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人工超构表面是三维电磁超材料的平面形式,其具有超常的电磁波调节能力。其可以对电磁波的幅度、相位和极化等关键参数进行调控。可重构人工超构表面则是人工超构表面的电调节扩展。通过引入有源器件,使得上述电磁波参数可以动态地调节,从而为人工超构表面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近些年来,人工超构表面被广泛应用于特殊电磁现象的产生与研究之中,如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产生、电磁聚焦表面及超材料成像之中。这些应用证明了超构表面调节电磁波的能力。而具有可重构特性的超构表面则可进一步实现基于涡旋电磁波的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的电可调单点、多点聚焦表面;用于时域微波成像的成像系统。对于可重构人工超构表面的研究是目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超材料的集成化、平台化和数字化提供了可能。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加载集总元件的可重构超构表面单元仿真方法和超表面散射特性研究。本文提出采用多端口级联方式对加载集总元件的可重构单元进行仿真,极大的提高可重构单元的研究和设计效率。该方法覆盖本文全部可重构单元的设计过程。同时,为了加速对可重构超构表面散射问题的分析,本文研究了超构表面的远场辐射和近场分布问题,提出采用平面波角谱方法计算散射场。相对于全波仿真方法,该方法计算速度快且准确,为可重构人工超构表面的设计带来了便捷性。2.基于可重构人工超构表面调控电磁波的机理,对多样轨道角动量涡旋波发生器的研究。本文分别采用连续和离散两种方式实现了多样涡旋电磁波发生器。首先,为了模拟常规超构表面单元相移可连续调节的特点,本文提出使用加载变容二极管的可重构单元实现轨道角动量涡旋波发生器。设计了一款16×16工作于5.0 GHz的可重构超构表面,实验测量到了四束不同传输方向,不同模态的涡旋电磁波。再者,为了简化电调涡旋波发生器的设计,本文又提出采用1-bit可重构超构表面产生涡旋波。并对1-bit产生涡旋波的补偿相位计算方法给出了计算过程。设计了一款12×12的1-bit数字化表面,实验测量到了不同模态的涡旋电磁波。这两种方案为基于涡旋波的新体制通信系统奠定了理论和平台基础。3.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的数字化电磁聚焦表面研究。基于可重构超构表面的无线能量传输是一种可根据外部动态需求灵活传输无线能量的新手段。相对于常规耦合式的无线能量传输具有更远的传输距离和更大的灵活性。从可实现性和传输效率两个方面的分析确定2-bit为数字化电磁聚焦表面的首选。本文提出了一种U形两臂非对称开缝单元,使用两个PIN二极管实现了90°、180°和270°相位差。基于此单元实现了一款12×12的2-bit电磁聚焦表面。实验得到了近场能量聚焦效果,并通过天线传输仿真验证了能量的灵活搬移。该实验丰富了数字化超构表面的应用范畴,使其具有了商用的可能性。4.基于1-bit可重构人工超构表面的时域成像表面研究。超材料微波成像是一个新颖的研究方向,利用超材料灵活裁剪电磁波的特性可实现微波计算成像。为了降低现有超材料成像系统对频带的要求,本文提出使用反射型1-bit可重构人工超构表面在时域产生多样杂散波束实现成像。本文设计了一款工作在35 GHz的1-bit可重构单元,并基于此单元设计了一款20×20超构表面。实验得到60组杂散波束用于图像重构,得到了理想的结果。该实验为后续高速数字电路控制的1-bit超构表面成像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1-Bit可重构人工超构表面带宽展宽和新型可重构极化转换器研究。由于1-bit可重构人工超构表面的工作带宽较窄,故对此问题的研究可以极大提高1-bit可重构超构表面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中心频率的设计方法,通过实验得到其-1dB增益相对带宽为8.4%,优于现有设计方法。现有的具有可重构特性的极化转换器仅能实现对特定极化波的转换。对此本文提出将变容二极管引入方形切角单元中,实现了在不改变入射波极化的条件下,通过电调节产生多种极化电磁波。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可重构超构表面的实际工程应用向前推进了一步。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韩家奇
导师: 李龙
关键词: 可重构人工超构表面,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近场聚焦,超材料微波成像,天线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信息科技
专业: 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
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分类号: O441.4
DOI: 10.27389/d.cnki.gxadu.2019.000049
总页数: 130
文件大小: 11385K
下载量: 413
相关论文文献
- [1].超材料:重新塑造与重新思考[J]. Engineering 2015(02)
- [2].超材料研究前沿动态[J]. 国际学术动态 2012(01)
- [3].一种熔融沉积3D打印的高性能超材料吸波结构[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23)
- [4].超材料天线在舰船高功率微波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03)
- [5].双局域共振效应声学超材料消声性能[J]. 航空动力学报 2020(01)
- [6].超材料混凝土抗冲击效应数值研究[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20(02)
- [7].基于双磁负超材料板的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研究[J]. 现代计算机 2020(01)
- [8].兆赫兹频段多频磁负超材料的设计和特性研究[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20(02)
- [9].超材料中高阶效应影响下飞秒准亮孤子解及其特性[J]. 光学学报 2020(02)
- [10].电磁超材料:从新物理现象到新信息系统(英文)[J].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20(01)
- [11].手性平面超材料的圆二色性理论模拟研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2].局域共振型声学超材料薄板带隙特性的能量解法[J]. 声学学报 2020(03)
- [13].基于多重嵌套方形开口环超材料的可调谐左手特性研究(英文)[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0(04)
- [14].一种基于电磁超材料的抗干扰天线[J]. 电波科学学报 2020(02)
- [15].水声超材料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 2020(15)
- [16].三维声学超材料的高阶拓扑态[J]. 科学通报 2020(15)
- [17].超材料混凝土的带隙特征及对冲击波的衰减效应[J]. 爆炸与冲击 2020(06)
- [18].材料科学50年中的10项重要突破之一一文了解超材料[J]. 功能材料信息 2019(01)
- [19].地震超材料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信息 2019(05)
- [20].新型声学超材料梁带隙特性分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20(06)
- [21].论超材料吸收器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J]. 电子世界 2020(08)
- [22].双曲超材料及其传感器研究进展[J]. 材料工程 2020(06)
- [23].各向异性三维非对称双锥五模超材料的能带结构及品质因数[J]. 物理学报 2020(13)
- [24].超材料吸波结构及其在真空电子器件中的应用[J]. 真空电子技术 2020(03)
- [25].多频带超材料吸波器设计[J]. 现代计算机 2020(15)
- [26].局域共振型声学超材料及其噪声控制[J]. 航空动力学报 2020(07)
- [27].一种基于双频超材料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J]. 电力电子技术 2020(07)
- [28].基于超材料的堆叠式宽谱热辐射吸收器的设计[J]. 光学技术 2020(04)
- [29].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提出超材料吸收器结构与微流通道一体化[J]. 江苏建材 2020(04)
- [30].声隐身超材料发展综述[J]. 中国舰船研究 2020(04)
标签:可重构人工超构表面论文; 轨道角动量涡旋电磁波论文; 近场聚焦论文; 超材料微波成像论文; 天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