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小R挤压精整机,包括床身,以及设在床身上的左挤压机构、右挤压机构、上精整机构、下精整机构、背压机构、托排机构。所述左挤压机构和右挤压机构通过滑槽压板的方式安装在床身上。该设备改变了以往挤压模的固定方式,使左、右挤压模可在垂直方向升降;精整下模可在垂直方向升降,也可在前后方向移动,以便在挤压模工作时让出工作空间;在工作过程中,为了避免挤压模升降油缸和精整升降油缸受力,增加了垫块机构,由垫块传递压力至床身,保证整体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小R挤压精整机,包括床身(1),床身(1)上设有同步齿轮(101)、左挤压机构(2)、右挤压机构(3)、位于左挤压机构(2)和右挤压机构(3)之间的上精整机构(4)、下精整机构(5)、设置在上精整机构(4)一侧的背压机构(6)以及托排机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挤压机构(2)通过滑槽压板的方式安装在床身(1)上,左挤压机构(2)包括左夹紧座(201),左基座(202),左齿条(203),挤压油缸(204),挤压垫块油缸(205),挤压垫块(206),挤压升降油缸(207),挤压下模安装座(208),挤压夹紧油缸(209),连杆(210),挤压上模安装座(211),左上挤压模(212),左下挤压模(213);左夹紧座(201),左基座(202)和左齿条(203)三者联接固定为一体,置于床身(1)的滑槽中,左齿条(203)与同步齿轮(101)互相啮合;挤压油缸(204)固定在床身(1)上,缸杆与左基座(202)相连,驱动左挤压机构(2)在滑槽中水平运动;挤压垫块油缸(205)固定在左基座(202)内部,缸杆与挤压垫块(206)相连,驱动其作水平运动;挤压升降油缸(207)固定在左基座(202)外侧,缸杆与挤压下模安装座(208)相连,驱动其作垂直运动;挤压夹紧油缸(209)固定在左夹紧座(201)外部上方,缸杆与连杆(210)相连,通过连杆(210)驱动挤压上模安装座(211)作垂直运动;左上挤压模(212)固定在挤压上模安装座(211)上,左下挤压模(213)固定在挤压下模安装座(208)上;所述右挤压机构(3)包括右夹紧座(301),右基座(302),右齿条(303),齿条连接板(304),挤压油缸(204),挤压垫块油缸(205),挤压垫块(206),挤压升降油缸(207),挤压下模安装座(208),挤压夹紧油缸(209),连杆(210),挤压上模安装座(211),右上挤压模(312),右下挤压模(313);右夹紧座(301),右基座(302),右齿条(303),齿条连接板(304)四者联接固定为一体,置于床身(1)的滑槽中,右齿条(303)与同步齿轮(101)互相啮合;挤压油缸(204)固定在床身(1)上,缸杆与右基座(302)相连,驱动右挤压机构(3)在滑槽中水平运动;挤压垫块油缸(205)固定在右基座(302)内部,缸杆与挤压垫块(206)相连,驱动其作水平运动;挤压升降油缸(207)固定在右基座(302)外侧,缸杆与挤压下模安装座(208)相连,驱动其作垂直运动;挤压夹紧油缸(209)固定在右夹紧座(301)外部上方,缸杆与连杆(210)相连,通过连杆(210)驱动挤压上模安装座(211)作垂直运动;右上挤压模(312)固定在挤压上模安装座(211)上,右下挤压模(313)固定在挤压下模安装座(208)上。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小R挤压精整机,包括床身(1),床身(1)上设有同步齿轮(101)、左挤压机构(2)、右挤压机构(3)、位于左挤压机构(2)和右挤压机构(3)之间的上精整机构(4)、下精整机构(5)、设置在上精整机构(4)一侧的背压机构(6)以及托排机构(7);
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挤压机构(2)通过滑槽压板的方式安装在床身(1)上,左挤压机构(2)包括左夹紧座(201),左基座(202),左齿条(203),挤压油缸(204),挤压垫块油缸(205),挤压垫块(206),挤压升降油缸(207),挤压下模安装座(208),挤压夹紧油缸(209),连杆(210),挤压上模安装座(211),左上挤压模(212),左下挤压模(213);
左夹紧座(201),左基座(202)和左齿条(203)三者联接固定为一体,置于床身(1)的滑槽中,左齿条(203)与同步齿轮(101)互相啮合;
挤压油缸(204)固定在床身(1)上,缸杆与左基座(202)相连,驱动左挤压机构(2)在滑槽中水平运动;
挤压垫块油缸(205)固定在左基座(202)内部,缸杆与挤压垫块(206)相连,驱动其作水平运动;
挤压升降油缸(207)固定在左基座(202)外侧,缸杆与挤压下模安装座(208)相连,驱动其作垂直运动;
挤压夹紧油缸(209)固定在左夹紧座(201)外部上方,缸杆与连杆(210)相连,通过连杆(210)驱动挤压上模安装座(211)作垂直运动;
左上挤压模(212)固定在挤压上模安装座(211)上,左下挤压模(213)固定在挤压下模安装座(208)上;
所述右挤压机构(3)包括右夹紧座(301),右基座(302),右齿条(303),齿条连接板(304),挤压油缸(204),挤压垫块油缸(205),挤压垫块(206),挤压升降油缸(207),挤压下模安装座(208),挤压夹紧油缸(209),连杆(210),挤压上模安装座(211),右上挤压模(312),右下挤压模(313);
右夹紧座(301),右基座(302),右齿条(303),齿条连接板(304)四者联接固定为一体,置于床身(1)的滑槽中,右齿条(303)与同步齿轮(101)互相啮合;
挤压油缸(204)固定在床身(1)上,缸杆与右基座(302)相连,驱动右挤压机构(3)在滑槽中水平运动;
挤压垫块油缸(205)固定在右基座(302)内部,缸杆与挤压垫块(206)相连,驱动其作水平运动;
挤压升降油缸(207)固定在右基座(302)外侧,缸杆与挤压下模安装座(208)相连,驱动其作垂直运动;
挤压夹紧油缸(209)固定在右夹紧座(301)外部上方,缸杆与连杆(210)相连,通过连杆(210)驱动挤压上模安装座(211)作垂直运动;
右上挤压模(312)固定在挤压上模安装座(211)上,右下挤压模(313)固定在挤压下模安装座(20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小R挤压精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精整机构(4)包括上精整油缸(401)、导向柱(402)和上精整模连接板(403)以及上精整模(404),上精整油缸(401)固定在床身(1)上,缸杆与上精整模连接板(403)相连,导向柱(402)穿过床身(1)上的安装孔,固定在上精整模连接板(403)上,上精整模(404)固定在上精整模连接板(403)上,受上精整油缸(401)驱动做垂直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小R挤压精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精整机构(5)包括下精整平移油缸(501),平移油缸支座(502),下精整机架(503),下精整模升降油缸(504),下精整模升降拉杆(505),下精整升降轴(506),下精整模具安装板(507),下精整模具(508),精整垫块平移油缸(509),精整垫块(510),精整垫块滑槽(511);
下精整平移油缸(501)与固定在床身(1)上的平移油缸支座(502)铰接,缸杆与下精整机架(503)相连,下精整机架(503)通过滑槽安装在床身(1)上,受下精整平移油缸(501)驱动可水平运动,下精整模升降油缸(504)固定在下精整机架(503)上,缸杆与下精整模升降拉杆(505)中部相连,下精整模升降拉杆(505)一端固定在下精整机架(503)上,另一端通过滑块与下精整升降轴(506)相连,下精整升降轴(506)穿过下精整机架(503)上的筒体,底部通过滑块与下精整模升降拉杆(505)相连,受下精整模升降油缸(504)驱动可垂直运动,下精整模具安装板(507)固定在下精整升降轴(506)顶部,下精整模具(508)固定在下精整模具安装板(507)上,精整垫块平移油缸(509)固定在床身(1)上,缸杆与精整垫块(510)相连,驱动其作水平移动,精整垫块滑槽(511)固定在床身(1)底部,引导精整垫块(510)的水平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小R挤压精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机构(6)包括背压机构支架(601),背压平移油缸(602),背压滑座(603),背压夹紧油缸(604),背压下模(605),背压上模(606),背压机构支架(601)固定在床身(1)上,背压平移油缸(602)固定在背压机构支架(601)上,缸杆与背压滑座(603)相连,驱动其水平运动;
背压滑座(603)通过滑槽安装在背压机构支架(601)上,背压夹紧油缸(604)固定在背压滑座(603)上,随其水平移动,背压下模(605)固定在背压滑座(603)上,随其水平移动,背压上模(606)固定在背压夹紧油缸(604)上,受其驱动做垂直运动,并随背压滑座(603)水平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小R挤压精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排机构(7)包括油缸固定座(701),托排油缸(702)和顶板(703),油缸固定座(701)固定在床身(1)上,托排油缸(702)固定在油缸固定座(701)上,缸杆与顶板(703)相连,驱动其垂直运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弯管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小R挤压精整机。
背景技术
小R挤压精整机是专为锅炉行业蛇形管加工设计,适用于低、中、高压锅炉蛇形管的制造。由于弯管机很难完成弯管半径小于1D的弯头,所以只能通过小R挤压精整机来对蛇形管弯头进行二次加工。通过加热、挤压、整形来实现较小弯管半径的单弯头和蛇形管排的加工。目前国内现有设备大多采用边模夹紧油缸与挤压边模直连的形式,且下边模在垂直方向上不可移动,这样在进行管排的挤压精整操作时,夹紧油缸以及固定边模的支座会跟管排发生干涉,不便于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小R挤压精整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小R挤压精整机,包括床身,床身上设有同步齿轮、左挤压机构、右挤压机构、上精整机构、下精整机构、背压机构、托排机构。
所述左挤压机构通过滑槽压板的方式安装在床身上,左挤压机构包括左夹紧座,左基座,左齿条,挤压油缸,挤压垫块油缸,挤压垫块,挤压升降油缸,挤压下模安装座,挤压夹紧油缸,连杆,挤压上模安装座,左上挤压模,左下挤压模。左夹紧座,左基座和左齿条三者用螺钉联接固定为一体,置于床身滑槽中,并使左齿条与同步齿轮互相啮合。挤压油缸固定在床身上,缸杆与左基座相连,驱动左挤压机构在滑槽中水平运动。挤压垫块油缸固定在左基座内部,缸杆与挤压垫块相连,驱动其作水平运动。挤压升降油缸固定在左基座外侧,缸杆与挤压下模安装座相连,驱动其作垂直运动。挤压夹紧油缸固定在左夹紧座外部上方,缸杆与连杆相连,通过连杆驱动挤压上模安装座作垂直运动。左上挤压模固定在挤压上模安装座上,左下挤压模固定在挤压下模安装座上。
所述右挤压机构包括右夹紧座,右基座,右齿条,齿条连接板,挤压油缸,挤压垫块油缸,挤压垫块,挤压升降油缸,挤压下模安装座,挤压夹紧油缸,连杆,挤压上模安装座,右上挤压模,右下挤压模。右夹紧座,右基座,右齿条,齿条连接板四者用螺钉联接固定为一体,置于床身滑槽中,并使右齿条与同步齿轮互相啮合。挤压油缸固定在床身上,缸杆与右基座相连,驱动右挤压机构在滑槽中水平运动。挤压垫块油缸固定在右基座内部,缸杆与挤压垫块相连,驱动其作水平运动。挤压升降油缸固定在右基座外侧,缸杆与挤压下模安装座相连,驱动其作垂直运动。挤压夹紧油缸固定在右夹紧座外部上方,缸杆与连杆相连,通过连杆驱动挤压上模安装座作垂直运动。右上挤压模固定在挤压上模安装座上,右下挤压模固定在挤压下模安装座上。
进一步,所述上精整机构包括上精整油缸、导向柱和上精整模连接板以及上精整模。上精整油缸固定在床身上,缸杆与上精整模连接板相连。导向柱穿过床身上的安装孔,固定在上精整模连接板上。上精整模固定在上精整模连接板上,受上精整油缸驱动,可垂直运动。
进一步,所述下精整机构包括下精整平移油缸,平移油缸支座,下精整机架,下精整模升降油缸,下精整模升降拉杆,下精整升降轴,下精整模具安装板,下精整模具,精整垫块平移油缸,精整垫块,精整垫块滑槽。下精整平移油缸与固定在床身上的平移油缸支座铰接,缸杆与下精整机架相连。下精整机架通过滑槽安装在床身上,受下精整平移油缸驱动可水平运动。下精整模升降油缸固定在下精整机架上,缸杆与下精整模升降拉杆中部相连。下精整模升降拉杆一端固定在下精整机架上,另一端通过滑块与下精整升降轴相连。下精整升降轴穿过下精整机架上的筒体,底部通过滑块与下精整模升降拉杆相连,受下精整模升降油缸驱动可垂直运动,下精整模具安装板固定在下精整升降轴顶部,下精整模具固定在下精整模具安装板上。精整垫块平移油缸固定在床身上,缸杆与精整垫块相连,驱动其作水平移动。精整垫块滑槽固定在床身底部,用于引导精整垫块的水平运动。
进一步,所述背压机构包括背压机构支架,背压平移油缸,背压滑座,背压夹紧油缸,背压下模,背压上模。背压机构支架固定在床身上。背压平移油缸固定在背压机构支架上,缸杆与背压滑座相连,驱动其水平运动。背压滑座通过滑槽安装在背压机构支架上。背压夹紧油缸固定在背压滑座上,随其水平移动。背压下模固定在背压滑座上,随其水平移动。背压上模固定在背压夹紧油缸上,受其驱动做垂直运动,并随背压滑座水平移动。
进一步,所述托排机构包括油缸固定座,托排油缸和顶板。油缸固定座固定在床身上,托排油缸固定在油缸固定座上,缸杆与顶板相连,驱动其垂直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设备改变了挤压模具的安装固定方式,左右下挤压模具可在垂直方向上升降;挤压夹紧油缸安装在挤压机构上随动,保证夹紧效果;精整下模可在垂直方向升降,也可在前后方向移动,为挤压模工作让出空间;在工作过程中,为了避免挤压模升降油缸和精整升降油缸受力,增加了垫块机构,由垫块传递压力至床身,保证整体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方向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小R挤压精整机,包括床身1,床身1上设有同步齿轮101、左挤压机构2、右挤压机构3、上精整机构4、下精整机构5、背压机构6、托排机构7。
所述左挤压机构2通过滑槽压板的方式安装在床身1上,左挤压机构2包括左夹紧座201,左基座202,左齿条203,挤压油缸204,挤压垫块油缸205,挤压垫块206,挤压升降油缸207,挤压下模安装座208,挤压夹紧油缸209,连杆210,挤压上模安装座211,左上挤压模212,左下挤压模213。左夹紧座201,左基座202和左齿条203三者用螺钉联接固定为一体,置于床身1滑槽中,并使左齿条203与同步齿轮101互相啮合。挤压油缸204固定在床身1上,缸杆与左基座202相连,驱动左挤压机构2在滑槽中水平运动。挤压垫块油缸205固定在左基座202内部,缸杆与挤压垫块206相连,驱动其作水平运动。挤压升降油缸207固定在左基座202外侧,缸杆与挤压下模安装座208相连,驱动其作垂直运动。挤压夹紧油缸209固定在左夹紧座201外部上方,缸杆与连杆210相连,通过连杆210驱动挤压上模安装座211作垂直运动。左上挤压模212固定在挤压上模安装座211上,左下挤压模213固定在挤压下模安装座208上。
进一步,所述右挤压机构3包括右夹紧座301,右基座302,右齿条303,齿条连接板304,挤压油缸204,挤压垫块油缸205,挤压垫块206,挤压升降油缸207,挤压下模安装座208,挤压夹紧油缸209,连杆210,挤压上模安装座211,右上挤压模312,右下挤压模313。
右夹紧座301,右基座302,右齿条303,齿条连接板304四者用螺钉联接固定为一体,置于床身1滑槽中,并使右齿条303与同步齿轮101互相啮合。挤压油缸204固定在床身1上,缸杆与右基座302相连,驱动右挤压机构3在滑槽中水平运动。挤压垫块油缸205固定在右基座302内部,缸杆与挤压垫块206相连,驱动其作水平运动。挤压升降油缸207固定在右基座302外侧,缸杆与挤压下模安装座208相连,驱动其作垂直运动。挤压夹紧油缸209固定在右夹紧座301外部上方,缸杆与连杆210相连,通过连杆210驱动挤压上模安装座211作垂直运动。右上挤压模312固定在挤压上模安装座211上,右下挤压模313固定在挤压下模安装座208上。
进一步,所述上精整机构4包括上精整油缸401、导向柱402和上精整模连接板403以及上精整模404。上精整油缸401固定在床身1上,缸杆与上精整模连接板403相连。导向柱402穿过床身1上的安装孔,固定在上精整模连接板403上。上精整模404固定在上精整模连接板403上,受上精整油缸401驱动,可垂直运动。
进一步,所述下精整机构5包括下精整平移油缸501,平移油缸支座502,下精整机架503,下精整模升降油缸504,下精整模升降拉杆505,下精整升降轴506,下精整模具安装板507,下精整模具508,精整垫块平移油缸509,精整垫块510,精整垫块滑槽511。
下精整平移油缸501与固定在床身1上的平移油缸支座502铰接,缸杆与下精整机架503相连。下精整机架503通过滑槽安装在床身1上,受下精整平移油缸501驱动可水平运动。下精整模升降油缸504固定在下精整机架503上,缸杆与下精整模升降拉杆505中部相连。下精整模升降拉杆505一端固定在下精整机架503上,另一端通过滑块与下精整升降轴506相连。下精整升降轴506穿过下精整机架503上的筒体,底部通过滑块与下精整模升降拉杆505相连,受下精整模升降油缸504驱动可垂直运动,下精整模具安装板507固定在下精整升降轴506顶部,下精整模具508固定在下精整模具安装板507上。精整垫块平移油缸509固定在床身1上,缸杆与精整垫块510相连,驱动其作水平移动。精整垫块滑槽511固定在床身1底部,用于引导精整垫块510的水平运动。
进一步,所述背压机构6包括背压机构支架601,背压平移油缸602,背压滑座603,背压夹紧油缸604,背压下模605,背压上模606。背压机构支架601固定在床身1上。背压平移油缸602固定在背压机构支架601上,缸杆与背压滑座603相连,驱动其水平运动。背压滑座603通过滑槽安装在背压机构支架601上。背压夹紧油缸604固定在背压滑座603上,随其水平移动。背压下模605固定在背压滑座603上,随其水平移动。背压上模606固定在背压夹紧油缸604上,受其驱动做垂直运动,并随背压滑座603水平移动。
进一步,所述托排机构7包括油缸固定座701,托排油缸702和顶板703。油缸固定座701固定在床身1上,托排油缸702固定在油缸固定座701上,缸杆与顶板703相连,驱动其垂直运动。
本专利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原理如下:
本挤压精整机的初始状态是左、右两个挤压油缸204处于活塞杆收回状态,左挤压机构2和右挤压机构3远离工作区域;左、右挤压垫块油缸205处于活塞杆收回状态;左、右挤压升降油缸207处于活塞杆收回状态,左下挤压模213和右下挤压模313处于最低位置;左、右挤压夹紧油缸209处于活塞杆伸出状态,左上挤压模212和右上挤压模312处于最高位置。上精整油缸401处于活塞杆收回状态,上精整模404处于最高位置。下精整模升降油缸504处于活塞杆伸出状态,下精整模508处于最低位置;下精整平移油缸501处于活塞杆收回状态,下精整模508远离工作区域;精整垫块平移油缸509处于活塞杆收回状态。背压夹紧油缸604处于活塞杆伸出状态,背压上模606和背压下模605处于分离状态;背压平移油缸602处于活塞杆收回状态,背压上模606和背压下模605远离工作区域。托排油缸702处于活塞杆收回状态,顶板703处于最低位置。
首先,左、右两个挤压油缸204活塞杆缓慢伸出至半伸出状态,即左下挤压模213和右下挤压模313相距宽度为待精整弯头直段部分的中心距离。左、右挤压升降油缸207的活塞杆伸出,左下挤压模213和右下挤压模313升起至最高位置,左、右挤压垫块油缸205活塞杆伸出,挤压垫块206插入挤压下模安装座208下方。背压平移油缸602活塞杆伸出,直至背压下模605的斜面与左下挤压模213和右下挤压模313的斜面接触时停止。
其次,将待精整弯头的弯头部分放入背压下模605的型腔中。将待精整弯头的直段部分放入左下挤压模213和右下挤压模313的型腔中。
然后,左、右挤压夹紧油缸209的活塞杆收回,左上挤压模212和右上挤压模312下降,直到与左下挤压模213和右下挤压模313贴合。背压夹紧油缸604活塞杆收回,使背压上模606和背压下模605贴合。接着,左、右两个挤压油缸204活塞杆继续伸出至最终位置。
进一步,左、右挤压夹紧油缸209的活塞杆伸出,左上挤压模212和右上挤压模312上升回到最高位置。背压夹紧油缸604活塞杆伸出,使背压上模606和背压下模605分离。左、右挤压垫块油缸205活塞杆收回,挤压垫块206从挤压下模安装座208下方退出。此时完成挤压弯头的步骤。
左、右两个挤压油缸204活塞杆收回至合适位置,使左挤压机构2和右挤压机构3远离工作区域,进行下一步精整工序。
进入下一道工序,左、右挤压升降油缸207活塞杆收回,左下挤压模213和右下挤压模313下降到最低位置。托排油缸702活塞杆伸出,顶板703升高到最高位置,弯头从背压下模605中脱离。背压平移油缸602活塞杆收回,背压上模606和背压下模605退出工作区域。
然后,下精整平移油缸501活塞杆伸出,下精整模508进入工作区域。下精整模升降油缸504活塞杆收回,使下精整模508上升至最高位置。托排油缸702活塞杆收回,顶板703回到最低位置,弯头落入下精整模508的型腔中。精整垫块平移油缸509活塞杆伸出,精整垫块510前进至下精整升降轴506下方。上精整油缸401活塞杆伸出,经过中间安全确认位置,继续伸出直到上精整模404和下精整模508完全贴合,并保持一定时间。
下一步,上精整油缸401活塞杆收回,上精整模404上升回到最高位置,精整垫块平移油缸509活塞杆收回,精整垫块510从下精整升降轴506下方退出回到原位。下精整模升降油缸504活塞杆伸出,下精整模508下降至最低位置,下精整平移油缸501活塞杆收回,下精整模508从工作区域撤出。此时完成精整弯头的加工步骤。
上述过程即为完成了一个小半径弯头的挤压精整。要完成另一个弯头的挤压精整,只需要重复上述过程即可。
该设备改变了以往挤压模的固定方式,使左、右挤压模可在垂直方向升降;精整下模可在垂直方向升降,也可在前后方向移动,以便在挤压模工作时让出工作空间;在工作过程中,为了避免挤压模升降油缸和精整升降油缸受力,增加了垫块机构,由垫块传递压力至床身,保证整体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5601.5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664025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B21D 7/06
专利分类号:B21D7/06;B21D43/00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北京中电华强焊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中电华强焊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76 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经二路6号焊接工业园
发明人:郭江轩;唐伟;陈连栋;左世栋;张强;吴宁;杜蕾;高岩青
第一发明人:郭江轩
当前权利人:北京中电华强焊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田明;任晓航
代理机构:1131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