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珊:此乃扶竖道教之一事——论谢良琦的崇儒思想论文

刘海珊:此乃扶竖道教之一事——论谢良琦的崇儒思想论文

摘 要清代广西学人谢良琦好读书,且以经部以及其他弘扬儒家义理的典籍为主。他以崇儒为己任,积极维护儒家道统,反对学子遁入释道二氏之域,因为佛老引导士人只重心性之修而逃避了社会责任。他还积极入仕以践行儒道,以功在社稷、泽在生民相期,达济天下,穷善其身。

关键词谢良琦;崇儒;佛老

清初粤西文士谢良琦工诗能文,在清初以文名当世,对粤西文学的繁盛有开风气之先[1]16。其为人恃才傲物,孤直不容于时。一生仕宦,大多沉沦下僚,以老罢归,卒于福建。

谢良琦秉持儒家教义,维护儒统,积极入仕,穷达不失其志。关于其崇儒思想,唯熊柱作《评“湘中酒人”谢良琦》,论及谢氏的学术思想,认为谢良琦论文强调宗经、载道,在技巧上追求气厚、格高[1]464-467。熊氏所论固有开荒之功,但只是略论谢良琦的文学批评思想,未能考镜谢良琦的儒道思想。故本文欲对此做深入地梳理,为学界研究粤西学人提供一些参考。

1性嗜书且多读古先圣贤书

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多依赖于文献,而文献之义,最初本指文章和贤人。《论语·八佾》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也。”[2]63郑玄注云:“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3]2466贤人即博闻多识,熟悉掌故的人。文章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贤人则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播学术。故后学者欲言前代文化,可从师而问,亦可据书而观。

古人虽重师道,要求择师而学。但实际上,遇师请益,并非易事。因此,学子未仕之前,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献典籍。亦因此,古人重视读书。《论语·阳货》谓:“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2]178钱穆谓:“学于诗,对天地间鸟兽草木之名能多熟识,此小言之也。若大言之,则俯仰之间,万物一体,鸢飞鱼跃,道无不在,可以渐跻于化境,而岂止多识其名而已哉。孔子教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乃所以广大其心,导达甚仁,诗教本于性情,不徒务于多识也。”[4]424而中国古代对典籍的整理保存,有自觉悠长的传统。这些典籍虽经历劫难,但留下来的书籍仍可谓之汗牛充栋。再加上古人提示指点的读书门径,又为后学者的进德修业提供许多方便。因此,读书明理成为首选。

周教授说,话不可这么说么?此汉奸非彼汉奸么。我给你们讲啊,从现在的形势看,保命才是第一要务么。只有保命了才能回去么。

谢良琦反复申言好读书,且所读之书均为寻常可见之书。其《积书楼记》曰:

学士辨彰儒家义理,维护儒家道统,这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弘扬甚多助益。而出仕任职,试以实务,则最见示范的意义,亦最益社稷。谢良琦深谙此中道理,不仅常以行君子之志为念:“力行其志,以求当于君子之行,不负于厚期之意。”[1]171“仆于圣人之道,仅曰好之而已。力而行之,以几其至,或犹可以自勉。”[1]93而且学圣人之道,亦以入仕立业为职志,以为“圣贤之学问,大者功业见于天下;次亦欲得一国一邑,而行之”[1]93。故其一生为官,虽不得志,但亦“亟亟,乃欲再试其所学,以行其道”[1]123。《自寿序》谓:“公交车及未上,遭世变,筮仕为淳安令。辛卯,吾母太宜人即世。乙未,起复为蠡令,迁常郡,倅已被罪,赖天子圣明,复其秩及今。”[1]76《与傅秀才书》曰:“仆之从事仕进,于今十四五年。”[1]95入仕为官,施展抱负,才有可能造益庶民,所谓“行其道者,功在社稷,泽在生民”[1]124也。

从此,激光聚变取得了巨大的进展。1980年,美国在“希瓦”装置上已使靶材压缩100倍,能量增益因子超过1,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美国为实现激光聚变点火而设计的“诺瓦”装置于1986年初建成。2009年5月。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落成,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点火装置,可将192束激光聚焦于一点,瞬间可放出2MJ的能量[6-7]。

谢良琦所读之书,又以经部为主。其《自寿序》谓:“辰,奉常公第归,责益严。余亦自奋,得尽熟子、史诸书,猥以葩经,受知江宁贾夫子。”[1]79又《上胡念蒿学宪书》言:“仆少固陋,读古先圣贤书,无意仕进,中年迫于父兄,勉为制举业,虽稍成就,心甚愧之。”[1]100“葩经”即《诗经》,“先圣贤书”即儒家经书。经学原典虽只有十三部,但诠释的著作却浩如烟海,且被古人认为是经世之典。《隋书·经籍志》谓:

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其教有适,其用无穷。实仁义之陶钧,诚道德之橐籥也。其为用大矣,随时之义深矣,言无得而称焉。[5]903

古人以为经部典籍包罗万象,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依据,所以《荀子》谓“学始乎诵经,终乎读礼”[6]11。谢良琦读经,皆因儒学典籍具有经世致用的功效。而读诸家文集,亦因这些书能“传圣人之道”,其《拟上某执政书》曰:“仆始年十六七时,有志于圣贤之业,自六经、周秦史汉而外,独喜唐、宋、韩、欧、苏诸家之书,以为能传圣人之道,惟此而已。”[1]128“圣人之道”即孔孟之道,约而言之,即“内圣外王”。士人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成为圣贤,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王道以达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和谐大同社会。具体的做法即弘扬、践行仁、义、礼、智、信等德行,拯世济物,仁政爱民。

2扶竖道教,我辈之事

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统治者治国安邦的主导思想。儒家学说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洁和,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促使儒士反思并调整儒家教义,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学者亦因各人的眼界、取舍而对儒家思想颇有误解、攻击。所以,圣人之徒往往能够著书立说,弘扬儒学,自觉维护儒学道统。此中最显著即孟子,他曾说:“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不得作。……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2]272-273。历代儒学之士自觉践殉儒道,辟邪说、理道统。儒道义因之理愈加精密、道统越发清晰。

传统的对问题认知的方式可能阻碍一般创造力,因而,培养对问题的创造性认知非常重要。在认识事物和问题时,需要有意识地打破常规,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实质,从而重新审视问题表征,实现对问题的“重定中心”。另外,培养多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如逆向思维、横向思维、负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培养认知的灵活性、复杂性和多方位性。最后,赋予个体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训练创造性认知习惯,也能够起到提升一般创造力的作用。

圣人之道,中正而已。忠而不犯其君,孝而不狥其亲,廉洁而不异于行,勇敢而不胜于物,众人之所可学而不肖之所能勉也。其教人也亦然,不及者进之,过者抑而止之,使就乎中。[1]1

孔子尝谓“君子中庸”,朱熹注曰:“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2]18孔子之意,大约要求学子为人处事取执中的态度,圣人之论所涉甚广。谢良琦论中正之义虽本于儒家教义,但此处所论,独以忠、孝、廉洁、勇敢诸端之无过不及为中正之道,此可以避免出现学者为求虚名而刻意造作的倾向,亦可杜绝不学之士以中庸的名义推诿事务的陋习。

谢良琦认为,持守儒家中正之道,不仅要做到为人处事的无过不及,而且重要的是需以儒家正道为立身之本,不可遁入释道二氏之域。其《再与李研斋书》曰:

世之惑志于二氏者,其道有二:其一,性本豪迈,少时读贤圣书,多见义理,毅然于天下国家之重,欲有所建竖,临大节侃侃不变色挠志。不幸遭世艰虞,知尽力竭,至于仰天泣血,又磊落不能局蹐。于是扫除一切,姑游于方之外,希以销磨其意气,若是者,仆谓之解脱。其一,役役于纷华,顾恋妻子男女,凡可以求富贵利达者无不为。平时闻道德仁义之言,亦悦于耳,不当于心觌面目,随世俛仰。晚节独处,私念所为,多不合于道,虑人非鬼责。愚者终身持斋诵经求福庇,黠者借口心性之学,骄语玄解,若是者仆谓之陷溺,二者皆非圣贤中正之道。[1]110

儒家义理鼓励士人通过立德、立功、立言留名青史,以期人生不朽。所以儒士多积极用世,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2]250此代表了儒家学子自觉以平治天下为己任的勇气和信心。又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2]351此则可见圣人之徒锲而不舍的执着以及穷达有节的慎独。而释道二氏,专以修心为意,外家国人事,此容易教人消磨意气,逃避责任,无益世道人心。

选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神经阻滞进行上肢或锁骨手术的70例患者,所有病例对本次研究自愿参与,排除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精神类疾病、活动性出血、妊娠及哺乳期者。随机分为甲组30例与乙组40例,甲组男女比例为3:2;年龄(48.2±1.9)岁。乙组男女比例为5:3;年龄(47.5±1.3)岁。两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等人口学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儒统的维系并光大,有赖于历代士子的自觉挹扬。而儒士梳理道统的源流变迁,考镜圣贤的传承脉络,不仅可以尊崇儒道,亦且使社会置于儒家积极价值观念的影响下走向和谐有序的社会。谢良琦深明此中大义,故极力赞扬儒道,亦以弘扬儒道为己任,认为“扶竖道教,我辈之事”[1]111,其《陈仲子论上》又言:“吾之论仲子,广道之传也,将以媿天下之不学为圣贤者也。”[1]2又《陈仲子论下》谓:“吾之说宜于三代以下,以其时之学圣贤者少也。虽然,吾不忧三代以下学圣贤者少,而常虑其多也。”[1]5赞明儒道,需要廓清人们对儒家义理的误解,使之践行名实相符的儒家中正之道。但理悟容易证道难,即如明道者亦未必人人能够真积力久地践道。甚者学士欺世盗名,人人学为圣贤,致圣道沦丧,此辈伤风败俗,斨害礼教,这正是谢良琦所忧虑的。

1.1 仪器 Waters ACQUITY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配备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自动进样器,Empower 2色谱工作站;XS-205电子天平,AL-204电子天平,METTLER TOLEDO公司;超声仪,南京新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 KHz。

不过,儒道的弘扬任重道远,非一二先觉大贤登高呼喊或以身作则即可达成的,这需要全民形成共识,一起遵守儒道规范。而谢良琦认为,建立健全的赏罚制度则圣道可期:“今使在上者有圣贤以制其赏罚,在下者有圣贤以持其是非,则天下之士,其不勉为圣贤者亦鲜也。……赏之罚之,而天下之学为圣贤者多也。”[1]6以赏罚来诱导士庶,虽然也有弊端,但在礼崩乐坏的非常时期,亦不失为重振儒道的有效手段。且此法古已有之,汉代经学极盛,其中缘由,则如班固所谓:“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7]3620以禄利相劝,即相当于赏罚矣。

谢良琦维护儒统,故对释道二氏多有批判。他认为,儒家思想是入世思想,是经济发展、人伦秩序维系的理论依据。儒家教义以厚生利民为上,以维系社会的稳定和推动社会进步为职志。但佛老之教却严于自我心性之修,而疏于家国天下之治。其《佛老论一》曰:

4)日作业暴露面:根据该设备设计参数,一次性堆高5m,每日暴露面可以控制在40m×10m×5 m或20 m×20 m×5 m,减少控制晚间喷药除臭的成本。

其所读书以四部常见书为主,经部不能尽读之《周礼》《左传》,亦能节之成书。集部多读诗文,诗以汉魏诸家、陶渊明、李白、杜甫及唐人诗为主;文以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文集为主。史部多读《史记》《汉书》。子部则读《老子》《庄子》以及佛教的《楞严》《金刚》二经。

佛家教义宣称普度众生,劝诱徒众苦行修道,参透生死,往生极乐,其设想多为荒谬;且要求学者斩断一切世俗情缘,抛家弃国,无父无君,与中国的纲常伦理相悖。而道教之士,以内外兼修之术,期以长生成仙,其愿望也近于不经;且引导志士入道修行,不问世事,一意为我,亦与儒家教义相违。

此外,谢良琦又批评佛道二氏托祸福之说以愚惑士庶。其《佛老论一》曰:

话还没说完,某博士就把我拉到了门外,严肃地说,这话可不能说,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你这不是让他老人家丢人吗?

夫祸福之说,即圣人所谓赏罚也。圣人之赏罚也,准于天。……彼佛与老者,何为者乎?由其道则福,不然则祸。由其道,臣弃其君、子弃其父母则福,不然则祸,则祸福之乎?由此观之,佛老安得有祸福乎?[1]8

“子不语怪,力,乱,神”[2]98,而祸福之论即属于“子不语”者。但社会上客观存在的这些现象,又往往使普通人感到疑惑和畏惧。因此,圣人把这种祸福落实到赏罚上,使神秘不可知的东西变成具体化的行为。这不仅消除了祸福现象给人的恐惧感,也使人们懂得如何趋赏避罚。而且圣人把赏罚的标准取定于人们认可的天,也更容易使百姓信服。但佛老二氏不仅神化祸福,使之神秘莫测以惑民,而且以此绑架威吓众生,此不仅无益于导民向善,甚至使人们摒弃礼义人伦,离心社会。

3力行其志,以求当于君子之行

石臞性嗜书,所至辄购书,既得书则尽日夜读不厌……经则专,经而外,《易》、《书》、《春秋》,《礼》、《语》、《孟》、《周礼》、《左传》之书,《周礼》、《左传》多不尽读,则节取之以为书。史则班、马之书,史而外,《国语》、《国策》、《离骚》、《楚辞》、《老子》、《庄子》之书,班、马书多不尽读,亦节取之以为书。文则自选唐宋八家之书之文……诗则汉、魏之书所载乐府、古诗及安世房中之歌,既遍观焉,不尽读则选而取之。陶诗、李诗、杜诗、唐诸家诗、诗余及残编断简之书之诗之一字一句可传者。内典则《楞严》、《金刚》之书其最可读者也。凡此诸书,读之率五百遍,览之亦数百遍,丹铅数易焉。[1]178-179

孔子谓:“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2]146荀子言:“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6]120可知圣人之徒立志居官任事,就列陈力,以美政、美俗相期。而谢良琦深明“吏之职在尽其职业之事”[1]140,故其为官,亦以儒家仁政为本,尽职务实,又能清廉自守。吕集义《谢石臞先生传》载:

夫佛者,刻意内治修行之事,……故其道严于治心与性,而疏于谋其身,毅然弃去宫室、车服、嗜欲,逃之空山数十年,而其心性固已修矣!……苦县老子者,其先亦圣人之徒也,独其无济天下之才,而常有玩天下之志,……荒唐其词,悠谬其义,托于长生久视之术以眩惑当世,彼其心固已无意于世也。[1]7-8

时常州有两生为人所讦,学宪胡念蒿属勾摄,先生直之,坚不以上。既而署宜兴,又摄沙县。宜兴怀山滨湖,素称难治。先生至,正风俗,诛奸宄,绝夤缘,巨室多不乐。会海逆倡乱,宜人阴谋杀令以应敌。先生不为动,躬帅军旅,御贼于润州,败之。是役也,他令多畏祸避去,贼遂乘机杀戮,而宜独无恙,先生之力也。[1]17-18

谢良琦亦勇于辨彰儒术,认为中正是圣道的核心。其《陈仲子论上》曰:

又《与饶公搢书》曰:

而仆家又空乏,自到延二载馀,布衣蔬食,八口几无以自存活者。得罪以来,益用困顿,公私上下万目睽睽,交索不待论。计自今支持食饮以至终事之日,尚有岁馀,榜徨荒促,不知何所从出?至于妻子奴婢饥寒尚未及顾算,度至时不流离填沟壑,即转徙而之他已矣。[1]147

执事者不仅要守道慎独,行端身正,为士庶表率,而且要兴利除弊,移风易俗,造一方福祉。谢良琦为政如是,故兰陵龚百药谓其“政美民思之”[1]10。

十五大以来,在党的历次重要会议和文件中,都用“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来表述。而在十九大报告中直接使用“民营企业”的概念,既表明党对民营企业认识的逐步深化,又对民营企业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作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必将激励我国广大民营企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只是谢良琦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仕途蹭蹬,十多年的官宦生涯,都是沉沦下僚。其《自寿序》言:

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心理问题,在提高患者认知的基础上还应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为患者树立信心,及时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提供关爱服务,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使患者时刻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和充足的信心,一方面有利于临床治疗的密切配合和健康行为的不断促进,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围产期血压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降低子痫、胎盘早剥等合并症的发病风险[15]。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干预的有效性。

悲夫,自昔遭逢之不幸,未有甚于余者也。人谁不愿为孝,而吾父死未及葬,母死不得视含殓,不能尽其孝;人谁不愿为忠,而吾崎岖险阻历落,不能尽其忠;人谁不愿兄弟相乐,而吾兄死,不得凭其棺、临其穴而哭;人谁不愿妻子相保聚,而吾妻亡子丧,乃至于今未有嗣;人谁不愿仕宦富贵,而吾狂妄戆直,十年不得调,且几于摈斥摧折以去。[1]44

奔走四方,不能尽忠尽孝,而背井离乡,失意仕宦,尤为儒家士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但人生穷达有时,儒家学子既以平治天下为己任,亦明白任重而道远之理。因此,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往往能以儒家气节自守,贫贱不移其志,穷愁不失其节。谢良琦生于明末,不唯仕途失意,亦遭遇士风沦丧之现实:

以仆所见,其人大率依阿淟涊,挟持凉薄,不过希望人恩泽,居恒剽窃章句学为诗。学书又学为大言,矜诩其同姓、同里之达官贵人,或自言与达官贵人某某交厚,昏夜向人乞怜,得请,则再三至不已;不得,则肆意诟骂,同游无赖,一唱百和。[1]121

菌株:从四川某酒厂的堆积成熟酒糟中分离筛选得到的1株耐酸产酯香细菌ZP-28,现保存于四川大学食品科学与新技术研究室。

是非不分,黑白颠倒,士人多有随波逐流,俯仰时势者。但谢良琦“颇知其道,以为士君子立名砥行,莫先于自重其身。故往往严去就、慎取与,不苟为然诺”[1]121,“每自谨饬,不敢有所缺陷”[1]121。故其虽见斥于时,犹能守道独行,砥砺德业。其《与刘秉三书》曰: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通过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可以将传统的知识转变成为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布置一部分社会实践的选题,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探索物理知识的奥妙。

仆闻之,士方其在穷约也,不幸为小人所讥讪,则安之,以为固然不足怪;不幸见弃于君子,则必反之于躬,悔恨刻责。至于再三求其故而不得,则又反复论说以白其意,求当于君子之心。[1]97

《上汤晴岭座主书》亦言:

即欲急利禄、敛货财、不问可否自取遂意,此盗贼之事,琦之所不为也。便欲洁清操守,即世俗以为不可矣,琦又不敢。执事以为有可愿者存乎?又欲脂韦容悦,一切苟且偷合,暂致荣显,此妇寺之事,又琦之所不为也。[1]127

《淮南子·汜论》谓:“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贫则观其所不取。”[8]973谢良琦失意落魄时,矢志不移,守节待时。他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反躬自省,以君子相期。对于追名求利、依阿苟合的行为尤不屑。观其取受,可谓坚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贫贱不能移”的教义,以德业的圆满无漏为重的表现。

谢良琦生于明末,其时正是士风沦丧,礼崩乐坏之时。伪道学盛行,是非蜂起,何心隐、邓豁渠、管东溟、李贽等都对泛滥一时的封建伪道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所以,谢良琦辩明儒家中正观念,也是希望士人走出认识的误区。但李贽等人矫枉过正的批判,他们离经叛道、我行我素的狂士行为,又与儒家义理相悖,此即谢良琦忧虑三代以下学圣贤者多的原因。总体而言,他的崇儒思想,与当时学术界逐渐兴起的“经世致用”思想是相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谢良琦.醉白堂诗文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7.

[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2466.

[4] 钱穆.论语新解[M].成都:巴蜀书社,1985:424.

[5] 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903.

[6] 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11,120.

[7]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3620.

[8] 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973.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859(2019)01-0154-05

*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古代文学批评思想研究”(15DZW001)。

** 作者简介:刘海珊,女,广东韶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典美学、桂学。

(责任编辑 叶桂郴)

标签:;  ;  ;  ;  ;  ;  ;  ;  ;  ;  ;  ;  

刘海珊:此乃扶竖道教之一事——论谢良琦的崇儒思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