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立建:浅谈如何巧用提问艺术构建素养课堂论文

纪立建:浅谈如何巧用提问艺术构建素养课堂论文

摘 要:课堂提问是任何课堂教学都会应用的教学手段,它对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育素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下,培育学生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教师要明确课堂提问的作用,了解课堂提问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提问方式,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构建素养课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从而培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提问;素养课堂;艺术构建

2019年8月颁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必须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方面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坚持立德树人,善于构建素养课堂,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就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提问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 课堂提问的作用

任何一种学科教学、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课堂提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 集中注意

由图3可知,在加热温度为540 ℃退火时,不同保温时间的铜管显微组织所呈现的晶粒尺寸比460℃和500℃所对应的晶粒尺寸更大,并且在不同保温时间内都出现了较为粗大晶粒,其晶粒尺寸大约为50μm,如图3中G、H、I、J所示。

我们知道高中生是活泼的,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其注意力往往受到一些无关因素干扰而不能集中于课堂教学中来。这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状态,设计一些巧妙的问题,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能够有机结合,提高学习效益。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充分表明问题的中心思想,学生一听就知道教师问的是什么,学生在回答时才具有针对性,答教师之所问。教师提问时,语言要明白无误,不能让学生产生歧义,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如在学习唯物论的“规律”时,如果问:“规律是可以改变的吗?”这样的问题表达不充分,让学生难以回答。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变的;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所以可以这样设问:“人类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吗?”这就能让学生能够进行完整的回答。

(二) 承上启下

(五) 加深理解

例如在讲学习经济生活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容时,我提出问题:“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经济,这能够消除市场经济的缺陷吗?”同学们为了正确回答问题,就先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然后再看书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最后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自身特有的基本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经济的不足。在学生看书回答的过程,培养了科学精神,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

教师应该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要结论之处提问,通过提问来点出要害,以引起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注意和思考,引导学生注重核心概念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深化理解和全面掌握知识。如讲解“矛盾双方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事物只要发生质变,就说明事物是在发展的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人走上犯罪道路来论证,让学生明确这样的质变不是发展,而是倒退,只有向上向前的质变才是发展。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教学内容,而且寓德于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不断进步。

“白色”,主要指大米,是主食。还包括各种杂粮和蔬果,如白薯、山药、白扁豆、白菜、白萝卜、白瓜子、白木耳、竹笋、茭白等;

这边的门却还没有开,冯一余朝保安看看,保安也朝冯一余看看,怎么办呢?没别的办法,再按门铃,再敲门,大约又过了几分钟,那门总算是开了,又是个女的,态度一点也不像爱丽丝那样温柔,气呼呼地瞪着他们。冯一余说,我们叫了半天门,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才来开门?那女的没好气说,半夜三更的,又是门铃,又是打门,又是吵架,我也不敢开呀,我还以为来打劫了呢。冯一余说,你家的车停在我的车位上了。那女的说,凭什么说我家的车停了你的位子?保安拿出登记簿,指了指号码,女的不说话了。冯一余问,是你开车还是你丈夫开的?女的说,他开的。不等冯一余问人在哪里,那女的已经朝卧室瞪了一眼,气道,死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有兴趣,就会对其进行探究。青少年对新奇的东西往往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生这一心理特点,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生活的素材,设计出富有新意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如在讲商品的含义时,直接问:“什么是商品?”只会使学生死记这个概念,长期问学生这样的问题,就会削弱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我们现在是高一新生,结识了许多新同学,我们可以给同座的新同学送一个小礼物,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你准备送什么礼物?”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这些礼物是不是商品?为什么?”这样提问,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出乎意料,学生就会充满兴趣,就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启迪思维

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多在细节特别是学情上下功夫,注意因材施教,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状况。如对于后进生,教师可以向其提出简单的问题,而稍难一点的问题请中等生回答,较难的问题则请优等生回答。要反对那种所谓的“一视同仁”,提出的问题千篇一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何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这就是是说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疑惑之处,设置富有悬念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升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民币汇率相关知识时,学生觉得我国人民汇率太低了,导致出国留学或旅游时负担较重。为此,我在课堂上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人提出,我国应该提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兑换更多的美元,这样就能提高生活水平了。但专家却说这样做是不可取的。请说说你的看法?”专家的想法与学生平时的想法完全相反,同学们都感到不能理解。为了弄清其中的道理,同学们就认真阅读,充分思考,从而增强了思维的科学性和深刻性。

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相关问题,做到承上启下,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及时性、相关性,尽量从正面来设计问题,留有悬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要做到:问在其中,思必入新。

(三) 激发兴趣

二、 课堂提问的要求

(一) 要关注素养,重视能力

老师进行课堂提问不能过于注重知识,否则就会沦为纯粹的应试教育。那种只会让学生背知识、解题目的问题,是不能真正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的,更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问学生:“什么是物质?”这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问学生:“你觉得物质就是我们看到的东西吗?说说你的理由。”这必然要求学生全面理解“物质”这一概念,并与实际结合起来,其素养也会随之提升。

(二) 要语义明确,表达充分

例如在学习货币知识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今天用钱(即货币)买了东西,但你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同学们平时都没有注意到钱是怎么产生的,听我这么一问,都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于是都认真阅读起书来。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 要价值引领,启迪人生

任何问题都蕴涵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只是为了哗众取宠,不能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提问,而是应该结合现实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服务。比如在进行社会公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现在的精准扶贫这一伟大事业,设计问题:“联合国为什么要对中国的扶贫事业给予高度评价?”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必然能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四) 要关注细节,面向全体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进行孕期检查的妇女3 326例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同时有唐氏综合征和叶酸代谢障碍,平均年龄(27.88±4.95)岁。根据唐氏筛查结果将受试孕妇分为高风险组(814例)和低风险组(2 512例),高风险组包括21-三体综合征806例、18-三体综合征2例和神经管缺陷高风险6例。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这一创新方法是目前正在法国各地推广的许多做法之一,它们可以帮助农民实现一个难以实现的国家目标。2008年,法国政府宣布了农业政策的一项重大转变,呼吁将农药使用量减半,政府希望在10年内实现这一目标。没有任何拥有如此庞大和多样化农业系统的国家尝试过如此雄心勃勃的计划。这个目标“非常具有革命性”,特别是因为法国是欧洲第二大杀虫剂消费国,布鲁塞尔减少农药使用行动网络的亨丽特·克里斯里坦森(Henriette Christensen)说道。

昌隆街已经不复当初,更漂亮、整齐了。两旁栽满了这样那样的树木,曾经不修边幅的昌隆街居民,也懂得搞绿化了。父亲的油条店还是在老地方,不过铺面重新装修了一番,看起来挺不错的。

三、 课堂提问的方式

(一) 导入式提问

这种提问一般用在一节课开始,应注意利用新旧知识的关系提出问题,提问时要联系已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承上启下,推导出新的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及时性、相关性,要尽量从正面来设计问题,导入时要注意留有悬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要做到:导字当头,问在其中,思必入新。如学习我国政府职能时,导入时可以问学生:“你觉得政府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有哪些帮助?”这样不仅让学生去关注政府职能等新知识,更能够引导学生相信政府。

只有建立健全的高校学生管理规范,才能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但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都没有制定健全的高校学生管理规范。虽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早已制定了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央16号文件及《高等教育法》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为了完善现有的高校管理制度,却始终没有统一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从而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二) 递进式提问

这是一种以容易的方法攻克难点、把难点进行分解,达到以易克难的目的的方法。它主要用在用理论知识分析重大问题时,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表述理论知识,并初步结合列举问题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其次,从理论的几个层次上来分析;最后是理论联系实际,从正反两个方面提问,从而把问题分析透彻。但提问时层次不可过多,以学生不断取得成功为原则。

(三) 过渡式提问

这种提问应该注意使提问既突出又自然。通过提问,让学生能够从中感悟出知识的逻辑与线索,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达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国际社会的内容时,教师在主权国家相关知识结束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当今世界有很多问题,只靠主权国家就能解决吗?”这样提问,就让学生把目光转移到国际组织上来,从而能够全面理解国际社会的成员有主权国家和组织,也让学生理解了国际组织的重要性。

2018年,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吸毒人员255.3万名,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1.5万人,年龄最小的12岁,吸毒人群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除了海洛因、冰毒、氯胺酮等毒品,通过改变形态包装、花样不断翻新的“咔哇潮饮”“彩虹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型毒品也正悄然入侵。由于对毒品的危害认知有限,很多青少年涉毒之初都抱以侥幸心理,认为尝试一下不会上瘾,尤其是新型毒品具有极强的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很容易让一些没有辨别力的青少年走上不归路,从而害了他们的一生。

(四) 检查式提问

这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提问要求教师提问后,学生能够及时回答,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记忆能力和概括能力,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当然,这种式提问,不能就知识问知识,而是要与生活、社会热点等联系起来,提升问题的丰富性。

由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主办的“中国工程建设焊接论坛”是我国工程建设焊接领域的年度盛会,论坛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推广和技术交流为主题开展论坛交流,助推工程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提升工程建设相关行业和会员单位的焊接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促进“产、学、研、用”的有效融合,推动中国由焊接大国向焊接强国的升级。

(五) 归纳式提问

这种方式主要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培养学生觉察共同要素、概括综合的能力。这种方式一般用在一个教学过程的总结阶段,要求教师能够从宏观的高度把握理论体系,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问题要有利于学生把握核心的、本质的理论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素养,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庞远业.巧用提问艺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广西教育,2016(33):101.

作者简介:纪立建,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

标签:;  ;  ;  ;  ;  ;  

纪立建:浅谈如何巧用提问艺术构建素养课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