生态型护岸是为综合考虑工程防护性能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而提出的,它是从结构和生态方面来保护河岸的系统工程,使河岸与周围环境能够协调发展,并保持岸坡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生态安全和动态平衡。以临沂市沂南县东汶河河道治理为实例,简述了其采取的生态型护岸设计,并给出了关于生态型护岸设计的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水利》期刊2015年08期)
黄健豪[7](2014)在《浅谈生态型护岸在建宁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是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重要维系纽带,人们为保护好城镇、耕地,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大量的如修筑护岸等水利工程建设。而建设生态型护岸,除重点考虑堤岸安全性之外,还需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生态环境建设,即还要考虑亲水、休闲、娱乐、景观和生态等其他功能。本文主要结合建宁河道治理工程,探讨其生态护岸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4年04期)
陈晖,郭盛[8](2014)在《生态型护岸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防洪方面,水库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极强的调洪能力,但水库的建立有一定的要求限制,许多地区并不满足建设水库的条件,往往只能修建河堤,河堤能够阻止河水因过多而外溢,且能够改变河水的流动方向,起到很好的调洪作用。同时,河堤还能做道路使用,对人类的安全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做好河堤的修复加固工作,保证其处于一个稳固安全状态。但是,河堤现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河道的有效治理,所以,对于现代生态型护岸的研究在河道治理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14年09期)
李志军[9](2014)在《浅析生态型护岸理论与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认识,生态水利成为新世纪人类文明进步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生态型护岸的理论与技术,在确保该工程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水利工程中,通过对河流护岸工程的生态化设计,使河流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持续利用。(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情报》期刊2014年01期)
马超[10](2013)在《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古至今,城市河流水系与城市文明、城市景观、城市生态等息息相关,城市中人工景观水体作为城市水系的一部分,对城市生态水环境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水景的营造与水体的护岸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型护岸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但是我国目前生态型护岸领域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天然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方面,而对城市中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的系统研究还很薄弱,因此在借鉴天然河流生态修复的技术理论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景观水系的特点,本文对城市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的设计做了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界定了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的概念、功能及特点,分析了生态型护岸的影响因素。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总结了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的设计原理、原则和方法,总结归纳了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建设中常用的工程技术措施,并将其应用于南海子郊野公园生态型护岸工程的设计实践之中。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的构建措施主要包括自然原型护岸措施、自然型护岸措施和人工自然型护岸措施叁类,其中以人工自然型护岸措施抵御水环境破坏的能力最强,自然原型护岸抵御破坏的能力最弱;同时,在不同的水体、岸带、气候环境条件下采取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法,应用最佳的构建措施,能够有效的克服场地中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型护岸的功能,从而营造出自然的滨水景观。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的建设是城市景观水系自然化和生态化的重要途径,是协调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良好媒介,并且对于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城市生态品质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3-06-01)
生态型护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长江干堤宜昌城区段的硬质护岸生态化改造为研究案例,探讨了采用BSC生物基质混凝土为技术基础建立刚性护岸护坡生态修复系统的技术可行、施工组织以及恢复效果等问题。经工程实践表明:BSC生物基质混凝土具备抗5 m/s水流冲刷能力,与传统基质混凝土相比,更易恢复乡土植物;更易形成植物多样化,并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提高工程区域内植物生物量;具有建成后期免养护特点。同时针对技术应用和城市区域内的应用方式,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型护岸论文参考文献
[1].李焯然,江洧,李仟,晏成明.河道生态型护岸研究进展[J].广东水利水电.2019
[2].周晓明,袁彬鸿,刘洪涛.BSC刚性生态型护岸护坡修复系统应用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
[3].宋精华.生态型护岸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
[4].吴瑕,支青.论生态型护岸工程的设计要点[J].城市地理.2018
[5].金莹,李少斌.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内河航道生态型护岸评价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
[6].于群.生态型护岸在中小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山东水利.2015
[7].黄健豪.浅谈生态型护岸在建宁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4
[8].陈晖,郭盛.生态型护岸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
[9].李志军.浅析生态型护岸理论与技术[J].林业科技情报.2014
[10].马超.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