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杀伤论文_尤杨

导读:本文包含了定向杀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破片,动能,小口径,榴弹,偏心,弹药,威力。

定向杀伤论文文献综述

尤杨[1](2015)在《多点偏心起爆战斗部的旋转定向及杀伤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点偏心起爆装药结构可以提高装药能量利用率,通过装药结构的旋转驱动与制动使绝大部分破片飞向目标方位,依靠增加的破片速度和分布密度来提高定向方向上的杀伤效率。该技术涉及战斗部偏心起爆的破片飞散机理,破片群对目标的作用效应,战斗部的旋转驱动与制动等学术问题和研究难点,因此本文针对多点偏心起爆战斗部的旋转定向及杀伤效应进行了研究。以预警机为对象,分析了预警机目标的易损特性和弹目交汇参量,并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在对战斗部的破片飞散方向、旋转角度、制动定向误差及定向响应速率等需求分析和对心形装药的旋转驱动结构和作用原理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点偏心起爆战斗部的旋转定向方案。基于LS-DYNA对典型的心形装药结构在不同起爆方式下的破片的速度、飞散分布、能量分布、杀伤效应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同质量、尺寸、装填比的轴对称装药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虽然心形装药结构的破片平均速度相对较低,但能够明显提高定向方向范围内的破片分布密度和动能,进而增强对目标的侵彻作用效应。针对战斗部的快速旋转及定向响应,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对战斗部的火工驱动、制动的规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火工驱动战斗部的旋转角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旋转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获得了火工制动战斗部的响应速率及制动定向精度。结果表明在火工驱动和制动作用下,能够实现战斗部的快速旋转定向,并能够与战斗部的破片飞散角度范围相适应。通过对弹目交汇和战斗部的旋转定向与制动效率的计算基础上,研究了多点偏心起爆战斗部对给定目标等效靶的动态杀伤效应。结果表明多点偏心起爆战斗部在火工驱动作用下,旋转定向满足弹目交汇要求,对目标的杀伤效能优于常规轴对称战斗部。结果说明了心形装药结构的多点偏心起爆和旋转定向技术可大幅提升战斗部对目标的杀伤效应,具备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1-01)

南海阳,韩晓明,陈俊杰,刘洪引[2](2013)在《一种新型的反TBM杀伤技术——定向含能动能杆》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TBM的结构性能,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对TBM的威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目前反TBM杀伤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定向含能动能杆杀伤技术,并对其毁伤机理加以分析。(本文来源于《飞航导弹》期刊2013年09期)

莱智勇,徐钧,牛凯,解军,张小曼[3](2013)在《ApoE修饰脂质体定向介导TK基因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生物体内载脂蛋白apoE可以与肝细胞膜上的HDL受体结合,介导生物体内胆固醇和脂类向肝细胞的转运过程。本课题尝试将载脂蛋白apoE与脂质体结合,构建成为apoE修饰脂质体,作为肝癌非病毒基因治疗载体的主要构成元件,携载目的基因-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对肝癌进行基因治疗。由于多种肝癌细胞AFP表达阳性,于是我们在杀伤基因的质粒DNA载体上重组了AFP(本文来源于《第四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3-08-06)

支强,蔡远利[4](2012)在《动能杀伤器侧窗定向机制分析及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红外成像导引头能够稳定、精确地跟踪目标,必须保证目标视线始终位于侧窗允许的视场范围之内.本文以美国THAAD拦截弹动能杀伤器导引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目标视线角与弹体前部的动能杀伤器(kinetic kill vehicle,KKV)弹体姿态角之间的联系,根据测得的目标视线的变化及时调整KKV弹体姿态.为了进一步拓展研究思路,使控制量为连续形式的控制方法也能够用于KKV弹体的姿态控制,基于时标分离原理设计了控制器,并利用脉宽脉频调制将连续控制变量转换为离散常值输出力矩.仿真试验表明,当导引头处于跟踪阶段时,所设计的控制律能够使滚转角速度保持为0,滚转角保持不变,而俯仰角、偏航角准确跟踪指令值,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姿态角的精确跟踪.(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杨亚东[5](2009)在《可变形定向杀伤战斗部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了理论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可变形定向战斗部的成形过程和破片威力及其空间分布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由于该过程及其作用机制十分复杂,精确的理论分析比较困难,本文在对可变形定向战斗部结构及作用机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叁维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程序对可变形定向战斗部成形过程和破片飞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可变形定向战斗部的破片速度、密度分布规律;分析了辅助装药对战斗部成形的影响因素和缓冲层对冲击波的衰减作用;并对主装药的起爆方式和起爆点位置对破片速度和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相同结构和装药类型的普通周向形战斗部相比,可变形定向战斗部在目标方位上破片的速度和密度都有较大幅度的增益,从而增加了战斗部对目标的毁伤能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此类战斗部设计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许绪堂[6](2006)在《定向破片杀伤VS直接动能碰撞 终极击毁 深度解析美俄反导末段拦截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靠不断增加战斗部质量来提高威力这种简单的直线思维模式受限后,地空导弹战斗部已转向通过改进杀伤模式、构造、装药和引战配合来提高拦截率。相同的目的下,美俄在反导末端拦截技术上的不同理念体现出武器研制思想中的“殊途同归”。(本文来源于《国际展望》期刊2006年16期)

付源辉,陶钢,李守渤,田炳盛[7](2005)在《小口径榴弹定向杀伤技术的威力和分布均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小口径弹丸主要设计为点杀伤或者榴弹型战斗部,很少考虑破片的向前飞行和面杀伤问题.该文在试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小口径榴弹向前杀伤破片的空间分布密度和分布均匀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动态下破片可以满足10 m处的杀伤密集度要求,破片的周向均匀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弹道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归明月[8](2003)在《小口径榴弹定向杀伤技术的理论和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小口径预制破片榴弹,由于采用触发引信,引信一般放在战斗部头部,所以只要求弹丸具有侧向杀伤,并满足一定的杀伤半径。近年来,由于新型引信的出现,小口径榴弹已实现了空中定点爆炸功能,既可采用低伸弹道,也可采用高射角弹道在目标上空实现打击。这就为榴弹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侧向杀伤外,还应具有头部定向杀伤功能。 本文正是针对这一要求,以35mm口径榴弹为对象,对战斗部头部的定向杀伤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影响杀伤标准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已有理论提出了一抛掷角公式,经过与试验双较,基本吻合。同时还对内刻V形槽战斗部的破片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结果比较,也是基本吻合的,这为以后进一步力学分析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3-12-01)

许艳玲,孙起[9](2002)在《定向杀伤弹药》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向杀伤弹药是通过预制杀伤体产生的杀伤场来毁伤目标的弹药。它已成为杀伤弹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预制杀伤体在毁伤目标过程中产生不同形状的破片场。定向杀伤弹药可以根据破片场的形状,大致分为3类:环形场定向杀伤弹药、轴线场定向杀伤弹药和辐射场定向杀伤弹药(图1)。(本文来源于《现代军事》期刊2002年07期)

王诚洪,张若,曾新吾,江厚满[10](1999)在《杀伤战斗部破片定向飞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钢预制破片壳体在四种装药爆轰驱动下的飞散特性。求得了使破片飞行路径呈平行型的预制破片壳体的临界半径及相应的破片初始速度。(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定向杀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TBM的结构性能,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对TBM的威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目前反TBM杀伤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定向含能动能杆杀伤技术,并对其毁伤机理加以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向杀伤论文参考文献

[1].尤杨.多点偏心起爆战斗部的旋转定向及杀伤效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2].南海阳,韩晓明,陈俊杰,刘洪引.一种新型的反TBM杀伤技术——定向含能动能杆[J].飞航导弹.2013

[3].莱智勇,徐钧,牛凯,解军,张小曼.ApoE修饰脂质体定向介导TK基因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C].第四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

[4].支强,蔡远利.动能杀伤器侧窗定向机制分析及建模[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

[5].杨亚东.可变形定向杀伤战斗部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

[6].许绪堂.定向破片杀伤VS直接动能碰撞终极击毁深度解析美俄反导末段拦截技术[J].国际展望.2006

[7].付源辉,陶钢,李守渤,田炳盛.小口径榴弹定向杀伤技术的威力和分布均匀性[J].弹道学报.2005

[8].归明月.小口径榴弹定向杀伤技术的理论和试验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3

[9].许艳玲,孙起.定向杀伤弹药[J].现代军事.2002

[10].王诚洪,张若,曾新吾,江厚满.杀伤战斗部破片定向飞散特性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9

论文知识图

破片芯式定向杀伤战斗部弹目交会示意图杆式战斗部杀伤机理示意图光照相设各破片芯式定向战斗部作用原理图爆炸变形战斗部原理示意图

标签:;  ;  ;  ;  ;  ;  ;  

定向杀伤论文_尤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